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患者來我門診很害怕地詢問道,肩膀上平白無故的出現一個小包?這麼怎麼回事呢?
其實那是肩鎖關節「琴鍵徵」!那什麼又是「琴鍵徵」呢?
琴鍵徵是肩鎖關節脫位的一種典型體徵。因此,肩鎖關節損傷是運動員最常見的肩胛帶損傷之一。
正常側琴鍵徵陰性,肩鎖關節脫位側琴鍵徵陽性 。
肩鎖關節脫位並非少見,局部伴有疼痛、腫脹及壓痛,肩關節功能障礙。
那麼為什麼要說「琴鍵」呢?
肩鎖關節不穩定,鎖骨外側端高於肩峰,呈「臺階樣畸形」;
鎖骨外端浮動感,用手指按下去會彈起來,也就是常說的「琴鍵徵」,一般出現在III到V型肩鎖關節脫位。
那麼肩鎖關節在哪裡呢?給大家科普一下!
肩鎖關節為滑膜關節,由鎖骨外端與肩峰構成。
而且肩鎖關節是上肢運動的支點,在肩胛帶功能和動力學上佔有重要位置,是上肢外展、上舉不可缺少的關節之一,同時參與肩關節的前屈和後伸運動。
並且需要注意的是,肩鎖關節損傷臨床較為常見,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4%,肩部損傷關節脫位12%。
因此,肩鎖關節損傷不容小覷。
那麼肩鎖關節是怎麼損傷的呢?
1、直接暴力
肩外側直接著地,造成肩鎖韌帶,喙鎖韌帶損傷。嚴重時造成斜方肌和三角肌止點處肌纖維破裂。
2、間接暴力
上肢伸展位摔倒,手部著地,外力傳導,肩胛骨上移牽拉損傷肩鎖韌帶。
肩鎖關脫位的分型:
最常見的肩鎖關節脫位分型是Rockwood分型。Rockwood教授是大名鼎鼎的《成人骨折》作者,此書堪稱創傷骨科醫生的「聖經」。
Rockwood於1989年將肩鎖關節脫位分為6型。
Ⅰ型:肩鎖韌帶扭傷,喙鎖韌帶完整,肩鎖關節保持穩定,X線檢查顯示關節無異常,MRI檢查可見肩鎖關節扭傷跡象;
Ⅱ型:肩鎖韌帶發生完全斷裂,喙鎖韌帶損傷,肩鎖關節半脫位,X線檢查顯示喙鎖間隙較正常增加小於25%;
Ⅲ型:肩鎖韌帶及喙鎖韌帶均完全斷裂,肩鎖關節全脫位,X線檢查顯示喙鎖間隙較正常增加25%~100%;
Ⅳ型:肩鎖韌帶及喙鎖韌帶均完全斷裂,伴有鎖骨遠端後移,甚至穿入斜方肌,固定於斜方肌內;
Ⅴ型:肩鎖韌帶及喙鎖韌帶均完全斷裂,X線檢查顯示喙鎖間隙較正常增加100%~300%,鎖骨位於皮下;
Ⅵ型:肩鎖關節全脫位,肩鎖韌帶及喙鎖韌帶均完全斷裂,鎖骨遠端移位至喙突下、聯合腱後。
那麼關於肩膀上長了包——肩鎖關節脫位的損傷原因以及分型,今天就說到這。接下來關於肩鎖關節脫位的治療、康復,我們下期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