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煙雨濛濛,展望未來,今朝終將成為歷史,我心不禁飛回到了過去
對於中國近代史的這段歷史,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因為這段歷史不僅是一種恥辱,而且是我們要銘記的存在,提醒我們就國家富強才能保證人民的安居樂業,同時也提醒我們,不能懈怠,不能自滿,要緊跟時代潮流,這樣才能不會被時代拋下,成為任人宰割的存在。
當時由於戰爭頻發,以及天公不作美,許多的地方鬧起了饑荒,於是許多農民百姓被迫離離鄉,去尋找更能夠適合生活的地方。畢竟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其實這種事例不僅是在中國近代史時期,在中國上下五千年都發生過許多次。當農民百姓的機箱鬧饑荒,或者是發生什麼自然災害的時候,那個時候不比現在,平民百姓能不能生活得很好,全靠老天爺能不能夠成全。如果風調雨順,自然百姓安居樂業,如果天公不作美,為了活下去的人們,只能背井離鄉,尋找更好的棲息地。
言歸正傳,我們回到1942年,河南發生大旱的時候,當時的許多平民百姓逃往陝西。這是為什麼呢?中國上下有這麼多地方,為什麼偏偏都逃向陝西呢?首先第一個原因,當時日本大肆侵略中國,日本軍隊是從東北南下的,所以當時北方基本上完全被日本佔領了,所以農民百姓不可能往北方逃,因為逃往北方,無疑是死路一條。
其次,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為了阻止日軍前進,採取了一種以水代兵的方法。他們把黃河改道,使得黃河決堤,造成許許多多的地方被水淹了。雖然這種方法確實是阻擋了日本軍隊的進攻,但是也使得河南通往東方。也就是山東方向的路被堵死了,那裡的路全被淹了,所以普通老百姓也沒有辦法去往東方。
第三個原因就是因為陝西和河南自古以來都是政治與經濟的中心,兩省接壤距離不遠。很多人的親戚都在這兩個省份。這兩省以前歷史上都擁有很多王朝的都城,大家往都城跑,往繁榮的地方跑也屬於正常。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陝西的地勢十分佔優勢,陝西的地勢比較高,而且有著自然天然的屏障,易守難攻。日本軍隊一時不能攻打下來。再加上陝西人民比較熱情好客,他們的生活條件也比較好,土地也比較肥沃,所以都紛紛投向陝西,希望能夠在陝西繼續生活,畢竟在老百姓看來,沒有什麼能比活著更重要了,只要活著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