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黑天鵝事件,徹底攪亂了世界經濟的整體秩序。雖然我國復工復產做到了井然有序。反觀大洋彼岸的那邊,人民仍舊水深火熱,生活也是雞犬不寧。在黑天鵝事件發生之初,對於我們人民來說是停工停產,但是對於世界來說是經濟的停擺。畢竟如今的中國已經是世界工業供應鏈中最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因此供應鏈去中化的言論甚囂塵上。但在作者看來難以實現。
中國為什麼可以成為世界工廠
在市場機制的驅動下,使得企業必須要尊崇供應量管理的兩大鐵律:核心要素內部化、非核心要素外部化。任何一個工廠企業想掌握全產業的供應量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這就使得供應鏈全球化密不可分。稍微有一個環節出現差錯,整條供應鏈都會出現問題。
中國在世界供應鏈體系中如此突出最重要的就是在很多產業鏈中具備了供應鏈管理資源的優勢。比如說:足夠強大的人口紅利、完備的基礎設施、積極的招商條件以及巨大的消費場景等等。總的來說,中國不僅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佔據優勢,同時也在成本、效率、資金方面優勢更大。
因此正常的市場條件下,一個企業要從中國將其供應鏈轉移到東南亞或者是日韓風險極大。從大環境來看還沒有出現一個國家能夠像中國一樣同時擁有如此之多的優勢。並且從成本角度來看,搭建和維護一個成熟的供應鏈體系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並且重建時間需要至少5年左右,企業的一意孤行將會對自己產生十分嚴重的壞影響。
世界級風險去中國化不解決問題
在極端的情況下出現的風險,通過去中國化是絕對不解決任何問題。雖然在黑天鵝事件影響下,供應鏈集中化的蝴蝶效應會十分的明顯。但是由於產業鏈的全球化格局已經基本落定,各國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的關係也十分明顯。因此,去中化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是基本行不通的。
舉例來說,iPhone歷年新款都是由中國深圳的富士康進行代工的,由於黑天鵝事件的出現導致中國市場停擺因此iPhone出現供應休克問題。如果說蘋果公司在越南建設新的代工工廠就真的可以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嗎?
答案我想是否定的。首先和中國相比越南沒有足夠的成本、效率、資金等要素去支持蘋果公司在越南新廠建設後的陸續動作。其次在大環境糟糕的背景下,越南是否真的有你能力避免受到黑天鵝事件的襲擊呢?我想答案毋庸置疑,也是否定的。
事實上,黑天鵝事件的大爆發導致市場經濟失靈,供應鏈管理就應該從市場決定製度轉變成行政政策幹預製度。中國在黑天鵝事件下的應對措施極反映了行政手段幹預的種種好處,對於助力全球的復工復產有著重要的意義。
未來的10年中國的錢最好賺
俗話說「在商言商」,黑天鵝是一時的,但成本是一世的。企業是要賺錢的,資本是要逐利的。在我國投資可以賺100塊,為什麼非要去別的國家賺15塊呢?
儘管2019年特斯拉實現36萬輛的交付目標,但全年仍淨虧損8.62億美元。相比美國工廠,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Model 3生產線為簡化、更具成本效益的版本,生產線生產成本可降低高達65%。據測算,國產版特斯拉Model 3相比美版車型生產成本降低20%-28%。——這就是為什麼馬斯克著急建成投產上海工廠。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零部件本地化率為30%左右,計劃到2020年7月提升至70%-80%,年底實現完全國產化替代。這意味著,特斯拉國產化進程將持續加速,隨著零部件國產化率、國產車型數量提升,將進一步增強特斯拉盈利能力。這就是中國工業化的力量。
結語
在我看來,全球供應鏈去中化是不太現實的,但是一些非核心要素且不佔用過多的資源成本的供應鏈將會從中國離開。相信未來我國依舊會是那個世界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