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

2020-12-26 半糖小福吃吃吃

張愛玲曾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

結果有的人蝨子長在頭上,雖然外表難看,但無非剃個光頭,比較容易收拾;而有的人,蝨子卻長在心裡,生在胯下,小心翼翼不讓他人看到,自己卻百抓撓心,受盡折磨。

最近我看麥家的《人生海海》,便不禁有如此想法。

主角上校為了護住胯下隱私處之秘,甘願擔當「太監」;一朝被人窺見,卻不惜割人舌頭,斷人手筋,亡命天涯;最後被抓,當眾扒掉褲子,一氣之下竟然瘋了;直到晚年,雖前塵盡忘,仍心有牽掛。

日本富婆們,與大漢奸川島芳子給上校造成的這處傷疤,連著命根子,直戳心窩子。於是,捂出了嗜血磨牙無法消滅的蝨子。

《人生海海》,便從人性最私密處講起。

人性私密處:心底解不開的秘密

故事從一個農村開始。這個農村如中原大地上無數個農村一樣平凡,卻又別有異趣。其異趣在於,村子裡的風雲人物都有綽號。有的綽號背後,又往往隱藏著怪誕、故事和秘密。

村裡最出名的綽號自然是「太監」,也同樣有著最引人窺視的大秘密。

「太監」,也即是「上校」蔣正南,是一個真正的傳奇人物。

他從小天資聰穎,學做木工活能青出於藍,被國民黨拉壯丁上了戰場也是戰神一般人物。後來命根子受傷退到二線做軍醫,也享有好大的名聲。全套金子打造的手術刀具,被人尊稱為「金一刀」,無數達官貴人和戰場兵卒視他為再生父母。

用他本人的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那我起碼造了成千上萬級浮屠了」。可惜的是,命運弄人,千不該萬不該去上海做特務抗日,更不該為了打探消息「以身飼虎」。

他那話傷好後,可讓任何女人慾罷不能,結果最終被佔有欲強烈的日本寡婦們在臍下三寸刺了一行無比下流的字,以宣稱上校「寶貝」的歸屬。

後來,又不幸落入川島芳子之手,又在此處被刻上了這個著名女漢奸的名字。

從此,這兩行字不僅刻在了上校的身上,也刻在上校的心裡,成為他人身和人性私密處不可置疑的秘密。從此,不是真太監,卻只能當太監。

在看到上校的最大秘密被揭破的時候,我也終於相信了這位經歷了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戰爭英雄,什麼事都風輕雲淡,處之泰然的傳奇人物,會殘忍地對窺視到自己私處的小紅衛兵「小瞎子」割舌斷手,不惜亡命天涯。

因為驕傲如他,也有解不開的心結。這個心結隨著年月越發糾結成團,終於成為他的逆鱗,觸之便亡,曝光就瘋。

而村裡另一個關係甚大的綽號,則是主角「我」和我們全家人的心病。

「我」的爸爸是和上校好到穿一條褲子的好兄弟,他的綽號是很奇怪的「雌老虎」。「我」一時並不明白,後來才知道,有此綽號,則是村裡人認為主角爸爸和上校關係好得可怕,風言風語中傳出。

然而,也許村裡閒漢只是口碎,卻成為了爺爺的一塊心病。最懷疑上校和爸爸兩人關係的,反而是這位至親之人。

於是,為了去除心病,爺爺做了錯事,故意洩露了上校的行蹤,導致上校被抓。事情暴露後,自己被家人遠離,被村裡人唾棄,最後上吊而死。

剛開始,我看到這裡時有種哀其不幸,恨其所為的唏噓感。可到了後面,幾十年後的小瞎子僅憑几句語言污衊,就又讓主角和我懷疑起了爸爸的性取向,反倒悚然一驚。

事實證明,小瞎子是污衊,但為什麼僅憑陌生人的幾句話,主角就懷疑起了最親近的人?

我想,這不單單是鑠口成金的原因,更是我們人的本性。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我們往往會被負面的東西,或者獵奇的東西吸引注意力;從主角的經歷來說,爸爸的性取向又是掩埋在心底裡的秘密,當初鬧出那麼大的風波,沒有那麼容易釋懷。

看完全書,你會發現,人性私密處,往往藏著自己放不下的東西,解不開的心結。這裡陰暗且潮溼,溼漉漉的,爬滿了「嘶嘶」叫的蚤子。它們由苦難和痛苦而來,鑽上鑽下,留下傷痕累累、一片狼藉的痕跡。

人性私密處:窺探隱私的欲望

對壞事的好奇心是一種可詛咒的毛病,是從一切不潔的接觸中產生的。——繆塞

如果說,《人生海海》的故事是從綽號背後的秘密開始,那麼引發這一切的便是人們窺探別人秘密的欲望。

小瞎子因為好奇上校是不是真太監,結果慘遭大難;主角在一邊仰慕同情上校的同時,也一邊期望其他人扒掉上校的褲子;村裡人故意給主角爸爸取了個「雌老虎」的外號,未嘗沒有以此外號來窺探爸爸和上校關係的意思。

如此種種,把鄉下農村的八卦之態,描繪的淋漓盡致。

好奇心,本是促使人類進步發展的動力。但是,很多人對壞事的好奇心,對他人隱私的好奇心,往往又會製造許多災難。

如各種人肉搜索的「網暴」事件,如黛安娜王妃車禍之死被認為是狗仔的無情追逐,如《人生海海》中嘗試窺探他人秘密的那些受到懲罰。

為什麼明明知道對別人隱私感興趣的心理是不道德,我們許多人卻樂此不疲?

《人生海海》中麥家給出了答案,他用上校的故事描述出了人性中窺視他人隱私的欲望,以及造成的後果。他告訴我們,這是人類的天性。

所以,人們對明星的隱私生活趨之若鶩,畢竟這是光明正大名正言順滿足欲望的時候。

當然,一味想窺探別人隱私,甚至做出違背風序良俗和法律的人,並不能以天性作為藉口。這些人,大多人格沒有成熟,他們的欲望被深深壓抑著,只能借著別人的隱私,來宣洩自身的欲望。

人性私密處:故鄉、救贖、和解

賣家是出名的諜戰作家,無論是《解密》,還是《暗算》《風聲》,故事都曲折離奇,人物內心幽暗神秘,氣氛烘託十分到位。

即便是這部《人生海海》,也是在「我」的視角下,由老保長、爺爺、林阿姨等人描述,慢慢揭下上校神秘的面紗,情節引人入勝。

但是這部《人生海海》又跟麥家的其他作品有所不同,雖語言文字一樣險峻疏奇,但內裡主旨相差很多。作為打磨8年的心血之作,這部作品也蘊含著麥家內心裡的秘密。

麥家十幾歲叛逆期的時候,由於家裡成分不好,經常在學校受到他人欺辱。一次他忍受不了,跟同學大打出手,結果卻慘遭父親毒打。

從此,麥家與父親就此決裂。整整17年,他再沒有親口叫過一聲「父親」。

他更是在成年後,早早遠離故鄉和父親,定居成都,不願回到那個浙江普通的小鄉村。他被人議論和欺辱的遭遇,《人生海海》裡的主角經歷,也影影綽綽有著映照。主家「我」十幾歲因為在村裡待不下去,只能以偷渡的方式遠渡重洋,幾十年後才得以回歸。

不過,《人生海海》即便寫盡了爺爺和父親和「我」,上校和「父親」和林阿姨,小瞎子和上校和「我」等人的恩怨情仇,結局卻是「和解」,是「贖罪」,是「故鄉」。

父親因為爺爺舉報上校行蹤,從此和爺爺不住同一個屋簷下,不上同一桌吃飯,不會再叫一聲爹。最後死之前,卻一再叮囑「我」照顧罪魁禍首「小瞎子」。

「我」歷經艱險也要回到故鄉,最開始不能原諒「小瞎子」散播謠言造成自己家破人亡,最後也終於和自己和解,原諒了他,力所能及幫他的忙。

林阿姨當了次小龍女,把尹志平當成了楊過,誤會上校始亂終棄,舉報上校毀了他的大好前程,卻用生命的下半輩子來悉心照顧瘋了的上校,以此贖罪。

而最有悲情色彩的英雄上校,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也與自己達成了和解,解開了心結。他以小孩子的心智離開了這個世界。昔日那忘不掉的恥辱,他也會炫耀式地悄悄給人看,最後更是在他和林阿姨的畫筆下變成了一副燦爛的畫。

看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原來人性私密處除了苦難留下的痕跡、窺探他人的欲望這些陰暗,也有嚮往陽光,追逐希望的勇氣。

忘不掉的故鄉,與自己和他人達成和解,希望用某種方式去向親人贖罪,大步向前不向苦難低頭的勇氣,這不僅是書裡人物的結局,也是現實生活中麥家的生活態度。

結語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人生海海》

董卿說她讀完《人生海海》,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我卻不甚認同。這首短句本是出自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表達了蘇軾歷經風雨後的豁達釋然。

但是,對書裡的人物來說,這並不是豁達和釋然,而是堅強活著去追逐希望的勇氣。

人總是很奇怪,不管經歷怎樣的痛苦,最後只要有一點甜,仿佛前面的苦楚皆是過去,只有這一點甜才是現在。

「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而是你記住的樣子。」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這並不是一部好人就有好報的小說,也不是簡簡單單晾曬悲劇的書,它更像是一杯苦丁茶,要嚼碎了牙齒,蠕動累了腮幫,才能感到一絲甜意。它讓人體會到生命的感動,也給人帶來認真生活的勇氣。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人生海海」,人生即便如何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終歸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相關焦點

  • 《人生海海》:從人性最私密處講起,到衣服褪下後的勇氣結束
    這是麥家耗時8年,經過5年時間打磨,故鄉三部曲之一,《人生海海》。與以往的作品不同,這次的故事脫離了此前所有的諜戰題材,背景設置在麥家的故鄉。麥家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這一輩子總要寫一部跟故鄉有關的書籍,是對自己童年的一種紀念,也是和故鄉的一次和解。一個作者他的寫作是怎麼也逃離不了童年和故鄉的。」
  • 感受至深的句子,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
    生命也是這樣的罷——它有它的圖案,我有我的臨摹。2.理解來自傾聽,誤解來自意淫。當然,這誤解和聲音不僅來自旁觀者的臆測,也源自當事人的沉默。3.我寫了很多詞,到最終卻贏不到一個人。4. 究竟是什麼東西,能在愛情的灰燼裡存活?不是悽苦,而是赤誠。
  • 張愛玲經典語錄,說盡了人生的苦澀,道破了愛情的真諦!
    一、牽手是一個很傷感的過程,因為牽手過後是放手!二、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 《人生海海》:不屈的生命讚歌,麥家版的《活著》
    而他在《暗算》的功成名就之後,卻能潛下心來,歷時8年之久,又給讀者們帶來了一本心血力作——《人生海海》。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本書。一、飽含鄉愁的懷舊之作小說《人生海海》的主人公是一個被稱為上校的怪人,他怪在哪裡?
  • 《人生海海》的精髓是什麼?居然可以讓董卿滿含熱淚?莫言高贊
    《人生海海》的偉大,在於僅僅由於一句開場白,就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觀。何為「人生海海」?其實是一種閩南方言,其大概意為「人生就猶如大海一般變化莫測、跌宕起伏,即便歷經坎坷,總還要好好地活下去。」這是麥家要書寫的,關於人生命運的沉浮。
  • 曾國藩:人生最好的狀態便是「花未全開月未圓」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也沒有完美的人。倘若我們做一件事情,不付出任何代價,便會有豐厚的回報,那麼,這件事情,不是造物主的陷阱,就是心懷不軌的人的圈套。越是在此時,我們越不能被眼前的誘惑所迷亂了心志,急功近利。一定要頭腦清醒,克制誘惑,謹慎對待。該放棄的時候,一定要果斷放棄。
  • 《人生海海》經典語錄
    ——麥家《人生海海》 小慈悲是同情心,是眼裡冒出來的,觸景生情,有一搭沒一搭的,不成流。大慈悲是責任心,是心底裡長出來的,因緣而生,細水長流。 ——麥家《人生海海》
  • 人生海海,一切還需堅持
    ———聞大工研究生自殺新聞有感 一根繩子,一副鐵架,一條意氣風發的年輕生命就這樣消逝了!人要到怎樣的地步才能絕望到放棄自己的生命呢?-----人生海海,一切還需堅持。你甘於平凡,卻屢屢被欺被騙……人生海海,活來活去,滿目瘡痍,生之何幸,還需堅持。人生海海,我們常被賦予各種期待。父母希望我望子成龍,妻兒希望我出人頭地,朋友希望我借光撐面。沒有人考慮我們究竟想怎麼活,我們常常被教育,我們常常被規劃,我們也常常自己給自己設定很多目標。結果,到頭來成龍成鳳變得平凡無奇,出人頭地的窩囊晦氣,借光撐面的低三下四。
  • 09-05——人生海海
    1 人生海海從高中開始聽五月天,一直聽到了現在。在廈門看了第一場演唱會,當時在如火如荼地準備考研,印象最深的是《知足》滿場的閃光燈:知足的快樂讓我忍受心痛。就像五月天在《人生海海》裡面唱到的,所以我說,就讓它去。我知道潮落之後一定有潮起,有什麼了不起。 2 《人生海海》最近在看麥家的《人生海海》。書的名字和五月天的歌曲名字一樣。
  • 《人生海海》最扎心的7句話,雖然很短,卻說透了人生!
    ,不過是認清了生活真相之後,依然深深地熱愛它生活真相十分殘酷,但我們依舊要學會熱愛它,因為除了殘酷,生活還帶給了我們隨處可見的幸福,我們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與豁達的心態,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過得幸福!但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只要心存希望,努力奮鬥,哪怕現在已經掉入了萬丈深淵,也一定能夠有爬出來的時候,人不能窮一輩子!好不容易來到了這個世界上,總不能啥都不做就白走一趟吧?
  • 聊一聊對生命的感悟與意義!
    張愛玲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跳蚤。我們可以無視跳蚤的存在,繼續華美;也可以去一隻一隻捕捉它們,使袍子更加華美。或者,我們承認跳蚤的存在,接納它們,甚至認為它們是袍子的一部分,生命因它們的存在才變得生動。華美與否,已經變得不重要了。我不知道你們的對生命怎麼理解?或許你們有不一樣的見解。因為,我們不一樣。
  • 《人生海海》有感
    拜讀了麥家的《人生海海》更是覺得,人生海海,眾生皆苦,不同的是有些苦微甜,有些苦如毒液含在嘴裡。書中一輩子鐵骨錚錚的上校,講了一輩子大道理的爺爺,又或者是守護了一輩子的林阿姨,更或者是讓人無比憎恨的小瞎子,都是那麼苦,無窮無盡的苦,從頭到尾的苦,看的我心裡也陣陣發苦,但每個人都堅挺到生命的盡頭。可惜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面對人生的苦都能夠堅強地活下去,在崩潰地一剎那,逃離比留下容易。
  •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過爾爾
    人在不同的階段閱讀同一本書是有著不同的感受的,剛開始你看的是一個故事,後來,你讀的是人生。麥家的《人生海海》便是這種感覺。微信讀書看過一遍,如今有了實體書,便再看一遍。那個很遙遠的時代,在作者的筆下,似乎又很近,我們沒有經歷那個時代,卻可以在作者的筆下感受那個時代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也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人們最為樸實的面孔。人們似乎總是愛懷念過去,在不經意間提起,有時候並不是因為過去太美好,也可能是因為太多的苦難,我們經歷過,告訴自己那樣就可以了,不再需要這樣的苦難了,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過是一生而已。
  • 《人生海海》:英雄終會落幕,但人生從無退場
    就像他寫在《人生海海》腰封上的那句話:「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你說那是消磨、笑柄、罪過,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義。」屋多是兩層樓房,土木結構,粉牆黛瓦;山是青山,長滿毛竹和灌木雜樹;水是清水,清澈見底,潭深流急,盛著山的力氣……」《人生海海》的一開篇,麥家便把我們帶回了一切故事開始的原點——雙家村。
  • 《人生海海》何必在意一時沉浮,以愛和解,足以影響一整代作家
    《人生海海》是麥家繼《暗算》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沉澱八年後的又一力作,這部作品的故事靈感來自於麥家童年的一件小事。與我們所熟識的麥家不同,這一次他暫別了讀者熟悉的諜戰題材,記述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
  • 一起來看下那些電影裡開掛的天才人生
    為了逃離父母加諸在身上的沉重壓力,維特總愛跟在古靈精怪的爺爺身邊,一同探險人生。一個下大雨的夜晚,維特決定不再為他人而活,戴上爺爺和他親手打造的翅膀,縱身一躍、飛上天際……。整部電影不管是情節發展還是結尾,雖然盡顯老套,但也抵擋不住此片散發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