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把我當成特好的演員,因為我也有演的不好的時候。」這是張一山瀟灑回應表演差評,並登上微博熱搜,因新《鹿鼎記》開播後遭遇口碑崩塌,直接被罵到豆瓣2.5分。
而稱得上是「難兄難弟」的還有《雷霆戰將》,後者因過度偶像化拍攝抗戰劇被停播下架,而豆瓣居然沒有分數,足見影響力甚微,大家都懶得看。
先看一下歷屆《鹿鼎記》的豆瓣評分:陳小春版8.8分,黃曉明版5.6,韓棟版6.4分,周星馳版8.1分,梁朝偉版7.5分,張衛健版7.3,張一山版的直接2.5分墊底,更是創了今年開播劇集的最低豆瓣評分記錄。
網友紛紛在罵,「張一山演的是鞏漢林吧?感覺下句『宮廷玉液酒』就要出來了。」「用力過猛,一言難盡。」「韋小寶像猴子,海公公在喜感和狠辣之間進退失據。」「開播不到5分鐘,韋小寶就進京城了;開播不到15分鐘,海公公眼睛就瞎了;開播不到25分鐘,韋小寶與皇上就相見了……」足見,該劇已經口碑一塌糊塗。
昔日童星張一山因《家有兒女》走紅,後來成年後又因為《餘罪》「一戰封神」,如今又跌落谷底,讓人嘆息他的誤入歧途。
畢竟《鹿鼎記》老不正經的劇情就跟鬧著玩一樣,武打也很潦草敷衍,基本痛失了底線。
此後,海大富、皇帝、鰲拜、建寧公主相繼登場,故事跟原著相差十萬八千裡,都是在一種犯傻胡鬧中推進,讓人大跌眼鏡。
新《鹿鼎記》口碑慘敗,也為背後資本方捏一把冷汗,畢竟的出品方為閱文集團全資子公司新麗傳媒,以前可是電視劇行業的新航母,曾推出《風箏》《如懿傳》《懸崖》《失戀33天》等爆款賣座大戲。
可財報顯示,上半年,閱文集團實現收入32.6億元,同比增長9.7%;受新麗傳媒拖累,閱文集團淨虧損33.1億元。
2020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影響,新麗傳媒淨虧損9710萬元,同時閱文集團有關收購新麗傳媒的商譽及商標權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帳面價值,錄得商譽及商標權減值撥備分別為40.16億元及3.9億元,嚴重拖累了閱文集團整體業績。
新麗此前就參投了《我和時間盡頭等你》小賺了一筆,雖然票房高達5億,但十一家公司一起投資,新麗只能拿到小頭,有沒5000萬,還兩說呢!
最關鍵的是2018年閱文集團以155億元收購新麗傳媒100%股權,新麗傳媒作出了業績承諾: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所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5億元、7億元和9億元。
若未達到上述業績要求,那麼閱文集團支付給新麗傳媒的對價將相應扣減。前兩年新麗傳媒均未完成與閱文集團的對賭,且在上述兩年的獲益共計減少了16.42億元。
收購當時,曾編有《鐵齒銅牙紀曉嵐》《銅雀臺》的知名編劇汪海林也直接表達了對這一「聯姻」的不看好——「我不覺得這會有什麼好結果。新麗傳媒的資本化道路走得辛苦,最終與閱文集團的結合,毀了一個製作公司,誕生了一個垃圾生產企業,還需要面臨3年的業績對賭。」
上半年虧損近億元,今年需要完成9億元的目標,在僅剩一個多月時間裡實現較為艱難。所以逼得新麗傳媒推出了自己庫裡大IP武俠劇《鹿鼎記》,擁有張一山、唐藝昕、朱珠等明星,看似可以獲得不俗成績,但口碑這麼差,咋辦?
有影視行業分析師認為,新《鹿鼎記》口碑崩塌短期內不會影響新麗傳媒的收入,「按照行業預售制的慣例,該劇已經銷售出去了,除非劇方與採購平臺籤訂了對賭協議,否則無論該劇口碑如何,製作方都是旱澇保收的。」
但新麗推出的《鹿鼎記》目前這麼臭的口碑,肯定會影響第二輪播出,網站的後續流量分成也肯定差強人意。電視劇雖然從某些方面是一錘子買賣,也要看後續播出情況。
要知道電視臺多播出一次,網站多一點流量,投資方才能有後續收益,按照央視和網站以往買劇的額度,《鹿鼎記》肯定不可能賣出9億,那麼新麗對賭的9億肯定是完成不了,這肯定是雪上加霜的事情。
此前在閱文影視、新麗傳媒、騰訊影業聯合舉行的發布會上,官宣了幾十部待播大劇,其中就包括新《鹿鼎記》,張若昀、張天愛主演的《雪中悍行刀》,肖戰、吳宣儀主演的《鬥羅大陸》,倪妮、劉詩詩主演的《流金歲月》。
此外還有《你是我的榮耀》《布衣青天》《慶餘年2》等,題材涉及當代都市、古裝武俠、年代諜戰戲等。
11月19日,李沁、王大陸、肖戰等主演的電視劇《狼殿下》突然宣布開播。據悉,該劇已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和優酷上線,19日免費更新2集,會員可看5集。這也是新麗傳媒為了對賭協議,被迫把積壓存貨拿出來熱播換錢。
目前,肖戰、吳宣儀、辰亦儒、邱心志、鍾鎮濤、朱珠主演《鬥羅大陸》何時定檔還沒有正式確定,該劇預告片已經放出,市場有消息稱或在12月上旬上映。
若真如此,到年底前這一個多月,新麗傳媒也就僅剩這一部大IP劇衝擊業績。而且仙俠奇幻類大IP偶像,中國多數都是坑,這部戲能否取勝,也是疑問。
這兩天,與新《鹿鼎記》一塊刷屏的還有《雷霆戰將》。打著青春版「亮劍」旗號的《雷霆戰將》被《人民日報》一頓「炮轟」,在播出9集後,在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全面下架,與此同時湖南衛視也停播,另一部電視劇《最好的時代》臨時提檔芒果臺。目前這劇就一個字——慘!
11月15日,人民日報發文點名批評《雷霆戰將》,稱其讓「八路軍戰士」住豪華別墅,主角幾乎清一色用髮膠、髮蠟,距離歷史真實太遙遠,把「偶像劇」套路用在抗日題材上。
「但正因為年輕觀眾多,更需要尊重事實、尊重歷史,否則就容易誤導青少年,使他們無法洞悉歷史真相,無法真正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這也是該劇走向停播的關鍵。
劇集下架之後投資方會修改相關問題後重新申請審核,通過的情況下能夠重新上架,就像《武媚娘傳奇》。但是《雷霆戰將》或涉嫌以過度娛樂化來表現嚴肅主題,能否重新上架還未可知。
如果不能重新上架的話,能否賠付版權費用也要看相關的合同條款約定情況,這意味著《雷霆戰將》面臨嚴重虧損。
《雷霆戰將》背後有多家出品方,包括浙江東陽中廣影視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廣影視」)、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快樂陽光互動娛樂傳媒有限公司、東陽亮劍傳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其中,最主要的出品方為中廣影視。
據悉,該劇早在2018年便已經殺青,曾在2019年多次期待上星播出,而積壓長達兩年之久,背後的原因便是多次被有關部門提出修改要求。
中廣影視曾公布,《雷霆戰將》獨家首輪播映權轉讓協議、信息網絡傳播權獨佔專有許可使用協議預計臺網授權費用總額約2.11億元。另公司2018年已收到授權費用7439萬元。授權播出對象即為湖南衛視和愛奇藝。
回復函顯示,因審查等原因,《雷霆戰將》一直無法安排播出,這導致中廣影視只能收到預付款7439萬元,剩餘錢款拿不到手,無法計入利潤。
最令人擔憂的是,中廣影視的盈利狀況連續三年下滑。2020年半年報顯示,中廣影視上半年營業收入486.81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9.85%;淨虧損2775萬元,虧損幅度增逾37%。
該公司曾揚言:「面對不斷增加的市場競爭壓力,公司深刻分析社會主流價值導向,在符合市場需求和大眾審美的項目上深耕細作,發揮影視劇製作『工匠』精神。」
結果從一部抗日雷劇《雷霆戰將》的社會效應下來看,「工匠精神」一詞是否有些諷刺呢?
一個製作人C透露:「其實市面上雷劇遠不止這麼點,就像傳奇劇之王的郭靖宇今年推出《大俠霍元甲》《小娘惹》都是超級大雷劇,但人家挨罵不吭聲,還能在央視八套順利播完,悶聲賺大錢。這是《雷霆戰將》《鹿鼎記》不能比的,怪就怪這兩劇是大IP,老百姓和官方關注度高,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電視劇行業看似繁華似錦,但裡面其實都是高收益高風險,所以投資者和創作者一定要謹慎投資與拍戲,避免《雷霆戰將》《鹿鼎記》這種慘敗的案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