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17:06 |浙江社科
近日,浙江外國語學院舉行教育治理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峰論壇。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會長、中國農業大學原黨委書記瞿振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管培俊,浙江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郭華巍,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浙江教育學會會長韓平,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與交流部主任高曉傑,學校黨委書記宣勇、校長洪崗等領導嘉賓出席,相關專家學者應邀參會。
中心主任宣勇介紹了中心成立的緣起,一是應時而生,二是借勢而成,三是靠山而立。他指出,中心的願景是努力打造成為國內有影響力的集研究、諮詢、評價於一體的教育治理研究機構;使命是助力區域基礎教育治理現代化,提升校長治理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為改善區域基礎教育的治理效能、打造「重要窗口」中展示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浙江樣板」作出貢獻;特色是立足浙江、基於問題、國際視野;研究重點是基於校長管理專業化的區域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研究取向是從「理論解釋」到更加注重「實踐場域」,從「學術話語」到更加注重「制度文本」,從「西方中心」到更加注重「本土立場」。
管培俊、韓平分别致辭,對論壇的舉辦和中心的成立表示支持和祝賀;郭華巍、宣勇、洪崗共同為中心揭牌。
主旨報告環節,瞿振元以及華東師範大學首批終身教授陳玉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博雅教授陳洪捷,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教育領導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張新平等專家分別以《對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的幾點思考》《校長的專業化發展》《大學的治理意義》和《教育高質量發展之探究》為題,進行了主旨發言。
瞿振元在報告中指出,既要深刻領會黨中央關於「十四五」時期發展新判斷新要求,也要充分認識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高等教育要成為一個先行現代化的教育體系,支撐和引領國家現代化。他特別強調高等教育的「十四五」規劃要注意與《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緊密銜接、無縫對接,這是制定「十四五」教育規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陳玉琨指出,現代大學校長的專業精神就是使命感、責任感,對社會、對民族、對每個學生發展的強烈追求;校長的專業能力涵蓋戰略思維能力、決策能力、組織領導能力、評價和診斷能力,並分享了「走向教育家」的教育和我國基礎教育的幾個問題。他強調「學生的成長而不是學生的成果,才是校長成功或學校成功的標誌。」
陳洪捷指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0)中關於現代大學「治理結構」的論述,標誌著大學治理成為一種官方的話語,並詳細比較了大學管理和大學治理的差異。他提出治理意味著不依靠政府的權威和強制,而是更多主體的相互影響和互動,而形成一種秩序和狀態。「管理如手電筒,只能有選擇地照明,治理猶如陽光普照,每個人都可以沐浴到陽光。」
張新平指出,隨著國家的重視,教育質量的內涵意義變得豐富、多樣化,指向於數量、規模的「單數質量」概念開始被擯棄,基於過程、包容性強的「複數質量」概念得以確立。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在全面加強質量管理和監測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浪潮,是教育質量發展到高水平階段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新質態,這些年來越來越受重視的教育內涵式發展、學校文化與特色品牌建設、校長領導與辦學治校活力培育等等,均屬於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分形表達。
專場報告會設有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學前教育和教育學術媒介四個分論壇,與會專家圍繞「『加快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峰論壇暨《中國大學校長報告(2020)》發布會」「加進推進基礎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學前教育治理的頂層制度設計與學前教育立法」「追求齒輪效應 賦能教育創新——『治理視角下教育類學術期刊的可持續發展路徑』主題沙龍」等主題,就教育治理現代化等展開深入研討。
會議還舉行了《回望:大學校長口述》新書發布儀式。
浙江外國語學院供稿,有刪節
浙江學術
浙江學者
浙江實踐
工作性 思想性 知識性
16044807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