石家莊特色美食是「安徽正宗牛肉板面」?本地人有話要說

2021-02-11 大浪淘沙

上一篇文章剛剛聊了非常沉重的關於《勞動合同法》的話題,今天我們說點輕鬆的,說一說美食。

 

上周石家莊疫情控制穩定,城市開始重啟,這是一個好消息。不過當年武漢疫情時全國網友鼓勁說的是「熱乾麵加油」,新疆疫情時說的是「大盤雞加油」,石家莊這個疫情鬧了一個月,網友們想破頭也沒想出啥好吃的,說來說去終究是「石家莊加油」。於是石家莊特色美食是「安徽正宗牛肉板面」這個梗就開始流行起來,這個說法確實很有意思,我作為本地人也喜歡拿著個開玩笑,但是我發現還沒有人認真談一談這個話題,那我就來說一說吧。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如假包換的「正宗」石家莊人,可以負責任地現身說法:所謂石家莊特色美食是安徽正宗牛肉板面僅僅是個梗而已。它滿足了社交網絡時代的諸多「梗」要素而已才流行了起來:首先這個牛肉板面安徽沒有,石家莊有,是為梗其一;其次反應了石家莊較為貧瘠的美食文化,是為梗其二;最後,安徽牛肉板面的店密集分布在老火車站附近,是符合流動人口簡單方便實惠高熱量風格的美食,因此也容易被外地來客發現,更容易「出圈」。

 

那麼安徽真正「正宗」的特色美食是什麼呢——太和羊肉板面。安徽省也挺特殊的,橫跨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所以跟江蘇非常類似,南北文化差異大。大名鼎鼎的八大菜系之一徽菜,發源於古徽州六縣,也就是現在的安徽省南部,包括江西婺源和南京的一部分。我們連鎖店南京大排檔裡的食物,大部分是以淮揚菜為主,還有一小部分就是徽菜。也正因為省內南北文化的差異,不少安徽南部的人民並沒有麵食的習慣,甚至不少人不知道太和羊肉板面這個本省特色,所以板面的傳播北上發展——去喜愛麵食的人民中傳播,也是情理之中了。

 

下面這個「起源」基本是胡說哈,大家圖一樂看看就好:

在這樣的傳播中有了一個很有趣的變化:「正宗羊肉」變成了「正宗牛肉」。這我也只能猜測了——羊肉的羶氣味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那麼牛肉的受眾基礎就比羊肉廣多了。而且傳播的前提本身就有兩個:第一工業時代才能有這樣大範圍的美食傳播;第二既然要傳播,必須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同時工業時代,那麼耕牛的地位就沒那麼重要了,牛肉也成為走進千家萬戶的美食了。所以羊肉板面變身牛肉板面,落戶於「火車拉來的城市」火車站地區,成為一道方便快捷廉價的美食,也就水到渠成了。我覺得我這個分析還是站得住腳的。

 

三年前馬前卒先生在上海有一場演講《保衛我們的現代生活》,裡面講到了柳州螺螄粉、武漢熱乾麵、河南燴麵等幾種美食的起源:「關於螺螄粉的起源,有說是工廠食堂給夜班工人提供夜宵發明的;有說是工人電影院散場後大排檔老闆為了迅速煮粉發明的;有說是很多外地人半夜下火車要吃飯,小店老闆只剩下螺螄湯和米粉,臨時拼湊出來的。這些說法的共同點是,螺螄粉肯定不是什麼古代食品,也不是家庭廚房裡面的創造,而是現代餐飲企業為了快速批量製作而發明的快餐。」

馬前卒先生分析地很好,因為螺螄粉有大規模「工業化」的潛質:首先,它用的是幹切粉,不是溼粉,主要原料好運輸;其次,把螺螄預先煮化在湯裡,油水和味道很足,便於快速製作油水很足的熱湯粉;第三,配料是腐竹、酸筍、酸菜、花生米,和一小把青菜,大多數配料比較耐儲存。這幾條優點都接近於方便麵。所以,柳州螺螄粉佔領全國市場,一半是靠開店,一半是袋裝的方便麵式銷售。同樣,河南燴麵,1956年出現在鄭州,是飯店公私合營之後,為了批量製作熱湯麵而發明的。武漢熱乾麵,是1930年左右發明的,飯店老闆每天做麵條的半成品,做少了不夠,做多了會粘在一起,他就想辦法在麵條上拌了一些油和芝麻醬,結果大受歡迎。

 

石家莊其實有一個可以稱得上「特色」一點的美食——金鳳扒雞。但是「扒雞」這個品類可以說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中國四大名雞——德州扒雞、河南道口燒雞、錦州溝幫子燻雞、符離集燒雞——每種雞對應一個近代鐵路要地。雞肉是最廉價的肉類,同時燒雞容易保存、容易攜帶,無論在火車站當特產買還是作為旅行的禮品送給親朋好友,性價比都很高。石家莊作為近代交通樞紐,產生金鳳扒雞這樣的特色美食,也是符合全國普遍經驗的。

 

可以看到,眾多現代美食的形成時間其實是很短的,比如王守義十三香,王守義家族宣稱自己的香料配方有上千年的歷史,然而有較真的網友考證過,其中許多香料在宋代甚至明末才傳入中國,何談千年之久。其實那段歷史離我們很近,都有非常明確的明文記載:王守義十三香誕生於1959年河南駐馬店。如果真的如他們所說,幾千年前壓根沒有便捷的交通運輸香料,香料很容易就變質變味。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從殖民地搶回來的香料都是奢侈品,是體現貴族身份地位的。建國後武漢長江大橋打通了京廣鐵路,第一次把中國南北連接起來,所以河南的王守義家族可以便捷的使用多種香料混合調味了。

所以我對《舌尖上的中國3》這類鼓吹什麼「古法」「傳統」「天然」「手工」的調調就很反感。哪有那麼多古法?連餐具都是手工的才好吃?歷史是不斷前進的,現代人居住條件就是比古代人舒適,現代人的衣服就是比古代人實惠耐用,現代人的美食就是比古代人美味可口。好多家庭為了追求美觀,用那種明清仿古家具,咯得屁股疼好不好,好多椅子靠背還很低,頸椎難受得不行,花錢買罪受。難道軟綿綿的大沙發和人體工學椅不香嘛?反正我是覺得處在工業社會不享受工業文明的成果就是彆扭,無非是一些小布爾喬亞的無病呻吟。

在封建社會中,美食也是有鮮明的階級性的。比如《紅樓夢》中這一段描寫非常生動:鳳姐兒聽說,依言搛些茄鯗送入劉姥姥口中,因笑道:「你們天天吃茄子,也嘗嘗我們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劉姥姥笑道:「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眾人笑道:「真是茄子,我們再不哄你。」"劉姥姥詫異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餵我些,這一口細嚼嚼。」"鳳姐兒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內。劉姥姥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象是茄子。告訴我是個什麼法子弄的,我也弄著吃去。」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籤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很多研究《紅樓夢》美食的專家分析過,賈府這麼費勁的做法,其實就在提取「鮮味」——也就是味精的味道。劉姥姥也算是一方大地主,但是她活這麼大也無福消受一次「味精」。我對自己的定位很明確啊,我就是個無產階級,我又不是帝王將相我也不配姓孔,所以我感恩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能讓我每頓飯都能通過廉價的味精嘗到穀氨酸鈉的味道。

可以看到,美食的背後沒有那麼神秘,所謂的古法、秘方、傳男不傳女,只是在交通不發達、信息不發達時代製造的神話罷了。現代社會,「正宗」的安徽牛肉板面也能在石家莊生根發芽,這是好事。

 

但是呢,這個「梗」僅僅是網際網路催生熱度之後的倖存者偏差罷了。在我二十多年的人生中,從未一次吃過安徽牛肉板面,然而在網絡梗發酵之後,回家的時候就發現哎這有一家,哎這還有一家——這只不過是被強化印象之後的反應而已。對於市民來說,覺得安徽板面跟蘭州拉麵、宜賓燃面、河南燴麵、西安拌麵、朝鮮涼麵並沒有什麼特殊性。從店鋪的密度來講,更遠遠遠比不上「蘭州牛肉拉麵」——然而我知道正宗的當地美食叫「蘭州牛肉麵」,沒有這個拉字。「蘭州牛肉拉麵」這也是當代平民快餐店發展的一個例子,可以理解為這也根本不是從蘭州出來的,但符合了時代與工業化的要求。石家莊本身就是一個「火車拉來的城市」,火車站附近的「正宗」安徽牛肉板面僅僅是因為誕生在石家莊,因為沒有那麼好吃沒傳到別的地方罷了。

 

就好比「汪峰上頭條」的問題,這可能算是這幾年最成功的營銷人設了。當然,最開始只是網友玩的梗,也是倖存者偏差的意思在,但是很明顯汪峰非常享受且利用起這個人設來了。有一說一,雖然汪峰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歌手,但是他那點事也真不一定次次都上熱門、上頭條;然而他成功的把自己與「頭條」綁定在一起,也就是娛樂圈最有流量最有熱度的事。相當於我不局限於我本身的熱度,世間萬事萬物的熱度都可以為我所用——而且是最熱的。「永遠上不了頭條的汪峰」是表象,本質是「永遠都跟頭條綁在一起的汪峰」,娛樂圈不管是誰看了都流口水,太厲害了。

歸根結底,「石家莊特色美食是安徽牛肉板面」這背後都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與傳播學的規律,這個小吃能落在石家莊是有其特色;這個梗能被廣大網民所傳播,其實是人心理學的特點。

 

不過呢,對於石家莊市民來說,安徽牛肉板面在其生活中僅僅是一個平凡的外地快餐小店。真正可以算作「市民性」的美食比如:燻肉大餅、紅星包子、中和軒燒餅、燕鳳樓紅腸等等——這都是爸媽下班後會特意排隊給孩子買的。然而這樣的市民級美食也難免經歷了天津狗不理包子式的悲劇——國營店時實惠美味積累了客戶與口碑,私有化之後分量又少又難吃又貴,逐漸成為智商稅的代名詞。

以紅星包子為例,1969年成立了紅星飯店,賣的包子薄皮大餡十八個褶,逐漸在市民中積累了口碑。然而九十年代末股份制改革後,價格變貴了,包子變小了,服務變差了,我家也逐漸不買了。不但割消費者韭菜,據說好多幹了三十年的老服務員,改制後都被「優化」了,然後便宜價格聘請進城務工服務員。資本家兩頭掙錢,可不他們先富起來了?據說前年因為不掙錢,資本家不想接盤了,紅星飯店又回歸國營——不過僅僅是據說。就那些私營老闆這麼搞,把好名聲全都敗光了,不掙錢這不是活該麼。


九十年代末國企改制、下崗潮那個時候我還小,根本不懂什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然而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私有化不是好東西」的種子,完全是出於一個吃貨的自覺性:TMD好吃的都沒了!

言歸正傳,如果真要選一個石家莊特色美食,我覺得餄烙面和缸爐燒餅比較靠譜,至少我沒在別的城市見到過,而且也確實很好吃,想想就流口水了。

 

不過有一說一,能成為「特色美食」必須要「出圈」,就好比武漢熱乾麵全國都有店、新疆大盤雞就算不是新疆飯館都會做,石家莊的特色美食離「出圈」還遠遠不夠,所以先出圈的「安徽正宗牛肉板面」這個梗了,我作為本地人也覺得挺歡樂的,但是好多網友把梗當真了,那這背後的問題就值得分析分析了。

相關閱讀:沒有工業化的美食,也配叫「舌尖上的中國」?

 

保衛《勞動合同法》

 

消費主義沒有新鮮事

第二本新書正在付費連載中:《資本囚籠》:初階屠龍術——你們公司發年終獎了嗎?

相關焦點

  • 只有在石家莊才能吃到正宗安徽牛肉板面
    石家莊,就像手腕上的勞力士,一座低調樸實無華的國際化大都市,但存在感卻很低,這不給自己加油的外號,還帶著別的省份。沒聽過《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就不了解石家莊人,沒吃過正宗安徽牛肉板面就不了解石家莊。辛辣的味道有所削減,滷味的鮮鹹愈發濃重,而用富有嚼勁的牛肉替代細嫩的羊肉,則為安徽板面注入了燕趙之地獨有的氣質,讓石家莊板面的正宗二字名副其實。 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從「千場縱博家仍富,幾度報仇身不死」的邯鄲遊俠,到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從長坂坡七進七出的石家莊趙子龍,到當陽橋頭喝退百萬兵的涿州張飛,無不透露著一股子英雄氣概。
  • 發源於安徽,興盛於河北,一碗牛肉板面是多少石家莊人的味蕾記憶
    旅行和美食往往是不可分割的,旅行中如果沒有了美食,那麼一段精彩的行程,將會喪失一半的樂趣。人的一生,唯有旅行與美食不可辜負。現在很多出行被叫做「美食旅行」,這樣的旅行,意義不在於風景,而在於當地的特色美食。
  • 「河北正宗安徽牛肉板面加油!」
    不過,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一片加油聲中,「河北正宗安徽牛肉板面加油」火了起來。很多網友在為河北加油時表示:「武漢是熱乾麵加油,北京是炸醬麵加油,天津是狗不理加油,河北、石家莊是正宗安徽牛肉板面加油!!!」原來,在河北,尤其是在石家莊市,起源於安徽太和等地的「正宗安徽牛肉板面」是一種火遍大街小巷的小吃,甚至被很多人稱為「河北名吃」。
  • 石家莊美食特產
    1滿族八大碗2清真八大碗3正定八大碗4蔚縣八大碗5安徽八大碗6布依八大碗7滿族八大碗8山東滕州八大碗9遵義八大碗10五臺山八大碗11吳中萬山八大碗12河北武邑八大碗13徐州八大碗14鹽城八大碗15天津八大碗等…………………………尷尬時刻,突然有網友福至心靈——石家莊正宗安徽牛肉板面一定也能挺過來。
  • 合集丨有肉有菜有碳水的平民料理--安徽板面
    湖南米粉、西安肉夾饃、北京烤鴨、柳州螺螄粉… 但是也許也會碰到沒有雞公煲的重慶人,沒有粗米線的雲南人,或者是,沒有板面的安徽人。安徽地形獨特,以淮河、長江為界自然劃分為皖北皖中皖南三個區域。一座城市屬於南方北方兩個「陣營」,飲食習慣自然也是不同的,皖南喜米皖北喜面,我們常常提到的徽菜,如臭鮭魚、毛豆腐、一品鍋等等就是偏向皖南地區的特色美食。
  • 板面獵手
    真正知道正宗安徽牛肉板面不是安徽特產而是石家莊特產,就是在幾天前,疫情把石家莊推到風口浪尖上的時候。
  • 坐標石家莊,有什麼可以帶女朋友去玩的地方?
    石家莊市移民城市,本地特色菜確實不多,但是也不是沒有,其實石家莊最大特色是中國所有的美食基本上都能在這個名字土裡土氣的城市裡找到,味道還都很正宗(真的,石家莊的蘭州拉麵館比蘭州市還多,數據來源於中國餐飲協會旗下某公眾號,不知道準不準,以前工作過的一個公司是做餐飲軟體的,所以加了一些相關網站和公眾號)。
  • 6元一碗的牛肉板面裡竟有大塊牛肉!蘭陵這家店老闆不像賣面人
    很多網友都吃過安徽牛肉板面。相信你吃過的幾塊錢一碗的板面肯定是這樣的:或者加一個雞蛋的板面:不管是加雞蛋還是加紅燒肉或者加豆泡,都是要另外付錢的。也有不用另外付錢,面裡本身就有肉(豬肉或者牛肉)和蛋的面,比如這樣的:當然,面裡本身就有蛋和肉的板面,價格肯定不可能只要幾塊錢一碗!但是!小編近日無意中發現,在山東蘭陵縣中興路中段的一家名為「漢尚軒」的牛肉板麵店,只要6元,就可以吃到一碗含有6大塊牛肉的正宗安徽牛肉板面!
  • 特色牛肉板面,麵條光滑勁道,湯汁濃鬱厚重,鹹鮮香辣,誘人食慾,唇齒留香!
    學正宗小吃技術,到唐山孫大媽小吃培訓定期推送更多火爆小吃培訓項目諮詢電話15031539709,15031533198
  • 石家莊老字號澤龍牛肉麵推出「牛肉餄餎」 成了網紅美食
    在河北石家莊一帶,餄餎面算是一種好吃不貴的傳統美食,適合大眾口味。
  • 衡水市安平縣6大推薦美食,這些地方美食值得你的品嘗
    安平縣是河北省衡水市下轄縣,位於河北省中南部,東接饒陽縣,西鄰深澤縣,南抵深州市、辛集市,北靠安國市、博野縣,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安平縣要品嘗一下的6道地方美食。1、安平白山藥安平特產白山藥,傳統俗稱「小白嘴」,口感細膩,營養價值高,純綠色食品,無汙染,自古就有「山藥山藥,山中之藥」的說法,可以補脾健胃,降低血壓和血糖等功效,常食有益身體健康。
  • 為什麼叫石家莊是「國際莊」
    有人覺得不對,發出了疑惑:石家莊有什麼特產嗎?網友們找了半天,最後翻出了石家莊大街小巷常見的安徽牛肉板面,哭笑不得地說,這就是石家莊的特產。這東西便宜大碗有肉有蛋,非常實惠,是我讀書時上晚自習之前的最愛。像是我父母那一輩甚至更大一點的,是很少吃牛肉板面的。在老一輩眼裡,石家莊真正的特產可不是這個,甚至可能很多年紀大點的人沒意識到安徽牛肉板面已經成為了石家莊的一張對外名片。那麼,就讓我說下以全市範圍來看,石家莊稱得上特產的到底是什麼。
  • 舌尖上的安徽麵食——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又稱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著名的漢族小吃,麵食代表之一。【起源】摺疊編輯本段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一面旗幟。相傳太和板面源於三國時期。桃園兄弟"劉備、關羽、張飛駐守潁州(今安徽阜陽),張飛吃麵總嫌太軟、不筋鬥、清淡無味;廚師多次琢磨,面經過上百次的試和面成功了;而後張飛對廚師又指明要用羊肉做湯為料,廚師靈機一動,添加近十多種能食用的藥材(當然也包括辣椒)和羊肉一起為張飛做面,張飛吃後頓感可口。之後安徽板面便在穎(阜陽)、宛(南陽)、襄(襄樊)廣為流行。
  • 新加坡必吃的4大美食,都是正宗的南洋味,本地人的心頭之好!
    新加坡必吃的4大美食,都是正宗的南洋味,本地人的心頭之好!新加坡帶給人的味覺記憶非常複雜,融合了南亞、中東、西方三種美食系統,還要再加上南洋本地的馬來味道。新加坡是個種族多元的國家,當地飲食文化也融合了各式東南亞口味,從而讓當地美食都個個賦予了鮮明的特色。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新加坡一定要吃的美食有哪些吧!新加坡必吃的4大美食,都是正宗的南洋味,本地人的心頭之好!肉骨茶肉骨茶是新加坡最普遍的美食。
  • 蘭州特色美食你只知道牛肉麵就out了,這款街頭小吃本地人都喜歡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蘭州本地人,聊到蘭州本土特色美食,每次都是相當自豪!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熱播後,讓蘭州的一碗牛肉麵走向了全國乃至世界,被大眾所知。很多外地遊客來到蘭州,都要品嘗一番,才覺得是真正來過蘭州。可是,蘭州的美食只有牛肉麵嗎?不盡然!食物的地域性特色就在盛產什麼吃什麼。
  • 陝西特色清真牛肉麵正宗做法,在家也可以吃到!
    西安小吃技術培訓、正宗肉夾饃培訓班、陝西經典涼皮技術培訓、陝西特色小吃去哪兒學、學習陝西美食小吃需要多少學費、特色陝西小吃學習哪家強
  • 舌尖上的河南,尋味鄭州特色美食小吃,都吃過才算地道鄭州人
    鄭州是河南省的省會,同時鄭州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鄭州不僅風景優美,這裡的美食也是多不勝數。說到地方特色美食小吃,當你每到一座城市,除了賞美景之外還有就是嘗美食。鄭州當地特色美食種類繁多,其中以燴麵、水席、胡辣湯最有代表性。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到一個城市不要專門的去吃什麼地方特色美食小吃,比如北京北京烤鴨、天津麻花、狗不理包子等等,這些都是騙你們外地人的,我們本地人都不屑去吃。但小編為覺得不能一概而論,為什這道美食會出名,很多人都慕名來吃總有他的道理。
  • 葫蘆島人都愛吃的這種美食,味道正宗,最具地方特色
    遼寧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不管是撫順的麻辣拌、錦州溝幫子燒雞、老瀋陽雞架,還是營口海蜇、本溪羊湯、盤錦河蟹、鞍山的牛莊餡餅等等,每一道美食都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品嘗到這些美食,滿足了很多人的味蕾。
  • 江淮地區有一碗湯,現已遍布全國,為何本地人卻不接受外面的味道
    在寒冷的冬季,能讓人們最容易感受的暖和的美食便是一碗湯了。試想一下,在寒冷的冬天一大早起床之後,喝一碗熱氣騰騰的湯,整個人也都是暖和的。在江淮地區也有一碗湯,不過這一碗湯並不是只有冬季才火爆,而是一年四季都是老少皆宜,而且最近幾年更是隨著社交媒體的火爆,這一碗湯開遍了全國各地,但是卻有一個問題存在,就是本地人對這一碗湯的摯愛,卻不願意接受外地的味道,這究竟是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