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平裡之戰,6個血的教訓,師長不識團長,鄧華做檢討

2020-12-23 騰訊網

浴血三八線65: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徐國夫

作者:相忘於江湖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鄧集團」短短6天經歷了高開低走。

橫城反擊戰,以35小時閃電勝利而告終,殲敵1.2萬,俘虜7800多人其中美軍500多人。但是緊接著發起的砥平裡戰鬥,由於情報失準、準備不足,打得非常被動。

「殲滅戰」打成「牛抵角」,「鄧集團」指揮官鄧華事後做了檢討,但最鬱悶的,無疑是一線最高指揮官徐國夫,激戰3天都沒搞清自己到底指揮了幾個團。

砥平裡攻堅戰,是抗美援朝第三個轉折點,影響深遠,也留下了6點血的教訓。

徐國夫少將

一、意外頻發的砥平裡攻堅戰

抗美援朝慘烈戰鬥,代表性的有:松骨峰,長津湖,砥平裡,上甘嶺。

1951年2月13日晨,橫城反擊戰剛一結束,志願軍東線「鄧集團」隨即部署對側後砥平裡發起攻擊。砥平裡屬於京畿道楊平郡,位於橫城以西、南漢江以北,距離原州不過15公裡,是一個直徑5公裡的小盆地,有5個小山環繞在周邊。

情報偵查砥平裡有4個營1800多人,有簡易野戰工事。但實際上,生力軍美2師23團已經到達,加上法國營、高射炮連等共6000多人,有榴彈炮24門,迫擊炮51門,坦克21輛,直升機運來10天食品。修築了堅固工事,坦克環繞在2平方公裡外圍。

鄧華主攻是40119師師長徐國夫指揮的2個團,從砥平裡北面和東面出擊,356團自上高松從東面攻擊,357團自廣灘裡從北面攻擊。42軍等4個團參與外圍助攻。

2月14日,志願軍39軍115師兩個團加入攻堅,參戰部隊達到8個團。

砥平裡戰場

二、戰鬥力強大的美2師23團

志願軍40軍119師是原東野3縱9師,來自山東軍區獨立旅。開始給117師和118師打下手,「7師打,8師看,9師圍著打轉轉」,解放後期戰鬥力得到提升。

師長徐國夫是安徽六安人,抗日時期是129師騎兵團的參謀長,解放時期在旋風司令韓先楚手下南徵北戰。119對手是美223團,當時戰鬥力最強。

美2師23團團長是保羅 弗裡曼上校,在第二次戰役清川江突圍戰中,擔任第8集團軍的後衛美2師的後衛。弗裡曼反常規讓炮兵20分鐘打光3200發炮彈,給志願軍40軍造成進攻假象,忙於搶修防禦陣地。23團則炸毀火炮,輕裝跳出包圍圈。

當砥平裡受到攻擊時,保羅 弗裡曼和阿爾蒙德請求撤出,但第8集團軍司令官李奇微給第10軍下達防守的死命令。同時調動文幕裡的美2師38團立即增援,美9軍、英27旅、韓6師向砥平裡、文幕裡移動,第二天又命美騎1師5團馳援。

保羅 弗裡曼沒有退路,只好拼死一戰,美軍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火力弱、攻堅能力差、協同不好、持續作戰一個禮拜,被包圍可以不忙突圍,就地防禦待援。

開戰不久,保羅 弗裡曼左腿就被迫擊炮炸傷離開23團,但部隊影響不大。美23團在指揮官離開後仍死戰不退,砥平裡還有蒙克萊爾的法國營,戰鬥力也不弱。

美軍榴彈炮

三、志願軍部隊各自為戰,沒有形成合力

戰鬥一打起來,徐國夫才發現美23團火力異常猛烈,砥平裡地形狹窄侷促,暴露在炮火下的志願軍無法展開,雖然給美軍重大殺傷,但一夜激戰沒有取得突破。

2月14日,美軍出動大批飛機,對砥平裡外圍的志願軍陣地猛烈轟炸。

鄧華調整部署,1193個團,42126師、39115師和40120師各1個團,6個團約6000人,14日晚由徐國夫統一指揮發起攻擊。雖然119師從北面一度攻佔鳳尾山,115師在南面也攻進了砥平街。但就在美軍陣地岌岌可危的時候,天亮了!

15日下午,美騎1師5團援兵到來,黃昏時20多輛坦克突破防線,進入砥平裡與美23團會合,大大增加了徐國夫的攻擊難度。驪州方向韓6師、英27旅也抵近外圍,與美騎1師在驪州、長湖院裡構建縱深防禦,其他美軍也在原州、武陵裡一線展開。

經過3天苦戰,敵核心陣地始終未能攻克,最讓徐國夫尷尬的是,自己作為一線最高指揮官,除了自己2個團,其餘參戰部隊根本無法聯絡,有的團長甚至連名字也叫不出來,攻堅部隊陷入各自為戰的混亂狀態。最後徐國夫和政委劉光濤建議:撤出戰鬥。

1951年2月16日拂曉,「鄧集團」圍攻砥平裡的8個團全部撤出了戰鬥。

原州的志願軍各部向北轉移,在龍頭裡、橫城至洪川一線集結。在漢江南岸阻擊的50軍、38軍也在16日、18日先後撤到漢江北岸,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結束。

志願軍迫擊炮

四、砥平裡攻堅戰的6點教訓

「鄧集團」砥平裡攻堅戰沒有實現目標,志願軍殲敵美、法軍800多人,傷亡1830多人,是美軍的2倍。其中主攻的徐國夫119師陣亡300多人,傷600多人。

砥平裡攻堅戰打得不好,主要有6點教訓:

其一,情報失準。戰前志願軍已經察覺到防守的美韓軍可能不止4個營,40軍119師師長徐國夫建議延後進攻進一步了解敵情,但是鄧華拒絕了。

其二,與橫城反擊戰11個師和100多門大炮的強勢相比,砥平裡戰前,炮42團由於馬匹受驚暴露目標遭敵空襲未能參戰,主攻部隊只有10幾門炮400發炮彈。

其三,攻擊部隊力量分散組織協同不好,第一次攻擊只有3個團2300多人到位,沒有形成局部優勢。第二次雖然6個團五面攻擊,但基本各自為戰。

其四,原州、驪州、文幕裡等地,美韓軍重兵蝟集,無論先打橫城還是砥平裡,一旦捅了馬蜂窩第二個點很難再有突襲效果,都會打成「牛抵角」消耗戰。

其五,後勤補給困難,一直是志願軍的短板。砥平裡戰鬥中,很多部隊打到最後彈盡糧絕,只有三分之一武器還能繼續使用,攻堅能力銳減。

其六,志願軍經過三次戰役減員嚴重,很多團已不滿千人甚至只有七八百人,而國內補充的4萬骨幹、8萬新兵還沒到達一線。

早在第三次戰役期間,北京就決定國內部隊輪番作戰。第四次戰役砥平裡戰鬥以後,第二番參戰部隊19、3和20兵團加快了入朝的腳步。

砥平裡戰鬥示意圖

相關焦點

  • 砥平裡之戰前晚,上司要撤掉美軍團長,團長: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砥平裡之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少有的幾次失利之一。除了眾所周知的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之外,美軍指揮官、23團團長弗裡曼的指揮水平,也是志願軍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等他升任上校團長時,他的同學們不少都升到了將軍。從某種角度來說,是砥平裡之戰改變他的命運。第15步兵團在天津長津湖戰役後,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請求脫離第十軍的節制,李奇微同意了這個請求,他將陸戰一師和步兵2師對調了一下,步兵2師23團團長弗裡曼自然也成為阿爾蒙德的屬下。
  • 砥平裡之戰前一晚,美第十軍軍長要撤換23團長,團長:將在外君命有所...
    砥平裡之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少有的幾次失利之一。除了眾所周知的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之外,美軍指揮官、23團團長弗裡曼的指揮水平,也是志願軍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 關鍵時刻,韓先楚、鄧華主攻方向不一致,彭總反覆斟酌、難以抉擇
    他與第二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王近山、第三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王必成、第四野戰軍第2縱隊第5師師長鍾偉,都屬於相同類型的戰將。 韓先楚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機斷專行氣質。第四野戰軍對機斷專行有過比較經典的評價:"在不妨礙上級整個意圖時,應當機斷專行,機斷專行有積極的與消極的兩種。
  • 韓戰的轉折點:志願軍6個團被敵軍6個營擊退!
    侵朝美軍再也不像從前那樣一遭迂迴穿插即全線撤退,開始敢於固守據點了。美國政府於此役後堅定了在朝鮮打下去的決心,李奇微也以此戰證明了他堪為彭德懷的對手! 橫城失敗後,李奇微拼命調兵增援砥平裡,與此同時,志願軍圍攻砥平裡的部隊由於分屬3個軍,6個團,建制不一,作戰時發生了一系列混亂…… 東線反擊戰開始時,砥平裡只有一個法國營在堅守。這是赫赫有名的法國「外籍兵團」的一支部隊。
  • 韓戰中艱難的一次決策:韓先楚鄧華意見相左,彭德懷三改決策
    在臨終前,提起韓戰中的砥平裡戰鬥,一代名將韓先楚仍然認為戰鬥順序安排錯了,如果要先攻擊砥平裡,後打橫城,也許一切都不一樣了,但是,哪裡有那麼多的如果?故事要從韓戰的第四次戰役說起.....解放戰爭開始後,韓先楚在四野4縱擔任副司令員,而彼時,鄧華是七縱司令員。這是四野的兩個名將,都是三十多的年紀,年富力強,經驗老到。1950年的6月,朝鮮半島戰火燃起。十月中旬,志願軍晝伏夜出,跨過了鴨綠江,來到了朝鮮半島。這支隊伍裡,彭德懷是總司令,而鄧華、韓先楚、洪學智是副司令員,解方是參謀長。
  • 美軍朝戰生命損失最慘之戰!40軍下手太狠!李奇微痛罵南朝鮮軍!
    1951年2月11日入夜,志願軍鄧華兵團,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聯合國軍橫城區域發起大舉攻擊!利用夜幕的掩護,鄧兵團四個軍採取大穿插,大迂迴戰術,瞬間將南朝鮮三個步兵師撕碎成殘渣爛肉!其中南朝鮮第三、五兩個師,幾乎全軍覆沒。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原志願軍119師師長徐國夫在他的回憶錄《大漠風聲疾》中稱當時他指揮的四十軍3個團,即356團、357團、359團,每個團大約六七百人,三個團合計2300人。徐將軍回憶時年事已高,可能不是完全準確。 在滿編情況下,志願軍參戰8個步兵團加上配屬部隊總兵力將近3萬人,但必須強調的是,經過前三次戰役,志願軍各部減員非常嚴重。
  • 美軍瘋狂增援砥平裡,步兵騎坦克上強衝志願軍防線,全成了活靶子
    砥平裡是美軍開展反攻的一個重要支點,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這裡。以美軍23團為主的「聯合和國軍」6000餘人被志願軍包圍後,美軍開展了瘋狂的增援行動。從原州方向增援的英27旅4個營在途中被志願軍阻擊,寸步難行,美軍又派出騎兵第1師第5團從酈州方向增援。美騎5團的增援行動,是砥平裡之戰中非常精彩的一場戰鬥,不亞於許多好萊塢大片。
  • 砥平裡戰役:彭總看密電後沉重不安,當即決定回國向毛澤東匯報!
    為了阻擊敵人攻勢,2月5日15時,彭德懷以彭、樸、洪、解的名義,分別給韓先楚、鄧華、金雄及志願軍五十軍發電稱:四十二軍決於本(5日)晚分別各個圍殲進至砥平裡、廣灘裡、馬龍裡地區之敵,人民軍第二、第五兩軍團6日晚圍攻進至橫城美軍二十三團及南朝鮮軍第五、八兩師一部,如得手後則對五十軍正面壓力可能減輕。根據彭德懷的電令,鄧華指揮的東集團主力於5、6兩日相繼出動。
  • 聯合國軍成功守住砥平裡,麥克阿瑟急忙出面搶功,李奇微:太無恥
    擁擠在公路上準備撤退的美軍1951年2月13日,朝鮮戰場上非常有名的橫城反擊戰勝利結束,隸屬於3個軍的6個團共計1萬餘人的兵力在志願軍40軍軍長溫玉成的統一指揮下殺向砥平裡。砥平裡最初僅由一個法國營駐守,意識到砥平裡重要性的李奇微拼命調集軍隊增援,很快,美2師23團團長弗裡曼上校率部趕到了砥平裡,這使得砥平裡的守軍實力大增,小小的砥平裡守軍已經達到了4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坦克營共計6000餘人。李奇微下達嚴令:「不準撤退,堅守砥平裡!」
  • 200師師長戴安瀾,在異國他鄉犧牲後手下的三個團長結局如何?
    1942年,中國遠徵軍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在撤退的途中壯烈殉國,在離家僅僅咫尺之遙時永遠閉上了眼睛,犧牲在異國他鄉緬甸茅邦。200師總共由三個團組成,這三個團分別是598團、599團與600團。那麼,在戴安瀾犧牲在異國他鄉後,這三個團何去何從?三個團的團長都去哪裡了呢?讓我們一起看下200師的三個團長在戴安瀾犧牲後的結局。
  • 紅34師血戰湘江全軍覆沒,師長斷腸,倖存團長授中將
    1933年6月,按照上級將「小軍小師」改編為「大軍大師」、取消軍一級編制的要求,原紅12軍35師與福建軍區紅19軍的三個師被合編為工農紅軍第34師,師長周子昆,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蔡中
  • 八路軍716團,先後有幾位團長,後來他們被授予什麼軍銜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共兩黨站在了統一戰線一致對外,紅軍三個方面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18集團軍,下轄三個師,每一個師下轄兩個旅四個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120師下轄的王牌團716團。
  • 血戰湘江的紅34師,師長陳樹湘斷腸而死,手下三位團長結局如何?
    說起紅34師,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它由閩西遊擊隊改編而來,部隊下轄100團、101團和102團,成立之初共有4000餘人。紅軍長徵途中,因為紅34師主要負責掩護斷後,也被稱為「絕命後衛師」。著名的湘江血戰中,紅34師在師長陳樹湘的指揮下死守陣地,連續擊退敵人的幾次進攻,成功掩護了紅軍主力渡江。但此時通往湘江的道路全被切斷,紅34師這支孤軍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不得不展開慘烈的突圍戰鬥。因為敵眾我寡,最終政委程翠林壯烈犧牲,師長陳樹湘被俘後斷腸而死,那麼紅34師的三位團長,結局又如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臨陣換帥乃兵家大忌,為何林帥將志願軍兵團司令黃永勝改為鄧華?
    ,而我新中國初立,各行各業百廢待興,海軍和空軍剛剛建設,還不足以形成優勢力量,如果貿然入局,很有可能引火燒身,為了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半島,打爛一個數億人口的中國非常不划算。 鄧華 抗美援朝大戰在即卻臨陣換帥,這是兵家大忌,林帥為何要這麼做呢?
  • 酒店坍塌死亡26人 泉州市委書記:全面深刻檢討反思 汲取血的教訓
    據央視網報導,截至11日6:40,福建泉州酒店坍塌事故現場搜救出受困人員68人,死亡26人(24人救出時已無生命體徵,2人送醫搶救無效死亡),還有3人正在搜救中。7日晚,福建泉州市鯉城區南環路欣佳酒店發生樓體坍塌事故,71人被困。  在10日下午,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志南代表省委、省政府先後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和泉州市第一醫院慰問受傷人員。
  • 抗美援朝,志願軍6個兵團司令員都有誰?都是什麼軍銜?
    導讀:抗美援朝戰爭中,先後共有6個兵團入朝參戰,按照入朝順序分別是第13兵團、第9兵團、第3兵團、第19兵團、第20兵團和第23兵團。 在幾年的戰爭過程中,這6個兵團輪番上陣,在志願軍的領導下,擊敗了囂張的美國侵略者,取得了韓戰的勝利,保衛了祖國和人民。
  • 紅軍改編八路軍,陳錫聯由師長降為團長,三個營長都是誰?一人後為...
    改編前,陳錫聯任紅10師師長,改編後紅10師編為769團,隸屬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第386旅(旅長王宏坤、副旅長王維舟),陳錫聯任團長,副團長汪乃貴,參謀長範朝利,八路軍在組建之初受國民政府干涉,所以一開始各師、旅、團是沒有政治委員的,在10月1日之後各部隊才開始陸續配備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