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往往是背起苦難去追求幸福。
有的人在工作中,一味迎合他人,強裝笑臉,自己活得憋屈。就連別人看著也替他(她)難受。
也有的人,故作高傲,走自己的路,比自己強的人不接近,比自己差的人不遷就,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合則留,不合則去,自己的心靈很寂寞,也很壓抑。
人和蝴蝶一樣,是自然的一部分(莊子夢蝶,齊物論)。
可愛的老子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告訴我們:「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之所以背起苦難,產生驚恐、疑懼、喜悅、苦惱、憂傷,就是因為人有改變自然的衝動。實際上,人可以活得很逍遙(莊子《逍遙遊》)
所以,我們通過習練太極拳以拳悟道,修心養性,才能徹悟,之後活得恬淡虛無。無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是怎麼修行才能達到呢
01功遂身退,天之道
登到了山頂,自然就該下山了。
石頭拋到天空,到頂點自然掉下來。
《道德經》第九章中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春秋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範蠡,漢初三傑之一張良,歷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廣孝,都是功成身退的典範,這方面的故事大家可以百度。
值得重複的是「商聖」範蠡,他看出越王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樂,辭官而去,輾轉來到齊國,在海邊居住,耕作捕魚,很快就積累千萬家產,但他都分給鄉裡;之後範蠡來到宋國陶邑,在這裡經商,沒過幾年又成為巨富,成為陶朱公。
範蠡把錢看得很淡,所以他活得恬淡虛無。
行可行之事,功成則身退,「聖人之道,為而弗居。」
02退一步,海闊天空
宋代有個叫婁東顧的人,勤奮好學,品行端正,在鄰裡間有很高的威望。
有一次,鄰居夜裡喝醉了酒,到他家門前罵街。僕人告訴婁東顧,婁東顧說:「他罵他的,與我有什麼相干的?」
醉人又指名道姓地罵他,僕人又告訴婁東顧。婁東顧說:「同名同姓的人多了,怎麼知道他罵的一定是我?」絲毫不在意。
鄰居酒醒之後,非常慚愧,登門道歉。婁東顧好心寬慰他,對他很禮貌,當時人們被他的美德所感動,互相勸誡,一心向善。
婁東顧可謂深得老子智慧之精髓,「退一步」不僅使他贏得了好名聲,更成就了他輝煌的事業。
大度之至,大度給他贏得了好名聲,更重要的是感化了別人。可以說,他也是遇事退一步想想的人。用這種態度對待別人,自然會得到好的回報。
辯可辯之理,同醉酒之人沒什麼可辯論的,退一步,反而能海闊天空。
03只退不進,則無所作為
老子講:「功成身退,天之道。」
而我們中有些人,遇事猶豫不前,這並不符合老子的人生智慧。功成,起碼是事情幹成功了。
管子也說:「名進而身退,天之道也。」《管子》此段話,在百多年後,得到了老子的繼承發揚。
我們在學習時,如能將《管子》與《道德經》兩相結合學習,或能有更加準確和深刻的理解。
只有看清了世事規則,知進知退的人,才能明哲保身。
比如說,別人並不在意你的優越,但不能容忍你的傲氣。言多必失。
《周易》中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蘇東坡說:「慎言語,節飲食。」
我們在前面已經介紹過「中」的智慧太極拳的中定與《道德經》中的「常道」,今日進一步細化學習,便於我們深刻體悟老子的智慧,讓我們的人生更順遂,更逍遙。
修太極之道,厚太極之德,傳承好中國傳統文化。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兩手都留。善去善必歸,此為道。
祝願善良的人都能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