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美國胸科醫師學院(ACCP)第 10 版(AT10)VTE 抗栓治療循證指南 2016 年 1 月發表,具體內容可見官網介紹。
遠端孤立性 DVT 是否需要抗凝治療、如何進行抗凝治療?
1. 對於急性下肢遠端孤立性 DVT 患者:
(1)如果無嚴重症狀或血栓進展相關的危險因素,建議 2 周后動態複查深靜脈影像學檢查,可不給予抗凝治療(2C 級);
(2)如果有嚴重症狀或血栓進展危險因素,建議初始抗凝治療而非動態複查(2C 級)。
血栓進展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65 歲,年齡>75 歲,出血病史,癌症,轉移瘤,腎衰竭 ,肝衰竭,血小板減少,腦卒中病史,糖尿病,貧血,抗血小板治療,抗凝治療差,伴有合併症及功能減低,近期手術,頻繁跌倒,嗜酒。
備註:具有高出血風險的患者更能夠從重複影像學檢查中獲益。如果患者非常不方便進行重複影像學檢查,而治療的不方便性和出血風險較小,則更傾向於選擇初始抗凝治療,優於重複進行影像學檢查。
2. 對於急性下肢遠端孤立性 DVT 擬選擇初始抗凝治療者,推薦應用與急性近端 DVT 患者相同的治療方案(1B 級)。
3. 急性下肢遠端孤立性 DVT 患者進行動態影像學檢查之後:
(1)如果血栓未見進展,推薦不應用抗凝劑(1B 級);
(2)如果血栓進展但仍局限於遠端靜脈者,建議應用抗凝劑(2C 級);
(3)如果血栓進展至近端靜脈時,推薦應用抗凝劑(1B 級)。
急性 DVT 患者的導管溶栓
急性下肢近端 DVT 患者,建議給予單純抗凝治療, 而不是首選導管溶栓治療(CDT)(2C 級)。
備註:對於可能從 CDT 治療中獲益的患者,以及更在意預防血栓後症候群;相比於治療的複雜性、操作、費用、出血的風險而言,更重視血栓後症候群的預防的患者,如果其有可能從 CDT 治療獲益,更有可能選擇 CDT 而不是抗凝治療。這裡面強調患者的意願,熟練操作的團隊,以及溶栓後更規範的抗凝治療。
下腔靜脈濾器作為急性 DVT 或 PE 患者抗凝治療輔助治療的價值
急性 DVT 或 PE 已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不推薦放置下腔靜脈濾器(1B 級)。
備註:如果患者已經接受抗凝治療且病情平穩,更不建議安裝下腔靜脈濾器,此時提示患者往往不存在抗凝禁忌,且對治療有較好的反應。
彈力襪預防血栓後症候群(PTS)
急性下肢 DVT 患者不建議常規使用彈力襪預防 PTS(2B 級)。
備註:該建議重點關注預防 PTS 的慢性併發症,而非治療其症狀。若患者有急性或慢性症狀,試用梯度加壓彈力襪通常是合理的。
亞段 PE 是否需要抗凝治療
亞段 PE(無近端肺動脈受累)且無下肢近端 DVT 的患者:
1. 若 VTE 復發風險低,建議臨床觀察而非抗凝治療(2C 級);
2. 若 VTE 復發風險高,建議初始抗凝治療而非臨床觀察(2C 級)。
備註:應該進行雙下肢深靜脈超聲檢查以除外近端 DVT。臨床觀察同時可動態進行雙下肢近端深靜脈超聲檢查,以便及時發現進展性 DVT。如果心肺功能良好或出血風險較高,患者和臨床醫生更傾向於選擇臨床觀察而不是抗凝治療。
對於亞段 PE,我們更建議結合臨床表現,D-二聚體,CT 和 V/Q 顯像等檢查進行綜合評估。如果存在血栓進展危險因素,我們更建議積極抗凝治療。
急性 PE 的院外治療
低危 PE 患者,若家庭情況許可,建議在家內治療或早日出院(例如,抗凝治療 5 天后)(2B 級)。抗凝治療 5 天一般情況下血栓基本穩定,INR 一般也會調節至 2~3 之間,患者出院相對安全,尤其是對低危 PE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