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軌者必須死?藏在經典電影《英國病人》中的「三觀」

2020-12-22 孟三影

作者丨孟三影。原創作品,轉載請聯繫本人。

一段愛情,在戰火中燃燒,逾越了道德,改變了戰局。

一架英國飛機在飛越撒哈拉沙漠時被德軍擊落,機師由於受傷,想不起自己是誰,因此被叫做「英國病人」。

考古學家艾馬殊伯爵跟隨探險家來到撒哈拉沙漠考察,結識了繪製地圖的飛機師傑弗和他妻子凱薩琳。

凱薩琳的才氣和美麗讓艾馬殊深深著迷,兩人在沙漠一個幽深的洞穴參觀壁畫時,更加發現彼此志趣相投。

道德最終戰勝了激情。

凱薩琳和艾馬殊分手後,傑弗發現了妻子的外遇。傷心的傑弗開著飛機,企圖與妻子和艾馬殊同歸於盡。

艾馬殊幸運躲過一劫,凱薩琳卻身受重傷,艾馬殊把她安置在山洞裡,承諾會走出沙漠,找到援助。

事情卻不像想像中容易。艾馬殊為了救人,擔當了賣國罪,惹來殺身之禍。

最終他沒有違背諾言,回到安置凱薩琳的山洞,而凱薩琳早已在寒冷中死去。

艾馬殊將凱薩琳的遺體放上飛機,在飛越撒哈拉沙漠時被德軍擊落。

由於受傷,艾馬殊失憶,想不起自己是誰,被叫做「英國病人」。

漢娜是戰地醫院的一名護士,她決定獨自留下來,照顧「英國病人」。

「英國病人」靜靜躺在房間的木床上,窗頭的一本舊書,漸漸喚起了他的思緒……

最終,應英國病人的要求,漢娜給他注射了大劑量的嗎啡......

傻白甜丈夫淪為「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的角色,在一場旨在同歸於盡的自殺行動中,當場斃命。

越軌的妻子受了重傷,在漫長的等待中悽涼死去。

第三者悔恨交加,在孤獨中了斷殘生。

……

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婚姻,悽美動人的婚外戀情,還有那些被戰爭扭曲的選擇,都沒能美化三個生命逝去的荒謬。

愛情本身,很美。

可是,用三個人的死亡去成就一段「美」,代價不大嗎?

是誰放縱你們任由心靈野馬般馳騁?

這一切本來都不必發生。

荒誕的死亡

我沒有讀過《英國病人》的原著小說,但片尾「本劇人物有真實原型」的注釋,印證了我在觀影過程中的猜測:

線索清晰但枝節冗餘、人物關係略顯龐雜的電影,多半來自真實生活。

生活哪裡有那麼多強悍的邏輯、理性的思考?一切不過是自然發生。

艾馬殊在集市上尾隨凱薩琳,搭訕,明示好感,但依然是有節制的。

而凱薩琳給了他一耳光,捅破了這層紙。

「誰是始作俑者」這樣的問題,在這個場景下毫無意義。 

意圖利用飛機製造事故,以便和曾經深愛但已經出軌的妻子凱薩琳,及第三者艾馬殊同歸於盡的傑弗(男二),不幸成為最不該當場斃命、卻當場斃命的人。

凱薩琳受了重傷,在等待情人救援的孤獨時光中懷著愛與期待,也死去了。

為了解救情人,艾馬殊獨自穿過沙漠、跳火車,以至「賣國」。

可他還是姍姍來遲,不僅沒有完成凱薩琳「落葉歸根,一場像樣的葬禮」的遺願,自己還被燒毀容,深愛的考古事業難以為繼,正常生活徹底崩壞。

艾馬殊成為了那個必須親眼目睹和承受所有苦痛的,最最悲慘的一個。

也許這是為了一段不該發生的戀情所必須承擔的代價,或是在上帝面前必須完成的懺悔。

總之,最終造成了三個人的非正常死亡。  

傷痛的硬度

片中,護士漢娜和追殺艾馬殊的傑佛的朋友承擔著串聯歷史、倒敘故事的功能。

艾馬殊和凱薩琳的往事,像膠水一樣附著在一名舊戀人被戰爭奪去、新戀人也被戰爭套牢的護士,還有同樣因戰爭致殘的男人身上。

導演沒有淺薄地用戰爭去賦予戀情以特殊審美意義,沒有用志趣相投去提煉戀情的精神純度,甚至也沒有用分手給兩人的世俗道德底線以最後的守護。

他只是記述事實,像布置一場展覽,由看官自行體味。

沒錯,艾馬殊和凱薩琳分手了。

可是丈夫傑佛還是發現了。

最悲情的結局莫過於此:出軌的主角雖有悔過之心,但被蒙在鼓裡的可憐人已經被傷害。

鏡破心碎,不能挽回,所以傑弗選擇同歸於盡。   

從頭到尾,傑弗是最令我心痛的人。

不是酒鬼賭棍,不是毒梟嫖客,也沒有移情別戀,傑弗什麼都沒做錯,何故遭遇這樣的命運?

這個角色的飾演者,是天生散發著紳士氣質柯林菲爾斯。

他曾在BBC版《傲慢與偏見》中飾演達西,在《國王的演講》中飾演約克郡公爵,他在本片中延續了優雅、冷靜、克制的表演。

從頭到腳,從內到外,從個人到感情毫無瑕疵的無辜者形象,強化了傷害的硬度。

婚姻為何要立約

作為藝術作品,《英國病人》是出色的。

作為一部源自真實故事背景的藝術作品,我的不適感又是真切的。

我可以想見,歷史上那三個美好的人,是如何承擔了三次荒誕的死亡。

為什麼基督教徒結婚要在教堂?

那是要在上帝面前立約:

「我願意她(他)成為我的妻子(丈夫),從今天開始相互擁有、相互扶持,無論是好是壞、富裕或貧窮、疾病還是健康,都彼此相愛、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將我們分開。」

人的一生,且長且短,只愛一個人,大概不可能。

但是在現實層面,有三種選擇:

第一種,發乎情止乎禮,像金嶽霖和林徽因,成就梁、林和金一生寧靜,給後人帶來一段關於信任和責任,選擇和犧牲的愛情佳話。真愛不是佔有,更不是掠奪。

第二種,任心動自然生長,愛得轟轟烈烈,被傷害者大度放棄,成就他人。

第三種,任心動自然生長,在停留和離開之間猶豫不決,三敗俱傷之後,玉石俱焚。

心動與秩序很多時候是衝突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

可惜的是,有些泥淖原本不必陷入,有些困境原本不必走進。

相關焦點

  • 奧斯卡經典《英國病人》:一部超越了世俗,像詩歌一樣唯美的電影
    電影《英國病人》於1996年上映,獲得了9項奧斯卡大獎。該電影篇幅宏大,特別是艾瑪殊和凱薩琳的愛情被世俗不容,然而他們的愛情非常唯美,讓人感動。《英國病人》這部電影像一首詩,是一部超越了世俗,像詩歌一樣唯美的電影。
  • 《英國病人》:背叛倫理的僥倖愛情,在貪戀中走向毀滅
    《英國病人》是加拿大作家麥可·翁達傑的成名作。這部長篇小說獲得了布克獎成立50年來唯一的金獎。布克獎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力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英國病人》1996年上映後獲得巨大成功,這部耗資2700萬美元的影片,由英、美、法多國參與製作,斬獲了69屆奧斯卡九項大獎,成為電影史上不朽的經典巨作,小說也因此名聲大噪。小說有兩條愛情線:考古學家艾馬殊與上流社會名媛凱薩琳的狂熱之戀,戰地醫院護士漢娜與印度籍排雷兵基普的無疾之戀。
  • 《英國病人》:背叛倫理的幸運之愛在貪婪中走向毀滅
    《英國病人》是加拿大作家麥可·翁達傑的名著。這部小說在布克獎創刊來贏得了唯一的金獎。布克獎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學界最大的大獎獎項之一。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英國病人》於上映後獲得巨大成功,這部耗資2700萬美元的電影由英、美、法多國出品,並獲得了第69屆奧斯卡和大獎的獎項,成為電影史上不朽的傑作,小說也獲得了極大的聲譽。小說有兩條愛情主線:考古學家艾馬殊和上流社會名媛凱薩琳之戀,戰地醫院護士漢娜和無疾之戀基普。
  • 來自英國的經典電影,你看過幾部?
    影片是一部奇特的戰爭題材電影,設定符合現代戰爭特徵,情節設置緊張又有反諷腔調,好笑的部分在於電影中出現的「中國元素」 。第三部《007皇家賭場》該片堪稱電影奇葩,從內容到形式,從表演到導演都散發出新新人類叛逆氣質當年的英國新銳導演丹尼·鮑爾採用極其狂放的手法,將低下階層的憤怒青年塑造得栩栩如生,而且不失幽默趣味,且對毒癮發作時的視覺再現堪稱一絕。飾演瑞登的伊萬·麥克格雷格憑本片一舉成名。第五部《英國病人》
  • 《英國病人》:無疾而終的邂逅,卻綻放出了悽美且絢爛的愛情花朵
    一部經典電影誕生的意義是什麼?《廊橋遺夢》給出了答案——1995年,倫理愛情電影《廊橋遺夢》在加拿大上映,其後風靡全球,引發全球離婚潮,而這部奧斯卡電影的意義在於引發人們對婚姻與愛情的探討與思考。但在1996年,誕生一部堪比《廊橋遺夢》,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戰爭愛情電影——《英國病人》,同樣以婚外戀為主題。
  • 顛覆三觀的日本電影《楢山節考》:人性與現實到底該如何選擇?
    這個選擇題不禁讓人聯想到一部上世紀的日本電影《楢山節考》。《楢山節考》由今村昌平執導,是於1983年在日本上映的經典電影。改編自深澤七郎的短篇小說《楢山小調考》,講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由於糧食長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歲,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 10部英國經典文藝電影,看完好想談戀愛
    有人跟君君說談戀愛就是為了冬天冷的要死的時候有個男朋友來給你暖床。欺負單身狗啊?!偷偷告訴你們,我有特殊的談戀愛技巧!→看電影啊!今天君君就來給大家盤點十部看完讓你想談戀愛的英國經典文藝電影。男朋友女朋友什麼的還是要你們自己去找,君君不附贈的哦!
  • 豆瓣8.5分《英國病人》:戰爭陰霾下,愛情與死亡的美麗對峙
    在第六十九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等9項大獎的影片《英國病人》,改編自加拿大作家麥可·翁達傑的同名小說。這部宏大且極具詩意的史詩小說,問世當年就一舉獲得英國文學的最高獎項—「布克獎」。又在26年後被評為布克獎歷史最佳小說,摘下「金布克獎」的殊榮。
  • 你會讓孩子讀《海的女兒》嗎:文藝作品中的「三觀」爭議
    凱拉·奈特莉接受《艾倫秀》訪問除了童話以外,其他類型的文藝作品也常常因為三觀問題引發爭議。從去年豆瓣「三觀黨」的討論,到《都挺好》大團圓結局看似「三觀正」實則對女性價值的貶低的批評,「三觀」愈發成了我們閱讀一本書、觀看一部影視劇中的顯性問題。究竟該如何合理地評價文藝作品中的三觀?
  • 三部經典英國電影推薦:領略英倫復古風的同時,感知美好愛情!
    比起美國大片的大場景大製作,反覆炫技,我反而更喜歡英國的一些電影,雖說,相對於小眾,但是不喧鬧,很柔和,而且情感描寫也十分細膩生動,英國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會刻意去強調和突出矛盾,要知道,在很多影視中,矛盾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對推動故事情節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 《英國病人》我這一生,極度討厭佔有與被佔有卻又極度想要擁有你
    這是《英國病人》中凱薩琳寫給艾瑪殊的信,她身受重傷躺在黑暗的泳者之洞裡焦急的等待著去尋找救援隊的心上人歸來,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熬盡了取暖的火燭,熬盡了手電筒裡的最後一絲光亮,也耗盡了她殘存的一點能量。
  • 英國病人:1997年奧斯卡大獎影片,關於愛,戰爭,種族和國界
    燈光已滅,黑暗中我執筆跟你告別……躺在床上的病人,聽完護士漢娜為他念完這封深情的信後,安詳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名病人名叫艾瑪殊,凱薩琳便是她深愛之人。由於他駕駛的是一架英國飛機,人們便叫他「英國病人」。影片獲得1997年奧斯卡多項大獎,艾瑪殊和凱薩琳的的悽美愛情令人動容,更引發人們對戰爭的深入思考。愛是難以控制的,是瘋狂的,是極致的毀滅。
  • 《英國病人》:如若相遇不相識
    眾所周知,歐美化妝師的化妝技術堪比真正的換頭,所以當他們下狠手時,費因斯長這樣:其實人家長這樣:殊不知,早在1994年,他就憑藉在《辛德勒的名單》中出色的表演,拿下當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1996年,又因與克裡斯汀·斯科特·託馬斯、朱麗葉·比諾什合作拍攝的愛情片《英國病人》,被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 「背叛」下的偉大愛情,看《英國病人》挑戰道德底線的藝術
    1996 年,初出茅廬的美國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將加拿大作家麥可·翁達傑於1992年出版的小說《英國病人》搬上了大熒幕。在第69屆奧斯卡上,這部電影包攬了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9項大獎,成為文學作品改編電影歷史上的一部傑出之作,也讓人們重新關注起小說原著。
  • 為何英國男演員克裡斯蒂安·貝爾,拒絕出演詹姆斯·邦德電影?
    1952年,伊恩·弗萊明創造了這位著名的英國特工,在那之後,不少的男演員都扮演過這個經典的角色。詹姆斯·邦德總共有20多部電影,第一部於1962年上映,由肖恩·康納利扮演。從那以後,詹姆斯·邦德系列電影一直勢不可擋,各種各樣的演員都出演了這個角色,雖然並不是每一部詹姆斯·邦德電影都獲得了影評人的好評,但是007在這麼多年來,仍然擁有著無數的粉絲。
  • 經典電影中的絕美舞步 哪一部最讓你念念不忘
    原標題:經典電影中的絕美舞蹈,每一支都值得細細品味  從原始社會開始,舞蹈就已經誕生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舞蹈成為了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各種電影裡面,舞蹈當然也是隨處可見的元素。
  • 2死163確診!英國新冠確診病人分布在這些地方...
    今天我們繼續為大家跟進英國的新冠疫情。截至寫稿時間,英國有20,338人接受檢測,總確診人數為163人,死亡人數為2人,一日之內新增確診為47人。電報:英國出現第二例新冠死亡病例,目前163人確診第二例因病去世的患者,年齡在80歲左右,曾在Milton Keynes University Hospital醫院接受治療。他於昨天傍晚去世。
  •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經典語錄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經典臺詞>正文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經典語錄 2014-01-10 14:34 來源:騰訊博客 作者:
  • 原諒出軌者一次也許不是你的錯,但還有第二次,你就難咎其責了
    原諒價值越來越低02那便是出軌者的出軌成本越來越低,配偶的原諒價值越來越低。萬物大抵都是此消彼長的關係,配偶越是害怕對方出軌,出軌者越是肆無忌憚。他們知道配偶也不能將自己怎麼樣,出的次數越多,膽子越來越大,就越不拿對方的感受當回事兒。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縱容她的家長。每一個囂張的出軌者背後,也都站著一個軟弱無底線的配偶。現實往往是越是害怕什麼,什麼越是猖狂,越是來勢兇猛。
  • 超越與融合——《英國病人》對民族主義的超越
    超越與融合 ——《英國病人》對民族主義的超越 趙亞洲,張飛瓏 (雲南師範大學 外國語學院,雲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麥可·翁達傑成名作《英國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