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地 養出優質牛 富了千萬家

2020-12-23 雲南網

原標題:綠水青山地 養出優質牛 富了千萬家

編者按:連日來,「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保山市專場、市委書記趙德光作新聞發布並回答記者提問」持續引發關注效應,中宣部第三批「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集中採訪報導活動聚焦保山,用筆尖和鏡頭報導保山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奔小康的奮鬥故事和可喜成果——其中,「保山市打造百億級肉牛產業」「保山打造雲南重要綠色優質肉牛生產加工基地成效斐然」「綠水青山地 養出優質牛 富了千萬家」成為全媒體關注的「頭版頭條熱榜話題」。

中宣部第三批「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集中採訪報導媒體的記者不約而同發聲稱讚:「產業興旺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保山市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堅持布局區域化、養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和產品品牌化『六化同步』協調發展,全面提升肉牛養殖產業發展水平,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分散畜牧業向規模畜牧業、低效畜牧業向高效畜牧業高質量跨越發展,實現了肉牛產業擴量、提質、增效的三同步,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市近10萬餘戶農戶加入了『養牛大軍』,預計到2025年,全市肉牛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

面對記者,隆陽區金雞鄉甫家社區的吳金春說:「國家對農民的扶持政策這麼好,我們雖然是建檔立卡戶,但更要憑自己的雙手摘掉貧困帽,我家靠的就是養牛,現在一年就能收入10萬元。」因缺勞動力、收入低,吳金春一家在2014年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短短2年,吳金春就因「牛」脫了貧,還帶動了身邊的村民養牛致富。吳金春家所在的大平地自然村有26戶村民,23戶在養牛,其中16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家都使出了牛勁兒養「大壯牛」。2019年底,大平地自然村16戶貧困戶全部脫貧退出。

人民日報海外版經濟欄目編輯表示,保山市堅持「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環保」的發展方向,努力把保山打造成雲南重要綠色優質肉牛生產加工基地,記者們感受到了「打造一流綠色食品牌、走在全省前列」的諸多細節和成效。

「我們是雲南西南地區西門塔爾基礎母牛存欄最多的大型肉牛養殖企業。我們育的肥牛95%以上銷售到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且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牛場負責人王興海向中央媒體記者這樣介紹。隆陽區芒寬鄉打造芒寬「綠色生態肉牛養殖」品牌,2013年由分散畜牧業向規模畜牧業轉變,引進保山市偉農農牧有限公司,大力發展規模化肉牛養殖,通過企業帶動,養殖業逐漸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帶動本地群眾增收致富。

央媒記者用筆尖和鏡頭記錄道——龍陵縣勐糯鎮的肉牛養殖戶侯發啟原本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地政府2018年底發展肉牛養殖項目,分給侯發啟家的6頭能繁母牛現在已經產下8頭小牛犢。牛主人興奮地告訴記者:「我們鎮政府成立了勐糯獸醫社會化服務專業合作社,有培訓專業服務人員和凍改技術人員,還有2個凍改點。無論是養殖技術,還是與市場的對接,我們都不用操心。現在,光是養牛這一項,我家一年多就掙了六七萬元錢……」

有媒體記者感言:過去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變成了如今的養牛專業戶!在保山這塊奮力逐夢前行的跨越發展熱土上,「保山牛」脫貧致富的勁頭兒十足、「保山牛」脫貧致富精彩故事舉不勝舉。

在龍陵縣平達鄉,央媒記者看到當地的肉牛產業正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以「合作社+村集體+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有效連接了「科學養牛→牛糞收集→生物轉化→農田施肥→煙後玉米→青貯飼料」的綠色循環農業發展鏈條,真正實現了產業主導、循環發展、綠色生態、提升質量和增收致富的互促雙贏局面。橄欖寨肉牛養殖場就是一個例子,養殖工人對粗草料和精飼料都進行了科學搭配,養殖餵養已全部做到科學化和標準化,產業的規模和效益也逐步顯現。龍陵縣潤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經理陳春夢告訴記者,「目前,我們通過養殖業向種植業『施肥』和種植業向養殖業『反哺』,養殖場肉牛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規模也在進一步擴大,建成運營以來實現了產值720萬元的效益。」

有記者這樣褒獎——保山「牛」勁兒十足富了千萬家的故事不僅是保山「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熱點亮點,更是保山市脫貧攻堅「精準方略」實踐、「產業扶貧」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志智雙扶」實踐、「一個不能少」實踐、「問題思維」實踐、「抓黨建促脫貧」實踐等重大成果的一個精彩縮影。未來,保山「牛」事更加值得我們期待。

面對央視的鏡頭,談及未來,騰衝市中和鎮勐蚌社區的路開福信心滿滿,他說:「現在牛肉市場前景好,合作社從引種購買、檢疫、養殖技術指導到銷售環節為養殖戶提供一條龍跟蹤服務,為肉牛養殖、質量、銷售提供了保障,我打算再增加養殖能繁母牛3頭,達到養殖能繁母牛9頭、種牛1頭的規模。」

面對央媒的記者,施甸縣甸陽鎮村民段光俊滿臉幸福。他說:「這兩年,我在自己承包的104畝梨園種植基地內建起了能繁母牛養殖場,養殖能繁母牛20多頭。果園需要除草施肥,養殖場需要餵草和出糞,同樣的人工一邊除草一邊施肥,建設種養循環產業發展模式後,不僅綠色生態,每年還可以節省成本六七萬元。下一步,我準備將養殖規模擴大到40頭左右,新繁殖出的母牛可以作為發展母本、公牛可以催肥銷售。」在基地幫助養牛的2個工人也告訴記者,他們在養殖場學到了很多養殖技術,現在也跟著養殖肉牛了。

面對全媒體的關切,與緬甸山水相連的騰衝市猴橋鎮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猴橋鎮將結合自身資源優勢,以140萬畝山林為依託,緊扣『大健康』產業發展定位,實現肉牛產業擴量、提質、增效『三同步』,促進猴橋鎮農業健康發展,壯大特色經濟,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名鎮。」(唐霖源 李秋)

相關焦點

  • 窮養和富養哪個對孩子更好?最可怕的教育就是窮人家的孩子富養!
    現在最流行的教育就是「窮養兒、富養女」,還記得大學時候,同學說,以後要是生了女兒,她要什麼就給她買什麼,要是生兒子,就什麼都不買。現在呢,我們都就畢業,也都結婚生子了,同學去年生了豬寶寶,是個男寶,對兒子也很好。
  • 「減羊增牛」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牧民賽音呼畢圖家...
    記者在賽音呼畢圖家門口的網圍欄裡看到,一群膘肥體壯的紅白花牛躺在地上,悠閒地反芻。「羊吃草不留茬,而且愛到處跑,牛吃草會留下三到五公分的茬子,吃飽了就躺著,相比之下,牛對草場的踐踏比羊輕一些。」賽音呼畢圖告訴記者。前幾年,出於保護草場的考慮,賽音呼畢圖把幾百隻羊全部賣掉,養起了良種西門塔爾牛。
  • 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雖然我對這句農村俗語仔細揣摩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家富不養「老相好」這句俗語裡的「老相好」可不是指的舊情人,而是指的一種猛禽類的鳥。這種鳥的名字叫「伯勞」,是雀形目、伯勞科的鳥類,一共可以分為約64種。在民間,「伯勞」一類的鳥被稱為「老相好」。
  • 為啥寒門很難出貴子?盲目「富養」不可取,需理解富養的真正含義
    有許多家長覺得真正害了孩子的是富養孩子,但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富養並不會害了孩子,錯誤的富養方式才是害了孩子的真正兇手,所以家長在富養孩子時一定要運用正確的方法,這樣才可以起到真正的意義。富養孩子並不是只在物質上給予滿足,更多的是精神上對孩子的富養,只有這樣寒門也可以養出「貴子」。
  • 養牛養出「牛」日子!
    12月7日清晨,走進號頭莊回族鄉號頭莊村,空氣裡夾雜著泥土和青草的味道,45歲的白二中正挽著袖子、穿著雨靴,滿臉幸福地在自家的牛棚前忙碌著。清掃牛槽、添草餵水、整理圈舍……70頭體格健壯、膘肥肉厚的牛兒正在歡快的啃食草料。
  • 「窮養」諾一「富養」Kimi,養出了性格不同的娃,教育方式是重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國文化的不斷交流,教育孩子的思想也在不斷地受到衝擊,男孩與女孩的差距也越來越小。當然,並非沒有錢的家庭就培養不出來優異的孩子,窮養與富養,各自有各自的不同。前幾年霸屏電視的《爸爸去哪兒》節目,參加節目的每一組嘉賓,都有各自不同教育理念,而從他們的教育方式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許多。
  • 郭晶晶和李湘教育觀念差別大,「窮養」接地氣,「富養」引爭議
    作為豪門家庭,能夠如此接地氣地教育兒子,真的太難得了,被網友美贊為「豪門清流」。 02豪門在「窮養」很多豪門的教育方式,有點像「暴發戶」,甚至有人稱對錢不感興趣。霍啟剛曾曬出一家人吃飯的照片,三個娃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看室內的擺設算是很普通的,一個圓桌,幾把椅子。這樣的教育方式也會被人非議,家裡可以給小孩提供更優質的物質基礎,他們卻在「窮養」,可能這對夫妻更重視對孩子內在品質的培養吧。
  • 寧夏彭陽縣:文溝村牛比人多 脫貧致富使出「牛」勁兒
    寧夏彭陽縣紅河鎮鎮長王生東笑呵呵地說。蘭忠保是紅河鎮文溝村村民,幾年前,因家裡老人長期患病,再加上孩子上學,是全村典型的貧困戶,雖然也發展種養業,但缺少發展資金,養牛不過4、5頭,種地不過10餘畝,低矮黑暗的牛棚破爛不堪,一貧如洗的生活既貧困又沒有盼頭。彭陽縣紅河鎮文溝村牛養殖示範村。
  • 男要窮養女要富養,孩子究竟怎麼養?被富養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大家總說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到底孩子該怎麼樣養呢?沒被養好的孩子會怎樣?到底什麼是窮養,什麼是富養呢?一、男孩一定要在經濟上窮養,性格品行上富養所謂窮養男孩,通常是指經濟條件和外在條件,但絕對不是個人思想、個人素養、三觀世界觀也一股腦地窮養。
  • 富時羅素刪除8家優質中企股票
    而且從華春瑩的表態中不難看出,富時羅素刪除8家優質中企股票的做法,對於這些企業基本上不構成負面影響。而就我個人的看法,富時羅素的做法其實是一種「自宮」行為,損害的是富時羅素相關指數投資者或會員的利益。富時羅素對中國公司下手的做法雖然並不出人意料,但卻是非常不可取的。為了打壓中國公司,今年美國政府已將35家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
  • 新華社:大慶林甸「託牛所」帶富「屏幕牛倌」
    「託牛所」帶富「屏幕牛倌」
  • 同樣是養女兒,小S的「窮養」和大S的「富養」,造就不同性格
    近年來,關於窮養和富養的言論十分流行,無論有沒有真正理解其背後的含義,家長們都紛紛將其奉為金科玉律。那麼,窮養和富養究竟誰更好呢?從根本上來說,這取決於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01小S「窮養」女兒,大S「富養」女兒,差距立現小S和大S應該算娛樂圈中比較出名的一對姐妹花了,兩人之前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就
  • 大S女兒「富養」和小S女兒「窮養」到底有啥不同,多年後差距明顯
    同時也有一些家長認為「窮養」要好過於「富養」,畢竟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身體力行地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體諒到父母的辛苦與不易。 所以當下就拒絕了孩子的請求,並一再地教育孩子要學會節約,不能夠大手大腳的花錢。 可是旁邊的大S卻不認同小的教育理念,她認為女兒就應該「富養」,而且這件衣服並不貴,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並表示願意買這件衣服作為獎勵送給小S的女兒。
  • 富養女兒不如試試「糙養」女兒,讓溫室裡的花朵,真正得以綻放
    文丨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題記大家都說,女兒要富養兒子要窮養。許多人口中的富養,就是放縱孩子,滿足孩子一切的要求,將孩子寵得像個小公主。許多家庭富養的女孩子,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一點風浪。其實這樣的富養還不如「糙養」孩子效果好。
  • 「富養」醒醒,「窮養」小蘋果?這才是「好後媽」章子怡的真面目
    」其實,在網友的刻板印象中,章子怡對親生女兒醒醒非常好,仿佛是「富養」。而對繼女小蘋果雖然談不上不好,但是總感覺兩人相處方式不像是母女,於是網友就把這種方式歸到「窮養」。「富養」醒醒,「窮養」小蘋果?網友們指責章子怡「富養」醒醒、「窮養」小蘋果,就搬出了這一系列物證!★醒醒抱5億珠寶隨意玩,小女兒自拍對比明顯前段時間,汪峰帶著醒醒探班章子怡,一家三口玩得不亦樂乎。
  • 四十歲以後,請「富養」自己
    所以,請在四十歲以後富養自己,盡情去享受精彩紛呈的人生,努力為自己而活。富養自己,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人生態度。讓自己過得好一點,人生才會更精彩。最簡單的富養自己,其實就是在物質需求上滿足自己,想買什麼就買,想去哪裡就去,不給自己留遺憾。
  • 窮養?富養?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我們總是能聽見一個聲音在問:孩子到底是要富養好,還是窮養好?有說「金錢乃萬惡之源」的,其立足的證據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也能舉出許多為富不仁的案例;立時便又有人反駁說「貧窮才是萬惡之源」,說人們沒有了溫飽便鮮少顧得上禮義廉恥,於是放闢邪侈無惡不作。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長白山下生態縣:倚綠生金,以景換銀
    新華社記者許暢攝位於長白山核心區域,長白山的生態屏障,松花江的發源地,擁有10萬公頃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常年超過90%……這是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生態成績單。
  • 我省四家森林康養基地入選「國家隊」
    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四部門聯合公布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一批)名單,共96家基地入選。我省四家單位上榜,分別是:五道峽景區橫衝森林康養基地、大口國家森林公園、燕兒谷森林康養基地、通城縣藥姑山森林康養基地。
  • 郭晶晶「窮養」兒子,李湘「富養」女兒,同樣是豪門教育卻不一樣
    同樣是豪門,郭晶晶「窮養」兒子,李湘「富養」女兒,差在哪裡?曾看到這麼一件事,是關於郭晶晶與李湘在育兒方面的對比,兩人的育兒觀念,差在哪裡?郭晶晶既是聞名中外的「跳水皇后」,也是身份顯貴的豪門兒媳。她的兒子霍中曦是霍家第四代長孫,是實實在在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小少爺,然而從小卻貫徹「窮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