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下一句是什麼?怎麼理解?

2020-12-14 關山聽風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這是一句過去農村老人常說的話,我記憶中老人們講得最多的是在鄰裡爭吵的時候,一方不想和人爭了,就丟下這樣一樣句來,進屋去了。另一方也好像有所觸動,也不再堅持,若有所思地走了。一場爭吵也就散了。

過去農村聚族而居的小社會,父母精明能幹,養出的兒孫不怎麼樣,甚至專做丟人現眼的事,不啻於直接打自己的臉。大半生再囂張,到老了只能縮頭做人,在村裡「抬不起頭」。可見這句老話在那時的警示意義多大,而關鍵點就落在「後輩兒孫不如人」,這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預料的將來,更是無法把握的將來。

農村類似的老話回想起來有一大串,如「後腦殼只摸得著看不見」、「做一線留一線,日後子孫好相見」「不說過頭話,不做過頭事,不吃子孫飯」「吃得滿口飯,講不得滿口話」等等,這些話都很好地詮釋了「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那個時代人的心態。

過去人強調行善積德,如熱衷得修橋、修路、修廟和施捨,目的除自己想得到善終外,最重要的是想以自己所積之陰功蔭庇後輩兒孫。過去的人們受封建思想或宗教思想的影響,在他們的一生之中,大半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子孫後代而活,考慮得最多的是如何讓子孫後代一代比一代強,子子孫孫綿延不絕。

今天我們解讀過去的老話和俗語時,要聯繫當年的時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如果過分地解讀,或者以當代人的思維去解讀,就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這句老話含有兩個層面的意思,既有唯心主義色彩,也有現實教育意義。

從唯心主義色彩方面來看。過去的人受到宗教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認為祖上種什麼因,後輩兒孫結什麼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用過去的俗話說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全報。」如,祖上在世的時候,為人過於奸巧,而子孫後代比較愚鈍或懦弱;祖上為富貴之家,子孫後代貧困潦倒;祖上專門欺負別人,子孫後代卻遭到別人欺負。諸如此類,民間認為這些「後輩兒孫」的果,都是祖上做過了頭「因」,是一種「因果報應」。

從現實教育意義來看。用聰明這個詞語來稱讚別人,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喜歡,但過去的人有話不直接道明,而是用非常隱晦的話來表達,有些超越了漢語詞語中的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範疇。如聰明的色彩往深處一層一層的變化,聰明——精明——奸巧——狡詐——奸詐。父母為人處事要做後輩兒孫最容易撿樣學樣,如有的人在與人打交道時,習慣於佔便宜,也只想佔便宜,從來吃不起虧,遇事愛耍心眼。過去農村對為人去事心裡有一桿秤,如老話就說:「吃得起虧,打得起堆」,意思是說只有吃得起虧的人才能溶入群體。還有一句老話:「打也來,罵也來,吃了虧就不來」,說明那些愛佔便的人與那些曾經因打過架吵過嘴有矛盾之人是截然不同,在民間是很不得人心的,甚至被人唾棄。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跨下來」。父母親在居住的地方因為人處事以奸詐而出名,會影響後輩兒孫的生活環境。如,農村有人常說,與哪家人打交道時要格外小心,他們家的人格外奸詐,其實也就是父親或母親奸詐,結果連累一家人,在人們的心中成為另類。即使家中兒女很聰明,也很直正,能力也不差,也會受到不良影響。為此,有的家庭兒女要用一輩子的為人處事做好人,才能得到地方認可。這也就是「後輩兒孫不如人」的說法,因受前輩壞名聲的影響,總被別人防備,不能在一個地方堂堂正正地做人,壓縮了後輩兒孫的發展空間。

對過去的老古話的理解,有其歷史背景,正確解理就要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當然,也可用現在的思維方式來理解,那是賦予了老古話新的內容,也就是當今社會的對老古話的借鑑意義。

這句老古話今天確實具有借鑑意義。一是為人處事方面不要自作聰明,專做損人利已的事,要給自己所處的環境結下一個好人緣;二是要樹立一個好的家風,好家風才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

相關焦點

  • 俗語:「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後面還有一句更經典
    導語:俗語:「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後面還有一句更經典。這些俗語大多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後面還有一句話,接下來讓我們共同了解一下。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的後一句話是: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
  • 農村俗話「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話俗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常常會產生誤解。因為大多數人會向玄奇迷信上理解走。比如說我們村以前有個人叫「王學道」,他會一些東西,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輩子為別人看病,看邪氣啥的。
  • 農村老話為何說「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兒孫。這句俗語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有十分聰明,那麼他自己應該用這十分中的七分聰明,剩下的三分留給兒子孫子。後代們使用,不能自己一個人把十分聰明全部用完,這句話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並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理解自己用幾分聰明。別人用幾分聰明那麼簡單。它說的是一種人際交往的道理。
  • 民間諺語「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到底是什麼意思?
    導語:民間諺語「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些口口相傳的俗語,雖然可能沒有科學考據,但是卻是歷年來的經驗之談。經過漫漫長河的歲月時光 ,它們的存在對人們的生活起到了建設性的意見存在。
  • 俗語:「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
    中國有句古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簡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10分的聰明不要都使用,自己用7分就可以了(類似網上流傳的「看破不說破」); 留著3分給子孫後代。他們相信:如果祖輩都將好事佔盡,會透支後代的福氣,所以要給後代留點,不能太聰明。比如:秦始皇雄才大略,兩個兒子都沒好下場 ,古人都說是秦始皇透支了子孫的福氣。
  •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裝糊塗
    世人皆喜歡聰明,誰也不願意自己被別人稱作愚蠢。可是聰明二字說來容易,但是仔細的去想,這個世界上還是愚蠢的人多,畢竟若處處都是聰明人,那麼就不會「人生不如意事者常八九」了,因此在眼前的現實便是,很多人只是一時的聰明,卻不是長久的聰明,在小事上能夠做到精明十足,可是在長遠的打算上,又都是目光短淺之輩。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更為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更為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多年的歷史中,留下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在歲月的磨礪下,變得更發的璀璨。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因其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受到了很多民眾的喜愛,經過人們的口耳相傳,流傳到了現在。
  • 老人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但其實下一句才是重點,人生大智慧
    我們經常會聽老人們說起一句話,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就比如每當我想要自己出去闖蕩,和父母有不同意見,讓父母頭痛的時候,爺爺就會用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就隨著他們去吧!」來勸爸媽。這句話是很好理解的,其實就是字面意思,主要說的是:子孫們有著自己的福分,不用老人操太多的心。其實這句話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在元代的時候就已經廣為流傳了。提到這句話,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卻不知道這句話還有個下句,這句話的下一句才是重點。可惜很少有人知道。下面就和老段一起來看一下吧。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少人知道
    以前經常聽見農村的老人們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基本上人人都知道,那個時候也不理解到底有多少福分,但現在年過半百才知道,這句話說的沒錯!人人都知道這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但是下一句卻很少人知道,並且這下一句才是整個句子的精華和智慧所在!
  • 三分精明做事,七分厚道待人
    人們常常說的「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這個道理。可惜,很多人寧肯精明一世,也絕不糊塗一時。人太精明,就沒有人願意和他來往。天道忌巧,做人太過精明,容易折損後世子孫的福報。俗話說得好:「十分精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子孫。」事不可算盡,福不可享盡,留三分有餘,不盡之福留給子孫。凡事都要留有餘地,切不可做絕。莊子曰:「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 健身圈的「三分練、七分吃」該怎麼理解?增肌中的「七分吃」指南
    三分練,七分吃是健身圈流傳非常廣的一句話,但是很多新手朋友對他的理解可能有點偏頗,這主要是告訴我們在健身中,不論增肌還是減脂,只要你想改變體型,吃是非常重要的,甚至重要程度高於練,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下這件事!0101、減脂中,吃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 婚姻裡,女人不要給男人十分愛,七分足以,留下三分愛自己
    一些女人在婚姻裡把自己活成了「全能保姆」,操持家務,照顧老公孩子,上到修電器,下到煲湯做飯,沒有不會的,女人的初衷也很簡單美好:我為這個家付出越多,老公就越在乎我。可事實並非這樣!婚姻裡,女人不要一直傻傻地付出,什麼都大包大攬,不能對男人太好,那樣會讓一些男人得寸進尺,不懂感恩,不懂珍惜。夫妻之間,當一個女人對男人太好,那麼男人就會覺得你對他的好是理所當然的,也是你心甘情願的,慢慢就會無視你的付出。
  • 做人如何三分防範,七分厚道呢?
    厚道待人七分,處世精明三分,這種處世哲學很多人難懂。俗話說: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厚道做人,不懂得防範,一味真心實意,終究是要栽跟頭。看破不說破,做事留三分,不防不行,人心難測。交真正的朋友,用七分厚道對人,才能得到貴人相助。人心險惡,用三分精明處世,到底還是要做個善良的厚道人。懂得自我保護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張圖。
  • 三分材料,七分施工,十分保護,這十二個字意思非凡,值得人細品
    無論是我們做什麼施工,都會聽見一句口頭禪,那就是三分材料,七分施工,十分保護。然而具體的含義,沒有幾個人能真正領悟。下面我就發表一下我的見解和領悟吧!首先,我先講一下三分材料,三分材料分別是一分價格,一分貨,還有一分是態度。我為什麼會這麼理解呢?
  • 健身圈的「三分練、七分吃」該怎麼理解?增肌中的「七分吃」指南
    三分練,七分吃主要是告訴我們在健身中,不論增肌還是減脂,只要你想改變體型,吃是非常重要的,甚至重要程度高於練。01、減脂中,吃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減脂中關於吃的內容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有提到過,在這裡簡單敘述下,只運動不控制飲食,基本是瘦不下來的。
  • 你只知道「兒孫自有兒孫福」,但下句才是精髓,但卻鮮為人知!
    而這時就有人上前寬慰道,「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人過好自己的生活說就好了。本來只不過是老人家的一句調侃之語,可是其後的深意卻讓人驚訝。 很多人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是一句老百姓口耳相傳的俗語,但是實際上這句話不僅出自關漢卿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而且他還和當時的一個典故有關。
  • 【俗語】:「三分毛利吃飽飯,七分毛利餓死人」,究竟啥意思?
    我們的老祖宗也給我們總結了這麼一句生意經:三分毛利吃飽飯,七分毛利餓死人。我們來看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做生意的時候,如果你學會給消費者讓七分利的話,自己拿三分的話,那麼全家人都能吃飽飯,若是你給自己留了七分利,只給對方留下三分利的話,那麼這種行為不僅不能賺錢,還有可能會讓全家人吃不飽飯。
  • 郭德綱、陶虹這兩位不相干的人,在教育孩子上,怎麼不謀而合了?
    喜歡郭德綱的人都知道,老郭常說一句話:十分能耐使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十分能耐都使盡,後輩兒孫不如人。雖然郭德綱教子嚴格,對德雲社後輩也是說一不二。但是他非常注意給後輩兒孫留彩兒。吃過「大苦」的郭德綱創立德雲社,走到當今相聲第一人的位置經歷了整整四十年。隔著咱們普通人的想頭,如今功成名就該是好好出出風頭了。
  • 減肥是「七分飲食三分運動」嗎?胡扯!
    減肥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句話,說「減肥是七分飲食,三分運動」。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首先它說明了飲食比運動重要得多,減肥應該從飲食上入手;其次,很多人在實際減肥中嚴格控制飲食,外加一定的運動,確實取得了實在的減重成果。但是,這句話也存在不小的問題,所謂「七分」,外加「三分」,加起來就是十分,也就是說,要想減肥成功,只要把這兩件事處理好了就行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