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為常人所不能為。」一個人,尤其是窮人,想要翻身,想要富貴發達,沒點忍耐的本領,簡直是痴人說夢。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一個人,想成大事,光靠吹牛皮不行,光靠幻想也不行,一點小事就火冒三丈更不行。
蘇軾在《晁錯論》中說過:「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我等凡夫俗子,肯定沒有超世之才;若想有所作為,性格和志向必現堅韌才行。
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性格和志向堅韌呢?那就得學會「忍」,忍常人之所不能,方可為常人之不能為。到底應該忍些什麼呢?喜哥覺得,無非就是:忍得了辱,忍得了苦,忍得了心。
01忍得了辱
一個人,在成功之前,一般社會地位都比較低下,不是沒錢,就是沒勢。這樣的一個身份,一般就會被周圍的人小瞧,或者被人欺負,或者被人戲弄。
這個時候,你就不能意氣用事,能忍則忍,能讓則讓。當然,忍和讓,也是有底線的;別人如果太過分,就懟回去,以免被別人習慣性地欺負;前提是別把自己的小命給搭上。
忍和讓不是目的,只是不願意和某些跳梁小丑計較罷了。畢竟在成功的路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的目的是為了成事,你沒有工夫,也沒有心情,聽一些無聊的人說三道四。
大家都知道,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倘若當時韓信沒能忍住,奮起而反抗,說不定小命就給交代了,哪會有以後的豐功偉績。韓信之所以甘受胯下之辱,就是因為他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不想就此做一個無名之鬼。
02忍得了苦
一個人,在富貴之前,通常是比較貧窮的,否則也不用去改變自己的處境。當人窮的時候,容易犯兩個毛病:一是,饑寒起盜心,不走正道;二是,失去鬥志,習慣於貧窮。
孔子說過,「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我們雖不能做個君子,但也不能做個小人。窮的時候,要有自己的堅持和操守,因為小人的成功從來也不會長久。
忍得了苦,不是讓你習慣於貧苦,而是讓你保持一個樂觀的精神。這樣,你才能度過一個艱苦的歲月,等你成功之後,這種成功更醇厚和綿長。
大家都羨慕李子柒,一夜成名天下知,名利雙收。可又有誰能做到,像她一樣耐得住成名前的寂寞,像她一樣忍得了成名前的艱辛。光是人家一個鏡頭拍上一年的堅忍,又有幾個能做到的?
03忍得了心
一個人的成功,也離不開自己擁有一種「決斷」的能力,這就是忍得了心做決斷。對於成功,很少有順水推舟而成的,都是一個、一個成功的抉擇造就的。
人都喜歡安於現狀,因為安於現狀不必擔憂不可測的未來,很舒服。儘管你的現狀並不讓你滿意,你也懶得去改變。想要幸福,你就得下決心,即刻就改變自己的惰性和慣性,即刻去著手你想幹的事業。沒有開始,哪來的成功。
優柔寡斷,成不了氣候;姑息養奸,只會成就你的懶散;舉棋不定,只會拖延你成功的時間。所以說,做事,要有股忍勁,下得了決心,做得了決斷,一直堅忍下去,才能成事。
當初,馬雲做淘寶,和現在的小公司創業沒什麼分別。起初也是四處碰壁,所以才把創業的地點由北京遷往杭州。馬雲這一路做到龍頭老大,沒有一股子忍勁,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們嚮往美好幸福的生活,嚮往富貴發達,這是大多數人的本性。然而,絕對大多數人,在追求富貴的道路上,都太過急於求成了,都太過急功近利了。
所謂「欲速則不達」。在成功的道路上,沒點隱忍的功力,往往是白忙活一場。所以說,若想成功,若想富貴發達,若想有所作為,就先學會這3個忍吧:忍得了辱,忍得了苦,忍得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