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烏巖嶺頻現珍稀動植物 區域生態保護成效漸顯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金斑喙鳳蝶雌體 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供圖

中新網溫州5月24日電(見習記者 周悅磊 通訊員 陳景峰 劉雷雷 劉西)連日來,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熱鬧非凡」——繼4月該地發現植物新種浙南木犀後,連續近一個月內,極度瀕危物種中華穿山甲種群現身保護區內,6粒「世界動物活化石」金斑喙鳳蝶卵被當地科研人員發現。

植物新種浙南木犀 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供圖

此間珍稀動植物頻頻現身露相,該保護區管理中心相關科研人員表示,「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表明浙南片區生態保護的成效漸漸顯現。」

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泰順縣西北部,西與福建省的壽寧縣、福安市接壤,北與浙江省的文成縣、景寧縣相鄰。1975年設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由南北2個獨立片區組成,總面積18861.5公頃。

正如其舊名「萬裡林」所含意味,此間山地生態系統完整,物種資源豐富,常被人稱為「天然生物基因庫」和「綠色生態博物館」。

金斑喙鳳蝶卵 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供圖

其實,早於上世紀80年代初,該地就因首次發現黃腹角雉而聞名於世,自此以後的多年間,中華鬣羚、白鷳、黑麂、豹貓、伯樂樹等珍稀動植物就頻頻現身,為科研人員記錄物種的遷移、演變提供鮮活素材。

以被譽為「世界動物活化石」的金斑喙鳳蝶為例,自2018年開始,烏巖嶺保護區科研人員在生物多樣性蝴蝶監測、泰順縣金斑喙鳳蝶分布與保護現狀調查等項目的大力支持下,在當地金斑喙鳳蝶潛在分布區域,以深山含笑、乳源木蓮等木蘭科植物為突破口,就該蝴蝶的分布與瀕危原因等方面開展了連續性監測研究。

2007年5月6日,該保護區科研人員林莉斯等人在當地一處瀑布旁發現一隻「非同尋常」的蝴蝶,待其影像資料傳給相關蝶類專家後,遂被確定為金斑喙鳳蝶,此次發現也被業內專家認為是浙江省首次發現金斑喙鳳蝶。

目前該標本保存在烏巖嶺保護區的黃腹角雉主題館中。為了紀念這次發現,烏巖嶺景區裡的一座石橋被命名為「鳳蝶橋」。

而就在近日,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斑喙鳳蝶調查項目組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發現6粒蝴蝶卵,經文獻對比和專家確認,系金斑喙鳳蝶卵,該保護區管理中心相關科研人員表示,此次該蝶卵的發現,在浙江省「尚屬首次」。

不僅是保護珍稀動物,早於2019年初,烏巖嶺就建成珍稀瀕危植物繁育基地,山豆根、南方紅豆杉等11種珍稀植物在此「定心安家」。

該保護區管理中心雙坑口保護站副站長劉西介紹,包括2020年4月該地最新發現的植物新種浙南木犀在內,烏巖嶺境內植物種類佔浙江省的50%以上,目前普查在冊種子植物共有2000多種,擁有珍稀瀕危植物共4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6種。

近年來,泰順縣制定中國首個縣級層面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泰順被列入中挪生物多樣性國際項目示範縣,全力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山區樣本」。(完)

相關焦點

  • 浙南木犀——浙江泰順烏巖嶺再現植物新種
    近日,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再次發現植物新種——浙南木犀。此前,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和烏巖嶺管理中心科研人員劉西等人在參與浙江省野生植物資源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浙江南部地區1種木犀屬植物,經查對文獻、標本和定點觀察比較研究,現確認為植物新種。
  • 國慶去登山,泰順烏巖嶺,錦繡山河,顏值爆表...
    通過對土壤、水、空氣、動植物體的測定,其重金屬元素與有毒物質含量大大低於環境明顯汙染區域的相同物質的含量,整個環境質量保持著天然「本底」,被專家們稱為「動植物的最佳淨界」。烏巖嶺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庫」和綠色「生態博物館」的美稱。
  • 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植物新種浙南木樨
    浙南木樨 劉西 攝記者22日獲悉,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前發現植物新種——浙南木犀。在此之前,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和烏巖嶺管理中心的科研人員在參與浙江省野生植物資源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浙江南部地區1種木犀屬植物,經查對文獻、標本和定點觀察比較研究,確認系植物新種。
  • 泰順那神秘的動植物王國,唐代劉禹錫筆下「吐綬鳥」的家園
    烏巖嶺巨大的綠色寶庫造就了鍾靈神秀,也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它被生物學界譽為「生物種源的基因庫」,享有「生態博物館」的美譽,以其豐富、多樣、珍稀的生物資源引起國內外各類專家學者的關注,烏巖嶺因此聞名世界。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諸暨也有分布,你見過嗎?
    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珍稀物種頻現! 惠東林下空間成天然「聚寶盆」
    珍稀物種頻現! 惠東林下空間成天然「聚寶盆」金羊網  作者:陳驍鵬 馬勇  2020-12-18 珍稀物種驚喜再現,古樹沉香久負盛名,森林康養基地美不勝收,森林旅遊線路遊人如潮……惠東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基於資源優勢,林業產業發展蒸蒸日上。森林資源得天獨厚,逾4300株古樹入冊保護山海惠州,生態名城。積蘊深厚的森林資源為廣袤的鵝城大地平添了幾分靈氣。惠東縣的森林資源尤為豐厚,林業生態優勢突出。
  • 「蝶中皇后」泰順烏巖嶺首次發現「金斑喙鳳蝶」的卵
    近日,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斑喙鳳蝶調查項目組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發現6粒蝴蝶的卵,通過仔細對照參考文獻、比對鑑定和諮詢專家,確認為金斑喙鳳蝶的卵,在浙江省尚屬首次發現。新華網發 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供圖
  • 為何宣布滅絕的動植物頻現?
    所以說非常具有保護價值,並且要好好地將其蔓延下去,如果這一株都保護不下來,那麼也會再次陷入被宣布滅絕的困境。亟需進行「搶救性保護」是必然的了。本次發現宣布「野外滅絕」的植物「枯魯杜鵑」是位於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木裡縣的枯魯山區,所以地理位置還算是比較偏僻,也是科學團隊經過多次的考察,經與模式標本比對、中國植物志核對,才確認為枯魯杜鵑。
  • 陽春市:同守共護珍稀動植物樂土
    位於陽春市圭崗鎮的陽春百湧省級自然保護區是1000多種珍稀動植物的樂土。20多年來,在保護區工作人員的辛勤努力下,大批珍稀動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群眾同守共護的網絡格局日益完善。青山綠水、飛鳥走獸,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在此處描繪著。
  • 省野生動植物保護處領導到植物園考察野生植物保護工作
    3日下午,省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王鴻嘉和四川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秘書長李建國一行來園考察成都市植物園的野生植物保護工作和「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及科普教育工作。3月3日當天,我園開通了珍稀瀕危植物保護便民通道,為公眾提供了免費加入珍稀瀕危保護宣傳活動、獲得珍稀瀕危保護知識與行動方法的科普報務。
  • 廣東珍稀瀕危鳥類數量大幅增加,野外資源種群穩步增長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在全國第二次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工作中,廣東發現丹霞梧桐、鬣羚等多個新分布物種和新種;而在鳥類同步調查中發現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鴛鴦、青頭潛鴨、小青腳鷸、勺嘴鷸等珍稀瀕危鳥類數量大幅增多;黃腹角雉、莽山烙鐵頭現身南嶺地區,黑臉琵鷺、黃嘴白鷺頻現粵西沿海溼地,黑臉琵鷺、白鶴、白眉鴨在珠三角地區相繼發現。
  • 大熊貓、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十三五」實現恢復性增長
    「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藏羚羊、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這是記者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入71億:礦山綠了,耕地多了,珍稀...
    項目實施年限為2018—2021年,主要針對北江流域、東江流域和擬建的南嶺國家公園區域,構建「兩江一公園」系統保護修復格局,集中解決一批對流域區域生態功能具有顯著影響的突出生態問題,進一步提升粵北南嶺山區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築牢粵北生態屏障。
  • 2020年浙江省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研討會在遂昌召開
    日前,由浙江省植物學會、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主辦,浙江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承辦的2020年浙江省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研討會在遂昌縣召開。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中國辦公室負責人、浙江省植物學會理事長、浙江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總站負責人,浙江省植物學會會員、浙江省相關植物園、從事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工作的相關科技人員及當地百姓等60多人參加。研討會上,從事植物保護工作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探索研究植物保護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
  •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現 怒江金絲猴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怒江金絲猴 供圖近日,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聯合相關科研機構開展科研調查,首次摸清了高黎貢山西坡片馬轄區的珍稀瀕危物種怒江金絲猴種群數量。調查顯示該猴群擁有至少149隻個體,數量較之前的粗略調查有明顯增加。
  • 第四紀冰川動植物滅絕,而神農架動植物得以倖免,是神農的庇佑嗎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至今還能在神農架找到佐證之物,在神農架發現了神話史詩《黑暗傳》,將神話傳說與歷史連接在一起,而且在神農架還發現了大批遠古石器遺址,這些都是神農在長江流域播撒文明的例證;因此神農架算是楚文化的源頭之一,其間隱現著人類祖先的活動蹤跡;而且時至今日,神農架還存在著眾多國家級保護動植物,例如轟動世界的珙桐、上千年的杉樹,以及金絲燕、白熊、白蛇等,在第四紀冰川侵襲中大面積滅絕的珍稀動植物
  • 湖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12月11日上午,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汙染防治攻堅戰專題新聞發布會。通過狠抓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其「回頭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服務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
  • 自然保護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基礎
    國家公園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目標,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聚的區域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建立是野生東北虎豹及其棲息地保護的重要裡程碑。 圖為紅外相機監測到的東北虎。
  • 這個粉色的小東西,浙江首次發現!網友:超美!大自然的饋贈,要好好...
    (原標題:這個粉色的小東西,浙江首次發現!網友:超美!大自然的饋贈,要好好保護啊) 記者從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了解到,近日,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斑喙鳳蝶調查項目組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發現6粒蝴蝶的卵。
  • 浙江首次發現6粒金斑喙鳳蝶卵 系珍惜一級保護物種
    中新網溫州5月22日電(見習記者 周悅磊 通訊員 劉雷雷 陳景峰 章書聲)記者22日獲悉,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斑喙鳳蝶調查項目組日前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發現6粒蝴蝶卵,經文獻對比和專家確認,系金斑喙鳳蝶卵。金斑喙鳳蝶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