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維新:被瓦解的四個社會階級

2020-12-17 靜心匠道

日本在12至19世紀七百年的時光中,日本幕府為了管理社會,精心打造了四個等級森嚴階級制度。在幕府設計的四個階級中,幕府把商人放在社會的最底層。而同時期的歐洲封建社會,農民或農奴是社會最底層。但是由於日本受到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強調對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性,只有武士階層的地位是高於農民和漁民,而農民和漁民又高於日本的工匠喝商販。但是這種制度最後在明治維新中瓦解,那麼是什麼力量讓明治維新能夠瓦解維持七百年的傳統和習慣呢?

日本的四個社會階層

武士階級

在日本封建社會中有一些著名的武士,是由領主階級統治。雖然武士階級佔比例何低,僅佔全e國人口的10%左右,但是武士階級和領主階級卻擁有了社會的更多權力和資源。在封建時代,一個武士經過一個地方,比他要低一層階級的社會人員,必須要求鞠躬以表示對武士的尊重。

而如果出現了農民漁民或者工匠們拒絕對武士鞠躬,那麼武士在法規的支持夏,有權砍下那些對自己不尊重的人的頭。而武士只效忠自己的大佬就是領主。而領主也只向幕府將軍效忠。到幕府末期,日本共有大約260個領主。每個領主控制著一片廣闊的土地,並擁有一支效忠自己的武士。

農民和漁民

在日本的社會階級中,處於武士下面的是農民和漁民。因為跟著中國儒家文化的理論,提供農作物和漁獲的農民和漁民,會比工匠和商人更加對社會又貢獻。因為他們勞作產出了所有日本境內人民需要的食物。但是儘管在階級來講,農民和漁民被社會受到了尊重,但是在日本幕府時代的大部分時間裡,農民和漁民擔負的的稅收負是最重的。

工匠

工人和匠人會產出很多精美和日常必須的商品,比如和服,鐵壺,瓷器等等,但是他們的地位比農民要低。在日本幕府時代,就是最出名的武士鐵匠和船匠們,也只是處於社會的第三層。而工匠階層居住的地方,是在大城市附近有自己的團體和區域自,和武士住在城堡和還有低層商人隔離開來。

商販

日本幕府時代社會的最底層就是商人,商人包括行商和固定的商販。而那個時代的日本商人通常被排斥為社會的「寄生蟲」,他們在生產力比較高的農民和工匠階層,從中漁利。日本的商人不僅生活在各個城市的,但是他們的生活範圍是單獨的,除了進行大型商務活動之外,社會的高階人士是禁止與他們廝混在一起。雖然是這樣,但是許多商人經過自己的努力,積累大量財富。隨著商人階級的經濟實力增強,他們對社會和政治影響力也隨之加強,階級對他們的限制也減弱了很多。

階層之外的階級

最高階級統治者

雖然幕府時代日本的社會階層分為四個等級,但是有些人是站在這些等級之上,還一些人生活在這些制度之下。

幕府將軍,就是當時的軍事統治者。幕府將軍是日本幕府時代最有實力的領主;德川家康在1603年奪權後,幕府變成了德川家世襲組織。德川家族一直統治了15代人,直到1868年借宿。但是雖然幕府將軍是實權派,但是卻還是需要以天皇的名義去管理天下。而天皇只是一個傀儡政權,他和他的家族幾乎沒有任何權力,但名義上至少在幕府將軍之上,在四個社會階層之巔。而日本的佛教僧侶和神道教人士,也高於四個社會階級。

四等階級以下的人

而除了最高統治階層外,還有一批的日本人他們不屬於這四個階層。他們的身份比商人還要低級。這些人包括很多:日本的少數族裔,奴隸的後代以及從事禁忌行業的人。另外還有,就是社會流浪者,其中包括雜技演員,流浪詩人和罪犯。這些人生活在四個階級之外。

社會階級的轉變起因

到了德川幕府末期,武士階級失去了自己的作用也失去了權力。因為日本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時代,因此很多武士的作用消失。但是由於不甘於被忽視,他們不斷的製造事端,最後反而變成了領主和社會的麻煩製造者。但是就算是這時,武士階級還是被允許,並攜帶標記其社會地位的兩把日本刀。隨著社會的穩定,日本武士的重要性下降,而最低階層的商人獲得了財富和權力,針對不同階級不能在一起的社會禁忌也越來越有模糊,而最後被打破。

這樣一個新的轉變悄悄的在日本社會中出現,就是的商人和工匠地位在提高。而無所事事充滿焦慮的日本武士,經常與有錢的商人們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和看表演,階級交融已經成為了日常生活。這是日本社會的一個轉折點。和平時期很多武士感到自己陷入了無意義的生活,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在等著衰老和死亡的一天。所以他們會盡情的享樂。

社會階級體系的瓦解

內部變革的推動

到了19世紀末,由於社會一系列變革的衝擊,徹底重塑了日本社會結構,幕府時代宣告結束。明治維新革新成功,日本的天皇收回了自己的權力,並通過改革廢除了幕府將軍的實權。而效忠於幕府和領主的武士階級被解散,隨之是一支現代軍隊的誕生。

而發生這種革命的部分原因,其中之一是日本與外界的軍事和貿易往來不斷增加。在1850年代之前,德川幕府將軍一直對西方國家實行孤立主義政策。在日本,唯一被允許的歐洲人是居住在海灣島嶼上的一小群荷蘭商人。任何其他外國人,甚至是在日本領土上遇難的人,都可能被處決。同樣,任何出國的日本公民均不得回國。

1853年,當美國海軍艦隊駛入東京灣,並要求日本對外開放邊境時,幕府的結束和社會體系的崩潰隋之到來。

外部勢力的入侵

1853年,美國準將馬修·佩裡把自己的炮艦,開進東京灣,並且利用無力要求,德幕府開放市場,允許外國和日本互相貿易,但是這無意間引發時代進程,最後導致日本崛起為近代的強國。

日本一些激進政治精英敏銳的意識到,歐美國家在軍事和經濟上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並且已經感受到歐美帝國主義的威脅。原因就是在十幾年前,第一次鴉片戰爭,強大的清朝輸給了英國,後來又輸掉第二次鴉片戰爭。

日本一批政治高層卻沒有感受到命運軌跡,試圖用更加嚴厲封關鎖國,來抵禦外國侵略,但是有一批更有遠見的人,開始著手日本的現代化革命。在他們的觀念裡,日本政治中心是擁有強大號召力的日本天皇,並以天皇的影響力來進行自身的改革,最後抵消歐美帝國主義經濟和政治的侵略。

明治維繫社會發生的根本變化

明治天皇在一系列的操作,重新奪回日本控制權後,便立刻著手重塑日本的社會和經濟軍事,希望儘快讓日本成為一個強大的現代化國家。1889年,明治天皇頒布了《明治憲法》,使日本成為仿照普魯士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同時在國內為推動變革頒布了幾項新規:

一,廢除日本幕府設置的四層階級結構

二,廢除武士制度,國家建立了一支西式化的軍隊,從軍服到武器,打造一支現代意義的部隊。

三,有序普及男孩和女孩的基礎教育

四,著手改善以紡織品和其他此類商品為基礎的日本製造業,轉而轉向重型機械和武器製造業。

最後日本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社會的變革讓日本從受到歐美帝國主義威脅的島國,自己變革成為了東亞的強國。並且日本憑藉軍事力量,在清朝手裡奪取了朝鮮的控制權,並且在其後的甲午戰爭中擊敗中國清朝,在1905年擊敗俄國沙皇的海軍而震驚了世界。

融合古今重塑社會結構

日本的明治維新也可以理解為一次政變或者是一次革命,它的作用是,結束了日本幕府的七百年的封建體制。儘管明治維新變革讓日本當時,出現了戰亂和社會的混亂,但是變革成功,使日本在20世紀初跨入東亞強國的行列。

短短數十年日本在東亞的迅速崛起,變得更具有侵略性和野心,直到它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被打敗才停止了侵略的步伐。今天的日本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也是創新和技術的領導者,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明治維新的改革。

相關焦點

  • 日本明治維新「三傑」都是哪三個人?
    日本,我們的東方強鄰,他們近代的強大來源於 19世紀末的明治維新及其快速的開展的工業革命。明治維新「殖產興業」橫濱鐵路「明治維新」的成功,是日本大批有志之士通過不斷的努力而得來的結果。但是,眾多的有志之士中,不得不提到「明治維新三傑」,那就是: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西鄉隆盛(1828—1877),出身薩摩藩,年輕時受到藩主島津齊彬賞識,作為其親信並參與藩政。1858年幕府「安政大獄」,被流放至琉球,1864年,日本國內維新派開始逐漸抬頭,隆盛一手主理薩摩藩陸海軍實權,和同為薩摩藩士的大久保利通大力合作改革。
  • 御恩與奉公,淺析幕府時期日本武士階級的維繫紐帶——主從關係
    此時的日本社會開始動蕩不安,社會秩序開始逐漸混亂,武士階級在此基礎上開始產生並逐漸發展起來。等到公元9世紀中期,中央和地方都紛紛招募武士組成軍隊來進行政治權力的鬥爭,這就讓武士具有了合法的身份。等到公元12世紀末期,源賴朝憑藉武力奪得了政權,建立了鎌倉幕府,武士作為統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而維繫武士階級內部穩定的,就是主從關係。
  • 被時代裹挾的棄子,明治維新與西南戰爭中的日本武士
    大量外國人將日本視為待宰的羔羊,想盡辦法要來分一杯羹因幕府而生,卻親手推翻幕府的武士階級說完了黑船開幕對幕府的影響,我們再來說說幕府制度下的武士階級。江戶幕府名義上是武家與公家共同執政。但是實際上卻是武家一家獨大,武士階級在這一時期享有特權。
  • 美國那點事丨「1月6日事件」與保守主義跨階級聯盟的瓦解
    在這次嚴重衝突中,四名川普的支持者死亡,還有兩名國會警察相繼死亡。「1月6日事件」是1814年以來美國國會大廈受到的最嚴重破壞,也是美國民主制度受到的最嚴重破壞之一。這次事件不僅標誌美國社會的分裂公開化,也意味美國的選舉制度已經在相當一部分選民心中喪失合法性,以至於他們企圖採取超越法律的手段改變大選結果。
  • 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和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
    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和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談中日足球的革新運動「什麼運動最讓人揪心?」答曰「中國足球」。這是宋丹丹在春晚小品《火炬手》中的經典臺詞。日本於1868年開展「明治維新」,實行維新變法。兩國的目的相同,都是為實現富國強兵,建立獨立自主的近代化國家。所不同的是,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而明治維新卻使日本走上了富強的道路。不久日本開始對外擴張,成為資本主義強國之一。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以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和軍事技術為主要內容,結果為何截然不同呢?
  • 日本的重要轉折點:明治維新的成功對日本有哪些重要意義
    "倒幕運動"的興起上個世紀中葉,日本處於黑暗的德川幕府統治時期,德川幕府與曾經的清朝一樣,奉行著"閉關鎖國"的政策。閉國鎖國導致日本社會消息閉塞,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思想難以傳入,整個日本社會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下處於極其落後的狀態。
  • 日本的明治維新,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是誰阻礙了中國變強
    日本可以通過明治維新走上強國之路,為何中國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兩次變革都沒有使中國變強呢?到底是誰阻礙了中國變強呢?我們從洋務運動的性質來說,它僅僅是封建大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它所觸及的只是封建大地主階級的人。清政府腐朽的統治帶領著一群鼠目寸光的迂腐大臣,失敗也在情理之中。清政府真正腐敗的是制度,而洋務運動中根本無意於學習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僅僅是主張學習西方表層的技術,只是看到帝國主義表面的富強,卻沒有看到帝國主義真正強大的關鍵所在。
  • 廢幕府、尊天皇、入歐強亞:明治維新成功的真相,洋務運動輸在哪
    回望中日近代中的歷程會發現,幾乎在同一個時期,中日兩國都飽受內憂和外患的折磨,日本的內憂是幕府將軍劃地為王,禮制上是受天皇之命代管土地,但實際上就是皇權的持有者,下層階級只知有幕府將軍而不知有天皇,並且由於社會缺少上升通道,導致階級固化,整個社會的發展處於停滯。
  • 明治維新,以日本這面鏡子照見我們自己
    而日本則不同,一直以來都是學習者的姿態,誰強就學誰,在承認他人先進這件事上,基本毫無壓力。我們常把清末的洋務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進行對比,覺得洋務運動是失敗的,而明治維新是成功的。相比洋務運動,希望挽救大清,日本的明治維新,名字叫維新,其實是一場徹底的革命,而不是修修補補。當時的日本,處於幕府時代,天皇並無多少人知曉,連傀儡都不是,已經至少700年沒有活躍在政治舞臺上。
  • 王陽明的學說,真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原動力嗎?
    任教於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學的學者鄧紅,試圖追溯「陽明學乃明治維新原動力」這種說法的源頭,結果發現:「除了本文提到過的三宅雪嶺、德富蘇峰、高瀨武次郎以及井上哲次郎的一些間接性論證之外,只有 1915 年桑原天泉的 《明治維新と陽明學》和1965 年安岡正篤的《明治維新と陽明學》 之類的社會啟蒙通俗讀物論述過。
  • 明治維新三傑,戊辰戰爭的功臣西鄉隆盛,為何最後卻掀起了內戰?
    日本是我國的鄰國。我們對這個鄰居的感覺很複雜。唐初日本曾派大量遣唐使來華學習,回去使自己變得強大,傳承了我們部分的文明。明初的時候,日本國內混亂,有一些日本浪人經常在我國東南沿海騷擾我國人民,讓人十分討厭。近代的時候,日本積極學習西方,進行明治維新,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強國。他甚至以弱博強打敗了當時比較強大的沙俄。
  • 日本浪人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你萬萬想不到!
    其實不然,根本上看,日本浪人只是一幫類同於中國的地痞流氓的人眾組成。他們多是日本社會的閒雜無業人口。原本在日本社會就是以偷雞摸狗極盡能事。是在日本也被社會所不齒的一類。
  • 回望「坂上之雲」:152年前的明治維新
    但是,武士階層有自己的身份消費,需要以靜態收入來對抗動態的市場,由奢入儉難,他們在江戶後期新的經濟形勢下變得貧困,這種貧困加劇了社會的動亂與不滿情緒的蔓延。德川時代經濟上剝削嚴重,稅率高達3/4,人口登記藉助佛教實現,幾千萬人好像被關在幾千個籠子裡,下層武士集聚了大量的不滿情緒,商人則在社會中從每個階層攫取大量利潤,導致自上而下、從統治階層到下層武士或農民,每個階層都缺錢,長州藩債務尤其嚴重。
  •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階層亂局:公家、武家、寺家、平民
    上次我簡單說下韓國從古到今的一些問題,本來接著說日本呢,因為一些事情耽擱了。日本人口、地盤都比韓國大,所以國內局勢一直以來都很複雜,亂得要命。要是細細尋來還是有跡可循的,明治維新就是日本古代和現代一條很清晰的分界線。
  • 明治維新不過爾爾,為什麼日本能夠瞬間崛起成為亞洲第一強國
    日本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幕府與大名、武士與浪人武士間對抗、制衡的歷史。到了德川幕府後期,隨著西方列強撞開日本國門,日本幕府體制進入瓦解動搖的階段。這與清朝情況類似,但清朝沒有很快滅亡,幕府卻滅亡了,為什麼?幕府根本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諸侯林立的集合體。
  • 從明治維新到甲午戰爭,日本被西方稱之為猴子
    日本人眼中的遠東形式圖武士階層走向瓦解,下級武士生活日漸貧困。主人翁秋山真之這年出生,因為貧寒,險些被父親送進寺廟。此時,日本早已開始了明治維新,國家設立了各種學校,少年們都希望入校讀書,好古也不例外。1875年,好古16歲那年,參加大阪師範學校入學考試,踏上了求學之路。那個時候,日本大阪師範學校是不收錢的。
  • 明治維新150周年:日本改革開放,教會了中國什麼?
    日,日本明治維新正式開啟,它改變了日本,也參與修改了中國的百年國運。經過李鴻章的看法,7年後被日本否決。 1871年,日本使節團花了22個月時間,出訪歐美共計12個國家。經過考察,他們得出了結論:「用西方的技術+東方的道德來實行近代化,是走不通的。」
  • 為了瓦解中國人的抗日意志,日軍編造了3個謊言,國人深信不疑為了瓦解
    1853年,美國人企圖入侵日本,並因此引發了所謂的黑船事件,這是日本近代史上最恥辱的一件事,類似於中國版的鴉片戰爭。巧的是,魏源的《海國圖志》恰在此時傳到了日本。據史料記載,道光帝當年特別看不起此書,認為裡面介紹的都是些奇技淫巧,與仁義道德一點兒邊都不沾。但日本人卻將此書奉為珍寶,日本天皇甚至將其放在枕頭邊,天天看兩小時。
  • 明治維新的日本:走向了大秦帝國還是現代文明國家
    與中國歷史相比,日本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有過的一切分裂、割據、戰亂與興衰史,唯獨不同的是日本從未出現過第二個皇帝。對這種奇特的現象,史學界有各種解讀,但真正有解釋力的解讀並不多。我讀日本史,得出的基本結論是: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主要經歷過兩個文明階段,一是前期的佛教時代(5-16世紀),二是後期的儒教時代(1600-1867)。自佛教傳入日本之後,佛教文化一直是日本的主流文化。
  • 日本明治維新為什麼可以成功?
    等到1869年,17歲的明治天皇再次下詔,要求採取「奉還版籍」、「廢藩置縣」,將日本劃分為3府72縣,一舉結束日本長期以來的封建割據局面,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政治體制。隨後,明治天皇又下令實施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三大政策。自此,明治維新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