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境為今年臺北陽明山花季的建築公共藝術項目。家,一個互相交織,複雜卻美好的關係,為這次空間規劃上的設計主軸。利用量體外部與內部巧妙的安排,讓參觀者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純木構建築永續、親民的的特徵與獨特的建築空間體驗。
在山林間,我們利用這個機會讓鳥兒們居住同一屋簷下,又不相互打擾,如果您仔細端看,七座鳥兒的窩就位於這木屋的不同角落。透過這個安排,希望能讓參觀者在花季體驗鳥語花香的感動。
家與巢是這次設計圍繞的主軸。木屋木構展示了永續建築的可能性並自然融入國家公園的優美環境。五個造型不同的木屋形同開枝散葉的家族,小家庭間各自發展成形,卻又在家族中飾有獨特的角色,形成複雜而美好的相互聚合。
不同量體透過堆疊相嵌,在外觀上形成聚合又富變化的意象, 輔以對外牆臺灣杉木材採不同處理方式達到和諧卻富變化的層次感 ,觀賞者走動時,在每個角度都可欣賞到建築不同的樣貌。
量體兩個入口分別面對花鐘與後方花園的小徑,有銜接兩處的意涵,量體刻意在兩入口間形成趣味的涵洞,讓小朋友們穿梭體驗建築內外的空間,看似分開的兩個室內空間,在動線體驗下還是一體的。
量體堆疊下所形成的建築內部本是錯綜複雜的型態,但在設計過程我們借布林代數的原理,移除了交集衝突的部分,留下充滿連續性與動態的面和結構。在精確的結構計算下,這些構築元素相互牽引支撐,形成穩定結構,再次呼應前述複雜而美好的關係。
建築的動線規劃,期許參觀者以遠、近、繞、鑽等方式體驗其內外空間並結合遮陽避風躲雨的機能與民眾互動。另外也透過七座鳥巢的安排,讓鳥兒在不受打擾下,重回廣場棲息,拉近人與鳥的距離,增加花季體驗的樂趣與感動。
這次案子的最大挑戰來自建築如何在花季的期間找尋到適得其所的角色,讓建築的美感與精神得以推廣,同時為花季與國家公園的遊人體驗加分。在極有限的預算與上述的期望間努力拔河,工期需三週內完成搭建,設計階段圖面的精準性與預鑄構建的安排都要到位。
巢境此次嘗試全木構的構築方式,透過量體的巧妙擺放,將力傳導至各承重牆面,小量體間形成穩固的結構平衡,中間最大懸空量體於施工期間,站立六位師傅並承重鷹架的搭設,結構性優異。
項目圖紙
項目信息
建築師:PSW建築設計研究室
地址:陽明山國家公園,臺北,中國臺灣
項目年份:2020
建築面積:80㎡
主創建築師:洪世驊,溫茹棻
設計團隊:洪世驊,溫茹棻
顧問:藝創木構
攝影師:Hey!Cheese,OS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