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智慧】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眾

2021-02-19 愛圓滿

晚清名臣曾國藩,在給他弟弟的書信中也指出,普通人有兩大兇德和弱點:傲慢和話多。某種程度上說,年輕的曾國藩犯過傲慢和多言的錯誤,但他都能在事後認真反省、改正,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人格,所以曾國藩說的「兇德致敗者」是他從人生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寶貴訓誡。

曾國藩的「戒多言」源於一件小事,當時他剛進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風得意,一次在給父親過生日時,對前來祝壽的好友鄭小珊誇誇其談,有些得意忘形,結果引起鄭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事後曾國藩後悔萬分,他在日記裡反思自己有三大錯。一是平常就自以為是;二是嘴上說話沒把門的,想到哪兒說到哪兒;三是明明說話得罪了人,還跟人強辯,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總結這三點,曾國藩說自己作為一個標準的儒家知識分子,連《禮記》裡說的「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的道理都參不透,連語言這一關都過不了,還能成什麼大事呢?

曾國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僅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也經常反問自己「言多諧謔,又不出自心中之誠」,這種言語習慣、個性缺點,「何時能拔此根株?」他不僅對自己有這個「戒多言」的要求,還把它當成家訓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內容,尤其是對他的兩個兒子和幾個弟弟反覆灌輸、強調這一點。

 

曾國藩認為,如果想用言語超過壓制別人,即使勝了,別人也不會服氣,為人處世上,還是應當謙遜一些為好。爭吵往往沒有是非可言,結果常常會意氣用事。一個人牢騷太多,結局必然抑塞,無故而怨天,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人必不服。抑鬱不平之氣,往往傷人害己。

相關焦點

  • 量人先量己,人到中年,守住這3樣東西,人生的道路會越走越好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多人幻想一夜暴富,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害人不淺。很多人為了成功,突破底線,不擇手段。到頭來,身敗名裂一場空。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學好幾年,學壞幾天,守住心中的原則,才能行有所止,反省改過。守住自己的嘴《易經》裡面提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眾。」
  • 古訓:事不拖,話不多,人不作(深度好文)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放眼古今成大事者,為人處世皆有妙方。先賢的人生經驗,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具有非凡的教育意義。總結起來,古人的人生智慧,都凝結在這九個字裡。02話不多《周易》裡講「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沉默寡言的人通常行事穩重、吉人天相;辭費滔滔的人通常暴躁浮誇、樹敵招禍。因此,管住嘴,便是最好的自我保護。
  • 曾國藩:這4種「吉人天相」,有一個就福氣不淺,快看看你佔幾個
    《易·繫辭下》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就是指:那些有福氣的人少言少語,性情急躁的人言語多。「吉人」,就是指那些有福氣,日後能大富大貴的人。那麼,「吉人」都有哪些「天相」呢?清末鹹豐八年三月,曾國藩在他的日記中,總結出了這4句識人術口訣,指出這4種人屬於「吉人天相」。
  • 行可行之事,辯可辯之理
    婁東顧說:「同名同姓的人多了,怎麼知道他罵的一定是我?」絲毫不在意。鄰居酒醒之後,非常慚愧,登門道歉。婁東顧好心寬慰他,對他很禮貌,當時人們被他的美德所感動,互相勸誡,一心向善。婁東顧可謂深得老子智慧之精髓,「退一步」不僅使他贏得了好名聲,更成就了他輝煌的事業。
  • 易經:成功之人或和這兩種特徵有關
    不僅僅是在易經,晚清名臣曾文正公也在家書對於易經的這一句話有所體現:勞謙這兩個字,讓人受用無窮。勤勞可以戒掉惰性,謙虛可以戒除驕傲。由此可見,在人生中能夠有所成就點的人,一般都有這麼兩個特徵,那就是勤勞以及謙虛。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易經推崇的這兩個特徵給人帶來了什麼樣的好處。
  • 《菜根譚》裡的說話智慧
    懂了別多說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洩盡真機;意乃心之足,防意不嚴,走盡邪蹊。大家以實相告後,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唯有楊修看破並說破,嘆惜道:「不是丞相在夢中,是你在夢中呀!」曹操聽到後十分厭惡楊修,最終在「雞肋事件」中以擾亂軍心為由殺了他。  《周易》裡講「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有吉德之人,非不得已不講話;急躁之人,急於自售,所以話說得多。禍從口出,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否則禍患就會降臨。
  • 從文字的起源探討易經(一)
    在重卦(六爻卦)中,二、五爻處中位,一、三、五為陽爻,二、四、六為陰爻,因此,六二、九五皆為中正,得中得位之故。 二、關於易經中的斷辭:吉,兇,吝,厲,元,亨,利,貞。吉。從士從口,兩根會意,表示公畜生殖器從陰囊中伸長出來,引申後也表示男根的順利勃起。
  • 課程 | 直覺易經塔羅學習班:教你卜吉兇、知進退
    因此易經也被尊為群經之首,經中之經。易經是一部集體創作的結晶,其最早的作者可追溯至遠古時代的伏羲氏,當時易經為一部卜筮之書。可見易經在最初是讓平民百姓能夠通過佔卜得知宇宙的提示,而能趨吉避兇的日常工具。 易經開篇第一句話「上天垂象,聖人擇之」。這道出了易經宇宙觀的核心。
  • 「福禍無門,唯人自召」,是福是禍或許跟這一點有關?
    人們常說一句話,「福禍無門,唯人自召」,是禍是福,完全看個人的行為而定。那麼福禍操之在己,那如何得福避禍呢?《易經》的智慧告訴人們,是福是禍關鍵就在能否謹守本分,也就是守分。你不要糊塗,當了天子的人,是因為天下均是自己的,因此 能愛天下;當了諸侯,就愛自己國家的人民;當了大夫就只管自己職務之內的事;普通人,就愛自己的家人。仁義之舉自然是好事,可是超出了範圍的仁義,就侵犯了他人的權威。對你自己,對大家、對長遠發展均是不利的。
  • 老祖宗忠告:「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守住這一點才是關鍵
    人們常說一句話,「福禍無門,唯人自召」,是禍是福,完全看個人的行為而定。那麼福禍操之在己,那如何得福避禍呢?《易經》的智慧告訴人們,是福是禍關鍵就在能否謹守本分,也就是守分。你不要糊塗,當了天子的人,是因為天下均是自己的,因此 能愛天下;當了諸侯,就愛自己國家的人民;當了大夫就只管自己職務之內的事;普通人,就愛自己的家人。仁義之舉自然是好事,可是超出了範圍的仁義,就侵犯了他人的權威。對你自己,對大家、對長遠發展均是不利的。
  • 「水低成海,人低為王」:真正的處世高手,都有這「三低」特徵
    文章作者:琢磨君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六章說:「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也就是說,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百川河流所匯往的地方,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夠成為百川之王。如果你不是領導,也不要緊,因為你若得到放低姿態、隨和待人,人緣會更好,得道多助,終究一天也會出人頭地,正如處世其實《圍爐夜話》中所講:「肯下人,終能上人」。也如曾國藩的一句名言所說:「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易經:真正不好惹的人,一般都有這3個特徵,遇到了多留個心眼
    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性格很好,有些脾氣不好。但是有些人就像藏在黑暗中的豹子,如果看不透他,就無法把握兩個人相處的程度。一旦越界,你可能會被「咬傷」。那麼,如何判斷這個人是笑面虎還是真的很容易相處呢?實際上,除了對兩個人之間關係的第一感覺之外,還取決於他慣常的處事風格。易經提醒:真正不好惹的人,一般都有這3個特徵,遇到了多留個心眼。
  • 《易經真八卦》簡介與目錄
    但如果你說的是一本專門研究八卦卦象,讓人可以藉以懂得易經中的這套抽象語言,對於理解經文有幫助的書:目前還沒找到這樣一本書!連古書也找不到。若有的話可告訴我,我也很想知道。去年原本想傾一年之力把《周易全解》寫完,完成六十四卦的完整註解,但發現那工程太浩大,這本書從開始動筆到現在已經三年半,也才寫到37卦,然後六十四卦完成之後還有《繫辭傳》。
  • 「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會說話的人都知道的3個秘訣
    一個處於正常社交狀態的人,每天都會說很多的話,話語可以說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 同樣是說話,為什麼有的人一開口,就讓人刮目相看,而有的人一開口就輸了呢? 這裡介紹古人三句金言,可以助你成為一個會說話的人!
  • 寶寶名字大全:10個易經溫潤如玉的小寶寶名,真的是讓人莫名心動
    名字好比一個人的形體,健美的體形,大方的舉止總會給人留下良好的感覺。古人云:「人如其名。」起名是指運用各種方法將人或物指定一個便於識別區分的名稱,凡人必要取名,取名必分姓與名,姓名既是人的符號,又是人們彼此相區別相聯繫的一個記號,自古以來,人們對自己的姓名都十分珍視。《易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裡面蘊含了和諧的辯證思想和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