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國藩:人生兩大兇德,務必要戒掉!太多人敗在這2點上

2020-12-11 遼寧臺檔案庫

曾國藩,晚清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至關重要的重心名臣,也是一位讓人敬佩的鴻儒之士,後世稱他為「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晚年飽經滄桑,領悟出導致人生失敗的兩大兇德:「曰長傲,曰多言」。

傲乃敗亡之首

驕兵必敗,水滿自溢。一個人如果缺乏自我認知,便會與世浮沉,無法進步。

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短處和不足,才能變得從從容淡定。曾國藩曾在日記裡寫道:「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盛氣凌我。」

心存高傲,必跋扈難容他人,久之也不會被他人所容。

曾經一個傲字,讓西楚霸王項羽以悲劇收場。不聽範增勸告,範增憂愁而死;不聽韓信勸告,導致韓信棄楚從漢;兵臨城下,不思扭轉乾坤。

水只有向下流才能匯聚成海,人只有低下頭才能凝聚成德。以謙態度對人,用心做事,方能從容行走於世間。

多言貽害無窮

曾國藩認為,人生還有一大惡德就是多言,他經常在日記中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

曾國藩在進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風滿意;一次給父親過壽時,在好友面前誇誇其談,太過自我陶醉,忘乎所以,結果引起好友的反感和怒氣,最後拂袖而去。

事後曾國藩思考了很久,十分後悔。就在反思自己錯在哪裡,

一是太過自以為是;

二是喜歡喋喋不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三是明明說話得罪了人,但不思悔過,強詞奪理。

曾國藩總結這3點,認為自己是一個標準的儒家知識分子,連語言這一關都過不了,怎能成大事呢?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戒多言」,避免禍從口。在本質上,這是一種臨事不糾纏、少爭論的行動智慧。曾國藩始終奉行戒多言

曾國藩的智慧遠不止於此,曾有這樣一句話:「立業不讀曾國藩,閱盡詩書也枉然!

他的一生充滿曲折,這是他與命運抗爭的艱難歷程。在辛酸與苦難的背後,後人更加應該看到的是隱藏著的經驗和智慧。《曾國藩全書》,記錄了曾國藩前後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將近有1500封書信,涵蓋了處世治學修身治心齊家鑑相理財等。

無論你現在在社會中擔任什麼職位,做官還是經商,亦或是為人父母,都可以在曾國藩的書信中學習到寶貴的包括識人、人際交往、治家教子等方面的經驗。

所以有人說曾國藩全集,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

相關焦點

  • 人生兩大兇德,千萬要戒掉!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 佛家常講:萬法唯心,命自我造。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有些人一生平安順遂,有些人一生卻顛沛流離,其實,人的命運好壞都在於自己。【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人生有兩大兇德,千萬要戒掉,否則容易惹禍上身!
  • 曾國藩:人生這2大「兇德」,一定要避免,很多人知道得太遲
    他曾創下九年十升的官場奇蹟,是清朝中興的四大名臣之一。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因為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後世推崇。他就是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晚年的曾國藩,歷經世事滄桑,悟出人生致敗的兩大兇德:一、傲,敗亡之道曾國藩說「才人以傲致敗」,做人不能有傲氣,凡是狂傲之人,下場都不會太好。一般有傲氣之人往往都有一些才能,但正是因為自己的才能導致了目中無人,再也聽不進別人的勸導和意見,走向失敗或滅亡。
  •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誰的貢獻第一?
    一是曾,左,李,張,即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  二是曾,左,胡,彭,即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我們以第一種說法為準。  那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論貢獻,究竟誰該排名第一?
  • 如何戒掉「淫慾」?曾國藩成功戒掉,也就4個步驟,真懂的人不多
    歷史上的曾國藩為了戒掉「淫慾」,也是採用了一種笨辦法,即忙碌自身與時刻反思相結合。這個笨辦法看似簡單,大多數人看了之後也是一頭霧水不知如何是好。其實,曾國藩的戒掉「淫慾」的辦法,也就4個步驟。然而,真正領會其中精髓的人不多。第1個步驟:知曉危害普通人成為聖人的機率也不大,最起碼應該知曉淫慾危害,不能讓淫慾阻礙人生的健康發展。
  • 人有四種福相,還有兩大兇德
    曾國藩從做人、做事的角度,提出了人的兩大貴相和兩大富相。有一顆慈善之心,懂得幫助他人其實就是幫助自己,這樣的人即便物質上不富有,精神上也是大富大貴者。有施有舍,不表明這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富礦嗎?心存濟物,就是「達則兼濟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一個人心存濟物,格局就大了。格局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有多敬業,就有多專業;能夠幫助別人多少,獲得的回報就有多少。這就是心存濟物的真諦,富相的內涵。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開口閉口都是這3句話,希望你不是
    曾國藩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受到後人很高的的評價。他的仕途頗為傳奇,起初七次科舉不中,十年七遷,連跳十級,官至二品。曾國藩的一生勤儉廉勞,不為官自傲。曾國藩在官場上的成功,源自他說話時採用的方式方法。他奉行「戒多言」的原則。老人們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有價值的話多說,沒必要的話不說。曾國藩言:「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 曾國藩:男人慾成功,憑藉不是人脈金錢,務必要通透人生六戒
    讀懂曾國藩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當今絕大多數男人總是想著要成功,要飛黃騰達,卻沒有辦法,總是碌碌無為,不如多學學曾國藩,曾國藩有一個成功的秘訣:男人慾成大器,憑藉不是人脈金錢,務必要通透人生六戒!
  • 每人一句話,看透「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各自的立足之本
    這句話語出清代學者歐陽昱,說出了曾國藩堪當「中興第一功臣」的兩大原因:其一,「不善用兵而善用人」,其二,「群才效用,大寇蕩平」。換言之就是:其一,團練湘軍;其二,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但正如歐陽昱所言,曾國藩實際上並不是韓信、戚繼光那種天生的帥才,他不善用兵,常打敗仗。著名的「屢敗屢戰」典故,便可以作為這一結論的有力論據。
  • 【易經智慧】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眾
    晚清名臣曾國藩,在給他弟弟的書信中也指出,普通人有兩大兇德和弱點:傲慢和話多。某種程度上說,年輕的曾國藩犯過傲慢和多言的錯誤,但他都能在事後認真反省、改正,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人格,所以曾國藩說的「兇德致敗者」是他從人生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寶貴訓誡。
  • 曾國藩:從一代庸人到晚清名臣,他的逆襲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說起晚清的歷史,曾國藩是一個無論如何都避不開的名字。他是晚清「中興第一名臣」,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為「四大名臣」,被人稱為「千古第一完人」。曾家從曾國藩之後,又誕生了不少的名家大師,家族長盛興旺,可以說與曾國藩的家書教誨不無關係。曾國藩給家人寫的家書,被後人裝訂成冊,名為《曾國藩家書》,至今還廣為流傳。我們現在有很多人,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所謂的工作事業上,忽視了家庭的經營。
  • 晚清名臣曾國藩,16幅行楷書法欣賞,書友:筆筆似刀、字如其人
    曾國藩我們常說字如其人,但歷史上有許多為人爭議頗大,書法卻寫得不錯的例子。遠的不說,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晚清四大名臣」中曾國藩的書法作品。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即有人稱曾國藩為完人、聖徒;也有人稱其為滿清獻犬馬之力、滅太平天國還屠城,是賣國賊、劊子手,說他「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甚至就連偉大的航海家都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回到正題,有書友形容曾國藩的書法是「言辭老道潤如水, 筆力雄勁快似刀。」
  • 曾國藩提醒:越是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兩個「惡習」
    曾國藩提醒:越是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兩個「惡習」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提醒我們,有了過錯要及時改,不然就真成過錯了。國學大師曾仕強說,之所以每個人生來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惡習,就是需要你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改掉的。
  • 曾國藩:城府極深的人,身上往往帶有這3個特徵,別傻傻不知道
    老一輩人經常說: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就是告訴我們不能全然相信別人,什麼都往外說,人心隔肚皮,誰也不知道別人是真心還是虛情假意。晚清名臣曾國藩在識人方面很有一套,他說,城府深的人,往往具有這三個特徵。
  • 讀懂「天下第一完人」曾國藩,成就自己的人生路!
    他是晚清兩大名臣之一,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為師為將為相,他的一生戰功彪炳赫赫;立功立德立言,他從天下第一笨人逆襲成為千古完人。晚清重臣,湘軍之父,清朝戰略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曾國藩出生於晚清一個地主家庭, 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
  • 為何曾國藩被人毀譽參半?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被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雖然,曾國藩在當時被稱為「中興名臣」,但是,許多人對曾國藩的評價卻總是毀譽參半。為何曾國藩毀譽參半?不得不聊一下曾國藩的功過。1.剿滅太平天國立功,屠城被人詬病毛主席說過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而曾國藩最大成就在於剿滅太平天國。當時的太平天國運動對晚清造成巨大衝擊,晚清的八旗軍,綠營軍在太平軍面前紛紛敗下陣。晚清無奈之下藉助地主力量創辦團練,曾國藩創建的湘軍就是一支出名的地主武裝。
  • 瀏陽人賀祥麟、賀宏勳因瀏陽古樂結識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
    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 「四大名臣」的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統帥湘鄉人曾國藩跟瀏陽頗有淵源。道光十六年(1836年)曾國藩會試失利,身為舉人的曾國藩到瀏陽與瀏陽舉人賀以南(後改名賀祥麟)等諮考聲音律呂的源流,在瀏陽待了兩個月,與賀祥麟結下了深厚友誼。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 「四大名臣」的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統帥湘鄉人曾國藩跟瀏陽頗有淵源。他曾為道光十四年同科舉人瀏陽鄒焌傑(道光二十年進士)的母親劉氏六十、七十、八十三次大壽贈作壽序。
  • 曾國藩識人術:想知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來判斷
    曾國藩能夠有那麼卓越成就,有很大一部分要歸結於他那厲害的「識人術」。在曾國藩留給後世的書信中:要是想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主要看這2點,一看就準。那些認真鍛鍊身體,努力學習的人,往往就是會變得越來越優秀;而那些喜歡吃喝玩樂,貪念物質享受的人,看著是過得很安逸,但是他們身上缺少了衝勁,這其實也是人生走下坡路的表現。2、看獨處時的想法曾國藩《挺經》中寫道: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 晚清四大名臣是哪四位?他們四人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
    有這麼四位人,他們被稱為"晚清四大名臣" ,他們當中,有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也有收復邊疆的,總之,他們對晚清政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那麼,這四個人究竟是誰呢?誰的的名氣更大一些?
  • 曾國藩:勤而有恆,事無不成
    他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梁啓超先生直呼他為:五千年才出一個的奇人。毛澤東對他的評價是: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意思就是說,近代的這些人中,我只佩服曾國藩。
  • 曾國藩: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就夠了,十有八九準
    「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這是晚清重臣曾國藩的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被後人視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名言,認為一個人的品行比頭腦更重要。我們身邊總會出現很多人,但是每個人的品行也不一樣,如果交到品行好的,就是幸運;如果是交到品行不好的人,對我們來說就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