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機構發展系列文章(4)
前面的文章講到,記憶能力的訓練,需要按部就班、由淺入深來進行安排。然而,能力訓練雖然是重點,但方法也是要講的。那方法怎麼講呢?是先把方法講完再進行訓練,還是邊講方法邊訓練呢?
很多記憶機構是一上來就講方法,圖像記憶法(包括串聯、簡化、定樁、數字記憶法)講完,接著講思維導圖的方法,然後再講快速閱讀的方法,還有單詞記憶的方法、專注力提升的方法。等這些方法講完,就已經過去一個學期甚至一年了。
家長把孩子送過來,學了一個學期,甚至學了一年,好像學了不少方法,但是孩子們不會用啊,效果不明顯,後面就不想來了。機構即使後面再提供能力訓練,家長估計也不願意參加了。
這種就是方法講得太多,耽誤了能力訓練,導致家長失去了耐心。
當然,有時候不得不先講方法,例如寒暑假特訓營。特訓營的時間短(通常只有幾天,時間太長孩子也不一定有時間參加),如果只講一兩個簡單的方法,然後一整天大量練習的話,一方面家長會覺得學的東西少,另一方面孩子在練習的時候也會覺得枯燥、影響學習興趣。
因此,特訓營的話,倒是可以多講一些方法,然後引導孩子們回家之後多運用。如果運用不熟練,可以多回來復訓兩三次。
或者特訓營分為不同的階段,例如我們的記憶大師集訓班,分為一階、二階、三階,每個階段重點不同,學員可以按照階段進行進階訓練,能力不斷提升。
但是,學科特訓營,由於不像大師班那樣有非常具體的能力衡量標準(例如一副撲克2分鐘,一小時記10副撲克等),大部分家長目前的觀念,還不太願意接受分階段訓練,而是寧願給一次學費,後面免學費復訓。這就導致學科特訓營暫時還很難按照分階段來進行。
如果是長期班,每周一次參加課程,孩子可以持續學習兩三年,那麼按照能力來分階段訓練,就比較可行。這通常適合在機構附近、離機構校區不遠的孩子。
長期班按照能力來分階段訓練,那麼,第一階段就可以重點講方法,把主要方法講一下,配合一些練習,然後從二階段開始再進行系統訓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方法的範圍不能太廣。記憶、學習力、大腦方面的能力也挺多,不可能全部方法都教,可以圍繞著一個重點,例如詩詞課文記憶的能力。單詞、速讀、專注力、數字記憶,甚至寫作等,都可以單獨構建訓練體系。
以我們尚憶的記憶能力長期訓練課程體系來做說明,如下圖:
這五個階段的記憶力訓練,主要是針對詩詞課文等文字記憶的,而且主要針對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孩子。
第一階段會把圖像記憶方法(主要是聯想記憶法)、塗鴉記憶、畫圖記憶、視覺筆記、思維導圖、記憶宮殿等常用的方法都進行講解,並進行相關練習。這第一階段最好是在寒暑假集訓,通過幾天就能把方法講完,不需要拖太長時間。
接下來後面的階段則可以通過長期班,每周一兩次課程,進行長期訓練。
第二階段重點訓練畫圖記憶的能力,這個是比較基礎的能力,把簡單的詩詞課文、甚至簡單的古文畫成圖,稍微聯想一下,就能輕鬆記住了。
第三階段重點是訓練視覺筆記的能力,把各種學習資料,尤其是課堂筆記畫成各種靈活的圖形筆記,對提升學習效率、提升學習專注力非常有幫助。
第四階段重點是思維導圖,如何找準關鍵詞。思維導圖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像畫圖,好像不是特別難,但是要找準關鍵詞就挺難。而且需要等孩子有一定的年齡(例如10歲之後),左腦邏輯思維才能比較好地發展起來。年齡太小沒辦法訓練。這也是能力必須進行分階段訓練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五階段則是把記憶萬能公式所包含的各種方法、各種能力進行綜合訓練,讓孩子能夠融會貫通,熟練運用到各種學習情況之中。
當然,根據學員的成長情況,接下來還可以進行第六、第七、第八階段的訓練,通過大量記憶詩詞、古文、中華經典,把幾本經典在理解的基礎上能熟練背誦,甚至做到整本書抽背,這樣,孩子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就非常出色了!
我們在對孩子的記憶力進行訓練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到底要不要訓練理解能力?我們的記憶方法是以理解為基礎的,還是說即使不理解也能輕鬆記住?或者說,記憶力和理解能力,能否分開進行訓練?
關於記憶力和理解能力的關係,這個是非常重要的話題,我們下一篇再進行詳細講解,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