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鑫光
表演浮誇做作,劇情荒誕離譜,甚至嚴重違背歷史真實……在主流輿論的痛批之下,最近,年度神劇《雷霆戰將》被曝最終以在各播放平臺下架停播而狼狽收場。
「雷」人三觀,甚至嚴重牴觸歷史真實底線,這樣的抗日神劇下架停播無疑是大快人心的。然而,當前在對《雷霆戰將》這部神劇的一系列聲討之中,筆者卻驚訝地發現,當我們將矛頭一致對準包括演員、導演在內的整個《雷霆戰將》劇組時,似乎卻唯獨忽視了對真正的幕後推手——資本,該有的鞭撻。畢竟,如若沒有資本力量的推動,不管一個影視劇組的水平究竟有多麼奇葩荒唐,那麼一部「雷劇」也無法真正被推向市場。因此,當又一部「雷劇」出現,我們真正該驚訝地,不該是「時至今日,竟依然還有如此奇葩的導演劇組敢拍出如此低劣作品」,而該是「時至今日,竟依然還有這般不識相的資本在背後堅定支持著這般沒水平的影視作品,甚至積極地將其推上檯面」。
曾幾何時,標榜「八路軍可發明包子手雷炸死鬼子」、「良家婦女一刀可以捅死數個鬼子」、「抗日奇俠可以毫髮無損地穿過槍林彈雨手刃無數鬼子」等的抗日神劇在各大地方衛視橫行一時。儘管按照常理而言,這樣的劇情設計極為荒唐扯談,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一定的民族情緒的帶動下,國內觀眾確實一度曾被這樣簡單粗暴但痛快刺激的劇情設計深深吸引,背後的資本確實也靠此好好地「吃了一波紅利」。
雖說《雷霆戰將》這部劇沒有那般過於雷人的情節,但本質上還是脫離不了「反常理、反邏輯、背離歷史」的舊框架。尤其,像「男主角在上陣殺敵這種緊要關頭,竟還有閒心思凹個造型、擺個pose,之後再孤身一人挺著機關槍橫掃眼前一堆敵人,並安然無恙」,這樣看著足以叫人犯出「尷尬癌」的「主角光環」,更是與過往的那些抗日神劇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再者,《雷霆戰將》開播之初,就自我標榜是「青春偶像類抗日歷史劇」,這種不倫不類的標籤,無非就是「青春偶像、俊男靚女」這般屢試不爽的資本邏輯在嚴肅的抗日歷史劇中的二次套用。「英雄偶像」配之以「俊男靚女」,在老套路的雙重加持下,資本自以為又可以好好收割一波流量,但事實證明,這一次他們顯然是打錯了「如意算盤」。
無論是停播之前低至2.6的豆瓣評分,還是時至今日網上依舊鋪天蓋地般對《雷霆戰將》的吐槽質疑,無一不是在證明,資本那幾套庸俗落後的邏輯在如今的市場上,已經很難行得通了。社會在進步,行業在發展,觀眾的欣賞品味也在逐步提升當中,如果說某些資本始終不思進取,總寄希望藉以過往的套路糊弄觀眾,那這不僅是痴心妄想,更是自取滅亡。正如《雷霆戰將》的慘痛下場——播出不過寥寥13天就遭全網下架,這幾乎就註定了其背後的資本哪怕不會血本無歸,但要想從中謀利,勢必也是天方夜譚。
事實上,一部「雷劇」的出現,從來就不只是僅僅幹涉背後資本或是相關影視劇組某一方的事。身處一個行業共同體之中,但凡其中有些「歪瓜裂棗」出現,那這折損的始終還是整個行業的形象,拉低的是整個中國影視製作的平均水平。數年前,曾有國內名導吐槽「中國有那麼多垃圾電影就是因為中國有那麼多垃圾觀眾」。然而,時至今日,「垃圾觀眾」沒看到多少,反倒是「垃圾資本」頗為引人注目。「垃圾資本」支撐著「垃圾影視劇」,目光短淺,屢教不改,侮辱著觀眾的智商,拉低著行業的水準,甚至挑戰起了歷史的底線。
觀眾從來就不是任人糊弄的「三歲小孩」,歷史更不是某些跳梁小丑可以隨意篡改的「舞臺劇本」。以《雷霆戰將》下架停播為「鏡」,「資本們」當真得好好正正腦中「思想」,一味將浮誇做作錯認為「格調真誠」,將低俗套路視作為「不二法門」,這樣的自以為是不僅是「自廢武功」,更是自斷未來之謀利前途。而將偶像劇套路強行套用在嚴肅的歷史劇集裡,美其名曰是創新高明,殊不知,這般不倫不類,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實屬一場胡鬧罷了!
-END-
你好,這裡是有溫度的「傳媒之鑫」,這裡有博君一笑的趣聞,有犀利深刻的時評,還有打動人心的生命故事……外面的世界很豐富,痛苦、平淡、美好,你想看什麼,告訴我,我會用心地用文字給你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