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河南大饑荒的一大罪魁:被嚴重美化了的河南省主席李培基

2020-12-26 騰訊網

《1942》中的幾個謬誤

由馮小剛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1942》上映之後,由於題材新穎,一度引起了人們很大的注意,但是,人們也在該電影中發現了幾處謬誤:

電影中稱,《大公報》因報導饑荒,被國民政府處分,停刊3日。但事實上,《大公報》停刊並非因為那個原因,而是因為他們批評國民政府限制物價政策失敗。

電影暗示觀眾,當時國民政府封殺了各大報刊對饑荒的報導,而事實上,國民政府並無此舉,當時《新華日報》至少就此事發表了40篇文章。

在電影中,蔣介石因為看到了外國記者白修德拍攝的照片,才迫於壓力開始救災,但事實上蔣介石從未見過白修德。而在白修德報導災情之前,國民政府已經有救災的措施了。

電影中說河南延津的百姓在國民政府的治下要餓死了,是日本人「救了」他們,但是事實上延津早在1938年就淪陷了,百姓是在日佔區被餓死的。

電影中另一個較大的錯誤是,他把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和第一戰區司令官蔣鼎文對於災情的反應顛倒了,這一點我們會在下面談到。

李培基和蔣鼎文

李培基於1942年1月20日出任河南省主席,對於42年饑荒的發生,他並不應該承擔責任。但是,在處理該如何應對災情這個問題上,李培基卻犯了重大的錯誤。

李培基當初因身負蔣介石的信任升任河南省主席,所以他不願向中央報災,這正是導致賑災工作遲遲沒有進行的原因。

42年7月,《河南政治》上刊載文章《吾人應有之忍耐和努力》,文中明確提出應該以「軍事第一,勝利第一」,「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原則下,儘可能地減輕民眾的負擔。

在這種「顧全大局」的思想下,李培基在給中央的報告的中謊報了河南的災情,而身為第一戰區司令官的蔣鼎文則如實上報。這兩份相互矛盾的災情報告,導致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對災情的估計嚴重不足。

蔣鼎文曾號召士兵每天少吃二兩緩解百姓壓力,並表示希望政府從外地調糧,他派人去重慶找何應欽報災,但是地方政府都沒有報,軍隊的報告顯然無效,而兩個報告出現分歧,政府當然也以地方政府的為準。蔣相信了李培基謊報,訓斥了蔣鼎文那份較為真實的報告。

1942年10月,國民政府派張厲生等人前往河南調查,得知河南情形如此嚴峻後,張厲生在大會上當眾批評李培基說:

我們沒到河南時,只知道河南有災,卻不知災情嚴重到如此地步,李主席你不能辭其咎!

李培基依舊不知悔改,還請大家不要把災情說得太嚴重,承諾自己會想辦法。遺憾的是,他在1944年才被免去河南省主席一職。

李培基身為一省行政長官,不能為本省百姓發聲,反而自作多情,以瞞報的方式替中央政府「分擔壓力」,以至於賑災過晚,災情擴大,實為42年饑荒的一大罪魁。

天災還是人禍

42年饑荒,有天災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人禍。

所謂的天災,一方面是指1941年底到1943年春,河南只有少量的降雨,農業因旱災而大量減產和絕收。另一方面,42年秋天蝗災席捲河南,導致赤地千裡,顆粒無收。

而人禍則是:1938年的花園口決堤3省受災,黃泛區內沙丘林立,農田被毀。每年汛期,洪水倒灌,洪水過後又有蝗災,農業遭到了致命的打擊。

42年河南確實發生了旱災,但是這個旱災如果不是有人禍的加持,顯然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另外一大人禍在於國民政府吏治的腐敗,當時其基層幹部貪婪成性,為了徵糧不顧百姓死活,各地鄉紳眼看災情泛濫卻見死不救,各級賑災官員藉此中飽私囊,大發國難財,包括還有李培基這類毫無作為,欺上瞞下的官僚。

當時的中國還處在抗戰的大環境下,政府實行限價政策,河南政府壓低糧食價格,導致糧商不願把糧食賣到河南,大量災民空有錢財卻買不到糧食,這也是災情遲遲沒有緩解的一大原因。

相關焦點

  • 1942年河南饑荒有多慘?150萬人被餓死,這組老照片讓人不忍直視
    也為武漢退守爭取了喘口氣的時間,但這一招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武漢在四個月後依然失守,黃河水所帶來的隱患,卻間接導致後來的大饑荒。三省四十四個縣三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地方,都成了連連災害的黃泛區,房屋、耕田、百姓被淹沒的不計其數,上千萬人流離失所。
  • 1942年河南饑荒有多慘?150萬人活活餓死,年輕女子不值一根草皮
    也為武漢退守爭取了喘口氣的時間,但這一招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武漢在四個月後依然失守,黃河水所帶來的隱患,卻間接導致後來的大饑荒。三省四十四個縣三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地方,都成了連連災害的黃泛區,房屋、耕田、百姓被淹沒的不計其數,上千萬人流離失所。間接導致了1942年那場大饑荒,當時範圍很廣,河南、山東、安徽、河北等地。
  • 1942年河南大饑荒,餓殍遍野,連路邊樹皮都被扒光,觸目驚心
    1942年到1943年,中國正處於艱苦的抗日戰爭戰略相持階段。作為我國的人口大省、身處抗戰前線的河南,卻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饑荒。這場饑荒長達1年之久,致使河南111個縣中有96個縣受災,其中有39個縣災情最為嚴重。據統計,受災總人數高達1200萬人,死亡人數高達300萬人,300萬人逃離河南。
  • 罕見的老照片: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記錄,災民當街啃食樹皮
    說起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相信很多人依舊是記憶猶新,但對於經歷過這場災難的人來說,這是一段不願回憶的記憶。下面這幾張罕見老照片,他是由美國時代周刊的記者白修德拍攝的,經過上色回復後它向我們還原了當時場景。
  • 中國歷史上慘絕人寰的2次大饑荒!太恐怖了!
    蝗災那個時候應對蝗災不像現在,可以派遣十萬隻鴨軍前往蝗災前線,也不像現在可以把蝗蟲當作燒烤,百姓能做的,只有等待,可是蝗災一過,只剩下光杆千裡。當時黃河附近的河南與山西旱情最為嚴重,緊接著山東也全省大旱。
  • 1942年河南大饑荒老照片曝光,蔣介石看了發抖,樹皮都沒放過!
    1942年夏天至1943年春天,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東等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大饑荒事件,由於河南地區最為嚴重,因此也被稱為「1942河南大饑荒」。河南地區在1942年之前,多次遭遇水災,緊接著1938年就發生了人為的花園口決堤事件,河南安徽等地千萬人受災。
  • 1942年河南饑荒野狗吃災民屍體,蔣介石看照片腿哆嗦
    《大公報》因報導河南大饑荒被勒令停刊三天1942年,中原河南發生了一次大饑荒。豫中平原,餓殍遍野,屍塞於道。據說,總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河南這次大饑荒的特別之處,是在於公正而有責任心的媒體率先披露了真相,而最終是被一位美國記者攪得天翻地覆。這個有責任心的媒體是中國的《大公報》。
  • 1942年的河南饑荒有多慘?餓死150萬人,美國記者含淚拍照
    1942年的河南饑荒有多慘?餓死150萬人,美國記者含淚拍照1942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那一年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日本侵略者繼續在中原大地上肆虐。無情的自然災害,讓河南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有三百多萬人選擇遠離河南,活活餓死了一百五十多萬人。如此大的人口銳減,到底是因為天災,還是因為人禍呢?1937年以後,日本為了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加大了對中國的侵略,先是在北京地區製造了「七七事變」,後來又試圖把整個華北地區變成它的勢力範圍。
  • 1942年河南大饑荒:餓死300萬人,樹皮啃光,圖5孩子的表情令人揪心
    是的,1942年是世界大戰全面展開的一年,也是災難性的一年。這場災難讓河南至少300萬人被餓死,樹皮被啃光,每一張歷史的老照片都刺痛人心。 河南大饑荒發生的原因,要追溯到1938年6月9日,黃河花園口大堤潰決,黃河水南下,逐漸形成黃泛區。
  •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舊照:餓死300萬人,吃樹皮的孩子看著心疼
    現如今,健康飲食越來越流行,人間美味不可錯過,溫飽已不再是個難題,誰還能想到在78年前,饑荒席捲了我國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等地區,因饑荒而背井離鄉的人不在少數,1942年河南大饑荒是抗日時期的饑荒之一,據相關資料披露,饑荒導致了大約300萬人餓死,美國記者白修德則親眼目睹了這一場大災害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有多餓?沒飯吃啃樹皮
    沒飯吃,「啃樹皮」,這是真的1942年河南大饑荒,而且正值日寇還在中華大地上橫行霸道的高峰期。 因為有瞞報,政策誤算等,100多萬人因為饑荒而失去生命,數百萬人逃離河南。
  • 抗戰時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到美國人拍的照片,頓時兩腿發顫
    幾年前,國內上映的電影《1942》回顧了70多年前那場大饑荒,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 實際上,用「河南大饑荒」描述1942年夏到1943年春的那場災荒不太準確。除了河南,還有山西、河北、山東和安徽北部等地區都不同程度受災,或許應該叫做「華北大饑荒」。
  • 1942年河南饑荒慘狀:150萬人被活活餓死,美國記者看後吃不下飯
    河南大饑荒的時間點是發生在1942年7月份到1943年春天,其實早在1942年之前,河南人民的日子就已經不好過了。因為1937年時,中國人就已經全面拉開了抗戰的序幕。再到1938年時,河南因為地勢太過於重要。所以日寇一直想要快速佔領鄭州,而在在佔領鄭州之前,蘭封、商丘等地,沒有幾天也被日寇打下來。
  • 1942年大饑荒時,聶榮臻發布了一個命令,老百姓求著他收回
    馮小剛曾經拍過一部電影《1942》,再現了1942年發生在中原地區的那場慘劇。1942年,陝晉冀魯豫數省發生大面積持續乾旱,尤以河南最為嚴重,旱災引發的大饑荒接踵而至,造成幾百萬人餓死的慘劇。熟悉近代史的讀者一看到1942年這個年份,都會知道,這同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由於日本先發制人發起了太平洋戰爭,一度橫掃東南亞和太平洋廣大國家和地區,迅速「擊敗」了一直被世界視為「主宰」的英國、美國、荷蘭等一系列老牌殖民帝國,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和侵略勢頭都達到了巔峰。
  • 1942年河南人為什麼選擇逃荒去陝西?
    (一戰區和十戰區挨著)綜上,在1942年河南大饑荒中,會有大量的百姓去了陝西。當時的河南已經是抗戰的最前線,華北、東北等地都已經淪陷。在此時,身為抗日戰爭戰場的河南省已經是戰火紛飛,民不聊生。偏偏,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大蝗災、大饑荒,老百姓紛紛逃難。
  • 1942河南災荒:黃河決堤加日寇鐵蹄致使300萬人死亡,300萬人逃荒
    在1942年的世界上,發生著一批重大事件,這些事件被很多人留在記憶深處,其中就有史達林格勒戰役、甘地絕食、宋美齡訪美和邱吉爾感冒。然而很多歷史被塵封在歷史的冰河中,當人們將眼光放在冰山上時,殊不知在冰山之下還有更為讓人震撼的民族回憶,其中就有1942河南大饑荒。
  • 蔣介石將花園口決堤,黃泛區89萬人死亡,1942大饑荒慘絕人寰
    歸德古城位於今天的商丘地區,是河南省的東大門。歸德失守,河南門戶洞開,戰局被日軍扭轉。本來想著吃掉日軍第14師團的國軍被日軍反包圍。在此情況下,國軍喪失了戰場主動權,再次開始全面撤退,這才有了後面的黃河決堤。
  • 1942年河南鬧饑荒,為什麼災民一路向西,直奔陝西,原因很簡單
    當時由於戰爭頻發,以及天公不作美,許多的地方鬧起了饑荒,於是許多農民百姓被迫離離鄉,去尋找更能夠適合生活的地方。畢竟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
  • 中國歷史:1942年7月到43年你知道發生了什麼嗎?教科書上都沒寫
    教科書上都沒寫河南大饑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開始到1943年春,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發生在中國的饑荒之一。這場大饑荒的範圍還包括河北、山西、山東、安徽。正在匆忙逃難的老百姓,平息大旱之後,又遇蝗災,由於河南地處前線,有下級瞞報、政策失誤、交通堵塞等原因,導致河南111個縣中有96個縣受災,其中災情嚴重的有
  • 美記者直擊1943年河南大饑荒:數萬國軍被百姓繳械
    人們逃避饑荒的無意識的殘酷,仿佛是一支野蠻的軍隊追逐著他們。……無人居住的房屋把聲音擴得很大。嬰孩的哭聲,簡直比我們的馬蹄聲還響。」 白修德看到了死屍。有個十六七歲的女孩子,瘦削而美麗,躺在潮溼的泥地上,嘴唇卻呈現出可怕的綠色。路旁有小販在賣僅供果腹的樹葉,一塊錢只能買到一小把。挖著墳冢的野狗,把饑民的屍首翻了出來,吃得渾身滾圓、膘肥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