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清晨,走進號頭莊回族鄉號頭莊村,空氣裡夾雜著泥土和青草的味道,45歲的白二中正挽著袖子、穿著雨靴,滿臉幸福地在自家的牛棚前忙碌著。
清掃牛槽、添草餵水、整理圈舍……70頭體格健壯、膘肥肉厚的牛兒正在歡快的啃食草料。白二中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細心地照顧著每頭牛兒,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從1998年最初的3頭牛能發展到現在這樣的飼養規模。
「不等不靠,只要選對路子,勤勞肯幹,就能致富。」白二中說,這些年創業不容易,手裡有活兒幹著,心裡才會更踏實。
1993年,18歲的白二中一個人去北京務工,從事電信管道鋪設,每年收入7000多元。「離家遠,收入也不高,更無法照顧家裡。」白二中說,打工的第三年,經人介紹他和本村的一個姑娘結了婚,和妻子幾番商量後,他決定回老家自己創業。
對於「創業幹什麼項目」這個問題,白二中當時並沒有過多的考慮。在他看來,從小就看外婆在家裡養牛,想來應該是件簡單的事,那就建個牛棚吧。
說幹就幹!1998年,白二中用多年打工的積蓄買了3頭牛犢試養,就這樣,夫妻二人齊心協力,起早貪黑按時按量飼餵牛犢,小牛長勢良好,奶牛飼養發展得順風順水。2003年初,他們用10多萬的存款陸續又新添了十幾頭奶牛,憧憬著未來更好的生活。
「正要卯足了勁兒想要大幹一場時,卻被澆了一盆冷水。」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白二中沉默了一會兒說,2003年,突如其來的口蹄疫病讓他措手不及,奶牛接二連三生病,沒多久就全都死了,血本無歸。
「當時的心情無法形容,但我明白生活還得繼續。」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兒,白二中夫妻跟所有親戚借了一個遍,東拼西湊才湊足18萬塊錢,重新買了20頭小牛犢。
經過上一次的教訓,白二中開始認真學習科學餵養知識,特別是如何預防牛兒生病、生病後如何治療等。他不僅虛心向養殖大戶、畜牧專家請教,還報名參加了鄉裡的培訓班,並通過電視、書籍等自學先進的養牛技術,慢慢的,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按季殺蟲,飼料粗細搭配,營養合理……這些養牛知識我全都掌握了,後來還把牛的糞便作為莊稼的肥料,用不完的可以賣出去,不但節約了肥料成本,還多了一個收入來源。」白二中高興地說。
2016年,白二中決定改變觀念:飼養繁殖改良母牛。「年初的時候,我貸款20多萬元,自己出資80萬,重新購買了70頭繁殖改良母牛,這種母牛不僅風險小,吃得還少,一年收入就能達到20萬元。」白二中說。
第二年,白二中再次擴大養殖廠規模。現在,養牛大棚佔地2000平方米,機具設備一應俱全,存欄母牛70餘頭,其中有30頭已經受孕,白二中的養牛產業走上了發展「快車道」。
看到白二中靠養殖繁殖改良母牛致富後,村民們紛紛效仿,白二中毫無保留地將養牛經驗傳授給村民,希望他們跟自己一樣依靠養牛真正富裕起來。村民養殖母牛後,白二中還主動幫助大家尋找銷路,能在本地賣的就賣,賣不了的就運往望都、新樂、安國等周邊地區銷售。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這幾年,看著自家的日子越來越好,鄉親們也添家電、搬新房,我心裡別提多高興了!」對於未來,白二中滿懷信心,「年底,這些牛一出手,每頭就能淨掙3000元,明年我計劃著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再多買幾頭牛,爭取常年存欄達到80多頭。」
記者:趙夢怡
本期編輯:陳香妙
責任編輯:陳香妙
總審核:張宗敏
郵箱:dingzhouzhengwu@126.com
【來源:定州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