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惡意中傷過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2020-12-26 不易君子

題/你遇到過被惡意中傷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文/有疾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我們日常工作中總會遇到一些人對我們惡意誹謗,傳播關於自己的流言蜚語,導致工作不順,生活不悅。流言猛於虎,在面對流言束手無策的時候,我們得回頭看看歷史上這些老祖宗們是怎麼應對流言的,或許會有一些啟發可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有些人生怕別人比他好,所以經常惡意誹謗別人,散步損人利己的流言)

古代應對流言最常見的方式

因為在古代的時候因為人們對於自然的認識並沒有現在這麼深入,而且缺乏科學的方法,所以在古代發生日食、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弄不清背後的成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套天和人之間的對應關係,認為天災的誕生就是因為當權者的德行有問題。

甚至還有一些別有居心的人會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自行捏造一些現象,或者憑空編造出一些耐人尋味的語句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就像秦始皇時期,天上掉下來一塊隕石,結果等人發現的時候,隕石上面刻著「始皇帝死而土地分」的話。這或許是當時候的人們對於秦始皇苛政的不滿,也或許是六國的後裔們想要借著這種天象來鼓動人心。

(電視劇中的「始皇帝死而土地分」)

當然秦始皇的處理方法在現在也不具有參考意義,他將這塊隕石周圍的人全都殺了。以此來消除這種流言出現之後對他統治的影響。

他十分迷信,讓人四處求仙,結果有個叫盧生的人求回來一本書,上面寫著「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一琢磨,胡就是北方的匈奴,於是調集了三十萬人去北擊匈奴。以攻為守,讓流言死在搖籃裡。其實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殺人」,只要打敗了他,流言就不會成真。

(千古一帝秦始皇)

其實像「亡秦者胡也」這種帶有預言性質的流言有個別稱叫做「讖言」。其實就和流言是一個性質的東西,不過皇帝們迷信這個,所以處理的方法也都是像秦始皇一樣以「堵」為主。

比較著名的還有隋朝末年的「桃李子,得天下」,隋煬帝這就覺得是姓李的人會得天下,然後就開始琢磨殺姓李的大臣,結果郕公李渾稀裡糊塗就當了刀下鬼。

不過這種在古代統治者看來再正常不過的方式,卻一點都不適用於現代社會。畢竟我們也不是皇帝嘛!

(電視劇中的隋煬帝)

用事實回擊

其實應對謠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事實回擊。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的缺乏真正有效的信息來源,在口耳相傳之下很容易就使事情誇大。

就像在自然災害沒有斷過的漢成帝時期,有一次長安附近下了四十多天的大雨,沒有要停的跡象。很快不知道從哪裡傳來說洪水要來了的流言,百姓們嚇得不知所措,整個長安都亂了套。

可能這個流言的邏輯就是,雨沒停—河水要漲—可能會引發洪水。然後傳著傳著就成了洪水快來了。

(漢成帝畫像)

這個流言也讓朝廷中的大員們感到十分恐懼,尤其是漢成帝。所以他就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王鳳認為應該讓百姓們上城牆,皇帝登船避難。

但是丞相卻認為王鳳的話很沒有道理。現在還沒有洪水要來的跡象,只是流言而已,你這麼忙活一通,不就坐實了洪水嗎?這非但不利於闢謠,反而會加劇百姓心中的恐懼。認為洪水就是流言,根本沒必要去理會。

結果洪水果然沒有來,事後調查發現洪水之說完全就是別人杜撰的。在這裡丞相併沒有用事實回擊,因為洪水這個流言完全就是杜撰的。這個時候採用別的方法或者直接說這是流言的話,反而會讓百姓更加不信任,加劇流言的傳播速度。

在王莽攝政的時候倒是有過翟義起兵事件。翟義起兵的理由其實也是沒有根據的流言,說王莽鴆殺漢平帝,然後藉此攝政,取代漢家。

雖然我們都知道後來王莽確實當皇帝了,但是在當時王莽還只是攝政而已。所以王莽選擇了用事實回擊,針對翟義的檄文寫了一封《大誥》,裡面將翟義起兵的理由一一進行了駁斥。最終翟義的叛亂也被平息。

(王莽畫像)

迂迴戰術,側面證實

除了用事實回擊之外,古代也經常用側面證實事實的方式來消除流言。之所以要用這種方法就是因為說出事實可能會加劇流言的傳播。

周公在周武王姬發死後輔佐年幼的周成王。因為周公的權力太大了,所以就有人陷害周公,散播流言說周公想要謀害周成王,奪取王位。年輕的周成王聽到這些流言之後慢慢地就對周公不信任了。

(周公輔成王)

周公為了證明自己,消除流言,直接辭職離開鎬京,以證明自己並沒有篡位的意思。後來周成王醒悟過來,流言不攻自破。

其實這也有點「流言止於智者」的意思。但是周公如果在那個時候什麼都不做,或者乾脆向周成王據理力爭的話,恐怕會適得其反。所以他就採用辭職這種能夠側面證明自己的方式來應對自己要篡位的流言。

這種事情當然不是孤例。在漢文帝的時候,他親弟弟淮南王劉長一時頭腦發熱起兵謀反,於是漢文帝將他流放,沒想到劉長卻因為受辱而絕食,死在了半路上。

(漢文帝畫像)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們就將事實結合起來,認為是漢文帝將自己的親弟弟殺死,甚至還編出了一首歌謠「一尺麻布,尚可縫;一鬥穀子,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用來諷刺漢文帝的這種措施。

面對這種流言,漢文帝沒法用事實來說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因為劉長謀反是事實,流放劉長也是事實,死在半路上也是事實。這麼多事實串在一起就是百口莫辯,根本說不清楚。其實最根本的還是百姓們認為漢文帝想要削藩,收奪劉長的封地。

(電視劇中的劉長)

於是漢文帝就另闢蹊徑,將原來的城陽王劉喜遷到淮南國,並且用諸侯的禮儀給他造了陵園。這下就堵住了天下人的嘴,既然我要收奪淮南王的封地,我為什麼還要讓淮南國繼續存在呢?

這還不算完,對於劉長的兒子漢文帝也是極盡寬容,並沒有因為他們老爹謀反就牽連到他們身上,將他們都封了王。你們不是說兄弟二人不相容嗎?你看我對我弟弟的兒子都這麼好,你們可以閉嘴了吧?

用實際行動破除了百姓們對於自己的猜測,並沒有用所謂的事實去激化矛盾,成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漢文帝劇照)

啟發

現在我們接受到信息的便捷程度是古代人根本想像不到的,然而在便捷之下,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也就變得難以辨別真偽了。人們越來越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對於不同的聲音會進行選擇性的過濾。

尤其是對於損人利己的惡意中傷式的流言,局外人更願意去傳播它,以做聊資,茶餘飯後彰顯自己的八卦水平。

其實歸根到底說起來,我們面對流言的時候首要的是要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獨立思考,借鑑前人的智慧,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損的同時,更不要去人云亦云。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內容請參見:

宋朝無暴君,一個皇權被監督最嚴格的朝代

集文帝、武帝二者之大成,宣帝雜糅的王霸之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譙郡虎痴連衛三代曹魏人主,功成名就背後的大智慧

雖然劉娥的皇帝夢泡湯了,但她的人生軌跡卻十分完美

相關焦點

  •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惡意中傷,那樣會扼殺掉自己的才智
    如果你分不清楚哪些是可信,哪些是不可信,這樣對你的人生將會是一種巨大的損失。有很多人,他會是你好心好意的;有很多人,也會是對你惡意中傷的。心理學: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惡意中傷,那樣會扼殺掉自己的才智,這就是此文要剝離的話題。
  • 背後造謠者惡意中傷你怎麼辦
    如果你是一個會給正常日程、工作、家庭生活和社交等等帶來變化的人,那麼你就很可能成為眾矢之的,將會受到背後中傷——這些中傷來自於那些自我感覺會從這些變化中遭受巨大損失的人。沒有被挑明並解決的不適感將會惡化,而背後中傷則似乎是一種沉默的、微妙的,並且富有成效的擊倒你的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甚至可以拒絕你所倡導的變化。看看你身邊的環境。
  • 你會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
    我曾天真的以為只要你足夠善良,一身正氣的人絕對不會遇到妖魔鬼怪,可事實打臉,小人總在你沒有防備的時候出現。我有一個大學同學,一個四川女孩,我們志趣相投,一度親密無間,無話不說。直到過了若干年,我明白了,那不是個人情感問題.那是一個人的人品問題!再後來我去北漂了,同學聚會,有一天同學傳來我的流言蜚語,後來才知道是她不經意間在同學間散布流言,說我作風有問題云云。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你聽說過嗎?
    古人對於善惡有著充分認識,通過各種方法勸人從善。無論是法律還是宗教都提倡人應該做善事,不能成為惡人,但是人性是不難以改變的,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經歷,有時候正是他們所經歷的事情讓他們選擇做好事還是做壞事。比如古人就曾說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就是對於惡人的勸誡,但是還有後半句,很多人不知道。
  • 上班族,陰險小人賴上你,怎麼辦?
    總的背景:在職場中,總會遇到一些小人,他們看起來人畜無害,但是總在你的背後捅刀子。為了他自己,把別人的功勞佔為己有。這些人善於拍馬屁。為了自己的利益,總是毫不顧及的傷害別人。面對這樣的小人,你有沒有被傷害過?面對這樣的小人,該如何制服他?如何不讓自己受到傷害?
  • 男人都愛留鬍子,但你對它又了解多少呢?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實際上,1970年科學家進行了一項實驗,每周剃幾個月的毛,但沒有發現毛變厚科學使美國人的一項新研究啟動了這個沒有證據的結論和人類的毛髮末端鉛筆頭和標槍頭一樣,剃掉毛髮後直接用毛囊修剪,留下的毛髮比修剪前更厚顏色更深更粗因此,體毛越厚,就越有可能造成眼睛的錯覺如果是今天,鬍子的話,你知道多少關於鬍子的知識
  • 白宇面對流言態度:罵你的人有你優秀嗎
    近日,白宇自曝面對網絡上的流言蜚語的態度是:他在背後罵你,他憑什麼罵你,他有你優秀嗎?白宇面對流言蜚語近日,白宇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如何處理網上的流言蜚語時,耿直表示:「你在意他幹啥,你在意他,反而你自己會受到傷害。都是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人,他在背後罵你,他憑什麼罵你,他有你優秀嗎?」
  • 一個有道德的人,就應該正確地辨別流言,進而去拆穿它
    有一次,蘇格拉底的一位學生匆匆忙忙地跑來找蘇格拉底,邊喘氣邊興奮地說:「告訴你一件事,你絕對想像不到的……」蘇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了他:「等一下!你告訴我的話,用三個篩子過濾過了嗎?」他的學生察覺情況有些不妙,不解地搖了搖頭。
  • 看看音樂大師是怎麼做的吧!
    孩子沒興趣,怎麼辦?練琴苦,想放棄?看看音樂大師是怎麼做的吧!哪有什麼天才兒童,你的起點可能比這些大師還高呢!巴赫家裡歡樂多,他有什麼音樂學習的妙招?「交響樂之父」海頓曾是個餓肚子的小歌童?古典音樂是高高在上的嗎?看莫扎特如何快樂地玩音樂。學音樂真的痛苦嗎?李斯特幫你找到堅持的動力。如何直面困難和挑戰?聽一聽貝多芬的《命運》之章吧!
  • 2020年度「科學」流言來啦!你因這些「偽科學」交過智商稅嗎?六大...
    來源/東方IC(除署名外下同)思維定式和刻板印象,是否影響了你理性客觀的判斷;面對新生事物,你是否輕信他言,結果有了錯誤或過度的聯想;又是否買了所謂的「高科技」產品,而那不過是借科技之名,行營銷之事……剛剛過去的2020年,你因為上述原因上過科學流言的當嗎?昨晚,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揭曉。「吸菸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 古人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看看你睡錯了嗎?
    我國有很多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俗語,這些俗語往往具備著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的特點,讓人無不讚嘆古人的智慧。和成語、詩句不同,俗語更多的是對生活的總結,是對經驗的概述,總是針針見血,讓人一目了然。雖然古人能夠接受的文化程度不比現在的小孩子高,但是他們對於這方面的造詣卻是令人驚嘆,就連沒有怎麼接受過教育的老一輩的人聽了也能明白其道理,這就是俗語的魅力所在。到目前為止,人們對於俗語的應用仍然無處不在,而俗語的種類也是多得五花八門。
  • 女生生氣了,該怎麼辦?講道理,你瘋了嗎
    圖片來源網絡正在追求的女生生氣了,該怎麼辦?假如這個女生你還在追求,並沒有答應做你的女朋友,你惹她生氣了,你要怎麼辦?其實像這種情況,一般是不能惹她生氣的,因為你們2個的關係還什麼都不是,2個人的感情關係還很薄弱,你惹她生氣了,她可能就再也不理你了。這個時候你也沒辦法像男朋友一樣送花,送禮物的哄她,所以這就很尷尬了。穆銘的建議就是先不要理她,讓時間去緩衝你們的感情,等過幾天她消氣了,或則忘了這件事,你在裝沒事人一樣去找她,只要這個錯誤不是特別嚴重,都會沒事的。
  • 流言終結者丨你是否懷疑過登月是假的?
    這些關於登月的流言五花八門,它們的範圍從照片到熱信號到腳印,無奇不有。但最終都歸結為這個流言:美國宇航局捏造了登月任務的影像資料,登上月球是人類史上的一場驚天大騙局!雖然過去的幾十年中,人們都在爭論登月的真實性,許多家媒體也曾經報導過相關的話題,但少有人真正驗證過登月造假的流言。
  • 流言終結者:仙人掌防輻射靠譜嗎?
    但是,這其實是一條流言,仙人掌並沒有防輻射的作用……所有以為仙人掌可以吸收輻射的朋友,請注意:「仙人掌吸輻射」這是一條流言。為什麼仙人掌不能吸收輻射?其實,在自然界中所有的輻射都是呈現直線傳播,或者被反射了以後接著直線傳播,沒有任何植物可以使輻射轉彎、匯集。
  • 擦傷、扭傷、懷疑骨折,你怎麼辦?
    擦傷、扭傷、懷疑骨折,你怎麼辦?這幾點寶爸寶媽做對了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提出了兒童傷害預防SOS策略:看住了:成人看護孩子時應做到近距離、不間斷、不分心。
  • 封閉在家,你今年又無聊了嗎?看古人又是如何與無聊鬥智鬥勇的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古代那個沒有手機,更不要說電腦的時代裡,古人又是如何和無聊作鬥爭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人大戰無聊。遊戲打怪總要有個等級,那今天咱們也按照等級制來說說古人與無聊是如何戰鬥的。青銅段位玩過王者的大家一定知道,青銅的等級是很低的,那我們就從這比較低級的段位說起,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時候是有青樓的,而青樓是幹啥的相必我就不用多說了吧。
  • 上下五千年,東西兩萬裡,你知道古人是如何養貓的嗎?
    吸貓確是自古都有  你是否好奇過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在處理養貓遇到的問題時都有哪些啼笑皆非的方法古人請貓百般小心客氣,在準備養貓之前有了納貓契,就能去接貓了嗎,並不!!古人乞貓必用聘,相當有儀式感!黃庭堅被鼠所煩,聽聞別人家的貓要有小貓了,"買魚穿柳聘銜蟬",趕快帶著小魚乾前去聘貓。愛國詩人陸遊也曾寫到:"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他用鹽做聘禮,聘貓捉鼠護書。
  • 全球知名的「流言終結者」也要保險護身
    月度人物  本期人物  亞當·惠特尼·薩維奇(Adam·Whitney·Savage)  □許慎之  眾所周知,流言和謠言有時候足以達到亂真的地步。隨著網絡的普及,一些「蠱惑人心」的網絡謠言更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困擾。面對謠言,人們該怎麼辦?
  • 掛艾草,佩香囊,還有毛雄黃酒,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端午節的?
    古人會在這天掛艾草、佩香囊和毛雄黃酒,也是古人的「衛生防疫節」,讓我們向希望小編學習一起來。俗話說:「插柳,插艾」,艾葉可以祛溼,古人很早就知道了他的好處,所以在潮溼的多雨古人用祛溼艾葉和菖蒲,加上殺菌的大蒜一起來來祛溼防病,所以艾葉,菖蒲和大蒜也叫「三友」。用紅紙把他們捆成捆,然後插進去或掛在門上,可以用來祛除病原體,排毒闢邪,保護健康。
  • 秒懂|古人求之若渴的「厭勝佩」,你知道是什麼嗎?
    也有人把目光放回了幾千年前:現在遇到重大災疫都需要舉國之力,徐徐方能克之,那在生產力、科技、醫療水平都非常低下的古代,古人是怎麼做的呢?退回到史前時代,如果以和田玉的發展為坐標軸,那我們的先民們首先經歷的就是」巫玉階段」。那是一個大家真正認為「萬物有靈」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