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心接聽每一個電話,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用電話連線,搭建穿越時空的警民和諧橋梁!」這是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處警民警夏國飛的一句話,他這樣說,也這樣做,在三尺接警臺,演繹為民和諧曲。三年來,累計參與處理110接處警有效警情達28000餘起,從未發生過錯誤,也未被群眾投訴。
夏國飛,男,漢族,現年54歲,大學本科文化,中共黨員,羅平縣公安局指揮中心110接處警民警,主任科員。1984年參加工作,多次被羅平縣委、政府,縣公安局、曲靖市公安局表彰為「先進個人」、「優秀部室隊所長」、「優秀公務員」、「優秀共產黨員」、「曲靖市禁賭專項行動先進個人」,榮記三等功三次。
角色轉換不忘初心
刻苦鑽研成業務能手
2016年12月,正值羅平縣公安局黨委換屆,時任公安局黨委委員、政工監督室主任的夏國飛,考慮到自己的任職年齡,為儘量不影響下屆局黨委換屆,決定主動辭去政工室主任職務。後經組織批准,2017年元月,夏國飛從領導崗位上退下後,便以一名普通民警的身份被安排到指揮中心110接警臺工作。夏國飛沒有因為從領導崗位退下而懈怠工作,反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入警誓詞、入黨誓詞時刻響徹耳畔,他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積極擺正心態,刻苦鑽研,加強對業務工作的學習,在短時間內便進入了角色。
在接警臺崗位上,夏國飛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貫徹落實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做到理論武裝頭腦,時刻保持清醒的政治本色。接處警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接處警民警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下達指令的準確、快速與否,關係處警民警到達現場的速度和位置的準確度,也關係到報警求助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夏國飛刻苦學習接處警規範等業務知識,了解掌握接處警流程、接警技巧和方法,舉一反三,借鑑典型案例的經驗做法,虛心向同事學習,在學習與實踐中,他逐漸成為了業務能手。三年來,累計參與處理110接處警有效警情達28000餘起,從未發生過錯誤,也未被群眾投訴。
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
用心接聽每一個電話
每天坐在寬敞的、滿是大屏幕的接警室,接聽報警電話、發布指令、錄入警情,看似簡單,其實要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因為報警電話總是突如其來,不僅人疲憊,心臟也承受著不小的負荷。尤其是晚上,因為接警的習慣,別人已經進入夢鄉,自己卻無法很快入睡。壓力就是動力,夏國飛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自覺同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通過電話連線,搭建起警民關係的連心橋。
2018年,正值插秧季節,一天傍晚,一個電話打到了接警臺,夏國飛接起電話。「您好,110!」然而,還未等夏國飛詢問,電話那頭焦急的聲音已經響起。「我家的稻穀秧苗,不知被誰家的牛吃了一個!」隨後,夏國飛了解到,這群眾當天準備插秧,拔好的秧苗綑紮成一個一個的,結果不知被誰家的牛吃了一個,導致秧田沒有插滿,往返拔秧苗又嫌麻煩,這才氣憤地報案。一個秧苗價值2元多,這是夏國飛接到的最小的警情!群眾事無小事,夏國飛立即指令轄區派出所,安排民警出警處置。為落到實處,避免群眾再次報警,夏國飛又打電話,專門囑咐派出所值班所領導,一定要派出警力,給群眾一個交代。當處警民警趕到現場,報警人卻目瞪口呆,他沒想到,這麼小的案情,民警卻專門來幫他解決,他連連對民警說「不好意思,這麼小的事,麻煩了!」事後,夏國飛得知處警過程後,也不禁微微一笑。
2019年11月的一天下午,一群眾在羅平客運站向110報警,他剛從貴州興義坐客車來到羅平,在羅平境內長底鄉路段,發現身上的1000多元被盜了。發案地屬於長底派出所,但現在報警人已到羅平城區,考慮到警情的特殊性,夏國飛及時指令街面出警組出警,並聯繫城區派出所值班所領導,按程序先期受理,並通知發案地派出所做好交接工作。這樣,既避免了報警群眾來回跑,也提高了公安機關的辦案效率,同時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經城區派出所和長底派出所密切協作,最終,幫助該群眾找回了錢。
群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這就是夏國飛的責任感!他總是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去接處警,積極主動地為報警群眾辦好每一件事,處理好每一起警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警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不放過細節 真情對待每一起警情
110熱線,是一條連著千家萬戶、永不打烊的熱線,是公安機關快速懲治犯罪、排險除危、服務群眾的第一信息來源。夏國飛始終以良好的精神狀態、紮實的工作作風,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把各項工作落細、落小、落深,認真履行職責,不斷增強報警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12月13日下午6點10分左右,一小孩打進電話說,他是一名學生,有人追著他打。隨即,掛斷了電話。當再次撥打小孩的電話時,卻發現該電話已停機。從電話可以判斷,小孩應該是十分「急促」,「匆忙」間報的案,情況十分突然。還好的是,有一個細節,報警電話顯示地點在阿崗鎮灑土革村。夏國飛立即指令阿崗派出所出警處置,同時,也查詢到報警電話的機主就是灑土革村村民陳某。夏國飛立即聯繫陳某,陳某告訴他,報警電話是他本人的,但已經沒有使用,且小孩均在家裡,也未打過報警電話。情況變得複雜起來,讓人更加擔心!
後來,經處警民警核實,報警電話是陳某的副卡,他兒子有時會使用,但不久前便一直打不通,陳某也沒有在意。直到民警找到陳某核實情況,陳某才發現近期話費不正常。民警通過調查得知,報警電話是陳某兒子的堂弟在使用。因為當天,陳某兒子的堂弟感覺有人要打他,於是報警。經核實,無人追打陳某兒子的堂弟,報警情況不屬實。讓人虛驚一場的警情,至此水落石出。
警情回訪 訪出群眾滿意
「老劉,昨天你報案說,你家與鄰居發生糾紛,現在解決了沒有?」「解決了,還好民警及時趕到,幫我們解決了。」「那你對民警出警速度、執法態度、處理結果滿意嗎?」「滿意滿意!」這是夏國飛在一起警情回訪中的對話。
警情回訪,是掌握群眾對公安工作情況的有效途徑!夏國飛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電話或實地走訪,對前一天的警情跟進回訪,了解群眾對接警態度、出警速度、處置情況、警容風紀等方面是否滿意、有無意見建議。尤其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通過回訪,認真聽取群眾的呼聲,針對問題立行立改!從中找差距、找不足,促進工作不斷改進完善,真正實現以民意為導向的服務理念,使回訪工作成為了聯絡警民感情、和諧警民關係、提升公安形象的重要紐帶。
35年從警路,夏國飛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110」這條熱線上,28000餘起警情零差錯,在群眾生命財產面臨危險的緊要關頭,書寫著人民警察不平凡的故事,譜寫出一曲曲人民警察愛人民的精彩樂章!
【作者:羅平縣公安局 劉志洋】
【編輯:羅平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