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事兒你還想發朋友圈嗎?可能不想。
曾幾何時,我們剛使用微信時,每天就是看朋友圈,發朋友圈,不亦樂乎。
但是現在既沒有屏蔽、也沒有刪除,就是不想發朋友圈了。
有時你的一句無心之語,就可能惹來了微信好友的不滿,輕者彼此怨恨,重則永不來往,相互刪除。
人其實是有隱私的,你不碰我的隱私,我們歲月靜好。你碰了我的隱私,毀了我的快樂,所以對不起,你要付出代價,不管你是誰。
我們現在可以表達的地方很多,微信、微博、自拍、視頻等等,朋友圈想說的話卻越來越少了。微信好友列表中的名字越來越多,朋友圈的動態卻不常見了。
我發的一條朋友圈消息,停留在2016年6月。
在這之前,朋友圈裡,大家熱衷於分享自己的生活,看過的風景、家人的快樂時光、同學聚會、美食美景奇聞趣事,大家很高興展示自己的生活,那時真的很熱鬧,插科打諢,各種網絡用語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也都很願意分享。
隨著」私生活「越來越多地被分享,評論解讀越來越厲害時,這種分享和欣賞的平衡便被打破了。說得多,曬得多,被稱作為」炫耀「,甚至被孤立,分享者最後乾脆閉上嘴不講了。
朋友圈設置了僅展示半年的內容,但已經有許多個半年沒有更新了。因為所有的朋友圈,都在以私聊的方式發給了在乎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人了,在這個小空間裡,更能夠獲得理解和快樂。
當人類的歡喜不能相通,便會有人覺得吵鬧,萬一不小心惹到周遭的議論、閒言碎語,招架他們需要花大力氣,只能小心翼翼地隱藏自己。所有的失聲,都是為了避免解釋,這些個沒由來的惡意,才是最大的惡意。
有時苛刻的環境打破了這樣美好的存在,更掩蓋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有時一句話就惹來了多少非議,於是越來越多真實的聲音被淹沒。時間久了,便沒有人再願意講心裡話了。
我們都在等好友發朋友圈,也期待那一份熱鬧。是這次疫情,讓久違的朋友圈又重新活躍了起來,大家開始問候關心,叮嚀囑咐,互道平安。經過這次災難,人們開始看淡得失,開始慢慢思考,少了對世事的苛責,彼此都多了一份理解。
再相聚已無顧慮,人們現在通過各種渠道,在盡情地無所畏懼地表達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旁若無人地分享著精彩的生活日常,簡單而快樂,愜意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