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甜蜜收官,原著作者陳彥回西安聊「順子」

2020-12-22 西安發布

昨晚陝西大劇《裝臺》在央視1套正式收官

播出期間無論是屢次創下的收視新高還是高達8.4分的豆瓣評分都見證了該劇當之無愧的2020年螢屏「劇王」地位

當「刁順子」和「蔡素芬」的故事甜蜜落幕劇集外大眾對同名小說原著陝西文學創作的關注熱度仍持續高漲

18日下午,《裝臺》原著作者陳彥回到家鄉陝西,現身西鹹新區文化大講堂,在詩經裡·老舍劇場,帶來「一切從生活出發」主題講座,並首度和鄉黨、讀者面對面交流《裝臺》戲裡戲外,以及關於文學創作的故事。

「裝臺」背後是小人物的奮鬥、隱忍和韌性

陳彥曾創作《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裝臺》等多部戲劇、文學作品,小說《主角》獲茅盾文學獎。但無論哪部作品,他的文字往往直面生活在城市裡的普通人,展現宏大的時代變遷,「真實」「深刻」「感人」「接地氣」「正價值」「正能量」等詞彙,幾乎成了這些作品觀後感中的通用語。

因為《裝臺》的大熱,「說說裝臺是怎麼回事」成為陳彥此次文學講座的開場白,他說《裝臺》的源起,是自己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做院長時,認識了一個小名叫「生生」的普通人朱冬平,「我做院長的時候,當時搞了個活動叫『西安天天有秦腔』,就意味著劇場要天天翻臺,工作量很大,因此僱了大量農民工進行裝臺工作,這群工人的工頭就是生生。因為白天演員們還要彩排,裝臺只能在當晚觀眾散場後至次日早晨演員進場前趕工進行,工人們非常辛苦,只有在裝臺結束和劇院交接的間隙,就地睡一會兒。冬天裡,我很多次在晨跑時,看見生生他們就蜷縮在劇院院子的暖氣井蓋上休息小睡」。

因為當時的辦公室窗戶正對著後臺出入口,陳彥天天看著這群裝臺人忙碌。在離開戲曲研究院後,他突然感到裝臺人的形象和裝臺畫面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烈地出現在自己腦海裡,「主角在贏得陣陣掌聲的時候,正是幕後人最勞累的時候。舞臺那樣美麗的地方,背後到底有多少人做出犧牲和奉獻,我特別想把他們展示出來。他們的奮鬥、隱忍、韌性,都是我們中華民族非常需要的一種精神」。陳彥說,寫《裝臺》,也和自己的此前一部作品《西京故事》有關——《西京故事》同樣寫了一群農民工的故事,「寫得意猶未盡,我覺得好像自己當時腦子裡邊還有一種新的認知,還需要繼續書寫」。

用文字向所有偉大的普通人行注目禮

相對於《裝臺》原著,電視劇版《裝臺》更為明媚和輕鬆,陳彥認為,這是因為兩種藝術載體的表達方式和受眾不同,他同樣非常喜歡電視劇的改編,「改編得很溫暖,改得很好,我深深敬重」。陳彥說:「除了《裝臺》,我還寫過一部小說《主角》,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裝臺人,我們每個人也都在舞臺上唱過主角或正唱著主角。我希望通過小說,讓大家能更多去關注那些偉大的普通父母、普通老百姓,我們應該給所有偉大的普通人行注目禮。」

在陳彥看來,文學需要書寫史詩、讚美英雄,同樣也需有一種巨大的悲憫情懷,「從世界到中國的文學、戲劇創作都有一個特點,早期起步都寫的是英雄神話、英雄悲劇,但慢慢的,文學創作視角開始轉向關注普通人。比如西方文學作品裡,雨果的《悲慘世界》裡冉·阿讓這個小人物,在那麼悲苦的人生中,仍閃耀人性光輝,還有《巴黎聖母院》,都是對小人物最深切的關注;中國文學作品中,《水滸傳》《儒林外傳》《紅樓夢》等,都開始關注底層人物的生活、命運。世界文學與中國文學都是共通的,需要這種書寫,這是一個巨大的群體」。「凡能長久存活者,一定帶著民間視角,帶著濃濃泥土與灶火氣」,陳彥如此說。鮮為人知的是,為了寫好自己作品中的農民工群體,在陝期間,陳彥除了和裝臺人們成了朋友,同樣在本職工作之外,穿梭在木塔寨、東八裡村、西八裡村等農民工生活聚集地,「我認識了靠打餅20多年把三個子女都供養成大學生的農民工夫婦,也在流動勞務市場裡見到過遠方親戚,這些普通人在城市建設、市民生活中無法缺失,但他們往往是在無數的隔擋板之後,奔波在風霜雪雨中,在最終非常美的場景之下,他們卻悄然離去」。

陳彥因此感慨,這裡有很多東西值得作家們,乃至更多文藝工作者去思考,「我們的筆觸和眼光不能每天都朝著光鮮,而把這些忽略掉。現實生活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素材,什麼是其中能讓人心靈能震顫的?」

「根性」的東西永遠在民間在腳下的泥土中

電視劇《裝臺》熱播,引發熱議的不僅有故事和演員演技,同樣有其中極具西安特色的滿滿煙火氣。陳彥在西安生活幾十年,劇作家發現生活的銳利視角和經久的文學積累,釀出這部作品別具一格的風味。「我為什麼要寫這個故事,這群小人物,因為這是我最熟悉的,幾十年和舞臺打交道,我『拿得住』。作家要寫熟悉的生活,你熟悉了,被打動了,自然會去寫,也才有打動別人的可能」。陳彥認為,一個地域的作家一定有一個地域對其的賦予,「然後你應該用這種賦予,去反哺你的藝術創作,在放開眼界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深深紮根自己的土地。陝西這塊文藝厚土上,讓我們更加讀懂這句話的意義:《詩經》裡有《風》《雅》《頌》三部分,《風》這部分就來自民間;柳青、路遙、陳忠實、賈平凹……他們筆下的作品,無不都是深入生活的絕佳體現;長安畫派提出『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更淋漓盡致表現出腳下的泥土,對創作的意義」。陳彥感慨,在這個時代,很多東西在網絡上能方便搜索,複製粘貼,「但我認為用腳去丈量生活,仍是作家最重要的書寫方式,因為根性的東西永遠在民間,在腳下的泥土中」。至於自己,陳彥說,他依然還是希望多推出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我還會繼續寫下去,並且仍然關注小人物的生存狀態」。

相關焦點

  • 《裝臺》甜蜜收官,原著作者陳彥西安分享創作源泉
    昨晚 陝西大劇《裝臺》 在央視1套正式收官 當「刁順子」和「蔡素芬」的故事甜蜜落幕 劇集外 大眾對同名小說原著
  • 昨天,《裝臺》原著作者陳彥在詩經裡聊「順子」……
    連日來,根據陳彥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裝臺》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熱談,這部充分還原西安城普通老百姓煙火人生,讓陝西文化、西安美食與陝西方言火爆全網,被網友稱為「精品平民電視劇」「陝西旅遊宣傳片」的力作,引起人們探究
  • 電視劇《裝臺》原著作者陳彥:請給勞動者一個敬重的注目禮
    裝臺的故事並非熱門題材,裝臺的話題略顯沉重,電視劇熱播令不少人意外。究其原因,得益於張嘉益、閆妮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精彩演繹,得益於電視劇的成功改編,更得益於原著小說中濃濃的煙火氣,寫出了小人物酸甜苦辣的生活真實。電視劇《裝臺》劇情動圖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裝臺》原著作者、茅盾文學獎得主陳彥。
  • 《裝臺》原著作者陳彥:茅獎作品《主角》也將登上螢屏
    在中國劇協的辦公室裡,《裝臺》原著作者陳彥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現在,他的職務是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忙碌的工作之餘,寫作仍然是他放不下的念想。他向記者透露,自己即將出版的長篇新作《喜劇》寫的還是陝西故事,草稿寫了好多年,疫情期間已改完。而他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主角》也將登上螢屏,劇本正在改編中,這也是他的陝西老鄉張藝謀首次執導電視劇。
  • 《裝臺》作者陳彥:我們每個人都是「裝臺」人
    《裝臺》故事主角是祖祖輩輩生活在西京城的刁順子,靠著肯出力吃苦,性格厚道又兼具一點處世必要的圓滑,順子逐漸組建起了自己的裝臺班子。陳彥的筆墨圍繞著他的家事與這一方使裝臺的老少爺們能夠養家餬口的舞臺展開。《裝臺》裡兩條主線並行,如同兩路針腳般將刁順子的生活緊緊縫紉在一處:一條是刁順子在舞臺上所要進行的裝臺工作,一條則是他不得不面對的家長裡短。
  • 《裝臺》作者陳彥:已見到刁順子原型,賈平凹同鄉,很感謝張嘉譯
    2020年12月18日,爆款電視劇《裝臺》的作者陳彥從北京來到西安,參加完研討會,第一時間會見老朋友。他專門看望了張嘉譯扮演的刁順子原型朱冬生,與他一起吃著羊肉泡!見到老朋友,陳彥特別高興,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 《裝臺》原著作者陳彥 解讀央視熱播劇背後的人間煙火味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裝臺》原著作者陳彥 解讀央視熱播劇背後的人間煙火味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12-15 16:34 字號:
  • 茅獎作家陳彥:用《裝臺》為底層勞動者立傳
    在中國劇協的辦公室裡,《裝臺》原著作者陳彥接受了藝綻君的專訪。現在,他的職務是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忙碌的工作之餘,寫作仍然是他放不下的念想。陳彥透露,自己即將出版的長篇小說《喜劇》寫的還是陝西故事,草稿寫了好多年,疫情期間已改完。而他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主角》也將登上螢屏,劇本正在改編中,這也是他的陝西老鄉張藝謀首次執導電視劇。
  • 專訪陝西作家陳彥 人生就像《裝臺》 真實就是煙火氣
    《裝臺》正在央視一套熱播。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原著作者陳彥說寫熟悉的生活,講真實的故事,塑造好人物,這就是煙火氣。小說《裝臺》作者、陝西作家陳彥:「《裝臺》這個小說其實當時創作的時候和前邊的《西京故事》還有關係,因為那一段時間接觸農民工比較多一些,裡邊有好多故事,儘管是通過戲劇、小說展示,我覺得好像意猶未盡。
  • 專訪丨茅獎作家陳彥:用《裝臺》為底層勞動者立傳
    在中國劇協的辦公室裡,《裝臺》原著作者陳彥接受了藝綻君的專訪。現在,他的職務是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忙碌的工作之餘,寫作仍然是他放不下的念想。陳彥透露,自己即將出版的長篇小說《喜劇》寫的還是陝西故事,草稿寫了好多年,疫情期間已改完。而他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主角》也將登上螢屏,劇本正在改編中,這也是他的陝西老鄉張藝謀首次執導電視劇。
  • 《裝臺》作者:順子原型叫生生,還在蹬三輪!去年碰到他,我哭了
    《裝臺》作者陳彥深情地說出這番話。這個叫生生的人,白天依然在戲劇院門口等活,晚上回家看《裝臺》。但他不知道,那個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就是他的原型,因為他,才有了這個讓人產生共鳴的電視劇。陳彥曾經在陝西戲曲研究院當院長,管著幾百號人,他的辦公室後面就是一個大戲臺,當時4個秦腔劇團輪流演出,裝臺人很辛苦!
  • 電視劇《裝臺》爆火後 原著作者陳彥回家鄉和讀者面對面
    西安網訊:電視劇《裝臺》熱映,同名小說熱度也持續升溫。原著作者陳彥在曲江書城舉辦讀者見面會,和鄉黨、讀者面對面交流《裝臺》戲裡戲外,以及關於文學創作的故事。《裝臺》的故事主角、祖祖輩輩生活在西京城的刁順子,靠著肯出力吃苦,性格厚道組建起了自己的裝臺班子。陳彥的筆墨圍繞著他的家事與這一方使裝臺的老少爺們能夠養家餬口的舞臺展開。小說刻畫人物手法細膩,故事跌宕起伏,以一個裝臺人的視角,描寫西京城裡的人生百態。這部電視劇屢次創下了收視新高。
  • 陳彥回長安 再講《裝臺》故事
    12月17日,小說《裝臺》作者陳彥從北京返回他居住生活了20餘年的西安城,與觀眾、讀者們面對面交流文學創作、戲裡戲外,古都長安再次颳起「裝颱風」。 重返長安為西安「裝臺」 12月18日,電視劇《裝臺》在央視一套收官,這部人間溫情大戲,演活了平凡人的奮鬥,讓觀眾們連連叫好,意猶未盡。
  • 《裝臺》作者陳彥回家鄉與讀者聊戲裡戲外
    18日晚,陝西大劇《裝臺》將在央視1套正式收官。播出期間,無論是屢次創下的收視新高,還是高達8.4分的豆瓣評分,都見證了該劇當之無愧的2020年螢屏「劇王」地位。當「刁順子」和「蔡素芬」的故事甜蜜落幕,劇集外,大眾對同名小說原著、陝西文學創作的關注熱度仍持續高漲。
  • 陳彥原著《裝臺》央視熱播座談會在商洛舉行
    抒平民情懷 為人民裝臺 —祝賀陳彥原著《裝臺》央視熱播座談會在商洛舉行 本網訊(張國強通訊員王階運)12月7日下午,由商洛市文聯、市劇協、市作協主辦的「祝賀商洛籍劇作家陳彥原著《裝臺》央視一套熱播座談會」在市行政中心隆重舉行。
  • 鹹陽文學愛好者聆聽《裝臺》原著作者陳彥談創作精神
    連日來,央視熱播電視劇《裝臺》收視率持續走紅。12月18日下午,鹹陽200多名作家、文學愛好者有幸與《裝臺》原著作者面對面,現場感受「一切從生活出發」的寫作精神。陳彥以《裝臺》中順子的原型等勞動者形象不斷引經據典,從民俗、戲劇到小說等娓娓道來,形象又通俗地剖析自己對生活的體驗,敘述創作來自民間與群眾的智慧,即寫作一定要腳踏實地,去關注最底層勞動者的生活,沉下身子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好作品。他說,寫作要伸向傳統,也要伸向生活。
  • 《裝臺》作者陳彥做客詩經裡 分享與生活有關的創作之旅
    近日,電視劇《裝臺》熱播,令人親切的西安話、讓人垂涎三尺的西安美食、還有街頭巷尾的古城煙火,讓《裝臺》與作家陳彥熱度居高不下。12月18日,以「一切從生活出發」為主題的第二十四期西鹹新區文化大講堂,在詩經裡小鎮·老舍劇場舉辦,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裝臺》原著作者陳彥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與生活相關的文學創作思考之旅。
  • 熱播劇《裝臺》大結局是敗筆?原著遺憾結尾更現實,令人回味無窮
    最近,熱播電視劇《裝臺》即將圓滿收官,該劇根據著名作家陳彥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由閆妮、張嘉譯主演,該劇主要講述了底層小人物生活的酸甜苦辣。電視劇《裝臺》自開播以來,備受關注、好評如潮,口碑相當好,深受觀眾的喜愛。但是大結局卻與原著小說反差很大,感覺缺乏了真實性。
  • 電視劇《裝臺》原著作者披露創作細節
    最近,電視劇《裝臺》火了。截至目前,它在豆瓣收穫了8.4分的評分,不少網友為之打出5星,認為它是國產劇中的一股清流。  這部電視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得主、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男主角刁順子帶領一群人從事舞臺演出裝臺工作,十分辛苦,但始終盡心盡責,最終大獲成功。  有評價稱,《裝臺》的故事很接地氣,在瑣碎的生活中寫盡了小人物的酸甜苦辣。
  •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裝臺》原著作者陳彥給陝視新聞打call啦~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裝臺》原著作者陳彥給陝視新聞打call啦~ 時間: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