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荒山變成了「花果山」,他是長沙市自強脫貧能手

2021-01-19 澎湃新聞
將荒山變成了「花果山」,他是長沙市自強脫貧能手

2020-05-16 0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場意外他被機械打斷右手,黃仕其堅守山頭11年,將荒山變成了「花果山」,並帶領80餘名困難殘疾人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5月15日,來自嶽麓區蓮花鎮聖峰果業公司的黃仕其被評為長沙市自強脫貧能手。

「人生有多苦,種出的果子就有多甜。」這是人們對嶽麓區蓮花鎮聖峰果業董事長黃仕其的評價。

▲黃仕其

黃仕其多年前在一次意外中被機械打斷了右手,成為肢體三級殘疾人。2005年,他承包蓮花山1000餘畝土地種植水果,創辦了聖峰果業公司。利用蓮花山自身的海拔差異,探索出層級式種植模式,期間,他不是沒有遇到挫折——2008年的冰雹把果樹全部砸壞、凍壞,黃仕其只好重新購買樹苗栽種。

黃仕其說,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做就要一心一意的堅持。這一堅持就是11年,團隊從當初他一人已經壯大到現在的50餘人,種植面積已達1000多畝,種滿了黃桃、黃金梨等果樹。每年,果園的總產值可達500多萬元。

2016年以來,黃仕其在區、鎮殘聯的指導下,主動安排10餘名困難殘疾人在果園就業,每年開展2-3期殘疾人果樹種植培訓班,累計免費向80餘名困難殘疾人贈送2萬株果苗,促使每戶每年增收2千元—1萬元,幫助殘疾人朋友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今年的疫情面前,黃仕其從容面對,積極配合政府疫情各項時期重心工作,在復工復產和品牌文化宣傳上,下足了功夫。

黃仕其11年堅守山頭,將荒山變成了「花果山」,撰寫了一部令人欽佩的奮鬥!

▲「復工復產 自強脫貧」——殘疾人自強風採展示直播活動現場

今年5月17日是第30次「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助殘脫貧 決勝小康」。5月15日,由長沙市殘聯、長沙市文明辦、長沙市扶貧辦、嶽麓區殘聯、嶽麓區文明辦、長沙廣電新聞中心主辦、長沙市上善助殘服務中心承辦的「復工復產 自強脫貧」——殘疾人自強風採展示直播活動在濱江戴斯酒店舉行。

各區縣(市)殘聯理事長、市五個專門協會主席、各愛心企業、殘疾人朋友及新聞媒體約100人參加了活動。

▲劉雄輝致辭

在活動儀式上,嶽麓區政府副區長劉雄輝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市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左錫濤在講話中指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全市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並要求全市殘聯繫統全力以赴落實殘疾人脫貧攻堅各項任務,群策群力、一鼓作氣打贏脫貧攻堅戰;勉勵廣大殘疾人朋友要汲取榜樣的力量,積極投身脫貧主戰場,努力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表彰10位長沙市自強脫貧能手

一場意外他被機械打斷右手,黃仕其堅守山頭11年,將荒山變成了「花果山」,帶領80餘名困難殘疾人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楊凱崎出生時左上臂殘缺,卻身殘志堅,多年來專注湘繡,成立凱崎湘繡工作室,為殘疾朋友謀福利......近年來,長沙市殘聯大力推進殘疾人就業創業工作,湧現出一批殘疾人自強創業典型,他們經過不懈努力,不僅實現了自身脫貧,還攜手一群困難殘疾人共同致富。

▲活動現場

活動儀式上,現場以及點擊收看直播活動的觀眾通過視頻觀看了10位殘疾人在役情期間不畏艱難、積極進行復工復產自救的感人故事,向社會各界展示了殘疾人朋友不一樣的精神面貌。10位殘疾人朋友充滿智慧的回答和樂觀向上的態度,更是贏得了觀眾熱烈掌聲,將活動氛圍推向了高潮。

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劉增三通過大屏幕向即將受到表彰的10位自強脫貧能手表示祝賀。他說,這10位殘疾人是全市殘疾人朋友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縮影,他們敢於打拼,百折不撓,憑著自己勤勞和勇氣,改變了命運,廣大殘疾人朋友要向他們學習。

湖南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肖紅林通過視頻代表省殘聯向全市廣大殘疾人及其親屬、殘疾人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對長沙市殘疾人事業給予高度肯定、寄予殷切期望。他指出,這些年來,長沙市始終把殘疾人工作作為播灑陽光、傳遞愛心、推進文明的重要事業,幫助殘疾人實現價值、成就夢想,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尊嚴,殘疾人事業各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為全省樹立了標杆。他強調,廣大殘疾人有主動融入社會的迫切要求,有積極創業成才的堅定信心,有實現人生價值的強烈願望,有創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希望全市殘疾人朋友永遠保持頑強的韌勁、奮進的精神、昂揚的鬥志,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貢獻力量。

近年來,長沙市殘聯把殘疾人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積極踐行「弱有所扶」工作理念,除了扶志、扶技、扶產業,還著重從完善政策、兜底保障、康復服務、結對幫扶等多方面著手,助力殘疾人實現脫貧。截至2020年5月12日,長沙市20071名建檔立卡殘疾人中已有18529人實現脫貧。

來 源 | 區文明辦

編 輯 | 何 丹

校 審 | 潘振興 楊 剛 李 丹

原標題:《將荒山變成了「花果山」,他是長沙市自強脫貧能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淄博「當代植綠愚公」:父女7年把荒山廢坑變成「花果山」
    在淄博淄川,有一位「當代植綠愚公」,七年來,他和女兒一起把一座廢棄多年的礦山變成了山清水秀的「黛青山」。「煤老闆」紮根荒山變身「莊稼漢」張漢修是淄博市淄川區羅村鎮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的煤炭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一度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煤老闆」,家境殷實,生活富足。張漢修的生意越做越大,但心裡老覺得不是那麼回事。
  • 村裡種了400多畝花椒,立誓要把荒山變成花果山
    面對荊棘綿延起伏、多石的荒山,如何整地成了一大難題,有人想退卻。在這關鍵時刻中,村主任劉首峰給了大家一個保證。在村組黨員幹部會議上,劉首峰表示,願意對資金不到位的情況下先行賠付,將荒山整理成梯田林地,爭取汝州市獎補政策,發展花椒種植。開弓一不回頭,他就迅速聯繫並租用機械車輛前往禹王山,開始劈山造田活動。
  • 【媒體看岑鞏】不毛地變成「花果山」
    近年來,貴州省岑鞏縣把石漠化治理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全縣上下拿出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因地制宜,大力開展石漠化治理,向「地球癌症」宣戰,點石成金,讓一片片不毛之地變成「花果山」。        被稱為「地球癌症」的石漠化,是西南巖溶地區最嚴重的生態問題,長期以來成為難以攻克的生態頑疾。地處黔東邊陲的岑鞏,就是典型的巖溶地區。
  • 「黑山」變成花果山,金沙江畔太甜啦!
    昔日荒山禿嶺煤灰,今日碧樹果園滿坡。這是記者近10年間先後3次到雲南麗江華坪縣最直觀的感受。華坪地處金沙江中段北岸,曾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煤炭一度佔全縣工業產值的70%以上。2200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上,原煤分布達1800平方公裡。
  • 鉛山永平鎮徐樹林:敢叫荒山變「金山」
    通常來講,這種情況的家庭大多屬於享受政策兜底的特困戶,可不成想這樣的家庭不僅順利脫了貧,戶主還成了村裡創業致富的能手。這個說起就令人肅然起敬的脫貧戶,就是鉛山縣永平鎮盧家村的徐樹林見到徐樹林時,他正在地裡幹活,「家裡的荒山只開墾了一半不到,明年打算繼續開荒。」徐樹林指著不遠處說道,原來雜草叢生的荒山如今變成了「花果山」,種植了獼猴桃、蟠桃、楊梅、馬家柚等各類果樹五六十餘畝,地勢平坦的地方則種上了各類蔬菜,山上還開闢了一條幾百米長的山路。常人無法想像的巨大工程量幾乎都是徐樹林一點點靠自己雙手創造出來的,「沒辦法,這個家,我如果不做,就生活不下去。」
  • 「黑山」變成花果山,金沙江畔太甜啦
    ◎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昔日荒山禿嶺煤灰,今日碧樹果園滿坡。這是記者近10年間先後3次到雲南麗江華坪縣最直觀的感受。他說,以前山坡樹少風大空氣熱,吹來的粉塵漫天飛舞,眼睛都睜不開。自己在採煤區種樹,挖的樹坑裡浸出的都是髒水,牛羊都不喝。最惱人的是,乾熱的金沙江河谷,水分蒸發量大,山區植被難存活、莊稼灌溉難,當地傈僳族、彝族、傣族、苗族群眾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5年前,全縣有27個貧困村、有458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7262人。
  • 昔日「火焰山」變成如今「花果山」
    上世紀90年代,種樹能手賴木生到河田鎮的山頭開荒栽果樹,一看傻了眼——薄薄土層下儘是砂石,連草都沒有,樹怎麼栽?荒山何時能復綠?貧窮與生態脆弱相伴而生,出路在哪?2「進則全勝,不進則退。」1983年,國務院召開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將環境保護確立為基本國策,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視察長汀後,總結出了《水土保持三字經》。同年,省委、省政府把長汀列為全省治理水土流失的試點。
  • 陳水燕:勇戰荒漠「女愚公」脫貧路上綻芳華
    她用28年時間,將一片「天空無飛鳥,地上無荒草」的700多畝石漠化荒山披上綠裝,變成「花果山」,並帶動10多戶貧困戶脫貧增收,先後榮獲「全國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雲南省雙學雙比女能手」「紅河州勞動模範」、雲南省脫貧攻堅「社會扶貧模範」等榮譽。
  • 脫貧攻堅 殘疾人自強奮進
    本報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葉子、陳勁松)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1日上午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自強脫貧的殘疾人和助殘扶貧的工作者等基層代表圍繞「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5年來,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成就,農村貧困殘疾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根本解決,針對貧困殘疾人特殊困難和需求的兜底保障措施不斷完善。見面會上,幾位基層代表分享的故事展現了脫貧攻堅中殘疾人群體的奮進力量。「吃飽不忘救命糧,脫貧不忘共產黨」「大家看,這是我們的隆隆薯商標,是基於一個土豆的形象。
  • 【脫貧故事】致富能手羅讓的脫貧之路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前,一家子是村子裡出了名的困難戶。從2014年評為貧困戶開始,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駐村幹部的幫扶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羅讓從村裡有名的貧困戶,逐漸成長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並在2020年被評為了光榮脫貧戶。 山溝溝成長起來的致富能手
  • 龍山洛塔鄉:開荒山種錐慄 齊聚力量奔小康
    龍山洛塔鄉:開荒山種錐慄 齊聚力量奔小康 2020-08-21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在桃源,一枚梨改變了一個村
    紅網時刻為您推出《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四月的陽光正好,常德市桃源縣熱市鎮龍家嘴村的玉露脆梨園裡,30餘名村民在果園裡疏果,這片果園承載著全村老少的小康夢想。「種出一個花果山」玉露脆梨是新疆庫爾勒梨和雪花梨雜交育成的新品種,汁多、酥脆、口感好,能賣出高價。但種植難度大,種出來後闖市場的風險也不低,如果僅靠村民自己扛風險很難下這個決心。湖南省人大代表、龍家嘴村黨支部書記龍建山卻將它變成了現實。
  • 2020年度長沙市青年文明號、長沙市青年崗位能手擬表彰名單公示
    2020年度長沙市青年文明號、長沙市青年崗位能手擬表彰名單新鮮出爐快來了解一下!2020年度長沙市青年文明號創建、長沙市青年崗位能手評選工作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廣大青年的積極參與下,經過推薦申報、嚴格評審等環節,現已進入公示階段,接受社會廣泛監督。
  • 待到漫山橙熟時——記全省自強模範陳志明
    待到漫山橙熟時——記全省自強模範陳志明9月,秋天如約而至。全省自強模範、贛州市信豐縣留香家庭農場負責人陳志明搖著輪椅,穿梭在果園裡,為工人分配工作。望著日益成熟的臍橙,他笑著說:「再過2個多月,我們的臍橙、紅柚就大豐收了!」
  • 湖南衡東縣荒山裡「種太陽」 「陽光」照亮脫貧路
    種在荒山裡的「太陽」照亮了當地貧困戶的脫貧之路。 衡東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衡陽6月13日電 (周健 王昊昊)在湖南衡陽衡東縣霞流鎮大泥塘村1組南面的山坡上,一塊塊蔚藍色的光伏發電組件,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 「中國的脫貧智慧」小康路上一個不掉隊 南昌周青山自強自立成脫貧...
    近年來,江西全省上下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感恩奮進、盡銳出戰,實現2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脫貧攻堅的路上,贛鄱大地湧現出一批批先進個人,他們滿懷激情,用智慧和勇氣,帶領大家走上致富之路。
  • 2020年度長沙市青年文明號、長沙市青年 崗位能手擬表彰名單公示
    2020年度長沙市青年文明號、長沙市青年崗位能手擬表彰名單公示       2020年度長沙市青年文明號創建、長沙市青年崗位能手評選工作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廣大青年的積極參與下,經過推薦申報、嚴格評審等環節
  • 《書記的鄉間午餐》27日走進麻陽楠木橋村 感受「花果山」上的蓬勃...
    紅網時刻11月26日訊(記者 萬謙 李智)從豔陽高照的夏末,到寒風凜冽的深冬,歷時近4月,大型融媒體直播報導《書記的鄉間午餐》將迎來最後一場直播。11月27日上午,節目組把鏡頭對準麻陽縣譚家寨鄉楠木橋村,一起探尋在湖南西部的深山裡,如何實現「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脫貧故事。
  • 江西贛州把「光頭山」變成「花果山」
    2018年以來,瑞金依法關停兩座礦山,綜合利用廢棄石場遺留的礦坑,將其成功打造成實景演藝的文化旅遊項目。這個「點石成金、變廢為寶」的創意手筆,成為贛州市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建設、築牢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生態屏障的樣板。
  • 全區自強與助殘脫貧典型巡迴宣講團走進寧夏大學傳遞榜樣力量
    「我從大家眼中的『拖累』,變成幫助更多的人發家致富。」......12月3日,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共同舉辦的「小康路上 奮鬥有我」——全區自強與助殘脫貧典型事跡巡迴宣講走進寧夏大學。黃鶯、付國剛、李耀梅等6名殘疾人自強與助殘脫貧典型,為100餘名師生、西夏區殘工委成員單位幹部職工代表及殘疾人代表講述了他們勇於追逐夢想、自立自強的感人事跡,向眾人傳遞榜樣的力量。寧夏肢殘人協會主席付國剛,小時候因一場意外失去一條腿。他憑著一條腿、一副拐杖和一雙勤勞的手,走上了創業的道路,並帶動更多殘疾人創業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