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文玲】
非常感謝胡老師的邀請,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視頻會議!最近視頻會議非常多,今天這個主題特別重要,我想圍繞疫情之後的世界變局,談以下幾個觀點。
一、這場疫情是一次世所罕見的人類災難,也是多重危機交織的挑戰。從現在疫情發展來看,這是五種危機疊加在一起的一場災難。
一是人的生命危機,二是地球的生態危機,三是一些國家之間的政治危機,四是全球治理危機,五是正在出現的經濟危機,這樣五重危機疊加在一起。
就經濟危機本身來看,也是五重危機疊加。一是金融危機,股市融斷,全球股市大起大落,貨幣大放水;二是能源危機,4月20日原油期貨結算竟然出現了負價格,疫情阻斷供求關係,市場流通停頓,導致了能源危機;三是糧食危機,中國在這方面沒有問題,但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一些國家有可能爆發糧食危機;四是全球產業鏈斷鏈的危機,現在由於疫情一些國家停工停產,產業鏈斷裂的危機越來越嚴重;五是債務危機,全球債務現在已經達到250萬億美元,美國由疫情之前的23.3萬億美元,到現在已超過25萬億美元了。以上這些經濟危機,也是五重危機疊加。
從全球經濟層面的五個危機來看,現在這些危機是交織在一起的,很難用經濟理論、供給需求或者經濟周期理論等傳統經濟理論作出準確的分析。因為這次疫情導致全球性經濟停頓、人員往來停頓、生產生活停頓,所以我們很難用某種經濟學理論,對此作做準確表述。
二、這場疫情之後,世界格局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有的人說疫情過後會「濤聲依舊」,但是我認為會發生一些重大變化。最近基辛格有一篇關於抗擊疫情的文章,給美國政府提了三條建議,他認為美國需要迅速找到解決辦法,參與全球經濟重建,從而保護自由市場秩序。他還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新的時代,世界各國領導人面臨著歷史性的挑戰,在應對危機的同時,也要建設未來,如果失敗,則會讓世界墮入黑暗。
基辛格,「新冠大流行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截圖來自華爾街日報
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基辛格就曾對中美貿易戰和對抗性博弈提出三次警告,其中兩次是我親自聽到的基辛格的表述。去年11月15日,基辛格在美國一次會議上發言,這次我沒有在場。一次是在11月22日,我們中心和美國彭博通訊社在北京聯合舉辦的「世界經濟創新論壇」,他在論壇上有半個小時的專場對話發言。還有一次是12月5日,我隨周小川等赴美國參加和基辛格中心組織的專家閉門對話會,基辛格首先致辭。
他在這幾次講話中都強調,中美如果脫鉤,兩個國家如果走向對抗,這將是場災難,它將不亞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這是疫情之前基辛格對中美兩國競爭博弈脫鉤的警告。
這次新冠疫情比中美兩國的貿易戰和科技脫鉤還更為嚴重,因為全球基本處於生產、生活、交流、全球物流流通的大停頓狀態。而且,一些國家應對不力、疫情嚴重,但又急於轉嫁矛盾,急於重塑利己的世界格局。因此,疫情以後的全球秩序肯定會出現大幅度變革。
大家都知道,寫了《歷史的終結》的美國戰略家福山,在柏林圍牆倒塌以後著書立說,認為社會主義已經終結,以美國為首的自由市場經濟國家將是歷史的主宰。但是,他最近這些年一直在反思,特別是疫情期間,他說,我們現在看到了新自由主義的「彗星尾巴」,美國的新自由主義已經死了,我們將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自由主義,既市場經濟對私有財產的尊重。
我認為,他後面有句話更為重要,美國現任總統「未能建立起克服危機所必須的團結和集體信任,如果在發生了這麼多事情後,他仍能在11月份連任,那麼美國人的問題就真的很嚴重了。如果是別人當選,那麼我們可以將此作為重要的教訓,銘記在心。」
在基辛格和福山的表述中,我贊成他們的一個觀點,即世界回不到疫情之前的世界。雖然他們對之後的世界將是什麼樣沒有具闡述,但我的判斷是,世界回不到過去的世界,而是會開啟一個全新的世界,而且世界由於疫情這個巨大的變量,會發生很多根本性的調整。
三、疫情之下,對於全球面臨的幾個基本問題,需要我們給出答案。
全球性疫情蔓延已經對人類生存、生活、生活和生命都帶來了嚴峻挑戰。但是比新冠肺炎病毒更可怕的上「政治病毒」,輿論的喧囂把很多人帶入迷茫。
第一,世界到底是會去全球化,還是再全球化?是維持原來舊的經濟全球化秩序?還是構建新型經濟全球化秩序?很多學者說,這一次疫情之後,肯定是「去全球化」。但是我認為,隨著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雲服務、機器人、3D列印這些新技術的發展,世界一定會是重構新型全球化的過程。新型全球化和一系列新技術的核心,就是世界去壁壘,加快互聯互通,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否則這些新技術發明沒有任何意義。第四次產業革命、第四次科技革命和新型經濟全球化,會因為更快地、更低成本地、更無壁壘的互聯互通,使世界經濟連接的更加緊密,而不是使世界永遠阻隔,成為新世紀人類的「冰川時代」。所以,再全球化和新型全球化的過程會加快,對於原有的經濟全球化會有一個揚棄過程,但絕不可能回到老死不相往來的舊石器時代。
第二,世界到底是去中國化?還是會去美國化?很多中國學者,包括美國學者,也包括其他國家的一些學者,認為這次疫情會加快去中國化的進程。現在世界上的逆流形成合流,美國率先發難,一些國家參加對中國聲討、索賠、訛詐與汙名化,還有一些國家要切斷和中國產業鏈的關係。所以他們判斷,疫情將開啟一個去中國化的過程。
我的判斷恰恰相反。我認為,疫情之後會加快去美元化、去美債化和去美國化。因為美國政府在疫情中的表現是世所罕見的,在世界舞臺上的拙劣表演也是非常充分的,加上之前的霸凌主義,大國信用盡失,所謂的民主、道義和人民至上,用他們的實際行動粉碎了自己所倡導的所謂的價值觀和理念。大國信用的坍塌,大國形象的逆轉,使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美元、美債和美國其他的無形資產受到有史以來最大的重創。
所以,我個人認為,疫情之後去中國化,還是去美國化,這還真說不準。4月29日俄羅斯塔斯社記者也問了我這個問題,我當時回答說,這真得說不一定。我個人認為,世界將開啟一個去美國化的進程,而不是一個去中國化的進程。中國將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引領性力量,本來疫情之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增量中就佔三分之一左右。疫情之後中國最先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復學,中國經濟一季度雖然大幅度下滑,但是IMF對世界經濟今年做出的預測,唯一正增長的國家是中國和其他幾個國家。預測中國經濟增長1.2%,明年會強烈反彈到9.2%。我認為,中國經濟如果二季度和下半年做得好,經濟增長恐怕不止是1.2%。
這意味著,中國經濟今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會大大高於去年,明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會大大高於今年。而且,中國有龐大規模的市場,有完善的製造業配套能力,有具有強大市場需求的中等收入群體,特別重要的是中國政治穩定。我們有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正確領導,在疫情中充分體現出中國的制度優勢。
兩廂比較,疫情之後不可能是去中國化,反而會出現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與國際地位迅速提升的趨勢,這在疫情之後完全是可見的。
護士在白宮外高舉犧牲醫護人員照片抗議,圖自今日美國
第三,疫情之後世界上到底是歷史的終結?還是歷史新起點的開始?我感覺,現在一些人思想回到了福山所說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一些政客的思想甚至回到了舊石器時代,分割、分裂、分離,以鄰為壑。我認為舊石器時代人類還要合作互助,但是現在一些國家拒絕合作,在大的歷史潮流中,是逆潮流而動的。在疫情過程當中,有一些政客犯了反人類罪,有一些政客犯了違背歷史規律、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的方向性錯誤。人類是唯一進化為思想者的動物,每一次災難或者瘟疫,都會使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有一次大的提升。所以我說,疫情之後歷史不會終結,而是會開啟新的起點。
第四,人們會重新考慮人和自然的關係,是把人與自然看作生命共同體?還是毀掉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中國自古以來「道法自然」「天然合一」的理念,習近平主席在新時代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會加快成為全球共識。一些霸權國家的「叢林法則」不會永遠獨步天下。六年以來,中國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已經給參與國特別是周邊的參與國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貿易額已經佔到了30%左右,投資已經佔了新增投資額的60%。截至目前,140個國家和中國籤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本。「一帶一路」建設不會因為疫情停止,過去六年打下來的基礎,使人們看到了中國關於處理國家之間進行合作的重要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正確性,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正確性。而且,看到了「一帶一路」建設給發展中國家、落後國家也包括發達國家帶來共同發展、攜手發展的機遇,帶來創造新的投資需求、消費需求、經濟發展需求的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
中國人的理念,特別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先進理念,比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會成為世界的價值觀主流。世界它不會因為疫情停頓,人們仍然要生活下去,各個國家依然要在變動的世界中處理好彼此的關係。
因此,諸如以上的問題,特別是疫情之後到底是去美國化,還是去中國化?等等,都有待深入研究,給出答案。我個人認為,有幾點判斷,即使沒有發生疫情,也是應該形成重要的認識,即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救世主,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應該有霸主,這個世界絕不能繼續容忍騎在別人脖子上拉屎的惡棍,這個世界必須消滅這些靠霸權維護自己已經獲得和正在獲得巨大利益的寄生者和剝削者。這個世界應該充滿光明和正義,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充滿讓人類過上更美好的憧憬和善舉。因此,疫情之後各國的絕大部分國家特別是智者,反思之後會有新的選擇,世界會出現新格局、新秩序、新理念、新生活。當然,形成這種人類理想狀態需要相當長的時期,不可能一蹴而就,會有重重阻力,但這將成為不可阻遏的歷史潮流。
中國在抗擊疫情中的傑出表現,儘管遭到了抹黑和一些國家的訛詐,但是我們要看到,這種西方所謂的「文明」,西方政客的虛偽,不僅被大部分國家和人民拆穿,也已經被西方國家本身的很多人認識,包括像福山、斯蒂格利茨等更多西方學者的反思。有些西方學者的反思,甚至比中國的學者對他們的反思還要深刻,對他們批評還要透徹。
我認為,中國在疫情之後會成為當前布滿陰霾的世界舞臺上一束陽光,成為正向的、具有引領性的一種積極力量。中國經濟率先復甦,會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發展的穩定根據地。所以,我對世界格局的演化充滿信心,各個國家還有全世界人民通過反思,會採取更加理想、明智和正確的行動,會找到一條邁向美好明天的康莊大道。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