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大家好,這裡是」山中桃谷「,每日分享三農趣事,了解更農村資訊。縱觀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出現了很多農村俗話,這些俗話慢慢被老百姓們傳承下來,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俗話源於生活,在老一輩的長年累月中,不斷的經驗積累。這些俗語,有時還摻雜著地區的方言,很多外鄉人一時間還不懂,經常會鬧出笑話來!
在這些俗語中,有些就和農村的住宅有關,關於農村栽樹的俗話,很好體現了樹木對環境的影響,這話尤為出名
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
在農村人都比較喜歡種植樹木,有句老話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這也可以看出樹木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一是可以遮擋炎炎夏日,二是有很好的經濟價值,可以做木材,一般農村的房前和屋後都會種植一些各種各樣的樹木。農民之所以種植樹木,主要還是因為好管理,基本上不用打理就可以生長。
對於農村種植樹木,也是有很多說法的。比如北方人常說的「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門前不栽鬼拍手(白楊樹)」桑樹帶「喪」音不好,楊柳在一些地方是 "喪杖、幅杖」的意思,寓意不好。一些地方認為松柏是墳地用樹,梨樹花白又帶「離」音等,不能栽在門前屋後。
而「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這句話字面的意思是,院子裡面不宜栽種過多的樹木,如果樹木成林了,那麼就會給家庭人員造成一定的傷害,比如其中有些成員會遭遇意外。看似不太靠譜,其實這句老話也是有幾分道理的,主要提醒我們要防範於未然。
在過去房子都不像現在,都是平房,比較低矮,而且都是土磚、木結構為主,有些還是蓋的茅草房。而如果院子裡栽種很多的樹木,這樣房子就會採光不好,一年四季院子裡就很潮溼,這樣就會滋生很多的細菌、蟲子。不但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不利,家裡一些體質弱的老人、小孩子就很容易生病。在當時那個年代,一個小小的感冒就會要人命。
其實不僅如此,農村俗語:「前槐棗,後杏榆,東榴金,西柿銀」就包含了對於一些樹木的要求,除此之外,還對農村樹木種植數量的密集度有一定的要求。
民俗形成的原因
當時有這句俗話的時候,人們青磚綠瓦,窮苦點的家庭房子還是用稻草和泥巴。所以,當時的房子都不是很高,頂多了二層、三層。房屋的牢固性和現在更是沒法比的,如果一不小心出現意外,輕者,房屋坍塌,重者,喪命當場。這也是為何會有「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的說法的來源。
小編覺得這民俗有三點弊端:
第一健康問題,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如果院中有一大片樹,那麼房間內就別想見到太陽。沒太陽就會導致房間內陰暗潮溼,長期居住在這種環境中,不得病才怪。
第二自身安全問題,樹的根系是比較發達的,如果在院內種了一大片樹,樹的根系難免會生長到房屋的根基下,導致根基不穩,容易坍塌。如果再遇上大風大雨的天氣,大樹很容易被吹倒。被吹倒的大樹難免會砸著人或者房屋,這樣人的生命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小編覺得古人的俗話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卻有一定的道理,其實在這也子啊提醒我們,如果在院子裡種樹木,一定要慎重,儘量不要選擇過於大的樹木,並且樹木不能種植過多,過於密集,不然影響到家人的生活。
農村的俗話往往帶有一些誇張的比喻,就像這句俗話一樣,帶有很強的誇張性,只是為了告訴人們這種作法不好,應該儘早整改對於這句老話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