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林散步】正是無奇正是奇——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人生

2020-12-18 中國金融新聞網

   

  歐陽中石先生(左一)在教孫學峰臨帖 

  2020年11月5日凌晨,我敬愛的老師歐陽中石輕輕地走了,享年93歲!

  歐陽先生的一生,都在以教師身份孜孜不倦地從事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工作,取得了極高的文化和藝術造詣。很多人喜歡稱他「大師」,他則戲謔地說:「我不是『大師』,我比『大師』可大多了,我是老師。」他去世之後,首都師範大學發布訃告稱他為「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京劇藝術家」。作為他的一名學生,在我看來,四種稱謂都極為允當!他所取得的書法藝術成就,與這四個稱謂都有密切關係。

   

  歐陽先生於1928年生於山東泰安,1981年調入首都師範大學(當時叫北京師範學院),1985年在全國率先開辦書法成人大專班,之後又發展到本科、碩士,1993年創辦了我國第一個以書法為研究方向的博士點,1998年又創辦我國第一個以書法為研究方向的博士後流動站,建構起從專科、本科到碩士、博士、博士後的完整高等教育教學體系。2013年他作為首席專家為教育部主持制定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這些顯著成績,極大促進了當代書法事業發展,必將載入中國書法史冊。

  在長期教育教學中,歐陽先生提出了「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採,切時如需」的書學理念,認為「字」是為了「文」,「文」是為了「道」,至於「書」,則是發揮其「煥採」特質,以達到「切時」和「如需」。因而,先生為文,強調為什麼寫,寫什麼,怎麼寫。先生無意於成為詩人,他的詩更多側重於對書法作品文辭內容的考慮,卻往往格局開闊、氣勢恢宏。比如,在針對家鄉的《齊魯頌》中,先生開篇即說「齊魯青未了,古今聖賢多」;談到山東的地域廣大、文化氣息濃厚,頷聯以「岱宗迎旭日,東海引長河」順承而下;第三句「抱德存憨厚,懷仁務太和」則由自然轉至人文;最後的「民安興廣廈,國泰共歡歌」,則談及山東在新時代繼續發揮著重要力量。一首五言律詩,短短四十個字,起承轉合,一氣呵成。

  在長期書法創作中,先生將書法文化根植於豐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之中,謳歌偉大時代和傳播社會正能量服務。既切合了書法的傳統內涵,又符合現實需要。

  

  歐陽先生早年跟從武巖法師學字。法師道行極深,書藝卓爾不群,教學方法更是獨特,每次只教一個字,練字必須用他那貴得離譜、高於市價幾十倍的紙。先生曾對母親說,再也不想學了。母親則說:「別,已經去了,託了半天人,哪怕先去幾次,咱們再說功課忙,不去了。」當然,武巖法師也並非真的收取如此昂貴的紙錢,每次都是偷偷又將紙錢還給先生的母親,但正是這種匪夷所思的辦法,鍛鍊了他對碑帖的觀察和領悟能力,進步飛速。

  文字對語言的記錄實現了從口耳相傳到視覺認知的轉化,基於漢字書寫的書法藝術更是通過形象展示、傳達審美的魅力。歐陽先生曾在書法大專班上對學生講「臨帖無『我』,創作靡『人』」。意思是說,在通過臨帖學習古人時,不要考慮「我」作為個人的存在,但在創作作品時,因為所學已經化為自身素養,便不再拘泥於古人的條條框框。這句話強調了在臨帖和創作過程中「我」和「人」的關係,辯證而又合理。但至先生晚年,我在跟隨他從事博士後研究和作為教學助手期間,他又進一步修正說:「學峰,你想一想,其實自己寫字時也是沒有『我』的。」為了加以強調,他甚至不肯使用「創作」這個術語。

  記得歐陽先生有一次為博士生上課,他提筆在紙上寫了一個「一」字,然後對每一個學生說:「你先不要管這個字是好還是不好,考慮考慮怎麼把它寫像嘍!」我一直在體會他的這一做法。為了把某個字寫好。必須仔細觀察和體味,還需要考慮如何通過「手」操控「筆」,這樣,自然而然就學到了古人的創作技巧和本領。實際上,歐陽先生一生無所不臨,博採眾家之長,由楷而至行書、篆隸,由唐楷而至魏晉、北碑,鑄就了雄渾樸厚、大氣開張的藝術風格。

  

  歐陽先生年輕時曾經齊白石第三子齊子如先生的推薦拜訪白石老人,白石老人送給他筆和墨,先生卻又將筆墨還回去。他回憶說,老人送他筆墨,是想收他做學生,把筆墨還回去竟然把老師給「開除」了。子如先生體弱多病,竟於1955年先於白石老人辭世。2005年,歐陽先生出資和大力周旋《齊子如畫集》的出版,他親自為老友題籤、作序,向世人介紹這位被歲月埋沒的傑出藝術家。

  

  行書中堂《鼎新革故,崇德弘文》

  歐陽先生曾談到,哲學家艾思奇先生問他:「齊先生的蝦怎麼畫成的?你看他畫過嗎?」歐陽先生就解釋白石老人如何用淡墨、如何畫頭、如何畫身子等等。艾思奇先生最後問他:「畫蝦頭的要點就你剛才說的這一些嗎?」他說:「白石先生還在蝦頭上畫了一點稍微濃的墨。筆放在紙上往後輕輕一拖,不是一團黑,而是長長的黑道兒。」艾先生依然追問:「還有別的嗎?」那個時候,歐陽先生已經不常到白石老人那裡去了,再看他畫蝦的機會太難得了。他就找白石老人的作品觀察發現,在蝦頭的黑墨之中,可能在它幹了或者快幹的情況下,白石老人又用很濃的墨,輕輕加了有點弧度的一筆。這個弧度神奇地表現出了蝦頭鼓鼓的感覺。如果把這一筆蓋上,蝦的透明性就不那麼明顯;把手拿開,一露出那一筆,透明體馬上亮了。

  今天看來,歐陽先生的書作早年俊朗灑脫,氣韻流暢,格調平和,及至晚年,越加風格獨特,老辣生動,確實達到他所說「以書煥採」的要求。他經常教導學生說,一個字寫成什麼樣子,不單由它自己決定,而是還要看它的上一個字、下一個字,看它的左邊一行和右邊一行。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每一字都獨具形象,表現力極強,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美術作品中構圖的影響!

  

  當然,表現力強,並不能成為藝術水準的標準。就像今天好多人在朋友圈發各種生活照一樣,所擺的各種pose並不一定能夠給人美的享受。

  歐陽先生對戲曲情有獨鍾,尤對京劇著迷,早在兒時就顯露。這為他日後走上京劇藝術道路埋下了興趣的種子。很多時候,他看完戲後回家就把戲曲中的情景畫下來。心中有戲,自然趣味流露筆端。稍晚,他開始師從奚嘯伯先生,同時多方汲取藝術營養,以豐富舞臺表現。他曾在張伯駒、劉曾復左右學戲,還得到毛菊蓀、張西侯、孫紹仙、範季高、孔繁昌、鬱振東、杜嘯仙等人的教益,京劇大家李洪春、譚富英、楊寶森、錢富川、高盛麟、錦遇春等的說戲也給歐陽先生帶來很多啟迪。在戲曲表演之餘,歐陽先生還潛心戲曲理論研究,努力構建中國戲曲表演理論體系,出版了《中國戲曲表演體系研究》等學術專著。同時兼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戲劇戲曲學表演專業博士生導師,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學生。

  

  行書橫批《壬辰吉歷,氣象協調》

  受戲曲表演影響,他有意識地思考書法創作的體式安排,和總體布局。每逢創作之前,他總是預想「為書之體,須入其形」,使之「縱橫有可象」,然後作書,往往一氣呵成,鮮見失敗之作。他經常說,寫字是沒有穿上行頭的戲劇。為了讓學生聽得明白,他談到京劇中的「子午相」,要求演員在亮相時,面部、眼神、胸部、雙臂、腿腳的擺放應處於合適位置,趨於合適方向,而又能互相映襯,從而達到整個身體的動態平衡。直至晚年,他去青島出差時還亮了一個身段,告訴我們戲曲表演的要求與書法的內在關係。

  在歐陽先生的作品中,每一個筆道的長短粗細,每一個字的高矮胖瘦,乃至筆道之間、單字之間的關係配合,都獨具匠心。有一次,他故意將署名「中石」的「石」字寫得不是那麼到位,然後問我:「學峰,你看一看,這個字寫得哪個地方不好?」我不太敢回答,只好含混地說:「我看都特別好!」他笑了笑,拿起筆輕輕在「石」的「丿」末端補了一下,這個字竟然真的更加生機煥發!生活中的點滴方寸間,都可見先生對藝術精益求精的執著!

  

  先生走了!他的一生,桃李滿天下。在他的告別儀式上,社會各界人士都趕過來弔唁,足見對他的敬重!本文的寫作,一是作為學生的隻言片語,不能言及先生萬一,再則心緒凌亂,囉唆不能成文。

  先生常常對人說自己就是一個「教書匠」,且滿面自豪。雖然文中只談到他的書法教育與創作,卻想以他的一首自作詩來結尾,以表大家對他的愛戴與懷念:

  普普通通一教師,

  平平淡淡自無奇。

  無奇不意非無意,

  正是無奇正是奇。

  (作者系歐陽中石學生、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歐陽中石先生逝世
    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作為當代書法學科建設重要的開拓者,歐陽中石先生最為人稱道的是,他曾主持創辦了我國高校第一套從大專、本科到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中國書法教育學科體系。從大學畢業開始教書,他把一生奉獻給「教師」這個職業。雖然愛好廣泛、成就眾多,但他一輩子最自豪最恪守的就是「教師」的職業和稱號。
  • ...翰墨飄香書乾坤:百年考院師生沉痛悼念傑出校友歐陽中石先生
    中石先生揮毫潑墨,特意題寫《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贈給母校作為校訓,以此表達自己對莘莘學子們的殷切期盼。11月6日,博山區考院小學師生哀悼傑出的校友歐陽中石先生。老師為學生們介紹歐陽中石先生的生平。歐陽中石為母校校慶題字。
  • ...躬耕一生,桃園杏壇不言悔」周義發教授深切緬懷歐陽中石先生
    2020年11月5日,著名文化學者、書法家、教育家歐陽中石先生去世。10月25日,歐陽老師的夫人張茞京先生,亦與世長辭。伉儷駕鶴同西歸,前後僅僅相隔10天。作為學生,周義發教授以此文深切緬懷。以下為原文,不做任何修改…… 沉痛哀悼書法老師歐陽(諱)中石先生和師母張(諱)茞京先生 ——學生周義發 2020年11月5日15時許,接首都師範大學「歐陽(諱)中石先生治喪委員會」電話,低沉緩重的音調中傳來振耳發聾的噩耗:著名文化學者、書法家、教育家、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
  • 「躬耕一生,桃園杏壇不言悔」周義發教授深切緬懷歐陽中石先生
    2020年11月5日,著名文化學者、書法家、教育家歐陽中石先生去世。10月25日,歐陽老師的夫人張茞京先生,亦與世長辭。伉儷駕鶴同西歸,前後僅僅相隔10天。作為學生,周義發教授以此文深切緬懷。以下為原文,不做任何修改…… 沉痛哀悼書法老師歐陽(諱)中石先生和師母張(諱)茞京先生 ——學生周義發 2020年11月5日15時許,接首都師範大學「歐陽(諱)中石先生治喪委員會」電話,低沉緩重的音調中傳來振耳發聾的噩耗:著名文化學者、書法家、教育家、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
  • 歐陽中石先生書法作品欣賞,俊朗而又飄逸,古樸而又秀美
    我們在欣賞歐陽中石老師書法的時候,發現歐陽老師的書法線條,給我們的感覺總是那麼的渾厚粗博,與那些線條纖細型的書法作品在風格上自然有著很大的不同,這正是歐陽中石書法的特別之處。歐陽中石的書法雅俗共賞,他善於把「唐楷之冠」歐陽詢的書法用筆及力度方面的可貴之處汲取了過來,因此他的書法在不拘一格的隨心所欲之下,也能形成自己一貫的書法風格,這一點確實值得眾書家敬佩。
  • 深切緬懷歐陽中石先生——《中國書法報》歐陽中石先生紀念專題
    著名學者、書法家、書法教育家歐陽中石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5日凌晨3時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歐陽中石,1928年生,山東泰安人。畢業於北京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書法學科帶頭人,中央文史館館員。
  • 歐陽中石先生,您你的書法,我不敢恭維!
    歐陽中石歐體實錄,時年57歲原標題歐陽老,你的學識我很敬仰,書法卻不敢恭維     歐陽中石先生是當今知識界文藝界德高望重的國寶級藝術大師
  • 93歲書法家歐陽中石去世 生前淡泊名利自認普通教師
    歐陽中石學得很認真,也很快,在短時間內有了很大進步。最後,武巖法師把收的紙錢全部歸還給了歐陽中石的母親。  2006年,歐陽中石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  這幾年,歐陽中石的書法作品經常出現在拍賣會上,也不乏有作品拍出幾十萬、上百萬的高價。可他卻說,這些作品與自己並不相干。
  • 歐陽中石先生辭世享年93歲,書法界沉痛悼念!
    1981年,歐陽中石被調到北京師範學院(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系,走上了書法教育之路。那是中國書法教育逐漸復興的時候,歐陽中石與當時許多的有識同道共同承擔了一個艱巨而又偉大的歷史任務——開闢高等書法教育。他首先為在書法藝術復興時期不懈追求的眾多有志青年著想,開辦了成人書法大專班,首批向全國招收近百名學生,以後又發展了本科、碩士教學領域。
  • ...中石去世享年93歲 曾建立中國高校第一個完整書法教育體系_騰訊網
    歐陽中石建立了 從專科到博士後的書法教育體系; 他會的很多, 卻常戲稱自己是無「家」可歸者。 令人痛惜, 今晨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在京逝世, 享年93歲。
  • 悼念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徵稿
    悼念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徵稿通知 歐陽中石先生以語文教育起家,卻在書法界打開一片天地,其書法既有帖學之流美,又具碑學之壯大,融合碑帖,開門立派
  • 歐陽中石為何戲稱「無出其右」?
    歐陽中石雖然我早有思想準備,但消息傳來仍然覺得突然——歐陽中石先生2020年11月5日凌晨3時18分逝世。悲痛之餘,悵然若失。1979年末的一天,一位自稱是歐陽先生學生的人來我家做客。他對一幅趙樸初先生的字很感興趣,端詳久之,對我說,你讓歐陽中石先生給你寫幅字吧。
  • 送別書法泰鬥歐陽中石 被書法盛名湮沒了的「跨界」大師
    首都師範大學11月5日在其官網通報稱,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原顧問、當代書法學科建設重要開拓者,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歐陽中石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5日凌晨3時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 【訃告】深切緬懷歐陽中石先生
    首都師範大學科德學院 2020年11月5日 歐陽中石先生與科德的故事 學校創立之初,歐陽中石先生就非常關注首都師範大學科德學院的建設,他曾多次來校巡視、指導教學工作,並親自為科德學院題寫校名,為學校未來發展獻計獻策、指點迷津
  • 楊憲金 我與歐陽中石先生交往的二三事
    >文/楊憲金歐陽中石先生是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當代高等書法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他在首都師範大學探索、創建了我國首個完整的高等書法教育體系,在校園內外培養出數以萬計的書法專業人才,我就是其中的受教者、受益者之一。我與歐陽中石先生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相識,至今已三十餘年。
  • 「深切緬懷歐陽中石先生」送別先生
    11月11日上午,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京劇藝術家,當代高等書法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央文史館館員,我校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歐陽中石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
  • 歐陽中石先生教我「講課」
    恩師訓我以矩步 我知曲輪以中繩——歐陽中石先生教我「講課」■李 松1992年春季的一天,突然劉文華通知我說:「歐陽先生召見你去他那裡,有事找你談,是我推薦的你,去了就知道了,好事。」中庸有道 石璧育人 歐陽中石仁兄仙遊,庚子沈鵬挽。書房裡只有我在說話,或者留學生不時地說著硬邦邦的日式漢語。留學生走後,我戰戰兢兢問先生:「您看行嗎?」先生開始顧而不答,後又呵呵一笑。我又暈了。
  • 歐陽中石:書法教育體系的構建者
    歐陽中石先生輕輕地走了。在他生前,雖也有「少無大志,見異思遷,不務正業,無家可歸」的戲謔自評,但他最鍾情的工作還是教書。每逢有人真誠地稱他「大師」,他說:「我不是『大師』,我比『大師』可大多了,我是『老師』。」先生自中學畢業之後即開始了他七十年的教育生涯。可以說,教育既是他的職業,也是他的事業,更是他的堅守和情懷。
  • ...教育家、書法家歐陽中石一生牽掛書法藝術的發揚 以書煥採 切時...
    年輕時,歐陽中石同武巖法師、吳玉如習書,向奚嘯伯學戲,從齊白石作畫,隨金嶽霖研究哲學。他將老師視為自己「人生中很大的驕傲」,常說「儘管這些老師教育我的時間有長有短,但他們給予我的惠澤是無限的,應該說指導著我的一生」。他常提起少年時向武巖法師學書法的故事:「武巖法師真高明。他騙我,要學書法,得買他的紙。
  • 永遠的懷念:與歐陽中石先生交往的點點滴滴
    驚悉一代藝術大家歐陽中石先生去世,唏噓不已,悲痛難抑,我腦海裡湧現出中石先生慈祥仁厚的面龐。雖然我和先生認識較晚,但與先生交往的點點滴滴不斷地湧上心頭,先生平易近人、豁達大度的風範讓我感觸至深。記得那是2007年12月,山東省人民政府邀請中石先生出席一個文化頒獎典禮。經中石先生的入室弟子荊向海先生引薦,在濟南舜耕山莊貴賓樓有幸拜訪了中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