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經典音樂】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2021-01-13 歐美經典音樂



貝多芬於1801年創作了《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分為三個樂章。


德國詩人路德維希.萊爾什塔勃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爍的湖面上搖蕩的小舟一般」,也許《月光奏鳴曲》因此得名。


一說貝多芬將《月光奏鳴曲》題獻給與之相戀的朱麗葉·琪夏爾蒂伯爵小姐。


另有傳說貝多芬給一對盲人兄妹演奏鋼琴時,風吹滅了蠟燭,而月光正靜靜地灑落在這個小屋前,有感此情此景,貝多芬即興創作了這首《月光奏鳴曲》。


德國鋼琴家Wilhelm Kempff(威廉·肯普1895年---1991年)演奏的第一樂章(時長約6分鐘)


烏克蘭鋼琴家Valentina lisitsa(瓦倫廷娜·李斯蒂莎)演奏的全曲(時長約15分鐘)


相關焦點

  • 【歐美經典音樂】貝多芬《月光奏鳴曲》丹尼爾.巴倫博伊姆
    偉大的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於1801年創作了三樂章《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德國詩人路德維希.萊爾什塔勃形容此曲第一樂章「猶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爍的湖面上搖蕩的小舟一般」,也許《月光奏鳴曲》因此得名。一說貝多芬將《月光奏鳴曲》題獻給與之相戀的朱麗葉·琪夏爾蒂伯爵小姐。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幾個值得一聽經典版本
    貝多芬經典名曲《月光奏鳴曲》相傳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旅行演出,來到了萊茵河畔的一個小鎮。 1.理察·克萊德曼 鋼琴演奏 《月光奏鳴曲》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分為三個樂章,作於1802年。這是題獻給他當時戀人的(時年貝多芬31歲)。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本樂章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承前啟後」作用,第一樂章與第三樂章在此銜接得非常完美。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升c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本樂章擁有精巧的結構與美妙的鋼琴性效果和充實的音樂內容,急風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著各種複雜的鋼琴技巧,表達出一種憤懣的情緒和高昂的鬥志。直到全曲結束之前,還是一種作「最後衝擊」的態勢。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欣賞指南
    》是貝多芬奏鳴曲集中演出率非常高的一部作品,本文是從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中所出現的調性和音樂走向著手,對本曲的創作背景和演奏要求等方面進行的簡要分析。01 貝多芬的創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波恩時期(1770-1792 年),貝多芬在這時期創作的最開始的器樂作品,受海頓、莫扎特影響較深,其音樂風格相似。維也納時期(1793-1802 年),貝多芬的創作思想發生了改變,開始從樂曲中表現出戲劇性,英雄主義和強烈的情感。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就是《月光奏鳴曲》。
  • 研究發現,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是最受歡迎的「入睡」音樂
    近日,英國古典音樂媒體報導,根據一項全球睡眠研究,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是最流行的「入睡」音樂。20%的英國受訪者表示,這部經典的鋼琴曲是最有可能幫助他們擺脫困境的音樂。研究發現,總體而言,鋼琴獨奏音樂使沉著沉睡的人最平靜。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欣賞指南
    「月光」奏鳴曲的情感表達及演奏技巧導讀:路德維希·凡·貝多芬,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創作的音樂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可以說是古典主義樂派向浪漫主義樂派過度的橋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樂曲賞析:《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為奏鳴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興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鋼琴奏鳴曲的傳統形式,貝多芬在本曲的首樂章中運用了慢板,徐緩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傷感。第一樂章情感的表現極其豐富,有冥想的柔情,悲傷的吟誦,也有陰暗的預感。雖然伴奏,主題和力度的變化不大,但仍通過和聲,音區和節奏的變化,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心弦的波動。這首奏鳴曲包含著貝多芬最原始的構思。
  • 無聲電影|貝多芬《月光奏鳴曲》Flute Cover
    Moonlight Sonata貝多芬的《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 14 in C minor, Op. 27, No. 2),又名「月光奏鳴曲」和「月光曲」。這首奏鳴曲之所以被稱為「月光」,是來自德國音樂評論家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撰寫的一篇評論,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夜晚的月色」。之後,該奏鳴曲在十九世紀後期便以此標題聞名於世。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故事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 古爾德眼中的貝多芬的「悲愴」、「月光」和「熱情」奏鳴曲
    客觀說,貝多芬「三十二」首奏鳴曲中,至少有六首以「自來熟」的樣貌贏得了公眾青睞。這些作品無一例外都成了標題音樂,最後好評的自然是「悲愴」、「月光」、「熱情」,其次是「田園」、「黎明」以及「告別」。不過除了「月光」(是一首關於組織平衡的大膽嘗試)以及「告別」(作曲家是將音樂動機壓縮至最明智、最富有策略的一次嘗試,其創作方式直接影響自身由中期向晚期風格的轉變),這些著名的奏鳴曲中沒有一首能稱得上展示了貝多芬的革命性突破。在我(古爾德)看來:「悲愴」與「熱情」可歸為無趣的嘗試,它們代表了作曲家在此階段的音樂更傾向於討喜大眾,並不具備什麼特殊的,有冒險精神的音樂構建理想。
  • 貝多芬因為失戀才寫了月光奏鳴曲,小學課本騙人!
    原標題:貝多芬因為失戀才寫了月光奏鳴曲,小學課本騙人!幾乎每一次,貝多芬戀上的都是他得不到的女人命運與貝多芬開的玩笑實在太多了《月光奏鳴曲》就是最好的證明♫ 月光奏鳴曲---傳言貝多芬的這首曲子描寫的是海上月光的說法,源出於德國音樂批評家雷爾施塔布,他用的是瑞士風光明媚的琉森湖上的月光的別名。
  • 貝多芬的戀曲—《月光奏鳴曲》完全版賞析
    【新同學】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鋼琴課堂」關注。 他在一封信中還寫道:「我現在正過著一種稍微愉快的生活,這種改變是一個愛我,也為我所愛的可愛的,迷人的女孩帶來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這個階級的人,而且目前我還不能結婚。」信中所說的「可愛的,迷人的女孩」就是十七歲的朱麗葉塔,她是貝多芬的鋼琴學生。她可能還是貝多芬作品第十八號之一弦樂四重奏中慢板樂章靈感的來源。
  • 「月光」奏鳴曲的真相
    『音樂片段試聽』:月光奏鳴曲   其實,「月光」這個標題並非出自貝多芬本人,而是詩人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的「傑作」。他在音樂的激發下詩意大起,不禁將這部作品的第一樂章比作費爾法裡斯基特湖上的月色夜景。詩人的一次美好想像就這樣給貝多芬的奏鳴曲定了名。從此,這首樂曲到哪兒都要戴著它。
  • 《月光奏鳴曲》背後:貝多芬幾欲崩潰
    [摘要]1801年,貝多芬喜歡著朱麗埃塔·圭恰迪妮,那首著名的第二十七號之二的《月光奏鳴曲》就是因為題贈給這位女士而被世人得知的。可是他卻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他的生命似乎瀕臨死亡。貝多芬畫像 圖源網絡1801年,他喜歡著朱麗埃塔·圭恰迪妮,那首著名的第二十七號之二的《月光奏鳴曲》就是因為題贈給這位女士而被世人得知的。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貝多芬聽完後秒懂,推開房門輕輕地走了進去,這樣不打招呼就進去真的好嗎?只見茅屋裡點了一支蠟燭,昏暗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放著一架古老的鋼琴,一位年輕俊美的女孩坐在琴前,她衣衫襤褸、身形消瘦,但面龐清秀。這女孩似乎聽見了有人進來,便警覺地轉頭,貝多芬看到女孩的神情,忽地驚訝,因為她雙目失了。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第一樂章,巴倫博伊姆演奏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作品27/2,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於1801年在匈牙利創作的獨奏鋼琴作品,別稱「月光奏鳴曲」(英語:Moonlight Sonata、德語:Mondscheinsonate)。該作品是貝多芬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之一。而它的頗具文學色彩的標題也給人帶來了無盡的遐想。
  • 巨匠名曲|貝多芬的《月光曲》
    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又叫「月光奏鳴曲」或「月光曲」 貝多芬在這個時期的奏鳴曲充滿了嘗試性的創作,甚至企圖重新評價當時奏鳴曲的主要的創作原理。
  • 「月光」奏鳴曲的真相(2)
    第三樂章(奏鳴曲式)如果非要給這個最後樂章起個名字,那麼「湍流」或「燃燒的熔巖流」(蘭茲語)都很合適--其形象與樂曲的標題意境是截然相反的--正如第八首鋼琴奏鳴曲「悲愴」的那個無憂無慮的末樂章。這體現了貝多芬奏鳴曲的內涵之廣闊,一個標題總是無法形容全部樂章。這個末樂章具有典型的貝多芬奏鳴曲式特徵,同時也富於幻想性質。
  • 【音樂百科】貝多芬《月光》與德彪西《月光》分析與比較
    在西方音樂中,寫月光的曲子最著名的要屬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和德彪西的《明月之光》。兩者都簡稱「月光」。音樂界認為,前者是以訛傳訛,而後者才是真正為月色而寫的。對於這首作品的名字——「月光」,一直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最著名的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貝多芬給一位盲人姑娘演奏鋼琴的時候,風吹滅了蠟燭,月光靜靜地灑落在那個貧困的小屋裡,灑在鋼琴上。這時的貝多芬即興創作了「月光」奏鳴曲。儘管這個傳說很美,但是它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 大音樂家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的經典音樂有哪些?
    一位耳朵逐漸失聰的音樂家,是怎樣做出讓世界都迷戀的音樂?這可能只有貝多芬可以做到了,音樂巨人貝多芬在音樂領域的成就是偉大的,生平有許多經典的曲目,對世界音樂的發展起到非常深遠的影響。,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