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北京市科協獲悉,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正式對外揭曉,同時,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還重點提煉、總結了「科學」流言背後的規律,梳理出錯誤聯想、量變質變、成見效應、斷章取義、借「技」賣貨、誇大其詞等六大謠言套路,幫助公眾煉就識別謠言的「火眼金睛」,引導公眾敢於理性質疑、獨立思考。
在流言求真榜揭曉現場,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首席專家支修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雲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梁建偉,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尹璋琦,通信專業博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弛,解放軍總醫院內科臨床部主任醫師吳海雲分別揭曉了過去一年中六類「科學」流言,並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吸菸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錯誤聯想)、「吃芹菜可以降血壓」(量變質變)、「發現結節要立即切除,否則會癌變」(成見效應)、「量子計算機已經可以取代經典計算機」(斷章取義)、「『手機信號增強貼』能增強信號」(借『技』賣貨)、「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誇大其詞)等流言逐一進行了批駁,並將流言投入對應類別的「流言粉碎桶」中。
專家將謠言投入對應類別的「謠言粉碎桶」中。主辦方供圖
例如,流言「吸菸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利用了公眾的「錯誤聯想」而傳播。它聲稱:菸草顆粒是納米級的,可均勻覆蓋在肺細胞表面,形成一道「屏障」隔絕病毒,就是一種過度聯想。事實上,菸草顆粒是微米級別,指望它們阻擋病毒,大約相當於用漁網去過濾水源,並不現實。
流言「吃芹菜可以降血壓」則混淆了「量變、質變」的概念,脫離劑量大談「毒性」或者影響,在科學上不具備實際意義。芹菜中的芹菜素的確可以起到舒張血管的作用,但芹菜素在芹菜中的含量並不高。基於科學研究的估算,體重60公斤的人一次要吃3斤左右的芹菜葉,才可能有降壓的效果,這並不實際。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素養教學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媒商實驗室首席專家李穎認為,在知識分化和信息爆炸的時代,要想擺脫迷信、愚昧,避免上各類科學謠言的當,必須具備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規律,分析謠言「套路」,以科學方法追求新知。
此次活動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委網信辦主辦,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科技報社承辦,北京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製作,並得到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北京晚報、蝌蚪五線譜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自2014年開始,北京市科協聯合有關部門發布每月「科學」流言榜,並舉辦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發布活動,提高公眾對科學類流言的免疫力,提升公民的整體科學素質,已經成為北京地區發起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學傳播品牌活動。7年來,每月「科學」流言榜共評選並發布闢謠內容636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