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積累了極為深厚的歷史文化,且不必世人皆知的唐詩宋詞,單憑那些流傳在民間的經典俗語,就足以讓人為之驚嘆。顧名思義,俗語是通俗易懂的語言,沒有華麗的辭藻,不需要講究押韻,是古代勞動人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而成,涉及到很多方面,同時也反映出古人的願望和期盼。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或許經常聽到一些俗語,比如「蜘蛛張網天氣好,蜘蛛收網天落雨」,這是一句通過蜘蛛的行為,判斷天氣好壞的俗語。還有「好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屬於描寫動物的俗語,後來其內涵逐漸演變,用來形容人的勤勞和懶惰。接下來講述幾個常用的俗語,咱們一起學習一下。
一、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兒孫
從字面意思來看,這句話很好理解,作為家中的長輩,不能把聰明用盡,最好把智慧留給兒孫,為何這樣說呢?聰明本身沒有錯,可以利用聰明才智,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為後代積攢一定的財富,讓他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如此才能讓家族興旺。但是,千萬不可聰明過頭,凡事都要有度,要不然容易惹禍上身。
如果一個人太聰明,而且把聰明都表現出來,難免引起別人的嫉妒,沒有人願意跟你掏心掏肺。在一些事情上,容易導致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局面,有些時候,難得糊塗是更好的選擇。另外,把七分聰明用來做事,剩下三分用來培養兒孫,教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以及積累和管理財富的經驗,這才是英明之舉。
二、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古人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對於在朝為官的大臣來說,忠君愛國是必備的品質,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也許一輩子都見不到皇帝,為了生計到地主家工作。無論是長工還是短工,只要拿著別人的薪水,就要好好幹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態度肯定不行,聽從僱主的安排,當然了,這種安排必須是合情合理的。
即使放到現代,「端人家碗,受人家管」的俗語仍然適用。不管在哪個單位上班,領著老闆的工資,就努力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發揮出自身價值。有些年輕人好高騖遠,工作當中非常散漫,不聽從領導的勸說,養成我行我素的性格,甚至喊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口號。要麼辭職走人,要麼認真工作,否則最終欺騙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三、一母能養七個兒,七兒難養一個媽
以前的時候,家裡的孩子很多,有些家庭甚至有六七個孩子,父母的負擔非常重。但是,母親再苦再累也會把孩子拉扯大,正常情況下,絕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兒女。等到母親日漸年邁,兒女們也都成了家,結果都裝傻充愣,不願意主動贍養年邁的母親,甚至互相推諉,雖然不孝順的兒女並不常見,但確實存在,令人非常寒心。
父母含辛茹苦把兒女養大,從青絲到白髮,付出了太多。作為子女,必須盡到贍養父母的責任,否則連動物都不如。有些不孝子,以各種理由拒絕贍養父母,甚至說自己成了家,有老婆孩子要照顧,沒有精力和能力照顧父母,簡直讓人唾棄不已。生而為人,務必善良,如果連父母都不贍養,可以說不配做人。
四、好狗不咬雞,好漢不打妻
家裡養過狗的人都明白,有些狗會咬自家或者別人的雞,遇到這種情況,通常會把狗痛打一頓,讓它長記性,以後不能再咬雞。這句俗語的重點是「好漢不打妻」,男人的手是用來掙錢養家的,打老婆的男人最沒出息,而且是違法的。哪怕妻子犯了錯,也不能動手打人,家暴的做法不可取,心平氣和溝通才是正確選擇。
有人說,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這句話雖然看似略顯絕對,但的確有道理。作為七尺男兒,但凡有一點出息,也不會動手打老婆,而是應該好好疼愛妻子,一起把生活過好。作為女子,假如遇到家暴的情況,一定不要隱忍,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己。各位網友,你覺得「好狗不咬雞,好漢不打妻」的說法靠譜嗎?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