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弄懂兩者,才不會鬧笑話

2021-01-10 歷史謎談

導語:「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弄懂兩者,才不會鬧笑話

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中,官僚體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而在2000多年的官僚體系之中,「相」則是最高級別的官職,不過在不同的王朝中,這一官職也在稱呼上比較不同,比如今天我們所最熟悉的兩個就是宰相和丞相,那麼這兩個「相」僅僅只是一字之差,其中又有什麼區別呢?弄懂它們,往後才不會鬧出笑話。

首先要知道的一點是,宰相其實並不是一個常設的官職,而是很多最高官職的統稱,意為「主宰」之意,而丞相則是從秦朝開始,正式設立的一個官職,是為百官之首,此後的歷朝歷代幾乎都有設置丞相,只是具體的官職名稱不盡相同,但是這些官職大體上都被民間稱為「宰相」。

也就是說,宰相是民間對當朝最高級別官員的稱謂,而丞相則是某一個朝代具體的最高官職名稱,但是二者實際上所反映出的,還是中國封建官僚體系中的重要部分——相權,以及其所代表著的人臣最高之機遇。宰相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而丞相則是具體的某一段時間內的這一官職的具體稱謂。

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官吏最高為相國,這也是最早的「相」的來源,一般而言相國是國家日常事務的最高主持者,這一理念一直貫穿後世,也逐漸在民間演變成了「宰相」的概念。在秦統一六國之後,設置三公九卿作為國家中央的行政官員機構,丞相一詞也正式在此時產生,作為眾臣之首負責國家日常事務的處理。

到了漢朝,丞相的權力被逐漸分散,三公也慢慢演變成了司馬司徒司空,知道後來三國時期曹操在三公之上又重新設置了丞相一職,丞相才再次回到了國家政治中。到了後世,丞相被進一步分為左右丞相,比如唐宋時期,這時的左右丞相都被尊為「宰相」、「宰輔」,但是權力就大大弱化了。

而到了明清兩代,隨著朱元璋殺掉胡惟庸後,徹底的將丞相制度廢除,丞相這個專有的政治名詞也就徹底消失了,但是宰相所代表的最高權力的人臣之位,卻以不同的形式保留了下來,比如後來明朝的內閣大學士,清朝的軍機處和議政大臣等等,丞相的權力被接替到了其他名稱的官職手中,而這些官職都可以被稱為「宰相」。

相關焦點

  • 丞相和宰相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弄懂二者區別,才不會鬧笑話
    這裡所說的「侯」自然就是指的侯爵的地位了,而「相」的含義為宰相、丞相。在人們印象裡,好像宰、丞2相基本就是一個類別的官員,似乎沒什麼區別。然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同樣是「相」,宰、丞不同。其中含義還真就存在細節上的不一樣。那麼「丞相」和「宰相」有什麼區別?其實仔細扒一扒他們的最早起源就能弄懂,就不會鬧笑話了。
  • 古代的「丞相」和「宰相」是同一個意思嗎?兩者區別很大!
    導語:古代的「丞相」和「宰相」是同一個意思嗎?兩者區別很大!可讓不少人感到迷糊的是,這個相位到底是丞相還是宰相,許多人傻傻認不清楚,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嗎?首先,本質不同。丞相是沿用的固定官職名稱,但宰相更多的是對古代最高等級的一類官員的統稱。丞相職位出現在秦武王時期,自秦國朝建立後就一直成為僅次於皇帝,是總領百官的官員之首,輔助皇帝處理政務,位高權重,是古代朝廷地位最高的官員,真的稱得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古代的宰相和丞相是什麼官職?兩者有何不同?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
    中國人經常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這是形容人,應該要有度量要能夠裝得下天下。而我國歷史上文官的職位其實有很多,宰相和丞相看上去好像差不多,但其實並不是同一個官職,那麼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宰相」與「丞相」有什麼區別?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乘船」,杜甫《蜀相》一詩寫道「丞相祠堂何處尋」,歷史上既有「宰相」又有「丞相」,兩者有什麼聯繫和區別?今天來探討一下。                   「宰相」是「宰」和「相」的合稱,宰為主持之意,相為輔佐(君主)之意。
  • 「宰相」和「丞相」有何區別?說了就怕你不信
    「宰相」和「丞相」有何區別?說了就怕你不信古往今來,對於皇位有多少人日夜期盼,對於皇位有多少人殺紅了眼。對於這個位置兄弟相爭、父子相殘、朝臣動亂,往往造成的局面就是,朝中局勢動蕩,朝外敵人虎視眈眈。人們往往只會關注誰能坐上皇位,並不會在乎那個一人之下的丞相。
  • 古代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別
    >宰相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時為管理家務和奴隸之官;周朝有執掌國政的太宰,也有掌貴族家務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實已為官員的通稱。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但只有遼代以為正式官名,其他各代所指官名與職權廣狹則不同,而且名目繁多。 在很多小說影視中,我們經常看到、聽到宰相、丞相的稱呼。但有一點,很多朋友並不清楚。宰相不一定是丞相。此二者之間有怎樣的區別呢?
  • 古代的「宰相」和「丞相」是什麼官職,兩者有什麼異同之處
    答案是否定的,應該是宰相。這一官職的職責是輔佐君王、掌管國事,具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威。 不過,有人經常把宰相和丞相劃等號,這兩者間是怎樣的關係呢?能不能混為一談呢?
  • 「丞相」和「宰相」是一回事嗎?從皇權與相權之爭中看兩者區別
    這兩個有區別嗎?有教育部專家就曾經就人教版和嶽麓版教材中「宰相制」與「丞相制」的不同展開過激烈討論,雖然二者只差了一個字,但含義還是有很大差別。 一. 丞相制的確立和宰相的由來 1.
  • 古代的宰相和丞相有何不同?別看僅一字之差,兩者含義卻差別很大
    我們都知道,古代朝堂中有很多稱謂不同的大臣,比如戶部尚書,大將軍、兵部侍郎等等,大臣之間又存在不同的等級和品階,其中等級最高的就是丞相了,他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過很多人也可能發現了,其實除了丞相以外,還有一種稱謂是宰相,兩者的職責、權力和等級都非常地相似,因而很多人都會把他們混淆了,甚至誤以為是同一種人,但事實上,這兩者是有一定區別的,那麼「丞相」和「宰相」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呢?第一,丞相。
  • 丞相與宰相是一回事麼?他們有什麼區別?
    要知道他們是否是一回事,及其區別所在,我們就得先了解丞相、宰相到底是幹嘛的。宰相。在中國二千餘年的封建歷史中,宰相多數時候,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官職名,而只是一個俗稱,一個對輔政君主總理百政,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官員的俗稱。
  • 丞相、宰相、相國有什麼區別?中國封建社會「相」之誕生滅亡
    宰相、丞相、相國,這些官職在古代無疑是位高權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上百官之首。那這三個官職之間的職責。地位是否一樣,區別又是什麼?宰相是皇帝身邊重臣,「宰」為主宰,「相」有輔佐之意,主要職責是輔佐帝王、處理政務、推薦人才和統領百官。
  •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弄混了,看完終於明白了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裡是大偉歷史觀,大偉今天帶你走進:「丞相」和「宰相」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弄混了,看完終於明白了。在中國古代有兩個官職的名字很相似,那就是丞相和宰相,在大多數人看來,丞相和宰相指的是一種官職,只是在不同朝代他們的叫法不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宰相與丞相一字之差,區別謬之千裡,以後你不會再弄錯了
    古代「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
  • 「丞相」和「宰相」是一回事嗎?一字之差相隔萬裡,看完你就懂了
    你知道這「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嗎?在很多人眼中,「丞相」和「宰相」就是同一個事物,因為,在很多的影視劇中,只要是「丞相」或「宰相」的人,基本上都是位高權重的,所以,很多人都會默認這兩者是一樣的,然而,「丞相」和「宰相」並不是同樣的含義,在歷史上,他們有著不一樣的定義。1.
  •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要官職,丞相和宰相是不是一回事
    我們看電視劇也知道,古代有多少小人絞盡腦汁地想討好皇帝,從而不惜任何代價地做出犧牲;而又有多少人憂國憂民、處處為皇帝著想,最後不負眾望地坐上宰相之位。而與宰相相似的丞相你又知道是什麼官職嗎?它和宰相到底有何不同?顯然丞相也是一種很高的官職這毫無疑問,歷史記載最早可以從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說起。
  • 「丞相」官職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它和「宰相」是有區別的
    雖說在《文獻典考》中有「「黃帝置六相。堯有十六相。殷湯有左右相。周成王有左右相。」講的是先秦早期和上古神話時期置相的事情,但顯然,「相」真正起到君王的輔佐作用是到春秋時期才出現的。秦惠王(劇照)但、這個時候的相、相邦的作用雖然和後代的丞相有相同之處,但實際上還是有所區別。在秦國東陵出土的器物上刻寫的金文表示,相國和丞相是分開的兩個官職,並且相國的地位要比丞相高一些。
  • 常識 丞相和宰相是一樣的嗎?
    「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時為管理家務之官;周朝有執掌國政的太宰,也有掌貴族家務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實已為官員的通稱。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宰相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管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到了戰國時期,宰相的職位在各個諸侯國都建立了起來。秦朝時,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
  • 「宰相」和「丞相」究竟有什麼不一樣?一字之差相去萬裡
    丞相和宰相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卻有很大的差別。丞相是一個官名而宰相則是一個制度。宰相制度始於春秋止於明代。明代後「內閣」制度出現。 根據相關記載,宰相制度始於春秋時期,在中國歷史上,首位傑出的宰相是管仲。宰相的職位在戰國時期已經在各個諸侯國都建立起來了。 到了秦朝,丞相便是宰相的正式官名。一般會分設左右丞相和中丞相。 漢朝和秦朝的情況差不多,不過被稱作相國時,地位會更高些。
  • 如何區分丞相與宰相?唐朝沒有丞相這個稱呼嗎?
    兩者的區分,丞相多為正式官名,宰相多為俗稱泛指。唐朝沒有這「丞相」二字的正式官職,丞相或者宰相的的稱呼,是指對三省長官以及後來眾多帶「同平章事」等群相的俗稱。相的淵源無論宰相還是丞相,都涉及到了一個關鍵的「相」字。
  • 《大秦賦》中的呂不韋,前期是丞相,後期是相邦,兩者區別在哪裡
    一、相邦和丞相本來就不同。在《大秦賦》當中,呂不韋常常被大家稱之為相邦。可是後來李斯擔任的卻是大秦的丞相,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嗎?當然是有的。呂不韋所擔任的相邦,出現的時間,要早於丞相。莊襄王元年,以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雒陽十萬戶。---《史記》從這兒開始,相邦也就是相國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此後就是丞相的天下了。所以說丞相成為說一不二的人,那是在西漢時期。三、秦國後期的相邦,一般都是君主的長輩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