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晚,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揭曉。在揭曉年度流言的同時,2020年度的「科學」流言求真榜重點提煉總結「科學」流言背後的科學規律,梳理出錯誤聯想、量變質變、成見效應、斷章取義、借「技」賣貨、誇大其詞等六大謠言套路,引導公眾理性質疑,獨立思考,提高對「科學」流言的免疫力。
在活動現場,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首席專家支修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雲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梁建偉,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尹璋琦,通信專業博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弛,解放軍總醫院內科臨床部主任醫師吳海雲分別揭曉了過去一年中六類「科學」流言,並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吸菸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錯誤聯想)、「吃芹菜可以降血壓」(量變質變)、「發現結節要立即切除,否則會癌變」(成見效應)、「量子計算機已經可以取代經典計算機」(斷章取義)、「『手機信號增強貼』能增強信號」(借『技』賣貨)、「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誇大其詞)等流言逐一進行了批駁,並將流言投入對應類別的「流言粉碎桶」中。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素養教學與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穎在節目中表示,在知識分化和信息爆炸的時代,要想擺脫迷信、愚昧,避免上各類科學謠言的當,必須具備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規律,分析謠言「套路」,以科學方法追求新知。
本次活動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委網信辦主辦,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科技報社承辦,北京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製作,並得到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北京晚報、蝌蚪五線譜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自2014年開始,北京市科協聯合有關部門發布每月「科學」流言榜,並舉辦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發布活動。每月「科學」流言榜7年來共評選並發布闢謠內容636條,上百位各領域權威專家參與了解讀工作。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是在全年每月「科學」流言榜基礎上,經科研機構、新聞媒體等領域的專業評委評選產生的。(經濟日報記者 佘惠敏)
(責任編輯:苗蘇)
【來源:中國經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