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話:「桃三杏四梅花五年,想吃核桃18年」,是啥意思?

2020-12-14 騰訊網

農村有句俗話:「桃三杏四梅花五年,想吃核桃18年」,是啥意思?

想吃什麼果子就要等其相應的生長時間。

咱們國家農耕歷史悠久,長年累月地沉澱了很多的農諺,這些農諺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對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很有幫助。你像這句老話「桃三杏四梅花五年,想吃核桃18年」,也是一種種植農諺,主要是記錄果樹的生長掛果年限的。

相關農諺也很有意思。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果樹種植栽培也有不同的特點,於是地方農諺也不盡相同。和上句農諺類似的描述有以下幾種:

一是:桃三杏四李五年,要吃白果三輩傳。

二是:桃三杏四李五年,要吃蘋果等八年,棗樹當年能賣錢。

三是:桃三杏四李五年,櫻桃十年才滿盤。

四是:桃三杏四李五年,柿子結果七八年,等等。可見,各地農諺也有不同的演繹,但大宗常見的果樹結果期基本相同。

桃三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種植桃樹的樹苗,一般要等三年才能結果,吃到桃子。果樹的種植栽培,和人一樣,要從幼苗長成結果樹,相當於人的青春期。從桃樹開始定植,1到3年期間是幼齡期,這個期間桃樹長的很快,3年後就開始掛果了,結果不多,到第4年至15年期間,是桃樹的盛果期。

杏四是什麼意思?

杏樹結果期要比桃樹還要晚一年,一般要等到第4年才會掛果。當然這是讓杏樹自然生長的情況,現在杏樹種植可以提前到和桃樹一樣,可以通過嫁接定植和肥水管理,在2到3年也可以掛果,在6到7年間進入盛果期,杏樹壽命很長,可達40到50年之久。

梅花五年是什麼意思?

這個俗話不是太懂,整理一下文獻資料,應該也是果樹,梅樹有梅子樹和梅花樹兩種,一種結果吃的,另外一個開花有幾種,這裡說梅子樹。梅子樹和梨樹一樣要5年掛果,第6至7年後進入盛果期,壽命可達百年。

想吃核桃18年是什麼意思?

有的地方農諺說「想吃核桃等十年」,可見核桃樹因為品種、地域環境和氣候條件等原因,掛果時間是不相同的。但不管怎麼說,核桃樹的掛果期是要比其他果樹長的,但是還有更長的,比如銀杏樹,也就是白果樹、公孫樹,銀杏樹還要爺爺種樹兒孫才能吃到。其實現在很多早實生品種的核桃樹,有3到5年就開始掛果的了。

結語:想吃果子就要先栽樹。

每種果樹的掛果期是不同的,想要吃什麼樣的果子就要等到與其匹配的時間段,不能急躁。不過那是以前的種植手段,果樹靠自己的生長需要很長時間,但是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可以通過新培育果樹品種或者通過嫁接改良,實現早吃果子的願望。

(作者:西方遊龍,本文由「我掌管著我的青春」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讚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相關焦點

  • 寧吃「爛桃」一筐,不吃好杏一個,是啥意思?
    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有這一句農村老話,我們不難看出桃子、杏、李子,三種水果之間的對比結果,和農民對於食用它們的看法,由此得出桃子吃多吃少都無傷大雅,對於身體不會產生什麼不適,而杏和李子則是一定要管住嘴,少吃為好。
  • 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葡萄兩年就換錢」,為何少有人種植葡萄
    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葡萄兩年就換錢」,為何少有人種植葡萄在農村裡種植了許多的果樹,我們都知道果樹需要幾年的時間生長,然後才會結果和豐收,有的水果還需要等待很多年的時間,像開心果的結果需要等上14年左右。
  • 俗話「一年三個大,神鬼都害怕」是啥意思?2020是「災年」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俗話「一年三個大,神鬼都害怕」是啥意思?2020是「災年」嗎?農村有些老俗話,總能給人感覺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簡短的語句裡,不知道涵蓋著什麼意思,有些話語確實也是令人比較費解的。農村的老俗話或者是諺語,通常會在農村口碑相傳,尤其是農村的老年人,對於那些老俗話多是念念不忘,日常生活中,也總會說出針對性的俗話來,對照參考。
  • 農村俗話:人貪三樣,一生白忙是啥意思?很多人對這句話理解有誤
    「人貪三樣,一生白忙」。這是一句農村俗話,但很多人理解這句俗話時其實是有誤的,並不是說大家理解的意思都有誤,而是理解這個「三」有誤。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大家看到這樣的問題時,總要想盡辦法去列出個一二三來,但其實,在一些俗話和老話中,凡是有三這個數字的,多是虛指,這並不是個實際指向,說三樣就三樣,而是個虛數,可以是五樣,也可以是一百樣。那麼,這句話究竟是想說啥呢?所謂貪了後就會一生白忙,有這麼嚴重嗎?黑嫂說一下這句話裡的意思,然後咱們說一下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話「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話俗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常常會產生誤解。因為大多數人會向玄奇迷信上理解走。比如說我們村以前有個人叫「王學道」,他會一些東西,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輩子為別人看病,看邪氣啥的。
  • 農村俗話「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啥意思?這個菘是什麼?
    確切來說,這並不能算得上是一句農村俗話,這句話最早出現在唐朝李延壽的《南史·周顒傳》中:顒清貧寡慾,終日長蔬食,雖有妻子,獨處山舍。文惠太子問顒菜食何味最勝。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這裡的意思是想說周顒這人甘於清貧,但假如我們仔細看,會發現有點奇怪,自己有老婆有家,卻獨自住在山裡,不過咱們題不在此處,故略過不提。那麼,這裡的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究竟是個啥意思呢?這裡的菘到底是個啥?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俗話說正月的豬,五月的牛,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俗話中,有一些代指不明,於是就導致人們解讀時產生了一些誤會。比如這句「正月的豬,五月的牛」。很多人在解讀時,往往從養豬養牛為出發點來解讀,其實這句俗話真實的含義並不是這樣的,這句俗話說的是生肖。那有些人還是不能明白,這裡說的不發愁是啥意思,跟生肖究竟有個什麼關係。黑嫂在這裡說一下這句話中的意思,然後咱們說一下有沒有道理。一、這句話到底啥意思正月的豬,五月的牛——不發愁。
  • 寧吃「爛桃」一筐,不吃好杏一個,是什麼意思?今天告訴各位答案
    這一句話算是我們農村的一個俗語吧,在農村經常會聽說過這麼一句話。一般的來說,杏比桃要成熟的早,但是很多的人喜歡吃桃的程度要遠大於杏子。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一句俗語之中又包含著什麼意思呢?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說過這麼的一句話,叫做「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從這一句話之中或許就可以多少知道一些相關的答案。桃子養人,自然大多數的人都是比較喜歡吃的,而吃杏子搞不好就會傷到我們的人體了。當然,這一句話之中說的爛桃也不全指的是不好的桃子,而杏子也不就是絕對好的杏子,這裡指的一個大概意思。杏子為什麼會對我們人體產生不利的影響呢?
  • 農村老話說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是啥意思?其實沒道理
    農村俗話裡有一套是專門講待客的,這類俗話特別多,有些是有道理的,讓人明白為人處世之道,有一些則是人們的想當然。比如這句「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我們看不少人家裡來客人後,很少有用三個菜招待的,大多都是四個菜以上。
  • 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嗎?無規矩不成方圓!人們在幹事的時候都是有規律的,否則就會亂套。而木匠也是如此,有經驗的木匠在打做家具的時候,都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做什麼家具就用什麼尺寸,否則的話就會做不出家具,更給自己難堪。而這句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自然也是農村木匠做家具的尺寸,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呢,其中蘊含著什麼道理呢,李子的四哥是一位木匠,我們聽他是怎麼說的。
  • 關於農村栽樹的俗話,很好體現了樹木對環境的影響,這話尤為出名
    在這些俗語中,有些就和農村的住宅有關,關於農村栽樹的俗話,很好體現了樹木對環境的影響,這話尤為出名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在農村人都比較喜歡種植樹木,有句老話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這也可以看出樹木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一是可以遮擋炎炎夏日,二是有很好的經濟價值,可以做木材,一般農村的房前和屋後都會種植一些各種各樣的樹木
  • 農村俗話說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有一類俗話是說勤儉持家的,這類俗話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當然了,這些俗話中,有的說得比較直白,有的則比較隱晦。像是這句「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就是這樣,這句話讓人冷不丁看著會覺得比較茫然,不明白說的是啥。
  • 農村的6句俗話,看著怪簡單,道理卻很深
    在農村生活,會發現有很多一輩輩傳下來的老話、俗話。這些個老話、俗話,有時候聽起來土得掉渣,甚至於裹葷帶腥的;但其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往往讓人一目了然,頃刻間就讓人印在腦子裡了。以前的農民,本來就沒多少文化,說起道理來,沒那麼多彎彎繞,也不懂得花裡胡哨,所以就顯得土。
  • 在農村挑狗,講究「一黑二黃三花四白」,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生活在農村,這些年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大家的衣食住行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就拿住的來說吧,十年前,大家住的還是低矮的磚瓦房,還有的是土坯房,短短的三五年間就大換樣,幾乎家家住進了三層的大樓房,家用電器應有盡有。還有出行,當年每次去城都要繞上一大圈,並且坑坑窪窪的,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
  • 俗話說「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也是一部生活寶典。當然了,由於時代的發展和變化,這些「寶典」中的一部分會過時或者失去其道理,這是因為過去人們的認知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所以導致有一些俗話帶有時代的烙印和主觀性,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 農村俗話「雲裡日頭洞裡風,蠍子尾巴後娘心」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現在的農村和過去不同,過去的農村,視離婚為洪水猛獸,所以後娘也是不多的,為了突出離婚將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心理打擊,出現了不少關於這方面的警示,一些俗話、老話、諺語,都試圖告訴人們,離婚後再娶或再嫁,都不會落到好,所以最好是不要離婚。
  • 農村俗話說娘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俗話裡包含著不少的人生哲理,但同時也要看閱讀的人到了什麼年齡段,還要看閱讀到的人經歷過什麼。當年齡和閱歷不同,讀到時候感受到的道理也是不樣的。這就是農村俗話獨有的魅力。像是這句「娘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這個初看到,有些人可能感覺有些茫然,但其實裡面富含人生哲理。往淺了看,這只是一句說閨女到媳婦的轉變,以及農村家庭怎麼相處的俗話,但往深了去看,這裡面有適用於各種事情的哲理。那麼,這句話具體是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有句俗話叫「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看?
    農村流傳有這樣一句俗話「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不是感覺特別押韻呢?真的很有文字藝術,像詩,像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透過字面理解,我們也就八九不離十的知曉其中含義:正月裡要是打雷下雨的話,那麼這一年當中可能會盜賊特別猖獗。是不是感覺無釐頭?
  • 農村俗話說吃藥十付,不如獨宿一夜是啥意思?需要智能理解這句話
    這個農村俗話啊,一直都是泥沙俱下,這裡面有些俗話是說給成年人聽得,有些是教育孩子的,這句「吃藥十付,不如獨宿一夜」是一句很明顯告誡成年人的話。但初看到這句話的人,有時候會有些懵的,既然需要吃藥,肯定是身體不舒服或者是生病了,那生病了後不吃藥,自己睡一夜比吃十付藥還要好?這道理在哪裡?怎麼會有這樣的事?其實,農村人總結這句俗話時,只是一個大總結,並不是針對某種病,這是一個泛指,可以說成是得病了,也可以說成是身體不強壯了。
  • 農村俗話說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是啥意思?究竟想說個什麼道理
    農村俗話有個特點,就是各地方言各不相同,但意思卻又相同。比如這句「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這在我們這邊的說法是「男怕耳輪向前,女怕鼻孔朝天」。這兩句話用的字不太一樣,但意思卻是完全一樣的。這就是我國語言的魅力,由於我國地大物博,所以出現了不少以方言為主的俗話,這些俗話通俗易懂而意思明確,似乎是讓人看這到這句話就明白一個道理。但其實有時候並不是這樣的,很多俗話包含的道理是隱秘的,不止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還有一些俗話則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所謂的道理是人們的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