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22 村裏白哥黑嫂

農村有句話俗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常常會產生誤解。因為大多數人會向玄奇迷信上理解走。

比如說我們村以前有個人叫「王學道」,他會一些東西,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輩子為別人看病,看邪氣啥的。

他去世後,他的後人現在村裡不那麼聰明,看著呆呆的。很多人就會說這是因為上輩人把聰明才智給用完了,洩露天機太多,所以後輩人來償還了。

其實,這麼理解這句俗話是錯誤的,這句俗話說的其實是人情世故,並不是什麼玄奇迷信。

那麼,這句話究竟是個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

關於農村俗話,很多人解讀時都會向玄奇上靠,這是因為這些人對農村俗話有一種主觀的誤解心理,認為農村流傳的都跟玄奇有關。其實俗話本是前人的經驗和生活智慧總結,為的是讓後面的人少走彎路,大多數俗話都是經驗,跟玄奇根本沒有關係。

咱們要說的這句也是經驗,裡面有很深的生活智慧。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這句話究竟如何理解?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話叫難得糊塗,什麼是難得糊塗?並不是說讓一個人時時刻刻都糊塗或者裝糊塗,就是有些事,有時候你必須要糊塗一些,不要計算那麼細,不要掰扯那麼清,要不然這路沒法向下走。

有的人就顯著自己聰明,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不管是在農村種莊稼還是在辦公室上班,總想著要顯出自己的聰明。

這是好事嗎?對於一些年輕氣盛的人來說,他們愛這樣做,因為覺得自己可以找到存在感,可以讓領導注意到自己。

但請想想,一些孩子為什麼會做出哭鬧和故意引起大人生氣的舉動?他們就是為了引起大人們的注意,是為了找存在感。換句話說,這樣的行為是不成熟的,是小孩子行為。

當我們參加勞動,不管是打工還是在辦公室上班,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孩子般的幼稚是會帶來後果的,自己就需要承擔這些後果。

特別是農村,這樣的後果有可能是需要後輩幾代人去承受的。所以我們說這句話說的是人情世故,說的是為人處世的方法,跟什麼玄奇連邊也不沾。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是很有道理的!

你有十分的聰明,用上七分也就是得,剩下的三分給別人留面子,給大家留路走,這樣大家都好看。其實跟話有十分說七分是差不多的,什麼事都不要做滿,話也不要說滿,能吃過頭飯,別說過頭話,更不要做過頭事,這是為自己為大家都留面子的做法。

什麼事自己都要做滿做絕,以後自己不好做人,兒孫們也不好做人。因為自己做絕了,做滿了,人家會記恨在心,雖然當下怎麼不了自己,但到自己兒孫時,這仇氣會延續和蔓延到他們身上,到那個時候,自己老了或者是死了,兒孫們卻要償還自己當年欠下的這些東西。

所以,這句話說的是農村的人情世故,但又何止是農村的人情世故呢?城市裡也是。打工時是這樣,在辦公室上班也是這樣。

得意時不要驕傲和目中無人,失意時不要沉淪和就此頹廢。為什麼有小人得志這樣的成語?有些人是有點成就,或者是有點作為後就目中無人,把別人貶得一文不值,等到自己失勢了,那麼會被十倍的還回來。

相反,有些人取得一些成就後也不驕不躁,仍然平和待人,那麼以後不管是失意還是接著得意,人們都會對其保持尊重。

這樣一句說人情世故的話,怎麼會沒有道理呢?以前有,現在有,未來也不會失去其道理。

最後:我們常常聽人說,年輕就要氣盛,不氣盛能叫年輕人嗎?聽著挺熱血的,但其實這裡說的是做事,說的是拼搏精神,說的是勇於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而不是尋常一些年輕人理解的,我年輕就得跟人對著來,我年輕就該看誰不順眼就打誰,那可不叫氣盛,那叫愚蠢和幼稚。所以我們理解農村俗話時,一定得帶著自己的思考,您認為呢?

相關焦點

  • 俗語:「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後面還有一句更經典
    導語:俗語:「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後面還有一句更經典。這些俗語大多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後面還有一句話,接下來讓我們共同了解一下。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的後一句話是: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
  •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下一句是什麼?怎麼理解?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這是一句過去農村老人常說的話,我記憶中老人們講得最多的是在鄰裡爭吵的時候,一方不想和人爭了,就丟下這樣一樣句來,進屋去了。另一方也好像有所觸動,也不再堅持,若有所思地走了。一場爭吵也就散了。
  • 農村老話為何說「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兒孫。這句俗語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有十分聰明,那麼他自己應該用這十分中的七分聰明,剩下的三分留給兒子孫子。後代們使用,不能自己一個人把十分聰明全部用完,這句話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並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理解自己用幾分聰明。別人用幾分聰明那麼簡單。它說的是一種人際交往的道理。
  • 民間諺語「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到底是什麼意思?
    導語:民間諺語「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些口口相傳的俗語,雖然可能沒有科學考據,但是卻是歷年來的經驗之談。經過漫漫長河的歲月時光 ,它們的存在對人們的生活起到了建設性的意見存在。
  • 俗語:「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
    中國有句古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簡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10分的聰明不要都使用,自己用7分就可以了(類似網上流傳的「看破不說破」); 留著3分給子孫後代。他們相信:如果祖輩都將好事佔盡,會透支後代的福氣,所以要給後代留點,不能太聰明。比如:秦始皇雄才大略,兩個兒子都沒好下場 ,古人都說是秦始皇透支了子孫的福氣。
  •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裝糊塗
    聰明自然是難得的,也是非常有用的,不過若是這樣的聰明不能夠給自己的人生帶來益處,那麼就是假聰明,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身上所自詡的聰明,往往也都是濫竽充數的,不過是想要別人將自己當成是聰明人,卻並非是真的要做個聰明人。
  • 農村俗話「雲裡日頭洞裡風,蠍子尾巴後娘心」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現在的農村和過去不同,過去的農村,視離婚為洪水猛獸,所以後娘也是不多的,為了突出離婚將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心理打擊,出現了不少關於這方面的警示,一些俗話、老話、諺語,都試圖告訴人們,離婚後再娶或再嫁,都不會落到好,所以最好是不要離婚。
  • 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俗語流傳千年而不衰,自然有它真正存在的道理,有些俗語是關於農業生產,有的關於做人處事,有的卻是關于禁忌及忌諱,農村看似自由隨意,但實際有好多講究的事情,比如閏月給父母買紅衣服、出嫁回娘家夫妻不同床、大年初一不打掃垃圾等等,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話說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有一類俗話是說勤儉持家的,這類俗話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當然了,這些俗話中,有的說得比較直白,有的則比較隱晦。像是這句「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就是這樣,這句話讓人冷不丁看著會覺得比較茫然,不明白說的是啥。
  • 農村俗話說娘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俗話裡包含著不少的人生哲理,但同時也要看閱讀的人到了什麼年齡段,還要看閱讀到的人經歷過什麼。當年齡和閱歷不同,讀到時候感受到的道理也是不樣的。這就是農村俗話獨有的魅力。往淺了看,這只是一句說閨女到媳婦的轉變,以及農村家庭怎麼相處的俗話,但往深了去看,這裡面有適用於各種事情的哲理。那麼,這句話具體是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這句話啥意思我們初看這句話,會覺得意思簡單明了。
  • 農村老話說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是啥意思?其實沒道理
    農村俗話裡有一套是專門講待客的,這類俗話特別多,有些是有道理的,讓人明白為人處世之道,有一些則是人們的想當然。比如這句「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我們看不少人家裡來客人後,很少有用三個菜招待的,大多都是四個菜以上。
  • 民間俗語:「好狗不咬雞,好漢不打妻」,究竟是啥道理?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或許經常聽到一些俗語,比如「蜘蛛張網天氣好,蜘蛛收網天落雨」,這是一句通過蜘蛛的行為,判斷天氣好壞的俗語。還有「好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屬於描寫動物的俗語,後來其內涵逐漸演變,用來形容人的勤勞和懶惰。接下來講述幾個常用的俗語,咱們一起學習一下。
  • 農村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很多事情都很講究,尤其是蓋房子、搬新家,基本上都需要提前一個月或者半個月看個黃道吉日。據農村老人說,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這些都關係到家人或後代的運勢。這不就有這麼一句俗話:「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是啥意思。
  • 農村俗話說桑棗杜梨槐,不宜進陽宅是啥意思?這句話其實沒有道理
    農村俗話裡有一大類是說種樹的,這些關於種樹的俗話多集中在家裡適宜和忌諱種什麼樹。比如這句「桑棗杜梨槐,不宜進陽宅」說的就是有四種樹不宜栽在家裡院中。但俗話有一個特點就是太短,它就是一句話,而不是一段解釋,所以有些意思需要聽到者或者看到者去自己理解。於是,這些理解就會各種各樣,這也難怪,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不同,於是就有了不同的解釋,關於這句話,黑嫂也是有自己的理解的,下面咱們就說一下。先說這句話啥意思,然後說一下有沒有道理。
  • 農村老人說:「家裡出三癮,家敗人也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說:「家裡出三癮,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老人的話不可不聽,在我年少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有很大的本事,把農村老人的話當做耳旁風,但是在經歷過一些跟頭的時候才明白農村老人的一些話是很有道理的。
  • 農村老俗話說「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一類俗話是講穿衣打扮的,很多人說農村人並不在意這個穿衣打扮,因為平時看到他們,穿得都是髒呼呼的,這其實是對農村人的誤解,持這類觀點的人,想法多停留在上個世紀。他們穿得不整潔,是因為經常要跟土地打交道,並不是他們沒有好衣服,也並不是他們不講究美。
  • 農村老話龍虎似推車,莊稼不留些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黑嫂有看法
    「龍虎似推車,田產不留些」這句農村俗話是啥意思呢?在農村老話中,有一大類是講各種玄奇之事的,比如關於婚喪嫁娶,建房埋墳,這類的老話多不勝數,而這句龍虎似推車,田產不留些說的就是關於埋墳方面的。換句話說,這句話說的是講墓地風水的。
  • 農村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句農村俗話屬於怎麼教育孩子範疇之內。千百年來,多數人都認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也有無數人舉出了母親因為太溺愛孩子,最後導致了孩子一生悲劇的例子來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
  • 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嗎?無規矩不成方圓!人們在幹事的時候都是有規律的,否則就會亂套。而木匠也是如此,有經驗的木匠在打做家具的時候,都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做什麼家具就用什麼尺寸,否則的話就會做不出家具,更給自己難堪。而這句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自然也是農村木匠做家具的尺寸,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呢,其中蘊含著什麼道理呢,李子的四哥是一位木匠,我們聽他是怎麼說的。
  • 農村俗話說正月的豬,五月的牛,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俗話中,有一些代指不明,於是就導致人們解讀時產生了一些誤會。比如這句「正月的豬,五月的牛」。很多人在解讀時,往往從養豬養牛為出發點來解讀,其實這句俗話真實的含義並不是這樣的,這句俗話說的是生肖。那有些人還是不能明白,這裡說的不發愁是啥意思,跟生肖究竟有個什麼關係。黑嫂在這裡說一下這句話中的意思,然後咱們說一下有沒有道理。一、這句話到底啥意思正月的豬,五月的牛——不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