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體(文定),無授權禁轉!
永安州即現在廣西蒙山縣,清時設州,隸屬於平樂府,「屏蔽昭、梧,控扼蠻瑤。左界潯、漓二江之間,為形勝要地」水路交通,蒙江縱貫州城,向南漸可通航,駛往潯江,東西江面處處可至。東至昭平,可由桂江北溯,直駛桂林。從軍事地理上看,控制永安,可以向北威脅省、府安全,又能南下進軍潯、梧,東指廣東,對未來戰局發展關係重大。這一地區氣候多變,秋天正是瘧疾猖獗、潮溼多雨的季節。外省軍隊不適水土,容易傳染疾病,造成大批減員,嚴重損傷戰鬥力。而且雨水充沛,河川盈漫,道路泥濘,營地積水潮溼,部隊無法展開軍事活動,容易導致戰局的拖延,軍心疲沓,士氣低落,不易恢復和振作。
(永州地理位置險要)
永安是貧瘠落後的山區,商品經濟不活躍。糧食尚可自給,因而能夠適當徵集,其他軍資,如鹽、火藥、鉛彈、武器,均需外地輸入。當雙方數萬大軍駐屯後,補給即成了關係戰局發展方向的重要因素。進攻者尚可由外地接濟,防禦者若遭圍困封鎖,物質困難即會日漸加劇,最終將影響防禦戰局的發展進程。
1851年永安城防的空虛為太平軍提供了奔襲的極好戰機。這是一個戰術性的戰機,必須抓緊利用。否則,清軍馳援永安將會貽誤戰局。於是,蕭朝貴、羅大綱等決心疾速奔襲,欲搶在清援軍之前攻取永安。
(永州城)
在永安天地會派人在大黎裡向蕭朝貴提供永安城防虛實的情報後,羅大綱、範連得「意欲報仇」,力勸蕭朝貴速下決心,進圖永安,而且他們願為前驅,天地會信徒則為嚮導。蕭朝貴「原無攻城之意」,現在當機立斷,令羅大綱率先鋒軍千餘人,9月22日由大黎裡出發,「先闢山路」,打通進軍永安交通線。23日,羅大綱軍抵夏宜口至水竇一線。吳江與阿爾精阿見太平軍聲勢浩大,清軍「眾寡不敵」,不敢在城外堅守,遂放棄工事,「退入城」,妄圖固守孤城,「以待援兵」。24日,羅大綱督軍進薄城下,紮營南街。繼之,蕭朝貴親率主力增援羅大綱,以儘快取城。攻城戰鬥打響了。
(羅大綱)
這是太平軍第一次進攻城市。攻克永安州城的具體過程,各家記載不盡相同。綜合各家說法,情況大致如下:
9月24日,羅大綱佔據城外南街,立即構築攻城的火力陣地,並「環城攻打」,偵察城防虛實。清軍濫施槍炮,徒耗彈藥,暴露了城防弱點。城內緊張慌亂,挨過了第一天。羅大綱摸清了虛實,等待大軍,準備攻城。
蕭朝貴督師輕取永安
蕭朝貴督重兵續續馳援,太平軍增加至二三千人。清軍因外線潰敗,城內守軍不足千名,不敷分布,每垛僅只二人。而且敗兵進城增加了絕望情緒。太平軍控制了城周制高點,居高臨下,炮擊州城,城上守軍更加慌亂。由於城外南街店鋪不及拆除,太平軍遂以為掩蔽,逼近城垣,實施攻堅。
為了減少傷亡,太平軍放棄強攻,決定智取。9月25日,西南風大作,將士們將大量炮竹堆放在城西南腳,攻城突擊隊隱蔽在南街陳姓高屋內,準備攻堅。一聲令下,燃燒爆竹,響聲震天,烈焰騰升,濃煙滾滾,隨西南風卷上城頭。守軍目迷頭暈,一片混亂。突擊隊乘勢扔出點燃的紙炮,紛紛擲進城內,在濃煙中援梯登城。守軍四竄,太平軍一舉控制南門。大部隊入城殺妖。吳江、阿爾精阿自殺,蘇保德等團練負隅巷戰,為太平軍擊斃。城內清軍即被肅清,太平軍勝利的戰旗在永安城頭飄揚。
史實表明:1.太平軍攻城時,沒有說明是城內有人同太平軍互相勾結,裡應外合,攻破州城。史料沒有關於內應的記載。簡又文的內應說,可能是對《廣西昭忠錄》及姚瑩所述的誤解。2.攻克永安的戰況,既不是兵不血刃,唾手可得;也沒有展開大的血戰。太平軍決定智取,發生了規模有限的攻堅戰鬥和巷戰,實在算不上是「血戰」。我們的看法是:太平軍輕取永安。
(太平天國起義圖)
攻取永安戰事評議
攻克永安是太平天國初期的重大戰事,對以後的政治和軍事發展進程產生深刻影響。從此,太平軍結束了在山區村圩艱苦轉戰的歷程,開始進入攻取和防守城市的新階段。軍興以來,洪秀全等對城市的攻堅一直懷有過于謹慎的心理狀態,在東鄉,逼進武宣空城而未敢攻取。突圍後,象州驚慌混亂,卻東折中平。應當說,這是缺乏經驗的指揮員正常的心理,城市有城垣、樓垛,城外為濠渠工事,城內有街區防禦,對臨陣不久的太平軍是一個未被認識的複雜事物,指揮員謹慎地迴避它是可以理解的。而今,太平軍輕取永安,這一成功的戰例勢必大大消除他們原來的保守心理,解放了思想,樹立敢於攻堅的軍事決心。
這次獲得的新鮮戰術經驗,使洪秀全等深受教益,在認真總結後,形成了太平軍攻堅戰術的基礎,以逐漸解決善於攻堅的戰術課題,為永安以後的重大戰略轉變提供了必要戰術保證。攻取永安對洪秀全等是一個大的政治鼓舞。他們雖然早就提出了推翻清朝的政治目標,宣布建國稱王。但太平天國一直是一個隱伏山村裡的小朝廷,難以發揮巨大的政治號召力,這與自己企圖達到的政治目標差距甚遠,自身的政權和思想建設也缺少必要的環境及物質條件。現在,控制了州城,可以在城郊設防,城內遂有了粗安的政治環境,也具備一些物質條件,使政權、思想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新朝的基礎得以粗定,革命影響日漸擴大,廣西、湖南的反應尤為劇烈。將士們由農村挺進城市,振奮了精神,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和前途,提高了信心和勇氣,促進了革命在艱苦曲折中不斷發展。
(永州之戰成為太平天國成功的起點)
永安失守使賽尚阿從成功的頂峰跌落下來。此前不久,鹹豐帝在《盼信詩》中誇獎他的才幹,讚揚這位股肱大臣調度有方,事權歸一,滿以為即將消滅太平軍。誰知現在接到的是一連串使他失望的奏報。皇帝憤怒不已,硃批嚴令:「逆匪被困(永安),正可聚而殲旃,勿令一名兔脫。……若首逆未能擒獲,只殺餘匪以塞責,朕唯知將賽尚阿重懲不貸。懍之。」賽尚阿調度失宜,交部議處;巴清德、向榮摘去頂戴、花翎,戴罪自效。烏蘭泰追擊賣力,未予置議。賽尚阿從此漸受貶斥,聖眷日衰,重複李星沅、周天爵的末路。清軍陣營矛盾因失敗而日漸滋蔓,給日後的圍剿戰局投下了陰影。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晚清戰爭史》《太平天國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