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家科技獎提名公示:涉最高獎4人、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

2020-12-26 澎湃新聞

2020年國家科技獎提名公示:涉最高獎4人、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

2020-01-06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國家獎已公布提名項目350餘項,其中包含最高獎5人,特等獎2項,一等獎22項。其中2020年1月3日提名項目如下:

一、中科院(最高獎2人,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第一

完成單位

第一

完成人

提名

獎種

1

徐至展

上海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

徐至展

最高獎

2

安芷生

地球環境研究所

安芷生

最高獎

3

納米尺度的新奇接觸特性與器件構築

物理研究所

顧長志

自然科學二等獎

4

面向高功率儲能應用的高性能電極材料的結構設計與性能調控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黃富強

自然科學二等獎

5

光催化材料的能帶與微觀結構調控

金屬研究所

劉崗

自然科學二等獎

6

功能納米顆粒與微/納結構陣列的製備及其器件性能研究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蔡偉平

自然科學二等獎

7

納米限域催化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包信和

自然科學一等獎

8

激發態動力學與機理研究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韓克利

自然科學二等獎

9

湖泊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過程與機制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瀋吉

自然科學二等獎

10

東特提斯動物群的起源、演化及地理背景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李淳

自然科學二等獎

11

二萬年來東亞季風氣候演變與農耕文化發展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呂厚遠

自然科學二等獎

12

湖泊穩定同位素和生物標記物的地球化學及氣候環境意義

地球環境研究所

劉衛國

自然科學二等獎

13

q空間統計理論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王勁峰

自然科學二等獎

14

東亞冬季風變異特徵和機理研究

大氣物理研究所

陳文

自然科學二等獎

15

面向電工應用的新型超導線成材基礎與性能研究

電工研究所

馬衍偉

自然科學二等獎

16

壓縮空氣儲能系統關鍵科學問題研究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陳海生

自然科學二等獎

17

癌變重編程和NK細胞免疫調控肝癌發生的分子機制

生物物理研究所

範祖森

自然科學二等獎

18

納米材料在生物體系中的構效機制及成藥性研究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梁興傑

自然科學二等獎

19

新型納米載藥系統克服腫瘤化療耐藥的應用基礎研究

上海藥物研究所

李亞平

自然科學二等獎

20

氣相爆轟起爆與傳播的統一框架理論研究

力學研究所

姜宗林

自然科學二等獎

21

大尺度氣候變化對有害生物種群調控機制研究

動物研究所

張知彬

自然科學二等獎

22

面向機器智能的數學機械化新方法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高小山

自然科學二等獎

23

基於量子信息技術研究量子物理基本問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李傳鋒

自然科學二等獎

24

太陽風暴機理的磁流體動力學理論與數值模擬研究

雲南天文臺

林雋

自然科學二等獎

25

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外延與器件物理

物理研究所

張廣宇

自然科學二等獎

26

囚禁冷卻鈣離子精密光譜研究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自然科學二等獎

27

與託卡馬克高約束穩態維持相兼容的邊界不穩定性控制方法研究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萬寶年

自然科學二等獎

28

腦網絡信息處理規律研究

自動化研究所

蔣田仔

自然科學二等獎

29

情境數據挖掘相關研究及應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陳恩紅

自然科學二等獎

30

寬禁帶氧化物半導體的載流子調控及其光電子器件研究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申德振

自然科學二等獎

31

微表情表達與識別的理論與方法

心理學研究所

王甦菁

自然科學二等獎

32

新型磁性隧道結及其磁隨機存儲器的應用基礎研究

物理研究所

韓秀峰

自然科學二等獎

33

實時和嵌入式系統形式設計理論及其應用

軟體研究所

詹乃軍

自然科學二等獎

34

深度學習處理器體系結構研究

計算技術研究所

陳雲霽

自然科學二等獎

35

微納電極陣列生物醫學檢測新機理研究

電子學研究所

蔡新霞

自然科學二等獎

36

回音壁微腔雷射器的模譜調控及應用

半導體研究所

黃永箴

自然科學二等獎

37

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納米矽負極材料

物理研究所

李泓

技術發明二等獎

38

高機動水下仿生機器人關鍵技術及應用

自動化研究所

譚民

技術發明二等獎

39

純電動汽車鋰電池組智能管理系統研發及產業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陳宗海

技術發明二等獎

40

高電流密度SiC電力電子器件關鍵技術及應用

微電子研究所

劉新宇

技術發明二等獎

41

高性能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技術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尤立星

技術發明二等獎

42

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劉亮

技術發明二等獎

43

蛋白質組海量質譜數據深度解析關鍵軟體工具及應用

計算技術研究所

賀思敏

技術發明二等獎

44

支撐重大工業設施群安全高效運行的工業無線控制系統技術及應用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於海斌

技術發明二等獎

45

循環流化床煤氣化技術及產業化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呂清剛

技術發明二等獎

46

負載納米金屬催化劑的活性結構控制關鍵技術及其工業應用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丁雲傑

技術發明二等獎

47

一種擴大殺蟲譜的高效昆蟲杆狀病毒生物農藥

武漢病毒研究所

張忠信

技術發明二等獎

48

原位高通量天然藥物活性物質篩選鑑定一體化技術及產業化應用

化學研究所

唐亞林

技術發明二等獎

49

大功率直線電機變頻驅動關鍵技術及應用

電工研究所

李耀華

技術發明二等獎

50

專用項目

電子學研究所

技術發明二等獎

51

專用項目

計算技術研究所

技術發明二等獎

52

專用項目

金屬研究所

技術發明二等獎

53

專用項目

聲學研究所

技術發明二等獎

54

專用項目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技術發明二等獎

55

專用項目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技術發明二等獎

56

國際獨創大視場兼備大口徑大規模光譜巡天望遠鏡(LAMOST)

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崔向群

科技進步特等獎

57

穩態強磁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科技進步一等獎

58

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及其高解析度觀測

雲南天文臺

劉忠

科技進步二等獎

59

超/高分辨顯微光學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

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唐玉國

科技進步二等獎

60

高性能矽基納米結構太陽電池的關鍵技術及應用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戴寧

科技進步二等獎

61

痕量毒害氣體快速高靈敏的精準檢測方法及應用

電子學研究所

孫建海

科技進步二等獎

62

高載多元分流超導饋線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宋雲濤

科技進步二等獎

63

區域環境汙染的生態風險及其調控關鍵技術與應用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呂永龍

科技進步二等獎

64

藍藻水華及湖泛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關鍵技術與應用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秦伯強

科技進步二等獎

65

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監測與評估關鍵技術與業務化應用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王小丹

科技進步二等獎

66

高效改善和清潔典型集約化農區界面環境的技術及應用

南京土壤研究所

科技進步二等獎

67

情感識別關鍵技術及應用

自動化研究所

陶建華

科技進步二等獎

68

服務機器人全自主移動關鍵技術及應用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吳新宇

科技進步二等獎

69

北方水果採後品控精準技術與產品創製及集成應用

植物研究所

田世平

科技進步二等獎

70

東北典型黑土退化特徵及修復和地力提升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

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李秀軍

科技進步二等獎

71

中國多年凍土區重大工程安全監測網絡建設與集成應用

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吳青柏

科技進步二等獎

72

雷電探測技術和災害防護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大氣物理研究所

郄秀書

科技進步二等獎

73

羊草種質資源的系統研究與利用

植物研究所

劉公社

科技進步二等獎

74

造山帶型銅鎳礦成礦理論、評價技術與勘查突破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秦克章

科技進步二等獎

75

中國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藏體系創建與共享服務

昆明植物研究所

李德銖

科技進步二等獎

76

大豆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體系創建與優良品種培育

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馮獻忠

科技進步二等獎

77

專用項目

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科技進步二等獎

78

專用項目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科技進步二等獎

79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集成電路核心技術創新團隊

微電子研究所

劉明

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

80

《病毒與人類世界的時空風暴》

武漢病毒研究所

劉歡

科技進步獎-科普

81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

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張柏春

科技進步獎-科普

二、湖南省(最高獎1人,一等獎2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第一

完成單位

第一

完成人

提名

獎種

1

何繼善

中南大學

何繼善

最高獎

2

多元多相合金熱力學及其微結構智能設計研究

中南大學

杜勇

自然科學二等獎

3

亞熱帶耕作土壤有機碳積累機理的基礎研究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吳金水

自然科學二等獎

4

螢光探針性能調控與生物成像應用研究

湖南大學

張曉兵

自然科學二等獎

5

極端條件下的原子分子結構特性及動力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袁建民

自然科學二等獎

6

異種胰島移植臨床生物安全體系關鍵技術及應用

中南大學)

王維

技術發明二等獎

7

複雜薄壁大型構件蠕變時效形性一體化製造關鍵技術及應用

中南大學

湛利華

技術發明二等獎

8

鋅冶煉過程智能控制與協同優化關鍵技術及應用

中南大學

陽春華

技術發明二等獎

9

南方分散式新能源併網優化運行關鍵技術及應用

湖南大學

曹一家

技術發明二等獎

10

硬脆材料光電元件高效超精磨拋劃切關鍵工藝及裝備

湖南大學

尹韶輝

技術發明二等獎

11

預應力混凝土橋梁服役安全保障關鍵技術

長沙理工大學

張建仁

技術發明二等獎

12

硬巖礦山微震源精細定位及災害防控關鍵技術

中南大學

李夕兵

技術發明二等獎

13

鋁合金半固態加工關鍵技術及應用

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徐駿

技術發明二等獎

14

糖尿病免疫診斷與治療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周智廣

科技進步二等獎

15

炎症性皮膚病診治體系的創新與應用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陸前進

科技進步二等獎

16

網構化流程類軟體協同開發環境及產業化應用

中南大學

龍軍

科技進步二等獎

17

複雜共伴生鎢資源鹼性萃取高效綠色提取新技術及應用

中南大學

張貴清

科技進步二等獎

18

海島/岸基高過載大功率電源系統關鍵技術與裝備及應用

湖南大學

戴瑜興、

科技進步二等獎

19

高導熱油基中間相瀝青碳纖維關鍵技術及應用

湖南大學

馮志海

科技進步二等獎

20

工業廢氣多汙染物深度淨化關鍵技術與裝備

南華大學

王漢青

科技進步二等獎

21

農林廢棄植物纖維高性能材料化煉製關鍵技術與應用

湖南工業大學

曾廣勝、

科技進步二等獎

22

糧食作物主要雜草抗藥性治理關鍵技術與應用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柏連陽

科技進步二等獎

23

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統車輛及關鍵技術集成示範

湖南磁浮交通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彭奇彪

科技進步二等獎

24

南方木本油料資源分級高效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李昌珠

科技進步二等獎

25

全斷面巖石隧道掘進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浙江大學

劉飛香

科技進步一等獎

26

單晶矽拉制爐用熱場部件關鍵技術及應用

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廖寄喬

科技進步二等獎

27

鄒學校院士辣椒育種及資源創新團隊

湖南農業大學

鄒學校

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

三、湖北省(最高獎1人,一等獎3項)

四、青海省

序號

項目名稱

第一

完成單位

第一

完成人

提名

獎種

1

利用脈澤研究銀河系的懸臂結構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

徐燁

自然科學二等獎

2

青海高寒地區生態水文過程與植被恢復技術研究及應用

北京師範大學

李小雁

科技進步二等獎

3

48對棒大型還原爐研發及規模化應用

亞洲矽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

王體虎

科技進步二等獎

4

大規模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開發與工程化示範

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

金建祥

科技進步二等獎

五、中國商業聯合會

序號

項目名稱

第一

完成單位

第一

完成人

提名

獎種

1

大宗胺基酸高值化微生物法高效製備關鍵技術與產業化

江南大學

饒志明

科技進步二等獎

2

海水魚類貯運加工關鍵技術及應用

渤海大學

勵建榮

技術發明二等獎

六、中國建材聯合會

序號

項目名稱

第一

完成單位

第一

完成人

提名

獎種

1

超高溫熱障塗層材料的非諧振設計理論與性能優化機制

尚未公開

尚未公開

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

柔性梯度隔熱製品設計與製備成套技術及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典型應用

尚未公開

尚未公開

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3

水泥生產智能化關鍵技術及集成應用

尚未公開

尚未公開

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4

微生物礦化菌種製備和調控技術及在環境治理與建設工程中的應用

尚未公開

尚未公開

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5

水泥利廢生態設計與流程多維調控

北京工業大學

崔素萍

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6

深水大斷面盾構隧道結構關鍵建築材料技術與工程應用

尚未公開

尚未公開

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來源:銳動源

原標題:《2020年國家科技獎提名公示:涉最高獎4人、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李蘭娟等13位院士被提名2020年最高科技獎,網友:力挺鍾南山院士!
    據悉,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已經結束,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已經有13名專家獲得了提名,根據評選規則,每年最終當選的人數不超過2名,而且在2004年和2015年曾經出現過空缺的情況,目前已經有33名科學家摘得了此項殊榮。
  • 正在公示!這4個項目擬提名2020年度湖南省科技獎
    年度湖南省科技獎提名項目公示,包括4個項目。項目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發表SCI、EI等論文6篇,獲成果登記2項,發明專利1項,軟體著作1件,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名、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貼1名、培養博士生2名。
  • 深圳摘得20項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於2020年1月10日在北京隆重召開,深圳交出一份靚麗的成績單,由22家深圳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參與完成的20個項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通用項目),取得歷年最好的成績。 深圳自2010年以來,已斬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等國家科技獎項達到135項。
  • 特等獎!優秀!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校電信學院博士生楊汨榮獲2020年度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運輸學院教授聶磊榮獲優秀教師特等提名獎。曾獲得「校級三好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還曾獲得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並獲評「Top10優秀團隊」(大賽最高獎)以及華為網絡與通信賽亞軍和MathWorks專項賽二等獎。聶磊
  • 中國工程界最高獎 ! 三峽大學校友胡亞安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共有40位專家和1個團體獲獎。
  • 電子科大獲4項國家科技獎 首次作為牽頭單位獲一等獎
    電子科技大學李恩教授團隊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0日訊(記者 陳淋)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電子科技大學作為牽頭單位獲得2項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 浦東獲得13項國家科技獎!【浦東歷史上的今天:1月8日】
    浦東獲得13項國家科技獎!今天是1月8日,和小布一起來看,歷史上這一天浦東發生過哪些重要事件↓歷史上的今天1月8日浦東獲得13項國家科技獎2008年1月8日,在國家科技獎頒獎大會上,浦東新區獲得13個獎項,包括自然科學獎4項、技術發明獎1項、科技進步獎8項。
  • 深圳摘得20項國家科技獎,基礎研究和應用型研究齊發展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行。作為創新之都的深圳,今年再次交出一份靚麗的成績單——由22家深圳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參與完成的20個項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通用項目),取得歷年最好的成績。
  • 哈爾濱工業大學擬提名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公示(通用項目)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國家設立的專門獎勵在科技創新活動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的一個重要獎項,涵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大獎項。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今天揭曉!北大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傑出青年...
    編者按2020年9月10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會上公布了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獎勵名單,其中,突出貢獻中關村獎2人,傑出青年中關村獎6人,國際合作中關村獎3人,
  • 2020年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7項中國...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是經國家科技部批准,在國家科技獎勵主管部門註冊,面向全國機械行業的綜合獎項。該獎項設立特等獎(非常設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 湖南省科技獎評選省自然資源廳提名4項目
    &nbsp&nbsp&nbsp&nbsp湖南省科技獎評選省自然資源廳提名4項目&nbsp&nbsp&nbsp&nbsp瀟湘晨報長沙訊 6月3日,省自然資源廳發布2020年度湖南省科技獎提名項目公示,包括4個項目。
  •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船院:最高科技獎,進步特等獎,厲害啊
    剛剛過去的國家三大獎,最讓人忘不了的是什麼?不少南開大學的自科一等獎,也不是北航的技術發明一等獎,而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幾個大獎。上海交通大學共有7項第一完成單位成果獲得黨中央和國務院表彰,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是譚家華;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第一完成人是賈金鋒和師詠勇;
  • 國家科技獎揭曉在即 多家上市公司有望獲殊榮
    國家科技獎花落誰家?  國家科學技術獎由國務院設立,意在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等五大獎項。
  • 電子科大獲4項國家科技獎,首次牽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電子科技大學作為牽頭單位獲得2項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作為參與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
  • 牽頭獲8項國家科技獎!在這個榜單中,湖南大學位列全國第15位!
    湖南大學表現亮眼,在2016-2019年度以第一完成單位榮獲國家科技獎(通用項目)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創新團隊獎1項。獲獎數量位居國內高校並列第15位。
  • 鍾南山團隊入圍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東京奧運會推遲至2021年舉辦
    遊戲頭條中國首家顧問式新媒體定製屬於您自己的媒體內容導語: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公布,鍾南山團隊入圍;安徽推出十項措施支持人工智慧產業創新發展;蘋果為美國捐贈900萬個N95口罩;東京奧運會推遲至2021年舉辦;小米口罩專利近日授權;陌陌成立文化傳播新公司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公布,鍾南山團隊入圍2020年3月24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發布公告,對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1500多項受理項目進行公示。
  •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名的3個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2020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
  • 北大多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大會現場2020年9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會上公布了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獎勵名單,其中,突出貢獻中關村獎2人,傑出青年中關村獎6人,國際合作中關村獎3人,自然科學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33項、二等獎93項。
  • 2020 CCO | 科技獎人才獎報告會現場:人才濟濟,成果纍纍
    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科技獎人才獎成果報告會於2020年11月15日上午在廣交會威斯汀酒店宴會廳勝利召開。啟動儀式由中國抗癌協會辦公室主任趙文華研究員主持,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院士、石藥集團有限公司執行長張翠龍代表中國抗癌協會及共同主辦單位分别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