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瀝觀察|先進材料產業新星初升!「廣佛黃金走廊」注入新動力!

2021-01-19 澎湃新聞

12月2日,清華大學博士後劉耀春和另外9個項目的負責人一起站上了大瀝提供的舞臺,宣告正式進駐這片產業熱土。很快,他和團隊的研究成果將有望在這個產業重鎮裡實現量產化。

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使用的根管修復材料、可降解快遞袋等,都有可能產自南海大瀝。12月2日,在南海區大瀝鎮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大會上,3個院士項目、10個先進材料團隊正式籤約進駐大瀝。大瀝產業「群聊」喜迎新成員,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新能量。

誰掌握了材料,誰就掌握了未來。在2020年全鎮幹部大會上,大瀝鎮黨委書記劉浩文強調,要通過引入新材料等一批「兩高四新」產業項目,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大瀝產業升級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如今,一場圍繞先進材料的產業變革正在大瀝掀起。大瀝鎮鎮長遊劍鋒介紹,目前已制定了《大瀝鎮發展先進材料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智慧安全產業和先進材料產業「雙子星」的新興產業發展格局,正在這個「廣佛黃金走廊」形成。

立足自身優勢挺進廣闊「藍海」

工業製造,材料先行。如今,先進材料產業正成為各地競逐的新「藍海」。

近年來,廣東省先進材料產業健康穩步發展,呈現規模化、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初具世界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雛形。據統計,2019年,全省先進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1540億元,工業增加值5089億元,佔全省工業主營業務的15%,成為支撐廣東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之一。

在此基礎上,廣東將力爭到2025年形成1個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80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6475億元的先進材料產業集群,邁入世界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行列。正在全力打造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佛山,是廣東布局先進材料產業的重要一站。今年發布的《廣東省發展先進材料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中提出,要建設佛山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著力推高以鋁加工材、銅加工材、再生有色金屬、有色金屬鑄件為主的有色金屬材料等多種先進材料協同發展。

有色金屬正是大瀝一直以來的支柱產業之一。省、市、區大力推動先進材料產業發展的東風,觸發了大瀝先進材料產業發展的加速引擎。這個「廣佛黃金走廊」,正迅速挺進這片產業「藍海」。

佛山(華南)新材料研究院設計圖。

大瀝提出,要結合本區域的產業特色和優勢,著力發展先進材料產業。提出這個目標,大瀝是有底氣的。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板塊的大瀝,優越的區位一直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優勢:東與廣州市有著25公裡接壤線,南與佛山市禪城區相連,既是連接廣佛兩市中心城區的重要紐帶,也是聲名遠播的「廣佛黃金走廊」。

除了區位,大瀝的產業基礎也是先進材料發展的重要支撐。多年來,大瀝培育出堅美、鳳鋁、偉業、華昌、亞鋁、豪美等多家全國知名鋁材品牌企業,其有色金屬加工和貿易行業的產業鏈不斷延伸,年交易額超過4000億元,產業集群效應輻射全國,已發展成為國內外知名的「中國鋁材第一鎮」、「中國有色金屬名鎮」。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經驗,無疑為大瀝發展先進材料產業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以大瀝為圓點的50公裡半徑範圍內,是大灣區製造業最發達的區域之一,擁有龐大的先進材料技術和產品的應用市場和銷售市場。大瀝具有龐大的商貿體量,擁有46個專業市場,8萬多個工商戶,年交易額超6000億元。這對先進材料項目的市場化來說,是一股強有力的支撐力量。

南海區區長顧耀輝表示,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大瀝鎮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加緊構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先進材料產業,搶抓先進材料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既是大瀝對自我發展的探索與突破,也有望為佛山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建設提供重要助力,更是大瀝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助力佛山打造「一核一帶一區」高質量發展的直接體現。

重磅項目進駐加速拓展產業版圖

任何新興產業的快速崛起,都離不開資本與人才的引擎拉動,先進材料行業亦是如此。大瀝完備產業鏈條,正吸引先進材料領域的人才與平臺紛至沓來。

「我們的產品已經送檢,大概明年就能在大瀝正式上線生產。」近一年來,劉耀春帶領團隊開展生物降解塑料和製品項目,將來產品可廣泛應用於一次性餐具、購物袋、快遞袋、垃圾袋、農用地膜以及醫療和工業領域。他表示,未來將在大瀝上線5臺機器,滿產一天可達20噸。

與劉耀春一樣即將在大瀝實現「產業化夢」的,還有張洪程博士的團隊。「目前我國80%高質醫療耗材都是進口的。我們團隊落地大瀝做產業轉化,將有望打破高質醫療耗材過度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張洪程介紹,團隊將帶來擁有20項專利技術的生物醫用材料及器械創新及產業化項目。

看中了大瀝這片能幫助先進材料技術快速實現落地轉化的土壤,劉耀春、張洪程等10個先進材料團隊本月正式落戶於此,涵蓋了當下需求最旺盛、發展空間最大的5G材料、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等領域。而更為「重磅」的二維氮化硼熱管理材料產業化中心、超構吸波材料產業化中心、高性能稀土鎂基新材料等3個院士項目,也同樣進駐了大瀝。二維氮化硼熱管理材料產業化中心團隊執行負責人劉閩蘇博士介紹,接下來,該團隊將在大瀝投入2000萬元,建2條生產線,預計明年6月可實現量產。

實際上,為了引入這類優秀團隊和項目,大瀝早已做了不少準備。近年來,大瀝通過三舊改造等舉措,搭建了一系列產業載體,並打造了完善的生產服務鏈條。目前,大瀝正全力打造高端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匯聚了包括廣東3D列印協同創新中心、南海增材製造加速器、華南工業網際網路(南海)集成創新中心、久形工業設計等機構,可為先進材料企業提供個性化、定製化服務。

除此之外,大瀝目前還擁有稀土新材料產業研究院暨創新孵化器、民旺·瀚星科學園、瀝中新興產業載體項目、創客產業中心等產業載體。優質的科創氛圍與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正不斷吸聚著先進的生產要素,成為滋養先進材料產業生長的最佳「沃土」。

提出三年計劃 形成產業「雙子星」格局

目前,佛山(華南)新材料研究院產業基地、清華大學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南研究中心也正式在大瀝掛牌。前者位於大瀝鎮的產業化園區,按照標準工業廠房建設,層高6米,能夠滿足大部分先進材料企業生產研發需求。預計2021年上半年,研究院將整體搬入新場地。

這些產業平臺的到來,讓大瀝可藉助科研機構和院士團隊的智力、技術支持,共同推進先進材料產業發展水平。為了推動這一「產業新星」冉冉升起,大瀝已制定了《大瀝鎮發展先進材料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計劃》)。當中提出,到2023年,大瀝先進材料戰略性支柱產業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在全省乃至全國價值鏈地位明顯提升,對南海區其他地區的支撐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未來三年,大瀝將著重培育龍頭企業,支持傳統材料企業做大做強。同時,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力爭引進一批先進材料產業的研發、製造骨幹企業,並將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集群覆蓋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環節。「我們希望通過三年的努力,打造一個匯聚創新平臺、主題園區、優秀人才的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實現培育3家超百億產值龍頭企業、引進200家骨幹企業、年產值超500億元的發展目標。」遊劍鋒表示。

在推動四個「金飯碗」產業不斷創新發展的同時,大瀝也在不斷開拓新興產業的版圖。近年來,大瀝瞄準安全產業這一「藍海」做了不少積累和布局,並提出要打造大瀝智慧安全小鎮。隨著《計劃》的推出,大瀝在新型產業的布局思路已經非常清晰:在「兩高四新」領域形成智慧安全產業和先進材料產業「雙子星」的發展格局。為了實現這個願景,接下來,大瀝將繼續圍繞「一軸兩翼同發展,三城多園齊改造」的發展思路,加速城鄉融合的步伐,並發力廣佛交通大會戰,實現與廣州聯動發展,同時通過完善公共配套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展望產業未來藍圖,準備充分的大瀝,顯然信心滿滿。

原標題:《大瀝觀察|先進材料產業新星初升!「廣佛黃金走廊」注入新動力!》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大瀝觀察|做大、做強、做實!商貿大瀝打造會展經濟新平臺!
    千年的商貿基因,給大瀝人留下崇商重商、務實開放、重視市場規律的傳統,也讓大瀝在改革開放後的幾十年裡,形成集聚46個專業市場的「廣佛黃金走廊」,並成為名揚全國的「中國鋁材第一鎮」、「中國有色金屬名鎮」、「中國商貿名鎮」和「中國內衣名鎮」。
  • 發力先進材料產業,大瀝再出發
    按照大瀝對新材料產業基地的規劃,大瀝在「兩高四新」領域有望形成智慧安全產業和先進材料產業並駕齊驅的新興產業發展格局。文、圖/馮嘉敏、溫利、大瀝宣突破探索: 立足產業基礎 建設先進材料產業集群「今天的大瀝,可謂大咖雲集!」
  • 厚植產業「沃土」 滋養先進材料「成長」
    ■3個院士項目籤約進駐大瀝。 珠江時報記者/劉貝娜攝 12月2日,大瀝產業「朋友圈」喜迎新成員,注入更多新能量。在南海區大瀝鎮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大會上,3個院士項目、10個先進材料團隊正式籤約進駐大瀝。
  • 大瀝觀察|重構整合、抱團揚帆!大瀝鞏固有色金屬產業版圖!
    此外,依託鋁型材、有色金屬的產業基礎,大瀝也將著力發展先進材料產業。01群雄四起鍛造出「中國有色金屬名鎮」名片今年9月10日,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在北京召開。峰會發布了「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
  • 先進材料智造未來!佛山南海大瀝鎮發布先進材料產業集群三年行動計劃
    近年來,在南海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大瀝鎮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加緊構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建設高端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現代商貿、安全產業、會展經濟、總部經濟、先進材料等產業發展。大瀝舉辦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既是對自我發展的探索與突破,也有望為佛山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建設提供重要助力。
  • 大瀝觀察|商貿大瀝「趕潮流」!擁抱網紅經濟、直播帶貨!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沿著16.5公裡長的廣佛路逐漸聚集起多個專業市場,門類多元,涉及鋁型材、布匹、小商品、水產、茶葉等。過去,這裡成為廣佛兩地乃至省內外慕名而來的客商交易的主要區域,讓大瀝有著「廣佛黃金走廊」之稱。過去以商貿立鎮,積累下來深厚商貿基礎以及豐富商貿資源,今後大瀝也會繼續堅持擦亮「商貿大瀝」這張名片。
  • 培育百億龍頭 扛鼎先進材料
    大會以「先進材料·智造未來」為主題,吸引了先進材料領域權威院士學者、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等200餘位嘉賓參會,共同探討在新的國家戰略背景下,先進材料產業如何走好發展之路,推動佛山、大瀝先進材料產業「政、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這也標誌著,大瀝正式構建智慧安全產業和先進材料產業「雙子星」的新興產業發展格局。
  • 打造廣佛新城、新增1210個學位……2021"小目標",大瀝全都定好了!
    打造廣佛新城、新增1210個學位……2021"小目標",大瀝全都定好了!打造廣佛新城新增1210個學位拆除整理村級工業園3500畝加快創客產業中心、南海藝術中心等項目建設……2021年,大瀝將這樣建設!今日(1月14日),大瀝鎮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十一次會議召開。
  • 大瀝將發揮廣佛新城「主戰場」「大平臺」優勢 推動大瀝高質量融合...
    作為廣佛全域同城化的融合區、橋頭堡,大瀝如何推動各項工作開展?昨日,大瀝鎮召開幹部大會,大瀝鎮委書記劉浩文在會上透露工作思路。要依託鋁型材、有色金屬的產業基礎,發揮鳳池裝飾材料市場的展銷平臺作用,推動裝配式建築與泛家居產業有機結合、
  • 大瀝:拓空間提品質 推動城鄉高質量融合
    本月初啟動的「城鄉融合創新發展」大瀝記憶2020年度十大正能量事件評選活動,讓不少關注大瀝的人,重新回顧了這不平凡的一年裡,大瀝印下的發展足跡。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大瀝不僅是一個鎮,更是廣佛兩個城市之間的融合區。」大瀝鎮黨委書記劉浩文一語道出大瀝的區位價值所在。
  • 這,就是大瀝!
    明清時期,憑藉臨近廣州「十三行」以及地處「省佛通衢」黃金節點,大瀝更是成為中國海外貿易的重要中轉站,將貿易做到了全世界。這種商貿傳統在500年後,也在廣佛路締造出商貿傳奇。大瀝有色金屬群樓。叄聲名遠播:黃金走廊的四張「金名片」大瀝人最擅長的就是把握機遇。
  • 大瀝觀察|手捧「金飯碗」,大瀝鋁材下一站去往何方?
    開欄語:連日來,大瀝經濟城市板塊喜訊連連。從2020遊客喜愛的十大夜商圈,到組織本地企業與高層次人才「親密接觸」,從村級工業園拆除工作順利開展,到先進材料產業大會圓滿舉行,這座廣佛經濟重鎮正在煥發出新的活力。
  • 全鋁家居兩項新團體標準在大瀝發布
    12月7日,筆者了解到,作為全國全鋁家居行業的領頭羊,佛山市南海區全鋁家居行業協會在南海大瀝發布兩項新團體標準,填補了國內全鋁家居行業相關連接配件和無縫焊接整板等標準的空白。全鋁家居以無甲醛、防水防潮、防火阻燃、循環再用等優勢,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綠色、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 今晚,兩項新團體標準在大瀝發布,填補國內全鋁家居行業空白!
    今晚,兩項新團體標準在大瀝發布,填補國內全鋁家居行業空白!佛山市南海區全鋁家居行業協會集體商標發布今晚的活動發布了佛山市南海區全鋁家居行業協會集體商標,這將為大瀝全鋁家居區域品牌建設整體形象的升級注入一劑「強心針」。
  • 加速城鄉融合 打造「商貿大瀝智創新城」
    ■大瀝廣佛國際 商貿城中心區。 珠江時報記者/章 佳琳攝掃一掃看2020年大瀝成績單和2021年大瀝新展望 「預計大瀝鎮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496.8億元,增長1.7%!」
  • 大瀝表彰一批「新晉」勞模、先進!向他們致敬!
    為充分發揮新時代勞模的示範引領作用,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工匠精神,7月23日,大瀝鎮召開「2020年大瀝鎮勞動模範、先進勞動者和先進集體表彰座談會」,大瀝鎮黨委書記劉浩文向「新晉」勞動模範和先進勞動者表彰,並代表全鎮對這群奮鬥者們致以最崇高的感謝:「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感謝你們將本職工作做得如此優秀!
  • 落子廣佛智城板塊!碧桂園廣州區域中標大瀝90畝舊改土地整理權
    3月24日,大瀝鎮公共資源交易所舉辦了大瀝鎮平地道頭「漖南」改造項目現場競投,佛山碧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50%增值獎勵比例競得土地前期整理權。交易所現場圖項目地塊位於廣佛智城板塊,與保利瓏門項目相鄰。
  • 廣佛軌道交通4.0將帶來新機遇,新十年核心區域醞釀大動作
    ,廣佛城市軌道交通互聯互通行動細則已經形成階段性成果,而這份象徵廣佛軌道交通白皮書的行動細則,未來將為廣佛軌道交通開啟4.0時代,也為兩市融合發展帶來更多新機遇。開通10年以來,從開通之初日均客流不足10萬人次,到現在日均近60萬人次,已成為連接廣佛兩地交通運輸的主力軍。從目前的建設進度來看,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段、佛山地鐵2號線一期等與廣州直接互聯互通的地鐵項目也正在大力建設中,並力爭在2021年中、2021年底開通初期運營。
  • 廣佛地鐵拉近城際心理距離
    張峰11月3日是廣佛地鐵10周年紀念日。10年來,廣佛地鐵架起了一條「黃金走廊」。據媒體報導,廣佛地鐵共運送旅客達7.6億人次,日均客流量已躍升至52.8萬人次,相當於開通之初的5倍多,其中廣佛兩地往返客流佔56%,「廣佛同城、交通先行」的效應愈發明顯。作為一名生活在廣州、工作在廣東金融高新區的「廣佛候鳥」,本人可以說是見證了廣佛地鐵,以及其沿線區域的成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