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岑鞏】不毛地變成「花果山」

2021-02-13 今日岑鞏

        近年來,貴州省岑鞏縣把石漠化治理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全縣上下拿出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因地制宜,大力開展石漠化治理,向「地球癌症」宣戰,點石成金,讓一片片不毛之地變成「花果山」。

        被稱為「地球癌症」的石漠化,是西南巖溶地區最嚴重的生態問題,長期以來成為難以攻克的生態頑疾。地處黔東邊陲的岑鞏,就是典型的巖溶地區。

        岑鞏縣思陽鎮大榕村甘家寨組居住著28戶114名村民,2012年6月29日凌晨,一場山體滑坡讓這裡幾乎毀於一旦,好在村民及時撤離,才未造成人員傷亡。村民甘龍根說,許多年前,百姓以伐木砍柴為生,導致石漠化加劇,光禿禿的石山無法涵養水土,當地常年旱澇交替,一些巖石經常滾落,造成了山體滑坡。


        岑鞏縣轄11個鄉鎮80個村23萬人,境內有大小河流33條,巖溶區域佔全縣國土面積的20%多,大約有近10萬人生活在石漠化區域。如何加強石漠化治理,如何攻克「生態頑疾」?這是岑鞏面臨的一道難題。

        2008年5月,岑鞏縣正式啟動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程,被列為全國100個試點縣之一,從此岑鞏翻開了石漠化治理的新篇章。

為推進石漠化治理工程,岑鞏縣制訂了《關於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程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採取項目帶動、地方財政匹配、群眾參與等方式,分三期工程對轄區內所有石漠化山地進行綜合治理,範圍包括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草地建設、草食畜牧業發展、坡改梯以及小型水利水保配套工程等,由林業、農業等部門共同負責工程的具體實施,全面打造綠色生態岑鞏,在全縣吹響了石漠化治理的號角。

        近年來,在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岑鞏縣科學編制了《滇桂黔石漠化連片特困地區貴州黔東南分區岑鞏縣區域經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2011-2020)》,並通過了省、州審核。同時,把退耕還林、財政扶貧開發、油茶生產等項目有機整合,將資金捆綁使用,推進了石漠化治理工程的實施,以石漠化重災區的大有、凱本、天馬等鄉鎮為中心,以點帶面,向邊遠山區逐步擴散。對治理區域進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種植牧草,以大力發展油茶、茶葉、楠竹、精品水果等經濟林建設為主,對適宜養殖的區域,組織群眾種植牧草發展養殖業。


        「別小看我這些油茶,今年初次掛果後,就實現創收近1萬元。」看著生長茂盛的200餘畝油茶,岑鞏縣羊橋土家族鄉姚寨村夏炎高興地說,真心感謝石漠化治理扶貧項目的扶持,讓昔日的不毛地成了現在的「花果山」,如果明後年達到盛果期後,每年創收60萬元應該不成問題。

        通過實施石漠化治理與產業扶貧相結合,岑鞏還有許許多多像夏炎這樣的受益戶,目前,全縣註冊山地家庭農場100家,發展標準化養殖454戶。

        「以前這片荒山除了雜草外,什麼都不生,感謝政府的扶貧項目,讓我對這片荒山實施石漠化治理,建成了翠紅李基地,既綠了青山,實現創收,又帶動旅遊、農家樂等次生產業發展。」2011年,岑鞏縣思陽鎮岑豐村村民龍家鬆了解到國家加大對石漠化的治理力度後,果斷投資30餘萬元,對野牛塘的不毛之地進行整治,種植翠紅李500餘畝,同時還帶動群眾種植水蜜桃200畝。

        如今,龍家松的翠紅李基地長勢良好,一到春天,山上桃花紅、李花白,甚是惹人喜愛,引來大批遊客觀光賞花,進入生產期的翠紅李不僅可年創收60萬元以上,還能帶動旅遊業的發展,促進農戶增收。

        近年來,岑鞏縣圍繞石漠化治理,整合林業、扶貧、農業等項目資金1.9億元,在石漠化區域建成思州柚基地4萬畝、茶葉基地近4萬畝、油茶基地3.6萬畝、蔬菜花卉基地1.2萬畝、特色種養殖基地3.5萬畝、水蜜桃基地1.2萬畝、工業原料林及楠竹基地1.1萬畝八大農業支柱產業,全方位治理了「地球癌症」,把亂石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如今,沿著岑鞏至石阡公路而上,在龍江河兩岸,原來的巖溶荒山變成了鬱鬱蔥蔥的思州柚基地,春天柚花芬芳,秋季金柚飄香,既讓果農發了「柚財」,又讓柚林美化了環境。據岑鞏縣注溪鎮周坪村年近七旬的果農吳高堯介紹,以前沿河兩岸全是石頭、雜草,雨季來臨,時常出現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現象。為了開發巖溶荒山,保護生態環境,2008年以來,吳高堯帶領家人在一個名叫楠木坳的荒山上開墾出林地60畝,第一個種植了思州柚,如今,吳高堯每年僅靠思州柚就可創收30萬元。在他的帶動下,注溪鎮思州柚的種植面積已達到3萬餘畝,群眾年創收近1億元。

        巖溶披綠裝,舊貌換新顏。「十二五」以來,岑鞏縣林業部門完成石漠化項目投資3000餘萬元,治理石漠化面積72.57平方公裡,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30公頃,完成封山育林9.57萬畝、人工造林8.4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4.89%,比「十一五」末提升1.54個百分點。通過生態扶貧,岑鞏縣新增思州柚、油茶等經果林種植面積近6萬畝,2萬餘農戶每年依靠經營果林、發展養殖可增收5000萬元以上。石漠化治理,讓岑鞏縣變成了青山綠水,變成了金山銀山。(張能秋)

相關焦點

  • 將荒山變成了「花果山」,他是長沙市自強脫貧能手
    將荒山變成了「花果山」,他是長沙市自強脫貧能手 2020-05-16 0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毛地帶
    《不毛地帶》,是日本富士電視臺紀念開臺50週年的巨作,通過一個戰時日本軍官,在戰後投身商界,,為日本的工業現代化和富強作出貢獻,從另一方面去報效國家,個人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中反映了60,70年代日本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很有歷史劇的氣味。
  • 花果山驚現佛光?看出來的人驚呼好美,看不出來的滿是疑惑
    聽說遠方很美,你不要怕天黑,拾柒陪你看遍這世間的山川湖海。孫大聖的老家花果山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畢竟西遊記可是本巨著。雖說楊潔導演86版的西遊記取景並不在花果山真實所在地(江蘇省連雲港市),但是並不影響拾柒對花果山的熱愛 。
  • 夢幻西遊手遊花果山技能是什麼 花果山技能效果詳解
    夢幻西遊手遊花果山技能是什麼 花果山技能效果詳解 來源:網絡 作者:澀澀 時間:2020-12-24
  • 夢幻西遊手遊花果山技能介紹 花果山門派技能
    夢幻西遊手遊花果山技能介紹,夢幻西遊手遊新門派花果山技能是什麼?夢幻西遊手遊花果山技能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很想知道,目前手遊花果山還沒上線,接下來一起看看花果山的技能吧。
  • 「黑山」變成花果山,金沙江畔太甜啦!
    周邊1900餘戶社員看準綠色有機芒果產業好前景,精心種下2.5萬畝芒果樹,把昔日茅草遍地的煤矸石山,變成了秀美的花果山。每到芒果成熟季節,前來體驗摘果、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村民戶均芒果年收入超過8萬元。在各級黨委政府帶領下,當地形成「山尖核桃、花椒樹,半山烤菸,山腳芒果」的生態產業布局。
  • 「生態頤養地•多彩花果山」攝影大賽網上展覽
    「生態頤養地•多彩花果山」攝影大賽網上展覽 2020-12-30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岑鞏思州古城千年記憶
    歷代中央王朝認識到岑鞏對扼控西南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因而十分用心經營。 自唐武德初年,中央王朝即在岑鞏境內設置州、縣加以統轄,岑鞏有史料記載的文明史至少已有1300多年。史料記載,從元世祖至元時期到明清時期,中央王朝曾先後在境內設置思州安撫司、思州宣慰司、思州府加強統治,其治所均選擇在現今的岑鞏縣思暘鎮所在地,曾建有司城、府城以威鎮西南。
  • 「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諸葛亮南徵中的「不毛」是今天哪裡?
    從字的聲調分析「不毛」「瀘水」的問題很容易搞清楚,但諸葛亮說的「深入不毛」中的「不毛」具體哪裡呢?《辭海》對「毛」字的釋義是「廣指地面所生的草木」。《說文解字注》上解釋為::「毛苗古同音。苗亦曰毛,如不毛之地。'
  • 岑鞏:「電子信息+教育」模式 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
    為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岑鞏縣藉助電子科技大學教育資源優勢,引進「繽果英語」,建設貴州省首個英語口語「空中課堂」項目,項目覆蓋縣域內30所中小學,實現岑鞏學子與北美優秀教師「面對面」教學,並建成遠程教育平臺、思政影視智慧課堂等,切實改善了教學環境和教育質量。
  • 花果山:墨香小徑
    可能是年齡的原因吧,現在看景似乎並不多麼傾慕於景色本身,或者說景美與不美都不甚緊要。看景就是放鬆,看景也是悟道。看著看著,就容易心猿意馬,不由自主地因景生情,由情入理,生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道理」來。
  • 花果山為什麼能成為國家4A級景區?
    花果山為什麼能成為國家4A級景區?花果山之名,始見於北宋《太平寰宇記》:「壽安縣嶽頂山在縣西南,又西為花果山」。壽安縣即今宜陽縣,由此可知,宜陽花果山之名早於吳承恩《西遊記》500餘年。
  • 這裡是86年《西遊記》花果山的取景地,背後的石頭就是師徒四人
    西遊記拍攝地 在張家界武陵源裡你就能找到當年的花果山,金鞭溪是86年花果山的拍攝地。讓我們去花果山當大王去吧西遊記拍攝地 張家界之行仿佛就在昨天,那裡的景色有點震撼到我。我記得是在上年的時候,我們公司組織旅遊,邀我們張家界遊,公司定好行程,我們就出發前往——神奇的武陵源了。
  • 淄博「當代植綠愚公」:父女7年把荒山廢坑變成「花果山」
    在淄博淄川,有一位「當代植綠愚公」,七年來,他和女兒一起把一座廢棄多年的礦山變成了山清水秀的「黛青山」。「煤老闆」紮根荒山變身「莊稼漢」張漢修是淄博市淄川區羅村鎮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的煤炭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一度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煤老闆」,家境殷實,生活富足。張漢修的生意越做越大,但心裡老覺得不是那麼回事。
  • 孫悟空未讀書為什麼認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這幾個字
    西遊記寫孫悟空出世之前"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這個是說猴子出世,學爬學走,可見猴子如同普通嬰兒,爬和走都是現學,並非天生。
  • 《西遊記》中的花果山真的存在嗎?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關於花果山,西遊記中有這樣的描述「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箇好山!」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就是花果山。可能有人要問了「花果山不是神話中的山嗎?,真的存在嗎?」
  • 《夢幻西遊手遊》花果山是物攻還是法功 花果山門派屬性介紹
    導 讀 在夢幻西遊手遊花果山是物理還是法系呢?門派體系又是什麼樣的呢?不清楚的話,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難怪孫悟空出生在花果山,你看水簾洞上一任主人是誰?
    (蝸牛看西遊第4932期)文/蝸牛很多人都好奇,天下之大,孫悟空為何出生在了花果山?而且,西遊中有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和北俱蘆洲,為何他選擇了東勝神洲。不是悟空選擇了花果山,而是這位大神幫悟空做出了選擇。
  • 「花果山水簾洞」——寶峰飛瀑
    二十年前,《西遊記》後十五集攝製組在總導演楊潔的帶領下,來到張家界各大景區拍攝《智取通天河》《真假美猴王》等劇情外景,寶峰湖景區的奇峰飛瀑就成了花果山、水簾洞的外景地。 二十年後,花果山的水簾洞,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還有猴子出沒嗎?小編帶你看。
  • 江西贛州把「光頭山」變成「花果山」
    按照系統修復的思路,尋烏探索總結了廢棄稀土礦山綜合治理「三同治」(山上山下同治、地上地下同治、流域上下同治)模式,試點期間推動治理柯樹塘等廢棄礦山,修復面積34.1平方公裡,昔日寸草不生的「光頭山」變成了果香醉人的「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