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放棄臺灣籍身份,這位上海政協委員被視作「盧麗安第二」:我們...

2021-01-18 網易新聞

原標題:98年放棄臺灣籍身份,這位上海政協委員被視作「盧麗安第二」:我們都渴望祖國統一

「謝醫生,聽你一口臺灣腔,你是不是特別喜歡看港臺劇?」一位年輕的病人問謝國群。他樂了:「你說我學得像不像?」

謝國群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來自中部的彰化縣,如今在上海嶽陽醫院工作。這次春節他選擇在單位值班,把假期留給了外地同事。

今年,他成為上海市政協委員,不久前第一次走進兩會會場。有人稱他是「盧麗安第二」,他忙說愧不敢當,「我們都有在臺灣成長的經歷,以及一顆『愛臺灣,也愛祖國大陸』的心。要成為盧會長第二,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多個第一」

謝國群常常感嘆,自己無意間創造了滬臺甚至兩岸交流的多個「第一」。1990年,13歲的他作為臺灣少年桌球運動員來上海參加交流比賽,這是他第一次踏上大陸土地,也是1949年後兩岸第一次體育交流活動。「那時候我們在體育宮比賽。原來在人民廣場,現在已經拆掉了。」

比賽結束回到臺灣後,謝國群和上海教練開始了書信往來,第二年暑假,父親帶他來上海訓練,「在上海,運動員可以邊訓練邊讀書,而在臺灣,運動員的出路並不好。」兩相權衡,1992年父親決定,讓兒子來上海長期居住、讀書、訓練。

「周圍很多人都說我們瘋了,問你們為什麼不去國外留學?」回過頭想想,謝國群也能理解這種話。當時的上海街頭行人衣服顏色單一,路上是密密麻麻的自行車,也沒有多少臺灣人,「想吃一碗臺灣牛肉麵、聽幾句家鄉音都很不容易,哪像現在。」

謝國群很感激父親的決定,「我們的那次上海之行,別人看到了這裡條件遠不如臺灣,但他看到了希望與未來」。父親的一句話讓謝國群記到現在――與其過些年再來上海發展,還不如從小到這裡來適應,融入社會,結交朋友。而謝國群的妹妹,也來上海讀書。

謝國群的父親祖籍閩南,到他已是第八代,地地道道的本省人。「他是臺灣一家建設公司的老闆。」謝國群強調:「但沒有在這裡做生意,不算大陸臺商。」

於是,青年謝國群成了新上海人, 之後他又創造了幾個第一:1949年之後,南模中學就讀的第一位臺灣籍學生、上海交大就讀的第一位臺灣籍學生,還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桌球比賽第一。

「學校和同學都很照顧我。」臺灣使用繁體字,大陸使用簡體字,謝國群有時「頻道」切換不過來,老師就在課後給他補課。課餘時間,同學們帶他去上海街頭轉轉,感受城市風情。有時候,上海同學也會好奇地問他,「你們看點什麼書呀?玩什麼遊戲呀?臺灣和上海有什麼不同呀?」

直到現在,不少南模人還記得這個有點特別的同學,「他呀,就是我們學校的『小臺灣』呀。」而他的父親也從最開始的每三個月來上海看兒子一次,到之後的兩三年來一次。

「多次選擇」

到了1998年,21歲的謝國群作出了兩次選擇。一次是職業的選擇,當年考入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對臺灣民眾並不陌生,我也想要有一門拿得出手的技術,做一些有益社會的事情。」畢業後,他進入嶽陽醫院工作,成為第一位在上海三甲醫院工作的臺灣學生。

另一次是身份的選擇,那一年他取得了大陸身份。「這次選擇完全沒有思想鬥爭」,是謝國群自己拿的主意,家人也非常支持。於是,等2000年首次回臺灣看望家人時,謝國群的身份已經變為「在大陸的臺籍人士家屬」。

那次臺灣行讓謝國群非常感慨。上世紀90年代末,上海城市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而他從臺灣桃園機場回老家彰化,一路上的風景與8年前離開時一摸一樣。「我想,大概從那個時候開始,兩岸綜合實力的天平就開始了傾斜。」

後來的發展證明了他的判斷。2004年大學畢業進入嶽陽醫院工作,他當時的月薪是1500元人民幣,同期已經回臺灣工作的妹妹月薪是7萬新臺幣。10多年後的今天,哥哥的收入已經有了十幾倍的增長,而妹妹月薪卻減少到5萬多新臺幣,「臺灣企業沒有多少盈利,加薪很困難,甚至在減薪。」

在上海的這些年,由於自己的特殊身份,有人會問謝國群一些敏感的政治問題,比如,你支持臺灣哪個政黨、如何看待兩岸關係,「面對這樣的提問,我會用自己行動來表達立場、表明我的選擇。」

2008年,謝國群加入上海臺盟,2010年參加上海醫生援滇志願活動。每年謝國群都會回臺灣探親兩次,他也會向臺灣親友們介紹大陸的發展,「作為臺灣人,我和盧會長一樣,感肩負著促進兩岸同胞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消彌誤解的使命,以及對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直至統一的渴望。」

如今,小臺灣早已成了老上海,在坐診時還能用不太標準的上海話交流。謝國群告訴記者,妻子也是臺灣人,在上海當醫生。他們的孩子既沒進臺生學校,也沒進民辦學校,而是選擇家門口的公辦學校。他希望這樣能讓孩子們更好融入上海,他們早已經沒有臺灣口音了。

「我這一路走來,越來越覺得政治其實離我們並不是很遠。」謝國群說,「未來該如何選擇,這是每一個臺灣人都應該考慮的問題。我已經作出了選擇。」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中共十九大臺灣省籍代表盧麗安:愛臺灣與愛大陸完全不矛盾
    其中,有一位代表的身份受到關注:出生於臺灣高雄的盧麗安獲選中共十九大代表。在今年6月19日至21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全國臺灣省籍黨員代表會議上,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即「臺聯會」)會長盧麗安當選為臺灣省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另外還有9名臺灣省籍人士獲選十九大代表。
  • 【汀人物】十九大臺灣省籍代表、復旦教授盧麗安:以臺灣的女兒為榮,以生為中國人為傲
    其中,有一位代表的身份受到關注:出生於臺灣高雄的盧麗安獲選中共十九大代表。在今年6月19日至21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全國臺灣省籍黨員代表會議上,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即「臺聯會」)會長盧麗安當選為臺灣省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另外還有9名臺灣省籍人士獲選十九大代表。
  • 這位十九大代表是土生土長高雄人:臺灣何苦裹足不前?
    在今年6月19日至21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全國臺灣省籍黨員代表會議上,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即「臺聯會」)會長盧麗安當選為臺灣省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另外還有9名臺灣省籍人士獲選十九大代表。只不過這9人是在大陸出生的「臺二代」,而盧麗安則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1997年與自己的先生赴復旦大學任教。
  • 中共十九大臺灣省籍代表:愛臺灣與愛大陸完全不矛盾
    其中,有一位代表的身份受到關注:出生於臺灣高雄的盧麗安獲選中共十九大代表。 在今年6月19日至21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全國臺灣省籍黨員代表會議上,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即「臺聯會」)會長盧麗安當選為臺灣省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另外還有9名臺灣省籍人士獲選十九大代表。
  • [面對面]十九大臺灣及代表盧麗安
    vodfile11.news.cn/data/cdn_transfer/3B/E6/3befdd854aef31f57b7665bfa2ddce87382859e6.mp4; [面對面]十九大臺灣及代表盧麗安 2017年11月05日 09:00:00 文章摘要:
  • 領大陸身份證後被註銷戶籍 臺灣法學家擬告臺當局「違憲」
    邵子平祖籍南京,是民國時期外交官邵毓麟之子,於12歲前往臺灣,1996年從聯合國人力資源與法規部門退休,2003年定居北京。報導稱,臺灣內政移民署在3月14日發出函顯示,「邵先生目前已取得大陸地區人民身份證,本署依『廢止臺灣地區人民身份及戶籍作業要點』第四點規定,通報貴所(臺北市萬華區戶政事務所 )廢止邵先生在臺灣地區之戶籍。」對此,邵子平稱,大陸戶籍的申請系他親自填寫,主要原因是常住大陸期間因沒有身份證多有不便。他批評臺當局取消其戶籍的行為「違憲」,且十分嚴重地損害了其經濟利益和踐踏了他的政治權利。
  • 這位70後臺胞掛職上海處級領導崗位,「我有顆愛臺灣也愛祖國大陸的心」
    經臺盟上海市委、上海中醫藥大學推薦,去年3月起,這位44歲的嶽陽醫院腫瘤二科副主任醫師,接受市委統戰部組織的第十二批黨外代表人士掛職鍛鍊,擔任寶山區衛健委副主任。從謝醫生變成謝主任,這一年對他來說,改變的只有稱呼嗎?「我們單位要來個臺灣人了。」去年初,這個消息在寶山區衛健委不脛而走。「聽到組織這一安排,先是滿心歡喜,之後就擔心幹不好。」
  • 上海市臺聯會長盧麗安:臺灣南部小鎮走出的中共十九大代表
    (記者許曉青、陳鍵興、趙博)從臺灣高屏溪到上海黃浦江有多遠?這個問題放在盧麗安身上,其中深義不僅在於空間上的距離,更是指人生追求的廣度。「我以身為臺灣的女兒為榮,我以身為中國人為傲!」中共十九大期間,眾多媒體聚焦的「黨代表通道」上,盧麗安的一番話感動人心。很快,這位臺灣南部小鎮走出的中共黨代表,迅速成為海峽兩岸廣受關注的熱點人物。盛會後回到上海,盧麗安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 三位臺灣省籍代表委員的「兩岸之思」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 題:三位臺灣省籍代表委員的「兩岸之思」新華社記者陳鍵興、熊豐、許雪毅他們生長在大陸,故鄉在臺灣,親人在兩岸。他們是定居大陸的臺胞第二代。他們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 這位政協委員的提議衝上熱搜
    這位政協委員的提議衝上熱搜 2021-01-16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委員榮譽 | 祝賀!徐匯區政協委員陳偉志入圍第一屆上海民革榜樣人物
    徐匯區政協委員陳偉志入圍第一屆上海民革榜樣人物 2020-09-28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市政協委員建議 京籍無車家庭首車無需搖號
    本文轉自【網通社】;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共北京市昌平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王燕慶提出《關於解決京籍市民購車出行問題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議,京籍無車家庭購買第一輛車無需搖號,應直接分配購車指標。
  • 2020年福州市政協港澳委員和市海聯會常務理事座談會召開
    福州新聞網10月24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錢嘉宜)24日上午,2020年福州市政協港澳委員和市海聯會常務理事座談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召開。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何靜彥,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陳曄,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鄭雲春,市政協副主席羅蜀榕出席會議。
  • 委員榮譽 | 祝賀!徐匯區政協副主席許劍民團隊榮獲上海醫學科技...
    委員榮譽 | 祝賀! 徐匯政協喜報上海市醫學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第十八屆上海醫學科技獎頒獎大會
  • ...專訪全國政協委員謝正觀(下):「寂寞的臺灣人」融入了祖國大陸...
    (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5日訊  穿越市井,走進謝正觀教授傳統京式風格的居所,精心的布置給人別有洞天的感覺。他說,家是我們一生的皈依,是我們避風的港灣。  全國政協委員謝正觀出生在臺北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而他父親曾經生活的地方更是「三裡不同音」的貧瘠之地。如今,他頗有感慨地說,他非常理解當年外出討生活的故鄉人,對於他們的滄桑艱辛每每能夠感同身受。
  • 千龍連線|全國政協委員王燕慶:京籍無車家庭可直接分配購車指標
    千龍網北京5月27日(記者 劉美君)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共北京市昌平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王燕慶提出關於《關於解決京籍市民購車出行問題的提案》,建議京籍無車家庭,第一輛車無需搖號,直接分配購車指標;對於非京籍已不在北京工作人員的京牌應予以收回
  • 政協委員建議激起千層浪!王燕慶:京籍無車家庭第一輛車無需搖號
    據北京市政協網站消息,全國政協委員王燕慶關於解決京籍市民購車出行問題的提案:京籍無車家庭,第一輛車無需搖號,直接分配購車指標。再需購車,必須參加搖號,並建議,對於非京籍已不在北京工作人員的京牌,理應收回。
  • 【委員風採】用心創業 盡心履職丨記松江區政協委員、上海喬佩斯...
    奮鬥委員風採31年,足以讓一個人對一座城留下深深的眷念。今年2月,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松江區政協委員、僑商會會長的金敏第一時間帶領公司生產隔離衣、口罩等防疫物資,並發起幫扶海外僑胞和留學生抗疫的「愛心守護包裹行動」,充分彰顯了新時代政協委員的責任擔當。
  • 臺籍代表委員:臺灣要脫胎換骨 關鍵在於承認「九二共識」
    (兩會綜述)臺籍代表委員:臺灣要脫胎換骨 關鍵在於承認「九二共識」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記者 王捷先 林春茵)正在出席全國兩會的臺籍代表委員在北京接受採訪時表示,從長遠看,兩岸統一對臺灣同胞來說才是最大的好處。
  • 徐匯區政協委員陳偉志入圍第一屆上海民革榜樣人物
    徐匯區政協委員陳偉志入圍第一屆上海民革榜樣人物,向他表示熱烈祝賀!為深入挖掘民革黨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社會主義事業不懈奮鬥的感人事跡,樹立一批政治堅定、品德高尚、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勇創一流的榜樣人物典型,民革上海市委會今年啟動了第一屆上海民革榜樣人物評選活動。