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醫技術】「腿變直了,膝關節也保住了!」創傷骨科開展微創精準...

2020-12-11 騰訊大渝網

微創精準保膝治療

「真的不疼了,而且腿還變直了!」術後第3天已經能夠下地行走的患者李某激動地說。李某在沒來我院就診前,已被膝蓋疼痛折磨了2年多的時間,到處求醫都被告知要換關節,雖然身體康健,但因膝蓋的疼痛,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直到聽說我院創傷骨科開展了微創保膝技術治療關節炎,趕緊來到我院就診。

入院後,創傷骨科醫生立即對李某進行了詳細查體,查體影像顯示患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非常嚴重,尤其內側間室嚴重磨損,外側間室和髕股關節完好無損,膝關節內翻明顯。簡單地說就是左腿單腿變羅圈了。

隨後,創傷骨科主任隆曉濤帶領團隊對患者李某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後,為他制定了個性化階梯治療方案,隆曉濤認為患者的情況非常適合施行脛骨高位截骨內固定術(HTO),這個手術不僅可以糾正患者膝關節內翻畸形,解除疼痛,而且還能保留患者的膝關節,並且恢復快,效果明顯,術後三天即可下地行走。

手術由隆曉濤主任主刀,帶領手術團隊先就患者李某的膝關節內翻情況精準糾正,並且將撐開的骨質牢固固定。手術採用腰麻方式,外部所見只切開了一個5釐米的小切口。

「很多醫生讓我做膝關節置換手術,我一直恐懼不能接受,沒想到重慶市人民醫院開展的微創保膝技術不但解決了我多年的膝蓋疼,還保留了我自己的膝關節,還有啊,我的腿還變直了,真是神了!哈哈哈!」術後的患者李某爽朗地笑著說。

人醫科普

保膝治療發展趨勢

膝關節炎是常見的慢性骨關節病,嚴重影響中老年肢體功能、生活質量,早期保守治療難以有效緩解軟骨的退變,常常發展到重度骨關節炎,最終行膝關節置換術。目前膝關節置換術是治療重度骨關節炎的有效手段,但常常也合併相應的併發症,如假體感染、假體周圍骨折、假體磨損、鬆動,導致後期翻修困難,影響預後,同時醫療費用支出也相應增加。對這些問題的深入認識,促進了保膝理念的發展,對於膝關節的治療以保膝和換膝的階梯化治療方案。脛骨高位截骨術(HTO)即是早期保膝治療的重要方式之一。

HTO手術方法

HTO有三種截骨方式:

內側開放式楔形截骨

外側閉合式楔形截骨

弧頂型截骨

以截骨方式使用最廣泛,在遠期治療效果上,OWHTO與CWHTO並沒有顯著的差別,在兩種截骨方式治療單一內側間室骨關節炎的隨機對照研究發現,兩種治療方式在短期疼痛程度、關節功能評分及活動能力上無顯著差異,遠期術後的失敗率也無明顯差異。然而 CWHTO需要腓骨截骨、分離腓總神經、脛腓上關節分離、脛骨近端骨量丟失、力線難以精確調控等缺點,而OWHTO從脛骨內側顯露,解剖結構簡單,不需腓骨截骨,不易損傷神經,張開截骨易於術中調整矯正力線等優點。

創傷骨科-優勢

目前影像學、數字骨科的發展,可以在術前進行截骨計劃,模擬截骨矯形的程度。列印技術的發展及在骨科學中的應用,能夠解決骨科手術中的部分難題。我院創傷骨科是重慶市最早開展HTO手術的醫院,其數字骨科工作室在3D列印及骨科精確術前規劃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尤其在脛骨高位截骨術中,通過術前設計截骨部位及矯正角度,個性化制定截骨模板。可使保膝手術更為精準、微創。

專家介紹

擅長:骨創傷、骨關節周圍損傷,以及對複雜骨關節損傷、四肢骨折處理、骨折不癒合及股骨頭缺血壞死、髖膝骨關節炎及骨病的治療,尤其擅長利用數字骨科精準矯正畸形。

學術任職:

國際矯形與創傷外科學會中國部數字骨科學會委員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骨腫瘤學組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新與轉化專業委員會骨與關節感染工作委員會成員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創傷分會委員

《中華創傷雜誌》特約審稿專家

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協會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重慶市醫師協會創傷分會常務委員

重慶市醫院協會骨科管理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常務委員

重慶市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創傷學組委員

重慶市預防醫學會骨與關節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

重慶市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骨關節外科學組委員

重慶市運動醫學專委會委員

重慶市醫學會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專家庫成員

重慶市勞動能力鑑定醫療衛生專家庫成員

重慶市司法鑑定專家委員會成員

重慶市工傷傷殘鑑定專家庫成員

重慶市江北區藥品與醫療器械安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專家組專家

門診時間:每周四上午 兩江院區

相關焦點

  • 巧手再造健康骨骼 ——湖北省臨床重點專科、荊門一醫骨科四大病區...
    荊門新聞網訊 日前,湖南省龍山縣61歲的鐘女士,再次來到荊門一醫骨科,接受了右側膝關節置換手術,這是繼兩年前左膝關節置換後鍾女士在荊門一醫接受的第二次手術。鍾女士為何捨近求遠,從湖南來到湖北,選擇荊門一醫這所地市級三甲醫院進行骨科手術?這得益於荊門一醫骨科強大的醫療水平和技術實力。
  • 嚴重關節炎能保住膝關節了!青大附院論壇現場演示微創保膝手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雅潔9月25日,全國微創保膝高峰論壇在青島開展,全國權威骨科專家齊聚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嶗山院區,就微創保膝技術展開討論。張英澤院士團隊還在論壇上進行了微創保膝手術演示。據了解,本次論壇是青島市舉辦的首屆關於微創保膝技術的研討會。
  • 骨科醫生眼睛的延伸技術——關節鏡微創手術
    骨科醫生眼睛的延伸技術——關節鏡微創手術 2020-04-13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醫力量|金牌名醫: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隆曉濤
    他帶領科室所有醫生全面開展骨科手術,全年手術死亡率低於0.5%,達國內先進水平。個人全年門診量平均1500餘人次/年,獨立處理疑難病例佔98%,參加各類三級手術300餘例/年,四級手術100餘例/年。參加院內會診近200次/年,院外會診近30次/年。
  • 懷化骨科技術新革命 髖關節置換微創時代來臨
    2020年上半年,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在懷化率先開展了單側髖關節SuperPath髖關節微創置換術,成功為幾十例老年患者解除多年髖關節疾患痛苦。單側髖關節SuperPath髖關節微創置換術採取小切口,切口僅長約5-6釐米,不再進行肌肉及肌腱切斷,術中出血少,手術當天能下地行走,第二天即可自行如廁,沒有其它不適,術後傷口完全癒合,髖關節活動無影響,可以正常蹲坐,術後兩周傷口完全拆線,痊癒出院。患者很是滿意:「這個手術沒什麼痛苦,恢復挺快的,這樣我能少住幾天院,減少一些費用。」69歲的王某如是說。
  • 濟南三院劉華水:讓骨折手術更加精準微創,是一輩子的追求
    擅於複雜骨折的微創治療,精於骨盆骨折微創手術,專於骨科機器人輔助下骨盆骨折手術,與機器人共舞的濟南三院創傷骨外二科主任劉華水,不畏艱險勇於創新,開創了骨盆骨折微創精準手術新時代。
  • 微創還是開放?東區骨科UBE技術給你新的選擇!
    在聽說鄭州人民醫院東區骨科開展了「單側雙通道UBE脊柱內鏡技術」後,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前來就診。 田明波主任在聽到小葛的情況後立即召開了全科室的病例討論,針對患者的腰椎間盤椎管狹窄病情及患者年齡的特殊性進行反覆論證,最終選擇使用國內前沿的「單側雙通道UBE脊柱內鏡技術」為小葛行手術治療。
  • 飛行員患上「腰突」 重醫附二院骨科微創術式助其重返藍天
    飛行員王行(化名)在接到復飛通知書後,第一時間向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博士楚磊報喜。感謝骨科團隊的精心醫治,讓他得以告別「腰椎間盤突出」,通過嚴苛的腰部功能評估,重返他熱愛的藍天。「根據患者的情況,建議其選擇微創經皮脊柱內鏡手術,該手術創傷小、出血少、併發症少,費用低、術後恢復快等優點,為廣大醫生患者所認可。但因患者職業的特殊性,我們在手術時需更加謹慎地避免神經損壞,手術操作難度也相應增大。」即便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了,也需要極為高超的手術技巧與精準的定位。手術如期進行,實施靜脈複合麻醉後,患者在手術期間一直處於清醒狀態。
  • 新技術!男子2年前左膝受傷,普醫為其重建前交叉韌帶,有望重返足球場
    近日,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對口支援專家、運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莊建的指導下,普定縣人民醫院骨科順利開展一例膝關節鏡下解剖重建前交叉韌帶手術。患者華先生身形健壯,愛好足球。2年前,在一場足球比賽中不慎扭傷左膝,當時腫脹疼痛,未引起重視,自行口服藥物、推拿按摩等治療,效果欠佳。
  • 「量體裁衣」——微創技術解決重度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是骨科常見病,多發病,如何治療是困擾很多患者的一大難題。臨床上對該病的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但對於症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者,手術則是更佳治療方案。對於已經出現行走困難的重度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來說,一旦錯過微創治療,往往需要選擇開放手術才能解除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進而緩解下肢麻痛,恢復行走能力。
  • 骨科微創手術+快速康復理念 更多患者在市人民醫院獲益
    你能想像,一個骨科手術,只需要4、5天的住院時間?術後當天可以正常進食,第2天,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動?術後也不用插引流管、尿管,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移除支具?……不要以為這是美好的幻想,近年來,重慶市人民醫院骨傷骨病研究中心(簡稱「骨科中心」)推行的先進的微創技術和快速康復理念,已讓許多的骨傷骨病患者受益。
  • 【每日學術】微創與精準時代的關節外科
    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 approach, SuperPath)由Chow 於2009 年首次提出,並在2014 年在國內各大醫院相繼開展,成功地利用SuperPath 微創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患者進行治療,也實現了我國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在一些方面與世界微創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的同步發展
  • 骨科專家夏慶:不僅帶來技術 還為廈門育人才
    夏慶經常教導年輕醫師,且不吝於給年輕醫師學習發展的機會,「除了帶來先進技術外,希望能培養一批年輕的骨幹人才,變『輸血』為『造血』。」  上海總部骨科有關節外科、脊柱外科、運動醫學等7個亞專科,如何做實做細每一個亞專業,是夏慶給廈門醫院骨科制定的發展方向。夏慶希望,每一位接受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骨科診治的患者,都能真正提高生活質量。
  • 邯鄲市骨科醫院成功開展髖關節鏡手術
    近日,邯鄲市骨科醫院骨四科成功為一名女性患者完成髖關節鏡手術,這是我院髖袖損傷合併髖關節撞擊症候群的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成功的解決了患者髖疼頑疾。患者60歲,女性,日常行走髖關節前方和腹股溝區及臀部酸疼不止,伴隨刺痛感,患者輾轉多方求醫,治療效果不明顯。
  • 骨科「微創」手術是什麼?這篇文章告訴你
    相信「微創」這個詞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隨著外科手術技術的日新月異,「微創」手術如雨後般的春筍在外科的各個領域迅速開展起來。微創手術提倡小切口,減少軟組織的剝離,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孔鏡手術的發展,與骨科相關的有椎間孔鏡和關節鏡,一些創傷骨折手術和關節置換術也提倡微創以加速術後康復,下面來和大家簡單聊一聊這些微創手術。由於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目前手機已成為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隨身物品之一,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低頭一族」。
  • 都說關節置換是大手術,也能微創?
    沙宇主任說,為了規避全膝關節置換術帶來的問題,不再好壞一刀切,將機體損傷降到最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骨科開展了目前很多人還不太熟悉的微創膝關節單髁置換術,只需要置換病變的一側軟骨層。    沙宇主任介紹說,膝關節微創置換技術包括多種形式,單髁置換術是其中的一種,還有小切口技術、導航輔助下的精準關節置換等,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都已經廣泛應用,與傳統的開放性手術相比優勢明顯,不僅出血少、疼痛小、保留了膝關節原本的體感,更有利於患者的恢復及今後的日常運動,而且費用較低,為患者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就醫體驗。
  • 蚌埠二院骨科成功開展關節鏡下行多發韌帶重建術
    膝關節周圍有四條主要韌帶,患者斷了兩條並伴有其他韌帶斷裂等複雜情況,這種多發的韌帶嚴重損傷病例並不多見,一般在車禍等嚴重創傷之後才可能出現,而且韌帶斷裂極容易被忽略,必須及早發現進行救治。4月1日,在麻醉科及手術室的配合下,骨科手術團隊給予患者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左膝關節鏡探查、鏡下清理、證實左膝前交叉韌帶斷裂、外側副韌帶斷裂、膕腓韌帶斷裂、半月板破裂。行前交叉韌帶人工肌腱重建、自體膕繩肌腱後外側複合體重建術、半月板成形術。術中檢查關節穩定性良好,歷時3個小時,順利完成了該手術。由於手術中採用了關節鏡微創技術,所以創面並不大,目前患者已經在恢復期,不久即可康復出院。
  • 北京同安骨科醫院韓義連治脈管炎:醫者匠心 技術精湛
    北京同安骨科醫院韓義連治脈管炎:醫者匠心 技術精湛2020年12月18日 17:32:09      來源:衡陽房地產信息網    編輯:news_finance 一說的脈管炎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壞了要截肢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準確的,脈管炎是一種以中小動脈節段性、非化膿性炎症和動脈腔內血栓形成為特徵的慢性血管閉塞性疾病,從而引起閉塞遠側的組織缺乏充分的血液供應
  • ...療患者之痛——訪濰坊市人民醫院創傷骨科一區副主任醫師李恩惠
    他是濰坊市人民醫院一名優秀的骨科大夫,在2016年入選我市第六批援藏工作組,在海拔4000米的南木林縣,他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真情服務藏族同胞,在雪域高原譜寫了醫者仁心的感人新篇……他就是濰坊市人民醫院創傷骨科一區副主任醫師李恩惠。
  • 青大附院骨科首席專家張英澤院士:追求卓越,助患者重塑人生
    現年60多歲的張英澤是我國骨科創傷領域的領軍人物,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骨科主委,同時也是我國創傷骨科微創診療理論和技術創新、研發與轉化的首倡者和重要推動者。他從事骨科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40餘年,一直致力於複雜骨折閉合復位微創固定的研究、創新和轉化。他研究的保膝微創治療,讓骨關節炎患者免除了日後關節置換手術的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