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事件後,世界供應鏈去中國化能實現嗎?

2020-12-23 C114通信網

一次黑天鵝事件,徹底攪亂了世界經濟的整體秩序。雖然我國復工復產做到了井然有序。反觀大洋彼岸的那邊,人民仍舊水深火熱,生活也是雞犬不寧。在黑天鵝事件發生之初,對於我們人民來說是停工停產,但是對於世界來說是經濟的停擺。畢竟如今的中國已經是世界工業供應鏈中最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因此供應鏈去中化的言論甚囂塵上。但在作者看來難以實現。

中國為什麼可以成為世界工廠

在市場機制的驅動下,使得企業必須要尊崇供應量管理的兩大鐵律:核心要素內部化、非核心要素外部化。任何一個工廠企業想掌握全產業的供應量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這就使得供應鏈全球化密不可分。稍微有一個環節出現差錯,整條供應鏈都會出現問題。

中國在世界供應鏈體系中如此突出最重要的就是在很多產業鏈中具備了供應鏈管理資源的優勢。比如說:足夠強大的人口紅利、完備的基礎設施、積極的招商條件以及巨大的消費場景等等。總的來說,中國不僅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佔據優勢,同時也在成本、效率、資金方面優勢更大。

因此正常的市場條件下,一個企業要從中國將其供應鏈轉移到東南亞或者是日韓風險極大。從大環境來看還沒有出現一個國家能夠像中國一樣同時擁有如此之多的優勢。並且從成本角度來看,搭建和維護一個成熟的供應鏈體系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並且重建時間需要至少5年左右,企業的一意孤行將會對自己產生十分嚴重的壞影響。

世界級風險去中國化不解決問題

在極端的情況下出現的風險,通過去中國化是絕對不解決任何問題。雖然在黑天鵝事件影響下,供應鏈集中化的蝴蝶效應會十分的明顯。但是由於產業鏈的全球化格局已經基本落定,各國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的關係也十分明顯。因此,去中化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是基本行不通的。

舉例來說,iPhone歷年新款都是由中國深圳的富士康進行代工的,由於黑天鵝事件的出現導致中國市場停擺因此iPhone出現供應休克問題。如果說蘋果公司在越南建設新的代工工廠就真的可以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嗎?

答案我想是否定的。首先和中國相比越南沒有足夠的成本、效率、資金等要素去支持蘋果公司在越南新廠建設後的陸續動作。其次在大環境糟糕的背景下,越南是否真的有你能力避免受到黑天鵝事件的襲擊呢?我想答案毋庸置疑,也是否定的。

事實上,黑天鵝事件的大爆發導致市場經濟失靈,供應鏈管理就應該從市場決定製度轉變成行政政策幹預製度。中國在黑天鵝事件下的應對措施極反映了行政手段幹預的種種好處,對於助力全球的復工復產有著重要的意義。

未來的10年中國的錢最好賺

俗話說「在商言商」,黑天鵝是一時的,但成本是一世的。企業是要賺錢的,資本是要逐利的。在我國投資可以賺100塊,為什麼非要去別的國家賺15塊呢?

儘管2019年特斯拉實現36萬輛的交付目標,但全年仍淨虧損8.62億美元。相比美國工廠,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Model 3生產線為簡化、更具成本效益的版本,生產線生產成本可降低高達65%。據測算,國產版特斯拉Model 3相比美版車型生產成本降低20%-28%。——這就是為什麼馬斯克著急建成投產上海工廠。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零部件本地化率為30%左右,計劃到2020年7月提升至70%-80%,年底實現完全國產化替代。這意味著,特斯拉國產化進程將持續加速,隨著零部件國產化率、國產車型數量提升,將進一步增強特斯拉盈利能力。這就是中國工業化的力量。

結語

在我看來,全球供應鏈去中化是不太現實的,但是一些非核心要素且不佔用過多的資源成本的供應鏈將會從中國離開。相信未來我國依舊會是那個世界工廠。

相關焦點

  • 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是否可能?《後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革命...
    9月17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在北京正式發布《後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革命——邁向智能、韌性的轉型之路》研究報告。美國和德國以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新為主要特徵,中國以製造業和消費市場為特徵並逐步向高科技方向轉變。在這一過程中,中、美雙方會長期保持一定的供應鏈聯結,但雙方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會更加激烈。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全球逐步形成了「發達經濟體——中國——全球」的雙循環供應鏈體系。
  • 當「黑天鵝」遭遇黑天鵝事件
    以黑天鵝吊墜聞名的施華洛世奇,在125周歲之際,遇上了黑天鵝事件。 近日,有傳聞稱受疫情及重組計劃的影響,施華洛世奇計劃關閉3000家精品店,裁員6000人。儘管隨後緊急闢謠,但這一水晶巨頭著實難掩發展遇阻之尷尬。疫情暴發前,施華洛世奇曾預計今年的核心水晶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4%至5%。但隨著疫情蔓延至全球,該公司預計核心水晶業務在2020年銷售額或大跌逾33%。
  • 金融市場「黑天鵝事件」全解讀
    而人們通常認為這些讓人擔憂的事件是市場變數,即「黑天鵝」。然而,「黑天鵝事件」究竟是什麼?這些「駭人聽聞」的新聞頭條真的是「黑天鵝」麼?黑天鵝起源於17世紀,那時歐洲的大航海時代還沒有開始,歐洲人所見過的天鵝都是白色的,在航海家發現澳大利亞的黑天鵝之前,大多數歐洲人堅信天鵝只有白的。
  • 實現碳中和,要謹防「灰犀牛」「黑天鵝」
    在能源電力轉型中,防止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灰犀牛」事件及小概率高風險的「黑天鵝」事件,也是實現「30-60目標」的應有之義。」毫無疑問,在能源電力轉型中,防止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灰犀牛」事件及小概率高風險的「黑天鵝」事件,也是實現「30-60目標」的應有之義。
  • 紅杉致旗下創始人和CEO們公開信:新冠病毒是2020黑天鵝事件,生存...
    作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紅杉在信中將新型冠狀病毒定為2020年的「黑天鵝」事件,並強調「你們中的一些人(也包括我們)已經受到影響」,因此要求創業者們對公司接下來的現金儲備、融資、銷售預期、營銷、資本支持等都要做出更多的假設和思考,並制定相應的應急計劃。此外,公開信還指出,從某種程度上,商業正反映了生物學原理。
  • 李豐:美日都盯著「去中國化」 是說搬就能搬的嗎?
    同一天,又爆出呼籲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新聞,報導稱日本政府決定撥出20億美元用以支持日企搬回日本,此外,還有2億美元的預算用來支持日企撤離中國,遷往其他國家。那麼,全球產業鏈的去留與分布,到底受什麼影響?我們也可以把它拆解為下面三個小問題:美國想要製造業回流,真的回得去嗎?日本呼籲製造業回流加分散,是否能實現?
  • 什麼是黑天鵝事件?我們又應該如何面對它?
    鐵達尼號再說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豪華客輪,被稱為永不沉沒的夢幻客輪,誰都沒有想到它會沉沒,它在1912年4月十日從英國的南普敦開往紐約,但就在出發後的第四天晚上因為在北大西洋撞上了冰山而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這次黑天鵝事件中,1500人葬身海底,成為到現在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難。
  • 安永:後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轉型——邁向韌性、智能之路
    傳統供應鏈結構的短板可能使企業無法應對潛在的突發重大事件並陷入癱瘓,因此建立具有韌性的供應鏈是企業討論的中心。如何在防疫常態化的後疫情時代借鑑行業領先經驗,對標一流企業,協助企業從容應對未來挑戰,化「危」為「機」?
  • 中國院士聯合發聲,呼籲警惕供應鏈「漣漪效應」
    2020年4月,國際物流與運輸學會的官方網站上,全文刊發了題為"Face up to Black swan incidents, and beware of ripple effects in supply chain"的署名文章,介紹中國應對新冠疫情的供應鏈實踐,希望點滴的經驗總結
  • 肖佳宜:「去中國化」還是「去美國化」
    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關於世界產業鏈價值鏈「去中國化」,世界貨幣體系「去人民幣化」的討論見於外媒,國內經濟學界亦有警惕相關趨勢的提醒。相關討論中,有幾分是政治上的噱頭,幾分是經濟上的實際行動?數據會說話,中國美國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今年3月所做的調查顯示,超過70%的受訪美國企業表示不會將供應鏈或採購轉移至中國以外其他地區,當下更多聚焦於風險管理。將大部分產業鏈移出中國實際上也是不現實的。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其中包括接近2億,在未來甚至可能增長至5億的中產階層人口。面對如此大的商機,一批西方公司已「鴨先知」,加快了在中國的投資步伐。
  • 《黑天鵝》讀後|王穎:致敬不可預見的未來
    黑天鵝事件的影響其實是無處不在的。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證。」這是中國古代大思想家、哲學家老子2000多年以前的經典議論,和塔勒布的「黑天鵝事件」有異曲同工之處。大富大貴、大災大難,伴隨的、暗藏的,是危機和機會。
  • 紅衫資本致創始人的信譯文:2020年黑天鵝已來.
    2.供應鏈中斷。中國史無前例的一級防禦直接影響了全球供應鏈。硬體,終端市場,零售業都需要去尋找替代商。網際網路公司很少受到供應鏈的影響,但它們依然面臨著經濟下行的風險。3.減少旅行和會議。很多公司都禁止必要的旅行,一些公司則禁止國際旅行。
  • 別人口口聲聲說的「疫情黑天鵝」,「黑天鵝現象」究竟是什麼?
    不少媒體發聲,稱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為「黑天鵝」事件。不少書友可能並不理解什麼是「黑天鵝」,知識淵博的路sir忍不住要跳出來給大家好好科普一番。「黑天鵝」這個詞兒是怎麼來的?咱們先來講一個故事:17世紀以前,歐洲人都以為世界上只有白色的天鵝。
  • 陽光採購增效賦能-2020中國房地產供應鏈大會重慶站圓滿落幕
    8月13日,明源雲採購攜手重慶各大地產開發商舉辦「2020中國房地產供應鏈大會」,現場100採購人和200位供應商高層齊聚,圍繞地產供應鏈「陽光採購、增效賦能」這個主題進行探討。行業內,通過明源地產研究院長期對標杆房企的研究分析,發現開發商在提效率、降成本、控風險三個維度無非都是從以下6大維度進行發力:1、從最開始的項目分散採購到集中採購、戰略採購,聚量換價,實現效率和成本優化;2、從傳統的線下做手工招投標到現在通過數位化平臺,開展採購招投標業務,實現流程規範化,防範風險;3、從原先只是關注如何壓供應商的價格,到現在實現整個供應鏈的整體成本的統籌
  • 停產21個月後 聯化科技子公司聯苯菊酯原藥等生產線獲復產批准
    聯化科技發布2020年三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24億,同比增加3.74%;實現歸母淨利潤2.21億,同比下降24.37%;實現扣非淨利2.05億元,同比下降37.94%。
  • 全球化與本土化:數字貿易和技術——重塑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關鍵...
    原標題:全球化與本土化:數字貿易和技術——重塑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關鍵力量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何去何從」「數字貿易如何驅動和優化全球
  • 黑天鵝、槓鈴策略與「固收+」
    一、槓鈴策略「槓鈴策略」又被稱為黑天鵝策略,該策略由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首次提及,即摒棄模稜兩可的中間路線,由兩個截然不同的方案組成一種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性具有反脆弱性。槓鈴策略可以有更高的概率去捕捉正向黑天鵝事件。
  • 黑天鵝中的「黑天鵝」,2020汽車圈遠比你想像中的更離譜
    於是,就發生了特斯拉拒絕向拼多多團購車主交付Model 3的一幕,且雙方因各自的利益都不同程度的支持消費者向對方維權,拼多多為了維護平臺形象,而特斯拉則是顧慮到自己的品牌附加值以及「產銷一體」化的利益,一場「拼特」大戰就此展開…… 最終誰勝誰負隨著輿論的消散似乎沒有人再去關注,雙方都在做出最有利於己方的決策與行為。
  • 日本推進「去中國化」?政府發放2200億補貼,87家企業率先撤離
    當時,日本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近20%,比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的7.66萬億美元低了約2萬億美元左右,是中國的7倍。不過事實上,日本當時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驚人的4.34萬億美元,比美國還要高出了50%。如果按照人均GDP來算的話,日本的經濟水平甚至已經超過了美國。
  • 中國正要大踏步走向世界!世界卻在悄悄去中國化!如何應對此變局
    畢竟,這一次疫情,中國最先爆發疫情,最先採取隔離措施,苦熬2個月,導致全球產業鏈中斷,因為中國是全球產業鏈最重要的環節;而當中國疫情結束後,其它國家又開始爆發,發現自己國家不能生產這,不能生產那,尤其是關鍵性的醫療物資。全球正在掀起去中國化的浪潮,讓我們深感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