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關於孩子教育的事情,我們總是把它們想像得太過複雜了。很多時候,總是會覺得,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碰到那事兒又該怎麼辦。從而會選擇退縮,或者是任由孩子想怎樣就怎樣。是不是不少家長都有同感?
那我們就要問了,我們想像的困難事情、複雜事情,它處理起來就沒有簡單的方式嗎?如果我們不去打理孩子這事兒那事兒,任由他們自行處理,會不會讓原本簡單的事情,越來越複雜呢?要是乖巧聽話一些的孩子,也許並不會。但如果是叛逆一些的孩子,那就由不得家長了,定是讓簡單事情複雜化了。這也是他們對於家長的一種反抗方式。
就像是幼兒期的孩子,吃飯就是家長面臨的一大「複雜事情」。通常來講,孩子在這時候的成長階段,都會偏向於吃自己喜歡的食物,糖果、零食、肉類等的,對於蔬菜、米飯大多都是提不起興致,更是難以下咽。可是正在長身體的孩子,怎麼可以在營養上出現偏差呢?當然樣樣都要均衡了。
所以在家庭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孩子不吃青菜、不吃米飯,家長就追著喂,滿屋子追著孩子餵飯,或者是用一些比較嚴厲的方式來讓孩子乖乖聽話。但不管是前一種方式,還是後一種,見效都不大。這也成了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照顧孩子的一大難題。
可不可以任由孩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那身體發育要是不理想了,家長又該怪誰呢?如果是按照著強制性方法,頓頓都來實行,家長受不了,孩子肯定更是不樂意。所以,在這裡,我們要告訴家長的,就是一個簡單且有效的方法,「二選一」法則。
在很多國家的育兒課程上,老師們都會提到這一方法,就是主動給孩子提供選擇。我們並不是得總想著,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而是多想想這事情如果是變成選擇題,孩子會作何選擇。把問題的解決方式,從簡答題、論述題,轉化成為選擇題。
就好比孩子不吃青菜,那家長就可以從餐桌上的青菜中,挑選兩種,讓孩子做選擇。而不是糾結著孩子不吃青菜,我們該怎麼辦。所以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思維可能會被家長帶進這「二選一」的選擇題當中,直接考慮選「一」,還是選「二」,而不是對「青菜」產生本能的抗拒反應。
特別是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雖然他們的思維正在發育,經常會不按家長的設定行事,但中二選一的方式,不妨也嘗試嘗試,說不定孩子真的願意從這二選一當中選擇其中之一。雖然說,有時候方法並不能夠適合所有的家長與孩子,但沒有嘗試過,怎麼能夠斷定它就不可行呢?所以,對於時常叛逆,不聽話的孩子,家長可以試試這「二選一」法則。看看孩子到底會作何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