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年收復失地運動,在格拉納達戰役背後,是基督教的再徵服

2020-12-22 李四侃史

早在公元八世紀初期,西班牙人的命運就開始變得艱難起來。他們先是在阿拉伯文明的入侵下被滅國,連續三個世紀都在倭馬亞王朝的統治下艱難求生,終於在公元1031年,後倭馬亞王朝的末代哈裡發由於政變被廢黜,但是這也並不代表西班牙人就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隨後的三百年中,伊比利亞半島上產生了無數的小型封建國家,他們在這片土地上不斷分裂又合併,連年戰爭不斷。最終,在公元十四到十五世紀,西班牙人分裂成的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王國經過長時間的鬥爭與交涉,在1479年因為聯姻而合併成為了西班牙王國。

西班牙收復失地運動

此時遺留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阿拉伯文明國家就只剩下以格拉納達為首都的奈斯爾王朝,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在經過七百年的努力下,即將迎來偉大的勝利。

在公元1479年,將來被稱作十字軍女王的伊莎貝拉一世才繼承卡斯蒂利亞的王位四年,而她的丈夫,日後將成為五個國家國王的費迪南也才剛剛登上阿拉貢的王位。作為虔誠的基督教信徒的夫妻二人,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殘留的阿拉伯文明深惡痛絕,強烈的宗教使命感讓他們決定合併雙方的領土,為對抗奈斯爾王朝做好準備。

伊莎貝拉一世

新成立的雙王聯合的西班牙王國,其國內環境實際上是處在一個微妙的平衡中,而要想對奈斯爾動手,費迪南和伊莎貝拉就必須對國內的政治經濟進行改善。而在當時,由於收復失地運動已經持續了七百年的時間,西班牙聯合王國內部大封建地主勢力和騎士團的勢力在此運動中攫取了令人瞠目結舌的財富和土地,使得他們對王權產生了限制。

而與之相反的是剛剛誕生的市民階層和城市的中小貴族階層,他們同樣處在大封建主的剝削和壓迫之下,因此轉而向國王尋求幫助,與王權勢力進行聯合。在這些人的支持下,費迪南和伊莎貝拉終於對國內勢力完成了清掃,為西班牙向奈斯爾開戰奠定了政治上的基礎。

同時,伊莎貝拉和費迪南還改變了西班牙軍隊傳統落後的戰術體制,用新建的炮兵、步兵和工兵等多種兵制的軍隊取代了原來單一的騎兵軍隊。伊莎貝拉還自己出錢為軍隊組建了醫療組織和通信隊,為西班牙戰爭勝利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奈斯爾王朝王宮

就在西班牙人對格拉納達磨刀霍霍的同時,奈斯爾王朝的國王哈桑也看到了他的王朝被踏平的未來。但是哈桑並不是一個坐以待斃的人,在他看來,與其什麼都不做像個懦夫一樣死在自己的王庭中,還不如主動出擊去搏那一線生機。

公元1481年的某個寒冷的冬天,哈桑帶領人馬突襲了薩阿拉這一邊境要塞,這使得費迪南國王大怒,作為反擊,西班牙的軍隊攻擊並佔領了阿爾哈馬城。這一反擊行為讓原本還只是在局部地區點燃的戰火瞬間席捲了整個伊比利亞南部半島,收復失地運動的最後一役,格拉納達戰役就此爆發開來。

公元1484年,費迪南率領軍隊前往安達盧西亞作戰,由於軍隊體制的改革和西班牙國內快速發展的經濟支援,西班牙人在奈斯爾王朝的土地上大肆攫奪和破壞,給當地的摩爾人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在這種情況下,摩爾人民被激起了自身的血性,他們奮勇殺敵,在埃爾·扎加爾的帶領下在莫克林擊碎了數以萬計的基督教徒。但是這場戰爭的勝利並沒有讓奈斯爾王朝獲得喘息的機會,因為就在同一時間,年邁的哈桑在死神的召喚下離世了。他的兄弟扎加爾和他的子侄之間沒能和平相處,王朝被分裂,為西班牙軍隊的大舉入侵提供了條件。

奈斯爾王朝滅亡後的摩爾人

莫克林之戰失敗之後,費迪南深刻反省了自己的作戰指揮和軍隊部署,他重整旗鼓,甚至將伊莎貝拉女王也請來前線為士兵們鼓舞士氣。在這一系列的準備下,西班牙軍隊成功地佔領了馬拉加城,切斷了奈斯爾和非洲之間的聯繫。現在,距離西班牙完成再徵服運動只差最後一步了,只要他們佔領了格拉納達城,就能成功將阿拉伯文明趕出伊比利亞半島。

接二連三的失敗讓扎加爾不堪重負,而他侄子的背叛更是成為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扎加爾最終選擇投降,將剩下的軍隊和領土都交給西班牙國王費迪南,而他的侄子作為此時僅剩的奈斯爾王朝的血裔,在面臨被圍困餓死的艱難境遇下也被迫投降。公元1492年,格拉納達城上十字架旗幟升起,代表著西班牙在格拉納達戰役中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費迪南和伊莎貝拉接受投降

這場戰役的勝利代表著西班牙七個世紀的再徵服運動結束,西班牙人終於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建立起來了一個統一的基督教國家。這為後來十字軍東徵行動的開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費迪南在公元1504年最終成為了五個王國唯一國王奠定了基礎。

相關焦點

  • 格拉納達戰役:收復失地的終點
    這才有了後來完成收復失地運動的最後一戰。 1492年1月2日,西班牙的天主教國王夫婦伊莎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歷時七年時間,終於攻破了伊比利亞半島上最後一個穆斯林王國——格拉納達。 這天,格拉納達國王的兒子阿卜杜勒親自向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二世獻上了城門鑰匙。於是,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王后在長矛和十字架的簇擁下踏進了格拉納達城。
  • 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與西班牙收復失地運動(三)
    自公元711年,阿拉伯帝國入侵西班牙以來,擊敗了佔據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國,並逐漸佔領伊比利亞半島全境,迫使伊比利亞的基督教國家退往北部山區,藉助地形優勢勉強阻擋阿拉伯人潮水般的進攻。但基督教徒卻從未放棄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收復運動。公元718年,西班牙貴族佩拉約建立阿斯圖裡亞王國。
  • 西班牙基督徒花費700年收復半島:1492年1月6日收復失地運動完結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一十七期】(歷史系列第693講)1492年1月6日:歷時近七個世紀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收復失地運動正式完結。收復失地運動,在歐洲有著裡程碑意義。在冷戰時期的歐洲,只有一個伊斯蘭國家,就是阿爾巴尼亞。
  • 大航海時代前篇——西班牙收復失地,脫離伊斯蘭世界
    西班牙人反抗伊斯蘭教的統治從穆斯林的到來之日便開始了,這一曠日持久的戰爭史稱「收復失地運動」或者「再徵服運動」,同樣持續了近800年。4、收復失地運動收復失地運動,是指西班牙的基督教小王國對伊斯蘭政權的戰爭,直至將伊斯蘭教徒完全趕出西班牙為止。阿拉伯帝國統治的地區,唯有西班牙沒有被改變信仰,西班牙人的反抗持續了八百年。
  • 世界發展史記:基督徒領土擴張,格拉納達投降,哥倫布西渡大西洋
    1109年,阿方索六世逝世後,王位之爭阻斷了收復失地運動的進程並最終於1110年引爆昂內戰。這場戰爭直到1117年才方告結束,並由此導致整個12世紀餘下幾十年的經濟衰落和持續的政局不穩。1126年成為卡斯蒂利亞和萊昂聯合王國國王的阿方索七世在12世紀40年代期間,乘阿爾摩拉維王朝滅亡之機,竭力把基督徒統治擴大到南方,但對新徵服地區,阿方索七世卻沒有能力進行真正的統治。
  • 原因竟是再徵服運動時結下的仇怨
    ▲加泰隆尼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足球隊巴塞隆納看臺上出現「不和諧」的畫面加泰隆尼亞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東北部,靠近庇里牛斯山脈的位置。從如今地理上說它位於西班牙較為偏遠地區不過,然而在中世紀,加泰隆尼亞卻是伊比利亞半島上重要的基督教地區。此時南部被稱為安達盧西亞地區,在中世紀是被穆斯林們所統治的土地。而西班牙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再徵服」運動,實際上就是向這些穆斯林們發動聖戰,直到奪回原本屬於基督徒的安達盧西亞。而加泰隆尼亞自然也是這些基督教國家和地區之一。
  • 近代中國第一次收復失地的戰幕——《出兵西伯利亞宣言》
    近代中國第一次收復失地的戰幕——《出兵西伯利亞宣言》 1917年11月 ,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以後,陷入了全面的內亂之中,蘇聯紅軍節節勝利,但還無暇顧及遠東地區。北洋政府決定趁機出兵收復外蒙古和西伯利亞。當時北洋政府的眾多軍官都非常支持「武力統一」中國。
  • 收復失地,從成都(興城)出發!……
    #中甲# #成都興城五連勝#收復失地或許,川足精神不止於那一襲黃衫……從全興到大河,從商人楊肇基到傀儡曲慶才,直至川足夢碎冠城解散,被「殖民」的川足一夜回到解放前……哪怕貧瘠的三臺縣城撐不起安娜普爾納,投機者的長袖善舞也來了一哈「中乙恆大」,狂熱的黃老闆鋃鐺入獄,何老闆到底還是讓「恆大」變成了笑話……川中球迷除了困頓迷茫再無其他,作為寓局他鄉多年的三臺人,筆者也為數次驅車千裡助威而汗顏,捶胸頓足……所幸,我們等來了悶墩兒和大俠
  • 天怒人怨:查士丁尼再徵服運動真的是為了「恢復羅馬榮光」嗎?| 循跡曉講
    |循跡曉講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作者:Heinrish|配圖/排版/校對:循跡小編|全文約5300字 閱讀需要15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長久以來,再徵服運動一直被世人看作查士丁尼皇帝收復失地的大一統功績而得到普遍稱讚
  • 中國說唱歌手首登NBA舞臺 沙漠兄弟為嘻哈收復失地
    沙漠兄弟傾力獻唱 為嘻哈音樂「收復失地」  在世界各項主流運動中,籃球與嘻哈的聯繫最為緊密。對於嘻哈音樂而言,這是收復失地一刻;對於籃球運動而言,這是兄弟重聚的一天。在表演當天,艾福傑尼與黃旭演唱了嘻哈版《燃痛快》與《都市物語》兩首歌曲,兩首歌曲一動一靜,從不同角度調動觀眾情緒,將中場秀變成了二人的小型演唱會。
  • 中國近代史:非基督教運動再掀高潮!
    1924年4月起,廣州等地的聖三一、培心、聖心教會學校學生,因反對校方的壓迫又鬧風潮,使全國性的非基督教運動再掀高潮。上海非基督教同盟經大會推舉,選李春蕃、徐恆耀、高爾柏、張秋人、唐公憲等5人為非基督教同盟委員會委員,其中4人為上海大學師生,在運動中起著骨幹作用。
  •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秦國七位國君用九十年時間,收復河西失地
    之後秦國用九十年時間,才完全收復河西失地。河西與河東晉獻公是晉國歷史上一位少有的明君雄主,但是英雄難過美人關,晉獻公攻滅驪戎時俘虜了驪戎國的兩位公主,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驪姬姐妹。晉獻公有很多兒子,其中太子申生、次子重耳、三子夷吾皆有賢名;晉獻公喜歡驪姬,欲立驪姬之子奚齊為太子。
  • 歷史上收復失地的戰爭那麼多,為什麼鄭成功收復臺灣最為人稱道?
    遠古時代臺灣與大陸相連,約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臺灣海峽,臺灣島才與大陸分離。夏商時期臺灣屬於九州中的揚州。在《尚書·禹貢》成書之時,臺灣已經在中國的管轄範圍之內。隋代大陸和臺灣的接觸增多。宋元時期漢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當數量。明朝以後大陸與臺灣的人民往來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