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局下,世界期待中美攜手為世界擔當

2020-12-26 人民日報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大變局的催化劑,使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人類社會面對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民生遭遇重創,國際秩序遭遇二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衝擊。有人說,世界已進入至暗時刻,回不到過去,看不到未來。

河有兩岸,事有兩面。疫情讓世界更加深刻認識到: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利益緊密相連,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面對全球性危機,沒有國家會成為孤島。戰勝當前危機,國際社會必須團結協作。防範未來危機,全球治理亟待加強完善。

舟大者任重。中國和美國分別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是經濟總量佔全球40%的前兩大經濟體,又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維護世界和平、安全與發展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中美在2001年攜手反恐,2008年合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14年共同阻擊伊波拉病毒,2016年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積累了不少共應挑戰的成功經驗。實踐表明,中美合作可以辦成很多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

一段時間來,在各國艱難抗疫情、救經濟、保民生之時,美國少數政客卻極力向中國「甩鍋」推責,推動對華「脫鉤」,拼湊「反華十字軍」。這種做法非但沒有解決美國的問題,反而耽誤了抗疫、拖累了世界;非但沒能遏制中國的發展,反而引發國際社會緊張和反感。一些國家領導人公開呼籲美國放棄搞違背各國意願的「反華聯盟」。美國國內有識之士也表示不希望看到「兩個平行世界」。

美國新政府就任後,中美關係將站在新起點上。國際社會普遍期待美國新一屆政府改善對華政策,同中國合作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棘手問題。國際戰略界不少人士建議,中美可從全球性議題入手拓展合作,既為世界貢獻智慧和力量,又促進兩國關係發展。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認為美國正經歷大流行病、經濟衰退、氣候變化等歷史性危機,將控制疫情、促進復甦、應對氣變等列為施政優先事項。這些問題,實際是當今全球性挑戰的一個縮影,美國憑一己之力難以解決,需要同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來合作應對。

中美面對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是疫情後人類社會將向何處去。不少人將當今世界的危機同大蕭條相提並論,但誰都不願世界重蹈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覆轍。當前中美作出的抉擇、採取的行動,將對未來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兩個大國,一個未來。如何儘快擺脫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經濟大衰退?如何將「後疫情時代」建設得更美好?如何使大變局中的世界保持和平穩定?這些都需要中美兩國以人類共同利益為重,登高望遠,相向而行,共同承擔起時代賦予的大國責任和使命。

共同踐行多邊主義。多邊主義的核心要義是國際上的事要由大家商量著辦。這需要美國改變唯我獨尊思維,同各國以平等協商方式處理國際事務。踐行多邊主義不能坐而論道,而要起而行之,當務之急是攜手抗疫。美方應停止將疫情政治化、借疫情搞汙名化,同中方一道支持世衛組織發揮全球抗疫領導作用,推動國際聯防聯控和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助力國際社會儘早戰勝新冠病毒這個共同敵人。多邊主義是促進團結合作的,不是用來製造分裂的,不能打著多邊旗號搞「小圈子」、煽動集團政治。

共同促進全球治理。全球性挑戰上升和全球治理不足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矛盾,中美要尋求最大公約數,著力消除全球治理赤字。應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國際地區熱點問題政治解決,支持世貿組織通過改革增強有效性和權威性,攜手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共識,加強公共衛生、減貧減災、防擴散、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等領域對話合作,共同打擊各類跨國犯罪和恐怖主義,將網際網路、外空、深海、極地等「新疆域」打造成國際合作新領域。遇到分歧應通過對話解決,不能以熱戰、冷戰或貿易戰等方式相威脅。

共同維護國際秩序。二戰後中美同各國攜手締造的國際秩序,為世界長期穩定繁榮提供了重要保障,應得到傳承和維護。世界上只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只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美作為大國,應帶頭捍衛國際體系和規則,帶頭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帶頭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促進國際公平正義,不能搞例外主義和雙重標準,更不能試圖推翻秩序或另搞一套。

共同領航疫後發展。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要用它來開啟更加美好的「後疫情時代」。中美應共同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自由貿易,支持公平競爭,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倡導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應抓住世界經濟數位化變革機遇,拓展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加強人工智慧、智慧城市、數字貨幣等領域對話協調,促進全球數字治理規則制定,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發展環境,充分釋放數字經濟潛力,助力世界實現更高質量、更具韌性的發展。

人類歷史潛流深沉,關鍵的轉折卻往往只有幾步。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十字路口,容不得試錯,經不起遲疑。美國須作出正確選擇,同中國一道拿出無愧歷史的大國擔當,推動人類社會朝著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穩定繁榮的方向前行。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 對世界盡責
    本文轉自【外交部網站】;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 對世界盡責——在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上的演講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 王毅(2020年12月11日,北京)藉此機會,我首先要感謝各位專家學者對中國外交的支持,也期待大家繼續貢獻真知灼見。2020年是人類歷史進程中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引發全球性危機,各國人員往來按下了「暫停鍵」,世界經濟增長掛上了「倒車擋」,強權政治、冷戰思維沉渣泛起,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橫行,人類發展面臨空前風險挑戰,國際形勢進入動蕩變革期。
  • 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原標題: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美關係被認為是對全球未來影響最大的關鍵變量之一。深度交融的兩大經濟體在過往幾年陷入雙邊關係40多年來的最低谷,一波三折的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是否會迎來轉圜?中美應如何面向未來建立建設性雙邊關係並推進全球治理?
  • 王毅: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對世界盡責
    導讀2020年12月1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京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 對世界盡責」的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來源:中國新聞網(cns2012)作者:安英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美關係被認為是對全球未來影響最大的關鍵變量之一。深度交融的兩大經濟體在過往幾年陷入雙邊關係40多年來的最低谷,一波三折的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是否會迎來轉圜?中美應如何面向未來建立建設性雙邊關係並推進全球治理?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 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網「中美不但沒辦法『脫鉤』,而且經濟聯繫越來越緊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美關係被認為是對全球未來影響最大的關鍵變量之一。訪談實錄摘編如下:中新社記者:您的新作《變局——中國智庫專家視角》近日發布,被外界認為是「從歷史大視野來看世界變局和中美關係的力作」。在您看來我們當下正面臨怎樣的世界變局?
  • 大變局下中國的「變」與「不變」——讀《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
    ▲《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  遲福林主編  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以來,雲譎波詭的國際形勢推動大變局加速演變。如何認識當前的大變局,如何擺正中國的定位,於驚濤駭浪中把握「變」與「不變」,是當前的重要課題。  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主編的《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一書,於紛繁的線索種提供了諸多有益的思考。書中的文章都由大家寫就,雖未帶入疫情的發展背景(從內容來看書稿很可能成於疫情之前),但一些對於大變局的思考和判斷仍有深刻的洞察力。
  • 人民論壇網評|大變局下的青年責任與擔當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新時代中國青年有必要堅持歷史思維和辯證思維,對當前「大變局」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知和把握,並重新思索自身的責任與擔當。新時代中國青年應歷史地看待當前「大變局」。放眼人類歷史長河,幾乎每一部歷史都是由變革推動並組成。
  • ...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與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
    01 研討會簡介2020年12月5日,「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與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召開。論壇旨在通過思想碰撞,深度解析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共探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之路。
  • 劉江永:世界大變局與中美日三國戰略選擇
    引子在世界大變局中,戰後國際格局重大變化的主要標誌是「世界老二」易位。蘇聯、日本皆不例外;21世紀以來歐盟也由盛轉衰。未來國際格局可能有三種前景:1.中美兩極對抗體制;2.中美競爭合作的「兩極多元體制」;3.世界各大力量多元並存,構建多元一體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 大變局下中國外交如何破局?
    著眼中長期發展趨勢,人類社會在經濟發展、國際秩序、國際格局等方面正經歷許多深刻而又積極的變化,這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環境,這是一個最壞的時期,也可能是一個最好的時期。
  • 專家學者在武大經管共探 「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與理論經濟...
    01 研討會簡介2020年12月5日,「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與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召開。論壇旨在通過思想碰撞,深度解析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共探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之路。
  • 鄭永年:世界大變局與中國創新的未來
    世界大變局未來發展的之一是中美兩國的技術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我們今天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那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我們的國家、企業、技術創新意味著什麼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由中美關係的變動引起的。大家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現實是中美已經陷入了一種深刻的新型冷戰狀態。上一個冷戰,即美蘇之間的冷戰,經歷了半個世紀。所以我們要思考接下來至少半個世紀的事情,而不僅是五年十年的事情。
  • 為中日攜手應對疫情下的全球變局凝聚智慧與共識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在主旨演講中指出,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日雙方應增進政治互信,夯實兩國關係發展基礎;推進抗疫合作,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堅持擴大開放,拓展兩國更高層次互惠合作;推進人文交流,厚植兩國友好根基;奉行互利共贏,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 大變局中的中國與世界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講不要浪費世界大變局帶來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性機遇,不要浪費中美兩個大國戰略博弈帶來的中國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現代化的歷史性機遇,對中國來說,這個博弈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那麼,在對外開放中值得重視的問題又是什麼呢?在過去40餘年中,有三個問題值得總結和引起重視。
  • 現代院報告: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變局演進
    世界變局加速推進報告指出,2020年是二戰結束與聯合國成立75周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突如其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戰疫加劇國際格局「東升西降」「中進美退」,大國博弈激烈複雜,全球治理備受考驗,地區熱點有增無減,政治思潮相互激蕩,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 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努力使下一階段的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有記者問,美國國務卿龐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的中國政策不可逆轉。中方對此有何評論?他指出,保持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事關兩國和世界人民的命運和福祉。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取決於美方的正確選擇和雙方的共同努力。當務之急是雙方共同努力,消除各種幹擾阻力,實現中美關係的平穩過渡。王毅對促進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提出五點建議。
  • 世界大變局迎來中國時刻!
    當今世界正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大國戰略博弈全面加劇, 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基於對世界大勢的敏銳洞察和深刻分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一個重大判斷 :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日益複雜的國際局勢走向何方?中國是否具備足夠的「抗壓能力」?
  • 金燦榮:解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或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
    導讀9月26日,金燦榮教授在觀學院做了題為「百年變局與中美關係」的演講。在他看來,近些年世界亂象叢生,而在經歷了今年的新冠疫情之後,全球的不確定性又增加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謂對當今國際局勢最好的概括。
  • 國紀平:大變局中的中國與世界
    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中國順應歷史潮流,肩負大國責任,堅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成為大變局中不變的穩定力量。(一)2019年的世界被諸多歷史記憶串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二戰爆發80周年、「大蕭條」爆發9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歷史變遷,時空交錯。
  • 穿越大變局——中國高端智庫領軍人物的銳視角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關係是決定變局走向的關鍵變量之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指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在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發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文玲同志是其中的重要一員。他強調,"她長期主持中美關係和經貿合作課題的研究工作,經常參加雙邊交流活動,和美方重要人士對話,一些建議和策略獲得有關方面的積極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