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斑喙鳳蝶雌體 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供圖
中新網溫州5月24日電(見習記者 周悅磊 通訊員 陳景峰 劉雷雷 劉西)連日來,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熱鬧非凡」——繼4月該地發現植物新種浙南木犀後,連續近一個月內,極度瀕危物種中華穿山甲種群現身保護區內,6粒「世界動物活化石」金斑喙鳳蝶卵被當地科研人員發現。
植物新種浙南木犀 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供圖
此間珍稀動植物頻頻現身露相,該保護區管理中心相關科研人員表示,「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表明浙南片區生態保護的成效漸漸顯現。」
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泰順縣西北部,西與福建省的壽寧縣、福安市接壤,北與浙江省的文成縣、景寧縣相鄰。1975年設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由南北2個獨立片區組成,總面積18861.5公頃。
正如其舊名「萬裡林」所含意味,此間山地生態系統完整,物種資源豐富,常被人稱為「天然生物基因庫」和「綠色生態博物館」。
金斑喙鳳蝶卵 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供圖
其實,早於上世紀80年代初,該地就因首次發現黃腹角雉而聞名於世,自此以後的多年間,中華鬣羚、白鷳、黑麂、豹貓、伯樂樹等珍稀動植物就頻頻現身,為科研人員記錄物種的遷移、演變提供鮮活素材。
以被譽為「世界動物活化石」的金斑喙鳳蝶為例,自2018年開始,烏巖嶺保護區科研人員在生物多樣性蝴蝶監測、泰順縣金斑喙鳳蝶分布與保護現狀調查等項目的大力支持下,在當地金斑喙鳳蝶潛在分布區域,以深山含笑、乳源木蓮等木蘭科植物為突破口,就該蝴蝶的分布與瀕危原因等方面開展了連續性監測研究。
2007年5月6日,該保護區科研人員林莉斯等人在當地一處瀑布旁發現一隻「非同尋常」的蝴蝶,待其影像資料傳給相關蝶類專家後,遂被確定為金斑喙鳳蝶,此次發現也被業內專家認為是浙江省首次發現金斑喙鳳蝶。
目前該標本保存在烏巖嶺保護區的黃腹角雉主題館中。為了紀念這次發現,烏巖嶺景區裡的一座石橋被命名為「鳳蝶橋」。
而就在近日,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斑喙鳳蝶調查項目組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發現6粒蝴蝶卵,經文獻對比和專家確認,系金斑喙鳳蝶卵,該保護區管理中心相關科研人員表示,此次該蝶卵的發現,在浙江省「尚屬首次」。
不僅是保護珍稀動物,早於2019年初,烏巖嶺就建成珍稀瀕危植物繁育基地,山豆根、南方紅豆杉等11種珍稀植物在此「定心安家」。
該保護區管理中心雙坑口保護站副站長劉西介紹,包括2020年4月該地最新發現的植物新種浙南木犀在內,烏巖嶺境內植物種類佔浙江省的50%以上,目前普查在冊種子植物共有2000多種,擁有珍稀瀕危植物共4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6種。
近年來,泰順縣制定中國首個縣級層面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泰順被列入中挪生物多樣性國際項目示範縣,全力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山區樣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