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清華大學博士後劉耀春和另外9個項目的負責人一起站上了大瀝提供的舞臺,宣告正式進駐這片產業熱土。很快,他和團隊的研究成果將有望在這個產業重鎮裡實現量產化。
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使用的根管修復材料、可降解快遞袋等,都有可能產自南海大瀝。12月2日,在南海區大瀝鎮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大會上,3個院士項目、10個先進材料團隊正式籤約進駐大瀝。大瀝產業「群聊」喜迎新成員,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新能量。
誰掌握了材料,誰就掌握了未來。在2020年全鎮幹部大會上,大瀝鎮黨委書記劉浩文強調,要通過引入新材料等一批「兩高四新」產業項目,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大瀝產業升級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如今,一場圍繞先進材料的產業變革正在大瀝掀起。大瀝鎮鎮長遊劍鋒介紹,目前已制定了《大瀝鎮發展先進材料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智慧安全產業和先進材料產業「雙子星」的新興產業發展格局,正在這個「廣佛黃金走廊」形成。
立足自身優勢挺進廣闊「藍海」
工業製造,材料先行。如今,先進材料產業正成為各地競逐的新「藍海」。
近年來,廣東省先進材料產業健康穩步發展,呈現規模化、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初具世界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雛形。據統計,2019年,全省先進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1540億元,工業增加值5089億元,佔全省工業主營業務的15%,成為支撐廣東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之一。
在此基礎上,廣東將力爭到2025年形成1個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80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6475億元的先進材料產業集群,邁入世界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行列。正在全力打造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佛山,是廣東布局先進材料產業的重要一站。今年發布的《廣東省發展先進材料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中提出,要建設佛山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著力推高以鋁加工材、銅加工材、再生有色金屬、有色金屬鑄件為主的有色金屬材料等多種先進材料協同發展。
有色金屬正是大瀝一直以來的支柱產業之一。省、市、區大力推動先進材料產業發展的東風,觸發了大瀝先進材料產業發展的加速引擎。這個「廣佛黃金走廊」,正迅速挺進這片產業「藍海」。
佛山(華南)新材料研究院設計圖。
大瀝提出,要結合本區域的產業特色和優勢,著力發展先進材料產業。提出這個目標,大瀝是有底氣的。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板塊的大瀝,優越的區位一直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優勢:東與廣州市有著25公裡接壤線,南與佛山市禪城區相連,既是連接廣佛兩市中心城區的重要紐帶,也是聲名遠播的「廣佛黃金走廊」。
除了區位,大瀝的產業基礎也是先進材料發展的重要支撐。多年來,大瀝培育出堅美、鳳鋁、偉業、華昌、亞鋁、豪美等多家全國知名鋁材品牌企業,其有色金屬加工和貿易行業的產業鏈不斷延伸,年交易額超過4000億元,產業集群效應輻射全國,已發展成為國內外知名的「中國鋁材第一鎮」、「中國有色金屬名鎮」。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經驗,無疑為大瀝發展先進材料產業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以大瀝為圓點的50公裡半徑範圍內,是大灣區製造業最發達的區域之一,擁有龐大的先進材料技術和產品的應用市場和銷售市場。大瀝具有龐大的商貿體量,擁有46個專業市場,8萬多個工商戶,年交易額超6000億元。這對先進材料項目的市場化來說,是一股強有力的支撐力量。
南海區區長顧耀輝表示,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大瀝鎮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加緊構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先進材料產業,搶抓先進材料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既是大瀝對自我發展的探索與突破,也有望為佛山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建設提供重要助力,更是大瀝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助力佛山打造「一核一帶一區」高質量發展的直接體現。
重磅項目進駐加速拓展產業版圖
任何新興產業的快速崛起,都離不開資本與人才的引擎拉動,先進材料行業亦是如此。大瀝完備產業鏈條,正吸引先進材料領域的人才與平臺紛至沓來。
「我們的產品已經送檢,大概明年就能在大瀝正式上線生產。」近一年來,劉耀春帶領團隊開展生物降解塑料和製品項目,將來產品可廣泛應用於一次性餐具、購物袋、快遞袋、垃圾袋、農用地膜以及醫療和工業領域。他表示,未來將在大瀝上線5臺機器,滿產一天可達20噸。
與劉耀春一樣即將在大瀝實現「產業化夢」的,還有張洪程博士的團隊。「目前我國80%高質醫療耗材都是進口的。我們團隊落地大瀝做產業轉化,將有望打破高質醫療耗材過度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張洪程介紹,團隊將帶來擁有20項專利技術的生物醫用材料及器械創新及產業化項目。
看中了大瀝這片能幫助先進材料技術快速實現落地轉化的土壤,劉耀春、張洪程等10個先進材料團隊本月正式落戶於此,涵蓋了當下需求最旺盛、發展空間最大的5G材料、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等領域。而更為「重磅」的二維氮化硼熱管理材料產業化中心、超構吸波材料產業化中心、高性能稀土鎂基新材料等3個院士項目,也同樣進駐了大瀝。二維氮化硼熱管理材料產業化中心團隊執行負責人劉閩蘇博士介紹,接下來,該團隊將在大瀝投入2000萬元,建2條生產線,預計明年6月可實現量產。
實際上,為了引入這類優秀團隊和項目,大瀝早已做了不少準備。近年來,大瀝通過三舊改造等舉措,搭建了一系列產業載體,並打造了完善的生產服務鏈條。目前,大瀝正全力打造高端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匯聚了包括廣東3D列印協同創新中心、南海增材製造加速器、華南工業網際網路(南海)集成創新中心、久形工業設計等機構,可為先進材料企業提供個性化、定製化服務。
除此之外,大瀝目前還擁有稀土新材料產業研究院暨創新孵化器、民旺·瀚星科學園、瀝中新興產業載體項目、創客產業中心等產業載體。優質的科創氛圍與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正不斷吸聚著先進的生產要素,成為滋養先進材料產業生長的最佳「沃土」。
提出三年計劃 形成產業「雙子星」格局
目前,佛山(華南)新材料研究院產業基地、清華大學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南研究中心也正式在大瀝掛牌。前者位於大瀝鎮的產業化園區,按照標準工業廠房建設,層高6米,能夠滿足大部分先進材料企業生產研發需求。預計2021年上半年,研究院將整體搬入新場地。
這些產業平臺的到來,讓大瀝可藉助科研機構和院士團隊的智力、技術支持,共同推進先進材料產業發展水平。為了推動這一「產業新星」冉冉升起,大瀝已制定了《大瀝鎮發展先進材料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計劃》)。當中提出,到2023年,大瀝先進材料戰略性支柱產業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在全省乃至全國價值鏈地位明顯提升,對南海區其他地區的支撐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未來三年,大瀝將著重培育龍頭企業,支持傳統材料企業做大做強。同時,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力爭引進一批先進材料產業的研發、製造骨幹企業,並將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集群覆蓋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環節。「我們希望通過三年的努力,打造一個匯聚創新平臺、主題園區、優秀人才的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實現培育3家超百億產值龍頭企業、引進200家骨幹企業、年產值超500億元的發展目標。」遊劍鋒表示。
在推動四個「金飯碗」產業不斷創新發展的同時,大瀝也在不斷開拓新興產業的版圖。近年來,大瀝瞄準安全產業這一「藍海」做了不少積累和布局,並提出要打造大瀝智慧安全小鎮。隨著《計劃》的推出,大瀝在新型產業的布局思路已經非常清晰:在「兩高四新」領域形成智慧安全產業和先進材料產業「雙子星」的發展格局。為了實現這個願景,接下來,大瀝將繼續圍繞「一軸兩翼同發展,三城多園齊改造」的發展思路,加速城鄉融合的步伐,並發力廣佛交通大會戰,實現與廣州聯動發展,同時通過完善公共配套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展望產業未來藍圖,準備充分的大瀝,顯然信心滿滿。
原標題:《大瀝觀察|先進材料產業新星初升!「廣佛黃金走廊」注入新動力!》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