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一個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已經沒有任何懸念,在很多領域裡,都創造了歷史紀錄。
新冠疫情改變了2020年,也改變了這個世界,也正在改變中國。
由於新冠疫情,在中國最先爆發,不少國家將新冠疫情的鍋,甩給我們,讓我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也想,這些並不算什麼,畢竟世界的真相,終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大白於天下,世界衛生組織力挺中國,並出面澄清並不是中國造成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蔓延。
但是,有一點,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可能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僅僅是短期的衰退,暫時性的影響,而是一個持久漫長的慢性傷害。至少人們從情緒上和觀念上,已經發生實質性的改變,不再像從前那樣更加開放,更加熱衷於全球化,現在人們慢慢學會保守,學會封閉的想法。
因為疫情,發現過去更加多元更加開放的世界,突然發現自己啥都沒有,要醫療物資沒有,要簡單的生產設備都沒有,這樣高科技的時代,突然自己回到了比上個世紀80年代,還糟糕。於是反思潮,慢慢會不斷興起,就像一場慢性毒藥在很多人腦海裡,慢慢發酵,慢慢滲透到經濟裡,然後慢慢滲透到股市裡。
人們更加覺得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完美,變得更加獨立自主,是未來抵禦類似病毒風險最佳途徑。這是幾乎所有國家在遭遇新冠疫情之後的第一個反應,不得不說,這非常現實,也非常殘酷,因為在第一時間獲得醫療物資,就可以拯救本國公民更多的生命。
在近些年,逆全球化,去貿易化的思潮不斷湧現,尤其是以川普為首的美國政府,更是始作俑者,不斷發起各種貿易戰,退出國際組織等,為了所謂讓美國更偉大,讓美國人更偉大的夢想。
曾經一度遭遇世界的抵制,而這一次疫情,則強化了美國近些年的做法,是對的,新冠疫情讓不少國家覺得對中國的依賴是有風險的。畢竟,這一次疫情,中國最先爆發疫情,最先採取隔離措施,苦熬2個月,導致全球產業鏈中斷,因為中國是全球產業鏈最重要的環節;而當中國疫情結束後,其它國家又開始爆發,發現自己國家不能生產這,不能生產那,尤其是關鍵性的醫療物資。
全球正在掀起去中國化的浪潮,讓我們深感憂心。
先說美國,對去中國化的進程正在加快,疫情慢慢進入可控狀態,美國第一個矛頭就指向了中國。
1、美國養老金撤出投資中國股票。
據美國福克斯電視臺財經頻道最近的報導,川普總統正在採取措施切斷美國聯邦政府僱員退休基金與中國證券之間的一切關聯。在一份由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庫德洛致勞工部長斯卡利亞的信函稱,白宮不希望聯邦政府僱員大約40億美元的退休基金TSP投資中國企業的證券,華盛頓郵報早些時候曾報導過退休基金TSP計劃擴大投資範圍的消息,其中包括在中國的投資,這引起了美國軍方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這等於用美國政府僱員(其中包括美國軍人)的錢資助中國公司,其中包括研發武器的中國公司,讓這些公司到頭來可以研發生產武器殺傷美國軍人。
新冠疫情加深了美國各界對此的擔憂,近日川普總統下令把美聯邦僱員退休金基金撤出中國市場。
2、對華為下狠手,非常迅速。
2020年3月10日,美國政府宣布:將於4月1日到期的華為臨時通用許可證期限延期45天至5月15日(以美東時間為準)。5月15日一到,美國方面就立即傳出兩條重要的消息。
第一條: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早前宣布,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軟體設計和製造半導體晶片進而保護美國國家安全。
美國商務部部長威爾伯·羅斯對此解釋稱:儘管美國去年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但是華為及其海外關聯機構仍通過一系列本土化的舉措削弱了這些基於國家安全而設立的限制。這不是一家負責任的企業的所作所為。我們必須修改被華為和海思利用的規則以保護美國技術被利用進而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和海外利益。
第二條:美國商務部於當天宣布,將華為的臨時許可再延長90天。
2019年5月,美國禁止對華為出售技術後,美國半導體行業主要企業的銷售額連續三個季度出現下降,跌幅在4%~9%。波士頓諮詢公司發布的報告稱,過快的技術限制將終結美國在半導體行業的領導地位。美國商務部警告稱,預計這將是最後一次延期
3、切斷對中國稀土資源的依賴,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世界上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儲備量佔據世界一半以上的水平。
5月12日,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提出「2020年本土稀土議案」(Onshoring Rare Earths Act of 2020),要求對美國的稀土產業提供減免稅收的優惠以鼓勵企業在美國生產稀土;同時建立資助計劃,為美國開發稀土等關鍵礦物提供實驗項目的開發資金;並要求國防部把稀土等關鍵礦物的訂購合同授予美國國內的公司。這項在美國本土建立稀土和其它關鍵礦物資源供應鏈的議案,旨在減少並終止對中國的依賴,最終實現35種關鍵礦物在美國本土生產,其中包括17種稀土元素和4種電動汽車生產所需要的關鍵礦物(鈷,石墨,錳和鋰)。
也許,我們覺得只有美國這麼做,在去中國化,可能可以放鬆一刻,關鍵是其它發達國家也在悄悄這麼做。
只是程度上,遠不及美國這種全方位的措施。
關鍵還有很多追隨的國家,歐日兩大經濟體。
1、日本方面,4月份的時候,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宣布過一項日本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緊急經濟刺激方案——提供22億美元幫助各類企業從中國移出,儘可能降低日本企業對中國的依賴,改變原有的生產體制。
在日本首相宣布這個刺激方案後,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成立了一個專門經濟小組,負責起草今年的經濟安全基礎策略,並與美國國安等機構進行合作。
最近日本政府計劃與超過400家企業合作促進醫療用品的國產化,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以保證今後疫情擴散時能確保有充足的醫療用品。在去中國化的同時,日本也在探討可能更嚴格的晶片出口管制制度,因為中國的晶片高度依賴進口。
2、歐洲方面,歐洲民眾對中國的牴觸情緒正在逐漸升溫。
近日,位於德國杜塞道夫的一家知名法國餐廳在因新冠肺炎疫情關閉數月之後宣布重新開業。然而,餐廳主廚卻公然聲稱,這裡不歡迎中國人。他的言論也招致了人們的不滿和譴責。
米其林星級餐廳「舟上餐廳」(Im Schiffchen)的主廚讓-克洛德·伯吉爾 13日在社交媒體臉譜網上發文稱:「我們將於周五開始營業……但不歡迎中國人!」
全球新冠疫情徹底改變了世界 ,世界正在去中國化。
與之相對的是,我們正在大踏步的走進全世界。
尤其,在我國資本市場裡,正大力推進外資進入中國,允許各大金融機構由外資控股甚至還可以成立完全獨立的外資金融機構。這在過去是從來沒有的,與此同時,我國還取消了外資對中國股市的投資額限制,我們正在打造更加開放的資本市場,創造更加開發的金融環境。
然而,有的時候,世界的變化太快,如今全球貿易化和多元化大門正在關閉,中國能否趕在關閉之前,殺出一條血路,就需要我們做出更多的努力。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擁有最完備,最齊全的產業鏈,擁有龐大的市場,擁有大量的高素質勞動力,這些因素,是當今世界任何國家所不具備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系列的有利因素,將其充分發揚光大。那麼這個大變局,就會緊緊的被我們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