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科學」流言來啦!你因這些「偽科學」交過智商稅嗎?六大...

2021-01-19 新民晚報

來源/東方IC(除署名外下同)

思維定式和刻板印象,是否影響了你理性客觀的判斷;面對新生事物,你是否輕信他言,結果有了錯誤或過度的聯想;又是否買了所謂的「高科技」產品,而那不過是借科技之名,行營銷之事……剛剛過去的2020年,你因為上述原因上過科學流言的當嗎?

昨晚,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揭曉。「吸菸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吃芹菜可以降血壓?」「發現結節要立即切除,否則會癌變?」「量子計算機已經可以取代經典計算機?」「『手機信號增強貼』能增強信號?「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上榜。

在揭曉年度流言的同時,2020年度的「科學」流言求真榜重點提煉總結「科學」流言背後的科學規律,梳理出錯誤聯想、量變質變、成見效應、斷章取義、借「技」賣貨、誇大其詞等六大謠言套路,引導公眾理性質疑,獨立思考,提高對「科學」流言的免疫力。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素養教學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媒商實驗室首席專家李穎認為,在知識分化和信息爆炸的時代,要想擺脫迷信、愚昧,避免上各類科學謠言的當,必須具備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規律,分析謠言「套路」,以科學方法追求新知。

7年來,每月「科學」流言榜共評選並發布闢謠內容636條,上百位各領域權威專家參與了解讀工作。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協科學編輯記者分會、上海科技傳播學會等的支持。

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是在全年每月「科學」流言榜基礎上,經科研機構、新聞媒體等領域的專業評委評選產生的。「科學」流言求真榜重點提煉總結「科學」流言背後的科學規律,幫助公眾煉就識別謠言的「火眼金睛」,引導公眾敢於理性質疑,面對新事物主動探究,獨立思考,讓事實出臺,讓謠言出清。

錯誤聯想類

年度流言:吸菸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流言:菸草顆粒是納米級的,可均勻覆蓋在肺細胞表面,形成一道屏障,將病毒阻擋在人體之外。因此,吸菸可減少新冠病毒感染。

真相: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首先,菸草燃燒產生的成分有兩種:一部分是氣體,比如一氧化碳,佔到了九成以上;另一部分是固體顆粒,如尼古丁和焦油顆粒。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料,這些顆粒的大小在1微米到2.5微米之間,並非納米級。不同病毒的大小差異很大,但都屬於納米級。1微米等於1000納米。指望菸草顆粒阻擋病毒,大約相當於用紗布去過濾水源,並不現實。

其次,菸草不但不能幫助呼吸道抵禦外敵,反而會對呼吸道造成損傷。研究顯示,菸草中含有七千多種化學物質,其中致癌物有幾十種。它們會干擾肺臟的正常運轉、破壞肺臟的防禦體系,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

而且,研究還顯示,吸菸會增加罹患流感的風險。美國曾經對30萬退伍軍人進行長達16年的隨訪研究,結果顯示,吸菸者的流感死亡率遠遠高於不吸菸的人。換句話說,吸菸不僅增加了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概率,而且加重了感染的後果。

流言規律:面對新生事物時,人們如果不顧常識進行錯誤或者過度聯想,就可能中了流言的圈套。例如,「吸菸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這條流言就是一種過度聯想。與之類似,「吃大蒜能預防新冠病毒」「喝高度酒可抵抗新冠病毒」這些流言,也都是錯誤聯想導致的。

量變質變類

年度流言:吃芹菜可以降血壓?

流言:芹菜中含有的芹菜素能舒張血管,所以吃芹菜可以降血壓。

真相:科學實驗表明,芹菜中含有的芹菜素可以作用於血管內皮,進而舒張血管。舒張血管確實對降低血壓有好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學者曾進行過定量研究:降低老鼠的血壓大概需要0.026克/千克芹菜素。就是說,1公斤的老鼠一次吃0.026克芹菜素才能降低血壓。照此估算,體重60公斤的人一次要吃1.56克。

不同品種的芹菜以及芹菜的不同部位中,芹菜素的含量不同,大致在0.003%-0.088%之間;而且葉子中含量更多,我們愛吃的芹菜莖中含量較低。

按照最高含量0.088%計算,1公斤芹菜含有0.88克芹菜素。換句話說,要想通過吃芹菜達到降血壓的效果,首先得學會挑選芹菜素含量最高的品種,其次要把芹菜莖丟掉,多吃芹菜葉,最後,還要一次吃上1.7公斤以上,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流言規律:一些流言脫離劑量大談「毒性」或者影響,在科學上不具備實際意義。「吃芹菜可以降血壓」在長輩們口中似乎是「生活常識」。不過基於科學研究的估算,體重60公斤的人一次要吃3斤左右的芹菜葉,才可能有降壓的效果,並不實際。在過去的一年中,脫離劑量談影響的不科學說法還包括「醫院安檢儀輻射非常大,會影響胎兒健康」「喝牛奶會引發纖維腺瘤」等。

成見效應類

年度流言:發現結節要立即切除,否則會癌變?

流言:發現結節後一定要立即切除,不能等,否則日後肯定會癌變。

真相:結節,通俗來講是指體積相對較小的無感覺或有疼痛感的腫塊。頸部、腋下、乳腺,以及身體各處的皮下,都有可能看到、摸到結節。但也有一些結節長在「隱秘的角落」,不容易被發現,如長在肺部、肝臟、腎臟、心臟等臟器上的結節,需要藉助影像學檢查才能發現。

對於結節不必過度緊張,90%以上的結節都是良性的。良性結節一般不需要處理,而且有的結節終生都是良性的,比如瘢痕性結節(一種人體受到創傷後修復過程中形成的結節,伴隨一生也不會有變化)。不過,一旦查出是結節,就需要隨時觀察,併到醫院就診,以便判定結節的良、惡性以及分級。

像乳腺結節這樣能摸到的結節,可以自行感知結節的大小和硬度等變化,長在四肢和體表等部位的結節,要隨時觀察、觸摸。而肺結節則需要進行專業檢查。如果分不清是不是結節,建議去醫院就診。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萬不可「無差別切除」結節,因為切除結節也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切除結節後,對患處的局部組織會造成一定的破壞。比如乳腺結節,切除後可能會造成乳腺導管的破壞;切除肺結節,可能要切除部分肺葉,從而影響肺部功能。總之,要不要切除、何時切除結節,需要醫生根據情況進行判定。

流言規律:過分依賴思維定勢和刻板印象,會使人失去理性、客觀的判斷。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體檢中發現結節後,為了避免發生癌變而選擇「斬草除根」,「發現結節要立即切除,否則會癌變」這一流言也就隨之逐漸形成了。與這條流言類似的「體脂率越低越好」「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得胃癌」也是迎合了人們的成見效應,把問題和解決方案簡單化了。

斷章取義類

年度流言:量子計算機已經可以取代經典計算機?

流言:我國研製出的"九章"量子計算機實現了"量子霸權",已經可以完全取代經典計算機。

來源/新華社 發

真相:2020年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據現有理論,該量子計算系統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即"九章"一分鐘完成的任務,超級計算機需要一億年。

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一研究突破並不意味著量子計算機已可完全取代經典計算機。量子計算機只有在處理能設計出高效量子算法的特定問題時,才能超過經典計算機。對於沒有量子算法的問題,例如最簡單的加減乘除,量子計算機就沒有任何優勢。

可以說,"九章"在量子計算機發展的進程中樹立起了一座裡程碑,但未來的路還很長。在實現量子優越性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通過一系列技術攻關,力爭儘早研究出可編程的、能處理很多有實用價值問題的量子計算機。

流言規律:一些流言選取了完整科學結論中的一部分進行單獨加工傳播,但可能與原意大相逕庭。例如,隨著「九章」量子計算機的問世,「量子計算機已經可以取代經典計算機」這條流言也不脛而走。「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是針對「玻色取樣問題」做的一個專用量子計算機,這一成果並不意味著經典計算機被取代。與之相似的流言「量子計算機能讓時間「倒流」 「外星人發來了太空無線電波」也是對完整科學結論中的一部分進行單獨加工傳播,它們有的不夠嚴謹,有的則完全是錯誤的解讀。

借「技」賣貨類

年度流言:「手機信號增強貼」能增強信號?

流言:將「手機信號增強貼」貼在手機背部的「有效位置」,信號就能從1格變成3格,玩遊戲、刷視頻不再延遲,地下車庫、高層辦公樓等「全場景」均能使用,其原理是貼紙可以增加手機的波長。

真相:商家宣稱的「目前最先進款型信號增強貼」,從材質和結構上看,是在一張塑料片上鍍了一層鋁膜,鋁膜上面還印有一層類似磁性油墨的材料。「通過拉長手機內置天線接收信號的波長,來增強信號的接收範圍」的說法,從原理上是講不通的。

首先,波長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被「拉長」;其次,放大任何東西都需要能源,而貼紙屬於「無源天線」,無法為「有效放大信號」提供能源。而且,由於手機型號及運營商的不同,各手機信號頻率也不盡相同,要實現共振就必須與相應手機信號的頻率相同。因此,一張貼紙即便能產生某種共振,也不可能符合所有手機頻率,不可能實現商家宣稱的「全場景」應用。

不少人對通信速率存在誤解,認為信號強下載速率就會快一些,但這不是絕對的。數據下載速率不僅取決於網絡,還取決於輸出數據的伺服器以及用戶數。「貼上信號增強貼能提高下載速率」其實是個偽命題。

流言規律:某些流言借科技之名,行營銷之事。「手機信號增強貼」就是這類打著「高科技」的旗號傳播偽科學的現實例子。這類產品利用了人們對於新科技的嚮往,通過編造偽科學來獲取商業利益,但它們禁不起深入的、嚴謹的科學分析。類似的流言還有「用脫糖電飯鍋蒸飯可降低米飯中70%糖分」「『量子波動速讀』1分鐘可閱讀10萬字」等。

誇大其詞類

年度流言: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

流言:秋涼換季,輸液可以擴張血管,有效預防腦中風。

真相: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目前還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定期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輸液用的一般是活血化瘀的中藥注射劑,或者西藥中的擴血管藥物。其作用機理是暫時性地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環血容量、改善腦灌注,只會起到短暫的治療作用。這類藥物一般作用時間是6至8小時,不可能永久疏通血管,預防腦中風。並且,這些藥物作用於血管,等於提前透支了血管的擴張能力,等真正出現腦梗死等症狀需要輸液時,往往會出現藥物耐受,導致治療效果欠佳,甚至錯失真正的搶救治療良機。

此外,「輸液擴張血管」並不像常人想像的那麼簡單。通過靜脈輸注溶栓藥物是腦中風急性期的搶救方式,有著十分嚴格的限制條件,比如溶栓距離發病時間不宜超過4-5個小時,另外有出血史及手術外傷病史的患者是不能溶栓的。

腦中風的發病機制很複雜,引發腦中風和再次腦中風的原因有年齡、遺傳、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煙、酒、肥胖、藥物、飲食等因素,凡是不結合上述致病因素而進行的幹預行為,都是難以起到預防作用的,單純用輸液預防腦中風顯然是不科學的。

流言規律:有些流言不顧限定條件將科學結論誇大,以偏概全,極具迷惑性。「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等流言,許多老年人信以為真。與之類似的「老年人獻血可以降血脂」 「正常人多吸氧可保健」等流言,其論述中有正確的地方,但它們往往誇大其他細節,這恰恰是流言的狡猾所在。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延伸閱讀】部分2020年每月科學流言榜

復原乳是奶中「地溝油」?2020年最後一份科學流言榜請收好!

科學流言榜 | 吃梨並不能治咳嗽 但長輩的這份愛還請收下

科學流言榜|結節不立即切除會癌變?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不能運動?這些你上當了嗎?

輸液能防腦中風、空氣炸鍋會致癌……8月科學流言榜闢謠這些健康「偽科學」

有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蚊子會傳播新冠病毒?都是謠言,別信!

相關焦點

  • 智止流言,探求真知 | 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發布, 揭曉六大...
    智止流言,探求真知 | 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發布, 揭曉六大謠言套路 2021-01-15 2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發布:揭曉六大謠言套路
    1月16日晚,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揭曉。在揭曉年度流言的同時,2020年度的「科學」流言求真榜重點提煉總結「科學」流言背後的科學規律,梳理出錯誤聯想、量變質變、成見效應、斷章取義、借「技」賣貨、誇大其詞等六大謠言套路,引導公眾理性質疑,獨立思考,提高對「科學」流言的免疫力。
  • 歲末 別被這些「偽科學」流言迷了眼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張崢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仍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會引起中毒、「抗幽牙膏」能殺幽門螺桿菌、安檢儀輻射會傷害胎兒健康、空氣炸鍋易致癌……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 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
    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揭示謠言的六大套路  1月16日晚,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揭曉,在揭曉年度流言的同時,求真榜重點梳理出錯誤聯想、量變質變、成見效應、斷章取義、借「技」賣貨、誇大其詞謠言的六大套路。
  • 2020「科學」流言求真榜發布!六大謠言套路揭曉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北京市科協獲悉,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正式對外揭曉,同時,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還重點提煉、總結了「科學」流言背後的規律,梳理出錯誤聯想、量變質變、成見效應、斷章取義、借「技」賣貨、誇大其詞等六大謠言套路,幫助公眾煉就識別謠言的
  • 2018十大"科學"流言,你信了幾條?
    1月16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人民日報社主辦的「典贊·2018科普中國」活動在北京舉行,現場揭曉了2018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十大科學傳播事件
  • 【網絡安全】歲末,別被這些「偽科學」流言迷了眼
    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仍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會引起中毒、「抗幽牙膏」能殺幽門螺桿菌、安檢儀輻射會傷害胎兒健康、空氣炸鍋易致癌……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 2020「科學」流言求真榜揭曉
    ……1月16日晚,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揭曉,6條年度「科學」流言被一一「粉碎」。本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梳理出錯誤聯想、量變質變、成見效應、斷章取義、借「技」賣貨、誇大其詞等六大謠言套路,引導公眾理性質疑,獨立思考,提高對「科學」流言的免疫力。
  • 「後現代科學」是不折不扣的偽科學——給姜奇平作一點科普
    林白:我有一點不明,你看到科幻和偽科學的作者,他是否意識到了,科幻語言的很多東西會成為科學現實嗎?   林白:我們可能會想到一些具體的例子,前幾年有一位名噪一時的胡大師,此人擅長用一些不可思議的藥物來治療癌症,有些認為有奇效,但科學的解釋,藥裡面是有毒的,而且確實也有患者發生過死亡的病例,雖然這個病例可能比西醫要低,但是可能涉及到了偽科學,而且可能會涉及到牢獄之災,你怎麼認為?
  • 這些偽科學你中槍了嗎?
    hey 姐妹你長法令紋了嗎?所以我們能看到有些人在剛過二十歲甚至在孩童時期就開始出現法令紋,甚至連表情管理和皮膚狀態極佳的明星也不會例外。雖說不是因為老才有它,但是有它是真的顯老!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找方法去除掉呀!
  • 歲末,別被這些「偽科學」流言迷了眼
    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仍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會引起中毒、「抗幽牙膏」能殺幽門螺桿菌、安檢儀輻射會傷害胎兒健康、空氣炸鍋易致癌……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 民生智庫 | 健康真相,別讓這些「科學」流言困擾你
    別讓這些「科學」流言困擾你,一起來看真相吧。1.「量子原塑」能防癌防糖尿病防高血壓?流言:量子原塑(礦物飲液)是經過量子技術磁化後的磁化水,富含百餘種天然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飲用這種水可以防治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皮膚病等多種疾病。
  • 讓無數人愛上科學的《流言終結者》終結 這不是流言
    Kidding~是用各種手段、工具、方式進行科學試驗,驗證流言。 比如最後一集就是典型風格,為了驗證一個流言:有人說不被一個炸彈炸傷的最好辦法,是用兩個炸彈。(小編表示無法理解這種流言……) 如圖所示……
  • 真大師還是偽科學?中科院院士朱清時:科學的盡頭是佛學
    他還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現代物理學步入禪境》,文中他舉了一個例子:要得到一顆蘋果樹, 首先要有一粒蘋果的種子,這是「因」。但是單靠這粒種子也不會長成一顆蘋果樹,比如把種子放在倉庫裡,無論放多久也不會長出樹來。所以單有因是結不出果的。
  • 《這不科學》:教你如何辨別偽科學?這套查究公式送給你
    哪些為偽科學呢?我們該如何判斷呢?來自美國的小西奧多.席克和劉易斯.沃恩著的《這不科學》給出了答案,為你提高評判任何主張正確與否的思維模板。一、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這本科學指南呢?3、我們為什麼要相信或者不相信這些怪異事物,我們需要一個理由。二、用查究公式教你科學地思考偽科學1、陳述主張描述要儘可能清晰而具體,給出最清晰、最具體的理解。
  • 星座有特殊寓意嗎 院士專家剝開偽科學外衣—新聞—科學網
    ■本報見習記者 李瑜 親愛的讀者,你相信星座預言嗎?你相信神醫妙手嗎?你相信心理暗示嗎?
  • 你被惡意中傷過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題/你遇到過被惡意中傷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文/有疾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流言猛於虎,在面對流言束手無策的時候,我們得回頭看看歷史上這些老祖宗們是怎麼應對流言的,或許會有一些啟發可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 瑜伽是智商稅嗎?附直男融入天地自然之間的流瑜伽
    瑜伽是智商稅嗎?最近智商稅吵得特別火,化妝品是智商稅, 燕窩是智商稅,於是特別去百度了一下智商稅,智商稅,又稱低智商稅,網絡流行詞,是指由於在購物時缺乏判斷能力,也就是低智商的表現,花了冤枉錢,這些冤枉錢就被認為是繳了低智商稅。
  • 最接近現代科學的偽科學:顱相學當年如何矇騙世界?
    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其特定的科學知識體系,在後人看來,它們也許顯得荒唐可笑,但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卻是值得嚴肅對待的學問,甚至會直接塑造普通公眾的價值觀念與日常生活。在這些形形色色的知識體系中,相面術無疑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門類,曾經盛行於許多古老的國家和民族。
  • 生物動力法是偽科學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斯坦納的理念反思了當時盛行的化學農業,反對使用會破壞土壤的化學製品,雖然這些觀念現在看起來很平常,但是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大膽而超前的。實際上,斯坦納並不是農學專家,也並沒有種植過葡萄園。當然,實際上實行生物動力法的酒莊也不一定會完全遵循這套年曆,比如有時酒莊的採收期要持續一兩周,無法在 2-4 天的果日內採收完,難道還要等下一次果日嗎?那葡萄早就過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