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電視劇中,聰明睿智的胤禛在奪嫡始終處於弱勢,後來卻憑藉自己的能力成功逆襲,前期他總是備受冷落,勢單力薄,包括康熙所在的眾人都在熱火朝天尋找《百官行述》之時,最先找到的胤禛卻當著眾人的面一把大火燒了這個燙手山芋,這一舉動可是得罪了眾人,眾人都氣得牙癢,罵他是個瘋子,反觀康熙並沒有懲罰這個兒子的反常舉動,千古一帝康熙卻笑而不語,如釋重負,這是為何?
話說平庸太子被赦免之後重回太子之位,在宗人府接受過改造教育之後,這個怯懦的太子準備改頭換面重新做人,其一他就是要擺脫別人的控制,不再受任何人的擺布,他謹記康熙那句大丈夫靠自己掙出來才體面,要說智慧這種東西也許真的是天生的,太子的段位還是低的很,頭腦簡單的他居然把對手八阿哥的人全部免職,唐熙恨不得重新給他關進宗人府。
其二他又把目光放到了朝廷大臣任伯安手中的《百官行述》,任伯安何許人也,江蘇巡鹽道,揚州是明清時期的食鹽轉運中轉地,鹽業更是揚州的支柱產業,這是一個油水非常大的觀點,在揚州地區官位最高,因為鹽業利潤大,這裡灘涂腐敗的不良風氣慎重,刑部冤獄案事件中,他因為弟弟殺人丟了這個肥缺職位,他想投靠太子,獻上《百官行述》,以獲得自己官府原職。
《百官行述》又為何物,這是清朝300個官員們勾結腐敗的證據,就是朝廷所有官員們的死穴,任伯安當年曾在吏部供職,狡詐陰險的他利用職務之便,偷偷搜羅記錄下來朝廷所有官員們的黑暗歷史,為的就是有朝一日交給八阿哥挾持百官,為自己謀得平步青雲的升官發財之路,這不是變相的竊取國家機密嗎?
不得不說這個任伯安確實缺乏職業道德,眼瞅八爺黨幫不了自己,他轉而投靠太子,以《百官行述》為誘餌,讓太子幫忙放了自己在監獄中的弟弟,太子想要把這個證據掌握在手中,便使連環計逼迫刑部十三阿哥放了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和劉八女,誰曾想胤詳與胤禛巧妙配合,二人將計就計,把《百官行述》奪到了自己手中。
《百官行述》是很多皇子都想得到的,此證據在手,也就是把滿朝文武鑽在了手心兒裡,十分有利於他們將來收買人心爭奪帝位,胤禛就是胤禛,是大清朝最不一樣的煙火,他拿到了《百官行述》,召集各皇子和尚書房馬齊,在眾人的見證下將《百官行述》燒掉,他為何要將這麼重要的文件燒掉呢?
其一、《百官行述》這個文件已經放到明面兒上,也會為擁有之人帶來控制朝廷謀權篡政的嫌疑,擁有的人和看過的人都會招來殺身之禍,尤其是對這些阿哥們來說,他當著眾人燒掉就是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更是為了向康熙表明自己的忠心。
其二、緩解康熙進退兩難的局面,他如果把這重要文件交到康熙手裡,犯下重案的百官必須嚴懲,一旦嚴懲,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員都在內,大清朝的管理層面臨垮臺的危險,康熙肯定又恨又惱,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再者如果《百官行述》到了皇子手裡,朝廷直接會被架空,自己豈不是成了光杆司令,故而胤禛當時沒有邀請康熙到場。
而是邀請康熙身邊的秘書到場,讓手下人傳達給康熙這樣的消息,也算是提前知會了康熙,不算自己擅作決定,盲目判斷,算是成全了康熙的面子和裡子,胤禛這一把火燒得恰到好處,這把火解決了很多問題,百官也不用戰戰兢兢,慌亂無比,康熙也不用進退兩難,這一把火康熙如釋重負,這一把火保證了朝廷管理層的穩定,康熙心中說不定得豎大拇指,更不會去處罰這個兒子了。
其三,胤禛這把火有自己的私心,他此舉也是為了暗中打擊太子黨和八阿哥黨,最初《百官行述》是八阿哥黨私下秘密搜集,這些文件更是用來要挾百官架空朝廷,太子也是對此物寄予已久,一為鞏固自己的地位,無論這兩黨派誰得到,都會成為朝堂之上最強悍的一股力量,肯定不利於將來自己的發展,也會成為自己前行路上最大的阻力,對自己百害無一利。
他肯定是不會讓政敵得到的,這把火也讓朝廷之中很多大臣感謝他,黑歷史隨著大火付之一炬,終於不用擔心哪天被檢舉揭發了,終於能夠安安穩穩睡個覺了,康熙輕鬆了,他們也輕鬆,危急關頭這個最不受關注的四阿哥竟然救了他們一把。
除了八爺黨,這一把火可謂燒的皆大歡喜,胤禛還悄無聲息的為自己贏得了人心,康熙還會覺得他顧全大局光明磊落,別看胤禛文化造詣一般,武學平庸,但是朝堂之上論手段誰能比過胤禛,深宮鬥爭論權謀,誰又能與其爭鋒,這就是帝王之術,他就是如此深諳此道。
他擔心兒子向自己稟報,也疑惑兒子為什麼不向自己稟報,一旦稟報,獎懲都不合適,聰明的胤禛選擇不稟報,他十分清楚康熙心中的擔憂,這件事兒不了了之就是最好的結果,如果他去邀功,康熙面子上怎麼過得去,豈不是給朝廷做了最壞的表率,有失自己的公允,助長不良之風。
如果他來舉報,康熙只能明面上罰他,他才不會去自討沒趣,這樣不吭一聲正趁康熙的心,一把大火這件事兒就完美的解決了,各位看官們,你們覺得這把火燒的妙嗎?不如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